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复漕运

谋明天下 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复漕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商贾的嗅觉是最为敏锐的,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漕运中断,大量的漕粮积压在各地码头,官府没有多大的损失,但商贾与漕船船主无法忍受,漕粮积压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损失就越大。

更加要命的是,眼看着南方的粮食开始成熟,距离秋收季节越来越近,粮食的价格必定大幅度的下滑,积压在码头的这一批漕粮,可是在青黄不接时节收购起来的,价格完全不一样,如果等到粮食全面收获的时节运送到北方去,那商贾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官府可不会考虑商贾和漕船船主的损失,他们只是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来收购漕粮。

张献忠占领淮安府城的时候,商贾四散而逃,根本不敢在府城和漕运码头停留,不过张献忠撤离、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得到消息的商贾,迅速回到淮安府城,部分的商贾商议之后,马上就到漕运总督府去询问消息,因为商贾对登莱新军是熟悉的,他们也知道登莱新军的掌舵人、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异常的重视商贸发展。

漕运总督府,厢房。

桌案上面满满的摆放着商贾的请愿书,都是恳求恢复漕运、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的,总督府的外面,还等着一批心急如焚的商贾与漕船船主。

廖文儒放下手中的一份文书,看了看罗典召。

“罗将军,漕运码头积压了大量的漕粮,杭州方向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这些漕船和漕粮不能够总是积压,这样下去,漕运码头也无法承受,开年以来,仅仅有两百艘漕船到了北方,我想是不是放行一部分的漕船,让他们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

掌管漕运的漕运总督府,已经全面瘫痪,总督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斩杀,从淮安府城一直到山东,所有的漕运码头都由登莱新军直接控制,可以说,大明最为重要的漕运,基本被登莱新军控制,只要廖文儒等人开口,漕粮是一定能够运送到北方去的。

听见廖文儒这样说,罗典召有些迟疑。

“刘都督,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是请示大人之后做出决定啊。”

廖文儒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罗点召说的在理,对于皇上、朝廷和北方来说,漕运的确是最大的事宜,尽管说有两百艘漕粮运送到北方去了,不过北方缺粮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就连京城都在告急,有些缺乏粮食,更不用说北直隶各地了。

漕粮和漕运对于登莱新军来说,也是重大的事宜,需要谨慎做出决定。

如果全面恢复漕运,北方粮食供应充足了,皇上和朝廷的压力必然骤降,北直隶的局势也能够稳定下来,这样做是不是符合登莱新军的利益。

廖文儒没有想的那么深远,没有详细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见廖文儒暂时没有开口,罗典召继续开口了。

“刘都督,恢复漕运早一天晚一天问题都不是太大,虽然杭州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前来,末将建议,还是请示大人,大人就在清河,距离淮安府城不是很远,最多也就是等待一天到两天左右的时间,至于说码头上的那些商贾和漕船船主,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廖文儒点点头,虽然有关登莱新军未来的事宜,他也有所考虑,但所处地位不一样,也就不可能考虑的那么深远,很多的是事宜,特别是重大的事宜,都是大人拍板和最终决定,廖文儒就不需要考虑的那么深远了。

“也好,就依你说,我这就给大人写去信函,恳请大人做出决定。。。”

廖文儒还没有说完,亲兵就进来禀报,说信义押司送来了信函。

拆开信函,廖文儒看的很快,脸上露出了颇为吃惊的神情。

“刘都督,是大人写来的信函吗。。。”

廖文儒点点头,将看完的信函递给了罗典召,罗典召摆了摆手,没有接过信函。

“刘都督,您是知道的,末将识字不多,一般的文书能够看懂,大人的信函就不一定了,您就说说,大人下达了什么命令,末将去执行就是了。”

廖文儒看着罗典召,没有马上说起信函上面的事宜。

“罗将军,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人一直都在强调学识的事宜,我看你还是要多多识字,今后你领兵单独作战,大人若是写去信函,你不能够看懂,就要误事了。。。”

