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

谋明天下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农业为本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45 来源:笔趣阁

崇祯六年到来了。顶 点 X 23 U S

大明王朝依旧是多事之秋,陕西农民军大规模进入山西,陕西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三边总督洪承畴鞭长莫及,已经无法顾及到大规模进入山西的流寇,朝廷派遣贺人龙、李卑、艾万年等部进入山西剿灭流寇,无奈宣大总督张宗衡和山西巡抚许鼎臣意见不合,都在争取对于贺人龙等部队的指挥权,导致贺人龙等将领无所适从,剿灭流寇的事宜停滞不前,山西巡按御史张,极力上疏,举荐在陕西剿灭流寇立下大功的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昭,皇上采纳张的建议,命令曹文昭节制山西境内诸军,合力剿灭流寇。

辽东倒是暂时平静,没有什么战事,不过因为大凌河之战惨败,辽东边军已经全部收缩到城池之中,完全失去了对辽东广阔地域的控制。

与此不同的是,登莱之地重新焕发出来生机。

货运码头、货运仓库和交易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军营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

截止崇祯六年正月,外来进入登莱之地的人口已经超过三十万人,而且更多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前来,后金鞑子控制的复州、海州和耀州等地,当地官府已经发现人口大量流失的迹象,开始严格控制人口的迁移。

大量的商贾也前往登州,让登州的商贸出现了初步繁华的迹象。

登莱之地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五十万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登州,虽然和战前无法比较,但发展的苗头已经很不错了。

东印度公司派遣专人,前来登州府城,他们已经在登州府城租赁了商铺,准备在这里长期经营,公司还派遣专人拜会了吴宗睿。

商贸发展的势头很不错,吴宗睿基本是满意的,接下来就是好好呵护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春节到来,吴宗睿最为关注的春耕时节到来了。

农业为本,商贸的发展可以让各级官府赚到银子,农业的发展才能够让登莱之地近五十万人活下去,而且来到登莱之地的人户,源源不断,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

按照登莱巡抚衙门的告示和文书,在登莱之地落户的人家,每家男人能够分配到五亩耕地,女人能够分配到三亩耕地,如此算来,就算是五十万人全部都按照这个要求分配到耕地,依旧有大量的田地荒芜。

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情况。

吴宗睿和曾永忠、史可法、卢发轩、崔云辉等人商议之后,再次做出决定,登莱之地落户的人家,每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租赁一部分的耕地耕种,其田地上面八成的收入归于农户家中,二成的收入上缴府州县衙门,不过每家每户租赁的耕地,绝对不能荒芜,否则官府会追究责任。

同时,登州和莱州的驻军,也划拨了耕地土地的任务,根据军士人数的多少,负责耕种相应的耕地,当然耕地上面的收成,全部归于军队所有。

巡抚衙门下发的这个文书,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不过不要多长的时间,他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宽之兄,路廷兄,玉蜀黍的种子全部都发放到位了吗。”

“大人,玉蜀黍种子全部发放到位了,不过登州的百姓习惯种植春小麦,还有水稻,开春就要播种春小麦,玉蜀黍的种植,难以推广啊。。。”

史可法说完,卢发轩跟着开口了。

“莱州的情况差不多,当地百姓习惯于种植春小麦好水稻,包括那些辽东汉人,也习惯种植春小麦,他们不知道玉蜀黍,故而推广种植的难度很大。。。”

吴宗睿神色变得严肃。

登莱之地,同样适合种植玉蜀黍,而且玉蜀黍的产量远远高于春小麦,至于说番薯,种植的时间稍稍推后,可以下一步考虑。

山东属于大明水稻的主产区之一,可惜水稻的产量不高,一亩田能够收获一石多水稻就算是很不错了,不过山东水稻的质量很好,部分的水稻属于贡米,专门提供给皇宫。

登莱之地平原和丘陵属于对半开,平原地方适合种水稻,可惜这些年由于干旱,不少地方种植的水稻颗粒无收,水田也变成了旱田,至于说丘陵地区,主要种植抗旱能力强的春小麦等农作物。

多年来,山东乃至于登莱之地,农作物种植单一,主要就是稻谷和小麦。

这样的情形,必须改变。

何况今年的年成应该不错,冬月和腊月下了好几场大雪,对于春耕生产是非常有利的。

“宽之兄,路廷兄,玉蜀黍的种植办法,教授了农户吗。”

“已经教授过,不过有些复杂,农户之中的青壮人员本就不是很多,怕是有些困难。。。”

