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权

谋明天下 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权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范文程说到了礼亲王代善,皇太极的脸色变得阴沉。

皇太极的神色,让范文程手足无措,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按照他的理解,代善作为谈判代表是最为合适的,代善是大清国的第一亲王,身份尊贵,而且代善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如果遇见了紧急的情况,也知道如何应对。

范文程压根想不到,皇太极此刻想到的是其他的事情。

“文程,你继续说,朕听着呢。”

战战兢兢的范文程,实在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可皇太极开口了,他必须说。

“皇上,奴才以为礼亲王殿下是最佳人选,主要还是考虑到礼亲王殿下年级大了,知道如何应对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提出来的要求,也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皇太极挥挥手,突然转移了话题。

“文程,你是汉人,说说你对大明崇祯皇帝的认识,还有对大明朝廷的认识,朕有些好奇,大明的那些皇亲国戚,都被压得死死的,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混吃等死,按说崇祯皇帝应该信任他的兄弟啊,还有,崇祯皇帝能够随意的处置朝廷中的文武大臣,这又是为什么,难道说那些文武大臣不知道反对吗。。。”

范文程有些发懵,一时半会没有明白皇太极的意思,要说对崇祯皇帝以及大明朝廷,他还真的不熟悉,依照他生员的功名,压根没有资格见到崇祯皇帝,也没有资格进入朝廷之中,不过这些年以来,范文程读的书还是不少的,对于大明朝廷也有自身的分析和见解。

“皇上,奴才觉得,崇祯皇帝根本不能和您比较,大明的那些文武大臣,也根本没有办法和诸多的亲王殿下、郡王殿下比较。。。”

皇太极看向范文程,脸上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

有些事情,皇太极当然不会说出来,要保持大清国的颜面,其实这些年以来,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固,掌控最大的权力,他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一直到称帝建国,情况还不错,但几个月之前,因为辽东之战,皇太极免去了多铎镶白旗旗主之位,自己兼任,情况发生了变化。

满八旗是大清国的根基,更是大清国发展壮大、打败大明王朝的基础所在,但满八旗制度也是皇太极最为忧心的制度,父皇努尔哈赤当初创建满八旗,就确定了一系列明确和固定的制度,皇太极尽管登基称帝建国,也没有办法改变满八旗的制度。

大清国强悍的八旗军,就来自于满八旗。

根基是不能够随便动摇的,特别是在大清国正在努力发展、试图打败大明王朝的时候。

代善掌控正红旗和镶红旗,多尔衮掌控正白旗,多铎掌控镶白旗,从战斗力来说,正白旗和镶白旗是最为强悍的,也是人口和牛录最多的满八旗之一,能够超越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唯有正黄旗。

一旦代善与多尔衮、多铎暗地里联合起来,那就意味着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和镶红旗的联合,大清国就可能出现重大的危机。

皇太极暂时免去多铎镶白旗旗主之位,由自己来兼任,引发了代善与多尔衮的反弹,特别是皇太极想方设法调整镶白旗牛录的时候,多尔衮甚至亲自到镶白旗,试图阻止这一切。

这令皇太极异常的恼怒,却不好发脾气,毕竟满八旗的制度是父皇亲自确定下来的。

登基称帝之后,皇太极很清楚,只有掌控了军队,才掌控了权力,可惜大清国现实情况不是这样,不仅仅是皇太极掌控了军队,代善、多尔衮和多铎全部都掌控了军队。

钻研和学习汉文化的皇太极,觉得大清国这样的局势不好,有很大的弊端。

不能够废除满八旗的制度,也不能够调整满八旗的规矩,甚至不能够做出丝毫的改变,这让皇太极苦恼,权力越是分散,大清国的发展越是受阻,这样的局势不能够长时间持续。

所以皇太极才询问范文程,他知道范文程肯定听懂了,只是不敢随便开口说。

就在偏殿陷入到沉默之中的时候,侍卫进来禀报,礼亲王和睿亲王来了。

皇太极嘴角再次露出一丝笑容。

“这么快就来了,让他们在大政殿等候,朕马上就过去。”

