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应

谋明天下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应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天亮了。uu234

义军再次集结,整齐肃立在距离洛阳府城南门不远处,准备强攻洛阳府城。

洛阳府城的城墙极其坚固,李自成曾经采用挖地道进入洛阳府城的进攻办法,但很不成功,且不说麾下的义军军士能不能准确的算计,就说挖地道也是技术活,随着地道的拓展,地道内的空气愈发的稀薄,稍不注意军士就可能窒息,丧命于地道之中。

至于说攻打城池,高大坚固的城墙更是无法逾越。

手持单筒望远镜的李自成和张东涛等人,看着洛阳府城的城墙,两人的神色都很严峻。

城墙之上守卫的明军军士,举着手中的弓箭,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

李自成有些不敢相信,手持单筒望远镜看了好半天,扭头询问身边的张东涛。

“张东涛,明军的军士好像士气不振,你发现了吗。”

“闯王,我也看见了,奇怪啊,我们都要进攻城池了,明军军士为何无精打采的。”

李自成摇了摇头。

“不管他,明军军士无精打采,对我们有利,辰时我们开始进攻。。。”

洛阳府城内,福王府。

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再次来到了福王府,拜见福王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在洛阳府城的名气很大,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其母亲是大名鼎鼎的郑贵妃,当初万历皇帝差点册立福王朱常洵为皇太子,引发了万历朝的国本之争,要不是朝中大臣坚决的反对,朱常洵铁定成为皇帝。

万历皇帝疼爱朱常洵,赐予了大量的钱财,为朱常洵在洛阳府城修建壮丽的王府,赐予朱常洵的钱财是其他王爷的十倍左右,且在朱常洵前往洛阳封地的时候,赐予其四万顷良田,几乎涵盖洛阳府城周遭全部的良田。

朱常洵抵达洛阳府城之后,横征暴敛,拼命的搜刮钱财,更加过分的是,陕西与河南各地遭受灾荒的时候,朱常洵不闻不问,依旧征收农业赋税,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地方官吏不敢弹劾朱常洵,因为朱常洵与当今圣上的关系不一般,朱常洵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而且朱常洵绝不过问朝中的任何事宜,每日里就是花天酒地,尽情的享乐,朱常洵这样的行为,在皇上和朝廷看来,就是最为合格的王爷了。

李自成围攻洛阳府城的时候,知府等一众官员,专门拜访朱常洵,希望朱常洵拿出来部分的钱财和粮食,赏赐给守卫城池的军士,以鼓励他们的士气,谁知道朱常洵根本不听,一毛不拔的同时,还放出话来,说是军士的职责就是守卫城池,剿灭流寇,若是他们做的不好,朱常洵还要上奏皇上,惩戒洛阳府地方官吏和军士。

洛阳府城周遭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属于福王朱常洵所有,地方上并无太多的赋税收入,存粮也不是很多,大都依靠户部拨付钱粮来维持,原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都曾经在这里驻扎,杨嗣昌的行营就在洛阳府城,驻军的增加,导致粮草消耗激增,户部根本没有办法及时的拨付洛阳府城需要的钱粮。

杨嗣昌离开洛阳府城,前往四川重庆的时候,洛阳府城的存粮已经不足,杨嗣昌给户部和兵部写去了信函,可惜户部和兵部都没有高度重视,并未及时给洛阳府城拨付钱粮。

如此情况下,李自成突然围攻洛阳府城,城内的粮食明显不足,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知府衙门只能在城内强行的筹措粮草,保证守卫城池军士的基本开销,至少不能够让拼杀的军士饿着肚子去守卫城池。

偏偏这个时候,福王朱常洵站出来了,指责地方官府强行的征收粮食,扬言要弹劾知府等众多的官吏,导致诸多的地方官吏不敢继续强行的筹措粮草。

粮食不足,守卫城池的军士自然就要挨饿。

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知晓这些情况之后,专门前往福王府邸去拜访,苦口婆心的劝说福王朱常洵,拿出一些钱粮来供给守卫城池的军士,激励他们的士气,府县衙门官吏强行的征收粮草,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军士不能饿着肚子守卫城池,不想朱常洵根本不给吕维祺颜面,坚持要弹劾,最终吕维祺发怒,言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朱常洵总算是软下来,答应不弹劾洛阳的官吏,但地方官府不得再行强行募集粮草。

吕维祺明白福王朱常洵为什么要出面干涉,无非是担心募集粮食到了一定的程度,自身的钱财遭遇到侵犯。

最近一段时间,守卫洛阳府城的军士,已经吃不饱饭,时常的忍饥挨饿,他们知道了福王朱常洵的态度,愤怒不已,要知道朱常洵富可敌国,家中不知道有多少的粮食和钱财,这些军士拼命的守卫城池,其实就是护卫福王朱常洵的安全。

