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畴的坚持

谋明天下 第六百四十一章 洪承畴的坚持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洪承畴手持皇上的圣旨和尚方宝剑,来到偏殿外面等候。uu234

圣旨是在早朝宣读的,这是皇上给予洪承畴极大的荣耀,而且皇上在早朝上面还专门说了,内阁与兵部不得干预洪承畴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所做的决定,这表明了,洪承畴这个五省总督,有着极大的权力,完全可以越过内阁与兵部,给皇上直接写去奏折。

中原的局势一天天恶化,洪承畴不可能在京城长时间逗留,必须马上前往中原,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至于说行营安排在什么地方,洪承畴还没有仔细的思考。

领了圣旨和尚方宝剑,洪承畴例行是要单独向皇上谢恩的,所以他来到偏殿等候。

大约一个多时辰之后,内阁首辅范复粹领着内阁大臣以及兵部尚书陈行甲等人离开偏殿,前往各自的官署,走出偏殿,范复粹看见了在外面等候的洪承畴,笑着打招呼,其余众人也抱拳打招呼,洪承畴连忙抱拳行礼表示感谢,他还是很明智的,尽管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青睐,可千万不能自得,还是要低调,否则今后的日子不好过。

又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中官出来,让洪承畴进入偏殿。

洪承畴小心翼翼的进入了偏殿。

偏殿里面很安静,皇上端坐在御辇之上,脸上有了一丝的疲倦。

御辇之下的洪承畴是看不见的,也不敢抬头直视御辇之上的皇上。

“臣五省总督洪承畴,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彦演,平身吧。”

洪承畴的身体颤抖了一下,再次重重的磕头。

“臣感谢皇上的厚爱,臣绝不辜负皇上的期盼,一定竭尽全力,稳定中原的局势。。。”

洪承畴有自知之明,没有说彻底剿灭流寇的事宜,他不敢保证能够剿灭流寇,若是拼尽全力,能够稳定中原的局势,就很不错了。

眼看着洪承畴站起身来,朱由检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朝廷派遣了数任的五省总督,甚至让内阁大臣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负责剿灭流寇稳定中原,除开现任蓟辽督师吴宗睿担任五省总督的时候,剿灭了几路的流寇,其余的结局都不好,原任五省总督熊文灿被弃市,杨嗣昌自尽身亡,这也让五省总督成为了很多人畏惧的官位,根本不愿意出任。

洪承畴是第二次出任五省总督,不过这一次的权力更大了。

朱由检让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寄予了厚望,不管怎么说,洪承畴都是朝中文武双全之人,当年担任三边总督的时候,沉重的打击了陕西的流寇,现如今中原局势恶化,朱由检再次启用洪承畴,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想到的也是稳定中原的局势。

朱由检已经没有期盼洪承畴能够彻底剿灭流寇了。

在这之前,朱由检专门下旨,让洪承畴前往辽东,不过洪承畴写来的奏折,让朱由检不是很满意,通过各方面的密报,朱由检知晓辽东的局势颇为稳定,后金的八旗军虽然在辽河以东虎视眈眈,但没有发起对辽河以西的进攻。

这样的情况之下,朱由检想到最多的是,抽调辽东边军和登莱新军进入中原,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以尽快稳定中原的局势。

洪承畴的奏折之中,居然说不能够抽调部署在辽东的军队。

应该说,朱由检还是听从了杨嗣昌的劝解,仔细分析了辽东的局势,没有下旨直接抽调辽东边军和登莱新军,不过登莱新军一直都是朱由检心中的结,一旦局势稍微的缓和,朱由检就会想到辽东边军和登莱新军。

“彦演,你代朕前往辽东,看到了辽东的具体情况,这些你在奏折之中都没有详细说,朕想听你说说辽东的详细情况。”

洪承畴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开口了。

“皇上,臣到了辽东,专程到辽河去看了,臣亲眼看见后金的八旗军军士在辽河以东巡逻,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将士同样在辽河以西驻扎,准备抵御后金八旗军的进攻。。。”

朱由检点点头,这点他清楚,来自辽东的密奏之中也有描述。

“朕听闻,辽东各地都很稳定,是不是如此啊。”

洪承畴再次抱拳。

“的确如此,臣也见到了辽东各地都颇为平稳,臣专门询问了吴宗睿大人,廖文儒总兵,吴大人专门做了解释,后金的八旗军在辽河以东虎视眈眈,这样的时刻,辽东各地必须要稳定,不能出现丝毫的波动,否则就是给后金八旗军进攻辽河以西的机会。”