吴宗睿终于忍不住了,站起身来。

“史大人,卢大人,我一再强调,务必让农户种植玉蜀黍,而且要按照规矩种植,如此才能够保证收成,粮食丰收,下半年的景象肯定不一样,农户畏难,这可以理解,可你们作为府衙的主官,居然也有着畏难的情绪,这怎么说的过去。”

“巡抚衙门下发了告示和文书,那么百姓就要按照要求种植,决不能违背,府州县衙门可以明确告知农户,若是不按照官府要求耕种土地,则会遭遇官府的严惩,这方面,你们可以抓几个典型,尽管惩戒就是,如此其他农户就不敢乱来了。”

“二位,话我可是说了,春耕季节的时候,巡抚衙门会派遣人员,到处巡查,若是发现异常,肯定是要责罚的,你们作为登州和莱州府衙的主官,首当其冲。”

“宽之兄,路廷兄,你们应该明白我为何如此做,登莱之地如今的人口,超过五十万人,下半年是不是有粮食吃,能不能让这些人在登莱之地扎根,能不能让更多的人到登莱之地,粮食种植是关键。”

“我相信还有不少人观望,一些搬迁来的农户和百姓,也没有完全放下心来,这一切,都要依靠下半年的粮食收成。”

“登莱之地,土地肥沃,不仅要种植玉蜀黍,还要种植番薯、大豆等等,要充分的利用每一寸的土地,要从土地里面获取尽量多的粮食。”

“农业是根本,士农工商,农业发展了,登莱之地的稳定才能够维持好,否则商贸无法真正的发展,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二位,春耕的事情,拜托你们了。”

史可法和卢发轩都坐不住了,悉数站起身来。

“大人放心,下官这就回去落实巡抚衙门的文书和告示。”

“下官马上回到莱州去,府州县衙门官吏全部派出去,落实巡抚衙门的告示和文书。。。”

吴宗睿脸上露出微笑。

“很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好,对了,玉蜀黍育苗的事情,难度有些大,我已经留下了部分的种子,要求登州新军军士大量育苗,若是有些农户不熟悉,可以让他们看看新军军士是如何育苗的。”

“若是某些农户家中青壮不够,你们也可以想办法,让一些家中青壮多的农户,大量的育苗,那些无法很好育苗的农户,则出一部分的钱粮,或者以玉蜀黍的种子,来换取育好的玉蜀黍幼苗,总之,办法要多想一些。”

“只要农户按照要求种植玉蜀黍和春小麦,接着种植水稻和薯块,包括大豆等农作物,下半年登莱之地的情形肯定不一样。”

“眼看着到了春耕季节,迁到登莱之地的人户会逐渐减少,农户都要忙于春耕事宜了,所以说,府州县衙门,可以将主要经历放置在春耕生产上面了。”

“宽之兄,你要辛苦一些,崔大人的主要精力,还是在货物码头的修建上面,不能因为货物码头、货运仓库和交易市场的修建,耽误春耕生产,所以崔大人也要加快进度,这蓬莱县春耕的事宜,就请你多多费心了。”

史可法离开之后,卢发轩留下了。

天色不早了,卢发轩歇息一夜,翌日一大早出发前往莱州。

“路廷兄,莱州新军的情形如何,杨总兵有什么表现。”

“大人,下官真的很为难啊,杨总兵不大听从下官的建议和话语,莱州新军的事宜,下官根本无法插手,而且最近一段时间,杨总兵对于下官,好像有着很大的意见,偏偏莱州的百姓,很少崇敬杨总兵,下官也无可奈何。”

“杨总兵插手府衙的事宜吗。”

“这倒是没有插手。”

“给莱州新军的耕地全部分配到位了吗。”

“全部到位了,按照朝廷的规矩,每个军士三亩耕地,全部分配了,只多不少。”

“很好,春节快要过去,春耕时节到来了,从下个月开始,莱州新军的所有军饷,他们自己去挣,我倒是看看,府衙和县衙不再提供,他们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

“这样做,杨总兵岂不是要问责下官啊。”

“他没有资格问责你,朝廷有规矩,莱州新军军士,需要自己养活自己,如果杨总兵觉得无法支撑,就找到朝廷和兵部户部去索要饷银,地方上没有饷银提供。”

“大人这样做不好吧,杨总兵于登莱之地是有功的。”

“我知道,他若是不弹劾我,一切好说,可惜他给朝廷写去奏折,弹劾我修建货运码头之事,那我就没有必要养他和他麾下的军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