愈发失望的军士,士气低下,各级官府的官吏缩手缩脚,也不愿意出面去激励军士的士气,一股很不好的氛围在洛阳府城弥漫。

吕维祺发现了这种不好的氛围,再次来到福王府邸,准备竭尽全力劝说朱常洵,要知道唇亡齿寒,军士一旦没有了士气,就守不住洛阳府城了。

前往福王府邸的时候,吕维祺已经知道,城外的流寇再次的集结,准备强攻洛阳府城。

事态到了万分紧急的时候,吕维祺决定不顾一切了,一定要说服朱常洵。

半个时辰之后,脸上带着红色指印的吕维祺离开了福王府邸。

走出福王府邸的刹那,吕维祺眼角带着泪水,仰天长叹,堂堂的原南京兵部尚书,朝廷的正二品大员,居然被福王朱常洵扇了耳光,这是奇耻大辱,若不是朱常洵与当今皇上的关系不一般,绝不敢这样做。

这一幕被福王府邸周遭的军士看见了,很短的时间之内,城内几乎所有官吏和军士都知晓此事,一些愤怒的情绪开始四处蔓延。

这个时候,流寇已经开始强攻洛阳府城,南门处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时间慢慢流逝。

几波的进攻下来,义军损失惨重,洛阳府城依旧稳如磐石。

李自成的脸色很不好看,张东涛神情肃穆,他们很清楚,依照这样的态势持续下去,今日怕是无法攻陷洛阳府城了。

暂停进攻的命令下达,义军军士迅速退却,他们一边撤离,一边默默的看着城墙周遭的诸多尸首,那是他们的兄弟,在进攻城池的时候丧命了。

“、、。。。”

洛阳府城的城墙上面,战马在奔驰,骑着战马的明军军士,对着下方正在撤离的义军军士挥手示意。

李自成和张东涛都发现了这一幕。

战马怎么到了城墙上面,骑兵是冲锋时候使用的,完全不用在城墙上面奔驰,而且这些骑着战马的明军军士,明显对义军军士表现出来了友好的态度。

李自成马上命令斥候,靠近城墙去侦查,看看城墙上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名骑马的明军军士,对着城墙上面守卫城池的军士大声疾呼了。

“福王富可敌国,却不愿意拿出来一斗粮食、一钱银子,让我么饿着独自打战,让我们死于城外军士的手中,刚刚吕维祺大人为了我们,专门去拜访福王,谁知道吕大人遭遇到福王的侮辱,被扇了耳光,这样的王爷,我们为他战死有什么意义。。。”

一些军士看着骑马奔驰的军士,默不作声。

李自成和张东涛第一时间知道了城墙上面发生了什么。

李自成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情,看着张东涛开口了。

“张东涛,城墙上面居然会发生如此的事情,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闯王,趁着城墙上面明军慌乱的时候,我们马上进攻城池,说不定有明军军士哗变,帮助我们拿下城池。。。”

兴奋的李自成,用力的点头,迅速下达了进攻城池的命令。

还没有完全撤离的义军军士,呐喊着冲向了南门,再次开始了强攻,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城墙上面的明军军士,果然发生了内讧,相互开始了厮杀,他们来不及抵御进攻城池的义军军士,眼睁睁看着义军军士搭着云梯,往城墙上面攀爬。。。

手持单筒望远镜的李自成看见这一幕,激动的身体颤抖,他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张东涛看上去冷静一些,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内心充满了悲凉。

终于有明军军士开始奋力的推到云梯,可惜这些准备推到云梯的明军军士,却被其他的明军军士掀下了城墙,惨叫着跌落。。。

还有部分明军军士,伸手拉起准备攀爬到城墙上面的义军军士。

洛阳府城以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方式被攻陷了。

城门被打开,义军军士呐喊着冲进城池。

李自成激动的浑身颤抖。

南门被攻陷的消息传开,洛阳府城瞬间陷入到巨大的慌乱之中。

原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得知流寇攻陷了洛阳城池,拒绝逃离,走进书房,奋笔疾书,留下一封书信之后上吊自杀。

洛阳府城各级官吏,骑马或者乘坐马车,纷纷出逃,从北门方向逃离洛阳府城。

福王朱常洵得知了洛阳府城陷落的消息,慌忙朝着郊外的方向逃离,可惜他的身材过于的肥胖,根本无法快速的行动,倒是他的儿子朱由崧脚快,跟随大部分的官吏,从北门的方向逃出了洛阳府城。

大明的福王朱常洵,被义军活捉了。

大喜过望的李自成,下达了斩杀朱常洵的命令。

朱常洵不顾百姓的死活,做了太多的坏事,其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不知道有多少人痛恨朱常洵,李自成也不例外。

见到李自成的时候,朱常洵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不停的磕头,请求李自成饶了他的性命,可惜李自成丝毫不为所动。

朱常洵很快被斩杀,接着有军士在朱常洵的府邸里面,架起了大锅,铁锅内放入了姜、葱、蒜、桂皮和花椒等调料,宰杀了几头梅花鹿,从朱常洵的身上割下了几大块肉,将宰杀的梅花鹿和朱常洵扔进了铁锅里面,架起熊熊的烈火,开始烹饪。。。

历史上著名的“福禄宴”诞生了,而福王朱常洵,就是那道“福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