罗典召脸有些红,对着廖文儒抱拳开口了。

“末将知道,可末将不是读书的料,这么多年过去,末将一直都拼命的识字,却总是记不住,今后末将一定努力,认识更多的字。”

廖文儒有些无奈,看着罗典召开口了。

“大人的信函里面,说到了漕运的事宜,大人要求我们畅通漕运,第一批放行五百艘漕船,运送漕粮前往北直隶,大人马上就要到淮安府来了。。。”

罗典召脸上也露出吃惊的神情。

“什么,大人说到了漕运的事情吗,这么说,刘都督不需要给大人写去信函了。”

廖文儒没有犹豫,马上开始下令。

“罗将军,漕运总督府的事宜,暂时由你我负责决断,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大人将丁大人去世的事宜,禀报给了皇上和朝廷。”

“让你我负责漕运总督府的事宜,这是大人对你我的信任,我们必须要做好,昨日我到漕运码头去看了,积压在码头的漕船估计有千余艘,全部都装着漕粮,我们就按照漕船停留时间的长短,放行五百艘漕船。”

“此事清罗将军多操心,不过有一点我要把话说在前面。漕船运送粮食的先后,必须按照规矩来,谁先在漕运码头等候,就让谁出发前往北直隶,我们决不能从中获取商贾的任何好处,若是让我发现了这等的情况,一定严惩。。。”

罗典召对着廖文儒抱拳。

“刘都督放心,末将一定将这件事情办好。”

清河,刘宁脸上带着不解的神情。

“大人,属下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恢复漕运,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了,皇上和朝廷没有派遣新任的漕运总督,属下觉得就可以暂时不恢复漕运。。。”

其实,在是不是恢复漕运的方面,吴宗睿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索。

恢复漕运,对于稳定北直隶的局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大量的漕粮运送到北直隶,解决了北直隶缺粮的问题,百姓就能够稳定下来,就不会闹事了。

严格说起来,北直隶局势不稳定,对于吴宗睿和等莱新军来说,是有利的。

不过吴宗睿想到了民心。

北直隶的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皇上和朝廷会高度关注,但不会当做天大的事情来对待,北直隶以及中原的老百姓缺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十多年以来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朱由检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北直隶和中原的百姓就缺粮。

其实各地都设有粮仓,关键时刻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就能够迅速的稳定局势,可惜皇上和朝廷从未下过这样的旨意,他们所谓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免去百姓的赋税,要知道百姓已经没有粮食吃了,你免去人家的赋税,有什么作用。

特别是朝中的那些大人,嘴上说的是以民为本,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做的却是另外一套,他们大幅度的削减商贸赋税,增加百姓的农业赋税,逼得百姓走投无路,说到底,都是因为商贾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他们所谓的不与民争利,就是要免去商贸赋税。

吴宗睿绝无这样的想法。

看着一脸疑惑的刘宁,吴宗睿慢慢开口了。

“刘宁,我明白你的疑惑,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举荐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皇上和朝廷无可奈何,一定会准了我的奏折,其实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可你想过没有,漕粮不能够运送到北直隶,最终承担后果的是谁,是北直隶的老百姓,官吏士绅和富户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前些日子运送到北直隶的两百艘漕粮,全部都被户部收购了,情报司禀报的消息显示,户部留下一半的漕粮,其余的漕粮,都是京城的权贵获得,有些权贵,甚至高价出售粮食。。。”

“如此情况之下,我们卡住漕运,有多大的作用,我甚至可以预料到,皇上和朝廷很有可能将北直隶缺乏粮食的责任,退给等莱新军,推到我的头上。”

“所以说,漕运必须要恢复,一部分的漕粮必须运送到北直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那些漕船的船主,大肆宣扬漕运已经畅通的事宜,这样一来,如果北直隶还是缺粮,是谁的责任就很清楚了。”

“当然,我们不会将所有的漕粮都运送到北直隶,我们依旧要卡住户部,运送到北直隶的漕粮数量方面明显不足,如此户部捉襟见肘,必定会向皇上叫苦,如此情况之下,我们举荐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皇上和朝廷岂能拒绝。”

刘宁拼命的点头,这一次他完全听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