侍卫退出偏殿,皇太极看着范文程,微微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朝着大政殿而去。

范文程低着头,跟随在皇太极的身后,小心的伸手擦去额头上的汗滴,皇太极的意思他明白,但绝不敢开口乱说,现如今的大清国,是皇太极掌控局势,群雄并举,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若不是皇太极雄才大略,还真的没有谁能够降服这一帮人。

这样的局面长期维持下去,肯定不是办法,皇太极想着改变这种局面,也很正常,可惜这是努尔哈赤定下的规矩,继任的皇太极不敢轻易动手。

皇太极快步走进大政殿的时候,正在等候的代善和多尔衮两人都站起身来行礼了。

“二哥,十四弟,大过节的,你们怎么到大政殿来了。”

皇太极话语刚落,代善跟着开口了。

“皇上,您没有歇息,臣与睿亲王等人也不能怠慢,近段时间,臣听到了外面的很多传闻,主要是说到了辽东之战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臣心里不安,专门来拜见皇上,正巧遇见了睿亲王,就一同来了。”

皇太极笑了笑,将手中的信函扬了扬。

“不错,大明的蓟辽督师吴宗睿写来信函,说到了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营军士的事宜,朕刚刚还和文程说到了这件事情,你们看看这封信吧。”

侍卫接过了信函,递给了代善。

代善很快看完,递给了多尔衮。

代善和多尔衮都看完了信函,代善脸色入常,多尔衮的脸色发白。

“二哥,十四弟,说说你们的想法吧,对了,朕还要专门强调一点,吴宗睿大概是让人放话了,朕要是不答应他的条件,就全部斩杀我八旗子弟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想必这个传闻,你们也听见了。”

多尔衮抬头正准备开口,想到了什么,看了看身边的代善。

代善略微的沉吟了一下,缓缓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可以交换,且还要将此事告诉诸多的八旗子弟和蒙古军士,让他们明白皇上的苦心,为了保全他们的性命,皇上愿意付出一切。。。”

代善说完,皇太极看向了多尔衮。

多尔衮捏紧了拳头,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怒气。

“皇上,臣弟以为,一定要狠狠的收拾这个吴宗睿,狂妄的无边无际了,以为辽东之战获胜了,就能够打败我八旗军了,若是皇上准许,臣弟恳请带兵进击辽东,臣弟愿意立下军令状,一定打败登莱新军。。。”

代善扭头看了看多尔衮,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

“二哥,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代善叹了一口气。

“皇上,臣觉得,进击辽东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目前重点还是这一万二千将士的事宜,务必让他们安然无恙的回来,吴宗睿提出来的交换条件颇为苛刻,臣以为,皇上可以答应交换的办法,但我们尽量多的拿出来银两,尽量少用人口和粮食去交换。”

皇太极点点头,看着代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二哥,看样子你已经认真考虑过了,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代善倒也没有推辞,点点头继续开口了。

“皇上,臣听到传闻,就认真思考过了,这一万二千将士,进入辽东作战,被大明登莱新军俘获,现如今他们有机会回来,皇上和朝廷一定要应允。”

“此次被俘获的八旗子弟,主要为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和正蓝旗军士,臣愿意拿出来一部分的银两,让旗中子弟回家,臣建议肃亲卫和豫亲王都要拿出来一些银两,让他们旗下的子弟回家,至于说蒙古左右营的军士,臣等亦可以商议,拿出来部分的银两。”

“臣建议,以五万汉人,五十万两白银交换一万二千人。”

代善说完,皇太极脸上带着微笑,不紧不慢开口了。

“二哥,这五万汉人如何凑齐。”

“依旧是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和镶红旗凑齐需要交换的汉人。”

站在大殿角落位置的范文程脸色变化了,乍一听代善的这个建议,是为皇太极减轻负担,实心实意为大清国考虑,但若是认真思索,就不是滋味了,交换需要的汉人和银两,全部都是代善、豪格以及多铎拿出来的,与皇太极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消息若是传出去了,满八旗军士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会怎么看待皇太极和朝廷。

沉默了好一会,皇太极脸上依旧带着笑容开口了。

“二哥的提议不错,朕看就让二哥代表朕和朝廷,与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协商,完成此事,朕强调一点,此事乃是朝廷做出的决定,朝廷督促各旗提供人口和银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