“吴大人还说了,后金荼毒辽河以西很长时间,导致百姓对后金的八旗军异常的恐惧,且后金的皇太极曾经在辽河以西留下太多的探子,登莱新军、辽东边军以及各级官府无法完全清理干净,这些探子期盼辽东各地出现波动,他们就能够抓住机会,搅乱地方的稳定,给后金八旗军发动进攻创造机会。”

“臣不仅仅是听了吴大人和廖总兵的解释,臣还专门询问了一些百姓,他们并不知道我大明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与后金的八旗军对峙。”

“臣专门到辽河以西的临时大营去看了,驻扎有大量的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的将士,他们昼夜巡逻,时刻监视辽河以东的后金八旗军。”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多少的神情,等到洪承畴说完之后,再次开口了。

“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曾经渡过辽河作战,击败了后金鞑子,此事吴爱卿没有专门奏报,你可知道。”

洪承畴连忙抱拳弓腰。

“此事臣知道,吴大人专门给臣说过了,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之所以突然的渡过辽河作战,是因为后金的八旗军集结在辽河以东的大营之中,虎视眈眈,西平堡、义州和广宁等地有着巨大的危险,所以吴大人冒险派遣大军渡过辽河作战,目的是消除隐患。”

“吴大人解释说,之所以没有奏报,是因为后金的八旗军遭遇失败之后,迅速调遣大军集结在辽河以东,吴大人派人前去侦查,预计辽河以东大营之中有五万后金的八旗军军士,辽阳驻扎有近三万的八旗军军士,鞍山驻扎有近两万的八旗军军士,后金集结十万八旗军军士,驻扎在辽河以东,明显就是想着发起对辽东的进攻。”

“皇上,这些事情,臣在奏折之中已经禀报过了。”

朱由检的脸上依旧没有表情。

“彦演,这些朕都知道,吴爱卿的安排部署,有一定的道理,朕问问你,可否调遣部分的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军士,进入中原作战,剿灭流寇,稳定中原的局势。”

洪承畴犹豫了一下,脸色很快变得坚定。

“皇上,臣以为不可。”

朱由检的脸色微微变化,不过洪承畴看不见。

“皇上,流寇在中原作乱,的确让皇上担心,臣也是忧心忡忡,不过臣关注了这些年剿灭流寇的作战过程,其实朝廷有很多次都是可以彻底剿灭流寇的。”

“崇祯二年,臣在陕西,形成了对流寇的合围,可后金的八旗军入关作战,威胁到京畿之地,臣迫不得已驰援京城,让流寇得到了喘息。”

“崇祯八年,皇上部署剿灭流寇的事宜,眼看着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就要被剿灭,后金的八旗军再次入关作战,甚至威胁到京城,各地的大军进京驰援,再次让流寇得到了喘息。”

“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再次面临被彻底剿灭的结局,后金的八旗军再次入关作战,再一次的让流寇得到了喘息。”

“臣以为,出现这些情况,绝非偶然,每每皇上要稳定中原局势、剿灭流寇的时候,后金的八旗军都会入关作战,让我朝廷大军面临两线作战的情形,导致朝廷顾此失彼。”

“现如今,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驻扎辽东,抵御后金的八旗军,让他们无法入关作战,我大明的边关就稳定下来了,臣以为,此时此刻集中精力,尽力剿灭流寇,是最佳之举。”

“辽东必须稳定,京畿之地也必须要稳定,如此臣才能够尽心竭力的剿灭流寇。”

洪承畴的分析合情合理。

朱由检的神色逐渐的缓和下来,其实洪承畴的奏折之中也有这样的分析,但不是很详尽,洪承畴今天说出来,让朱由检能够接受。

“彦演,你说的不错,是朕没有想到那么多。”

朱由检话语刚落,洪承畴连忙开口。

“皇上思虑周全,希望能够尽快的稳定中原的局势,希望能够彻底剿灭流寇,臣想不到那么多,臣一定竭尽全力,稳定中原的局势。。。”

朱由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彦演,中原局势混乱,朕相信你能够担当重任,稳定中原局势,彻底剿灭流寇。”

洪承畴准备告辞的时候,朱由检再次的开口了。

“彦演,朕这里有一道密旨,你按照旨意行事,此外,朕建议你将五省总督行营安排在陕西西安府城,朕觉得,流寇很有可能流窜至陕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