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九百四十六章 这就是底气

谋明天下 第九百四十六章 这就是底气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21:28:01 来源:笔趣阁

特急圣旨发往南京之后,吴宗睿有了一种隔靴骚痒的感觉,倒不是说他信不过卢发轩和牛等人,而是感觉到通过圣旨传递命令,太耽误时间了,一来一往时间流逝,很多的机会就可能失去,而且很有可能误事,这么多年以来,依靠对历史脉络准确的把握,吴宗睿做出诸多精准的判断和决断,这让包括卢发轩在内的所有人,都产生了依赖的思想,遭遇到重大事情的事情,都等着他做出最终的决定,而后所有人都来不折不扣执行。

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加重要的是,当下正是关键的时刻,登莱新军必须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之内,彻底的掌控南方,创立大一统的大吴王朝。

历史的脉络已经发生变化,吴宗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吸纳众人之长,做出精准的判断,特别是在统一天下和稳固南方局势的事情上面,不能够出现重大的失误。

强力的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就是吴宗睿急于求成的表现,须知南方士大夫阶层还有着强大的力量,吴宗睿就算是借助于登莱新军的力量强硬的推行,效果也不会很好,诸多阳奉阴违的情形会出现,绝大部分时候,吴宗睿都会被蒙在鼓里。

一级骗一级的情形,可不是数百年之后才出现的。

更何况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的扶持之下,已经登基称帝,其代表的是正统的大明王朝,对于南方的士大夫和读书人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张献忠代表的是草根集团,与士大夫集团是格格不入与完全对立的,时间长了,这两大政权之间产生激烈的碰撞,是必然的,也是情理之中的。

要命的是,吴宗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待。

让唐王朱聿键与张献忠之间今早的产生冲突,借助张献忠的力量打压士大夫和读书人阶层,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来搞定南方的士大夫和读书人,这就是吴宗睿目前的谋略。

从力量的对比来说,张献忠远远强于唐王朱聿键。

就算是朱聿键拉拢了湖广总兵左良玉,江西总兵刘良佐,凤阳总兵高杰,以及浙江总兵刘泽清,也不是张献忠的对手,更何况这四个总兵各怀心思,压根不可能为朱聿键拼命。

吴宗睿断定,唐王朱聿键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与史书上的记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北方的后金八旗军,目前来看还算是老实,根据情报司侦查到的情报,吴宗睿辽东,也许后金的摄政王多尔衮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控权力,毕竟还有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多尔衮背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济尔哈朗的身后则是正黄旗、镶黄旗与镶蓝旗,尽管济尔哈朗很低调,可不代表毫无脾气。

仅仅是一个正蓝旗旗主豪格,就足够多尔衮喝一壶的。

这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吴宗睿不需要在辽东与登莱安置太多的登莱新军将士,可以将绝大部分的登莱新军将士调遣到南方去。

攘外必先安内,这个策略不一定完全正确,但目前的情形之下,还是可行的。

经过了认真仔细的斟酌与思考,吴宗睿决定到南京去。

这可是亘古未有的情形,大吴王朝刚刚创立,按照道理来说,吴宗睿需要坐镇京城,稳定方方面面的局势,就说北方和京城,也还有各种各样的力量,吴宗睿没有采取强力镇压的措施,导致这些力量蠢蠢欲动,时时刻刻都想挑起事端。

曾永忠、史可法与洪承畴进入了文华殿。

“启奏皇上,崇祯皇帝已经葬入思陵,周皇后以及懿安皇后,也一同葬入思陵,自瑞昌元年三月二十日以来,因拜祭崇祯皇帝自缢与投河投井者超过三百人,李自成曾经将崇祯皇帝、周皇后与懿安皇后的遗体在东华门示众,此举引发了极大的愤慨,臣与内阁诸位大人商议,为了能够平定外界的愤怒,可允许拜祭崇祯皇帝之行为。。。”

吴宗睿点点头。

“嗯,人死入土为安,不管崇祯皇帝以前做过什么,也不管他是不是亡国之君,我们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尊重,我看这样吧,崇祯皇帝灵柩入馆安葬的时候,我也去拜祭一下,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大明王朝之中的一员。。。”

曾永忠的脸色微微的变化,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皇上,臣与诸位内阁大臣前去拜祭就足够了,皇上不必劳顿前往。”

吴宗睿挥挥手。

“此事不用商议,就此确定,一应的行程,请先生做好安排,此外,拜祭的仪式,由洪大人负责吧,至于说外界想要拜祭崇祯皇帝,绝不能阻拦,还要予以鼓励。。。”

“那些追随崇祯而去的文武官员、士大夫、读书人以及市井之人,都要予以褒奖,此事内阁一定要记住,将来的史书上面也要予以详细的记载,只是目前暂时不要宣扬。。。”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洪承畴颤颤巍巍的跪下了。

“臣感谢皇上隆恩,臣一定竭尽全力,皇上此举恩泽浩荡,天下人必定归心啊。。。”

文华殿里面沉默了,应该说,包括曾永忠和史可法在内,对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看法都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觉得崇祯皇帝昏聩,断送了大明的江山,另外一方面,他们也觉得崇祯皇帝很冤,朝中的文武大臣各怀心思,就是不想着大明天下,让崇祯皇帝无可奈何,成为了亡国的皇帝。

穿越的吴宗睿,压根不在乎世人怎么去拜祭朱由检,他很清楚,唯有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唯有让国家富强起来,才能够真正的让天下人归心,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权力的博弈是很奇怪的,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博弈,千余年来都是存在的,这是体制造成的,就算是吴宗睿创立的大吴王朝,也不可能躲过这个节。

当然,吴宗睿会想办法予以一定的改变,做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变,那样至少能够避免数百年之后大乱局势的出现。

洪承畴站起身来之后,吴宗睿再一次的开口了。

“南方的局势颇为复杂,很多的机会必须要把握住,稍纵即逝,若是依靠圣旨来下达命令,未免误事,我想过了,三天之后,启程前往南京。。。”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曾永忠等人的脸色全部都变化了。

“皇上不可轻易离开京城啊。。。”

曾永忠话语急切,也没有想到如何的措辞,史可法与洪承畴两人的脸色也有些发白,纷纷开口劝解,说是皇上不能够离开京城到南京去。

北方的局势没有彻底稳定下来,源源不断的漕粮运送到北方,正在发下去,这期间官府是没有任何赋税收入的,只有开销,这一切的开销,都是依托登莱之地的海运商贸赋税,以及皇家银行的支持,如果这样的情形换做大明朝廷,早就崩溃了。

吴宗睿没有学习前朝的皇帝,对于异己进行大规模的清除,一律采用怀柔的政策,这也导致各地的官府行事的时候为难,不知道如何对待前朝遗老遗少。

这一切,都需要吴宗睿坐镇京城予以决断。

曾永忠等人的心情,吴宗睿当然可以理解。

“好了,我知道,大吴王朝刚刚创立,各种的事情太多,你们也颇为担心,不过相比较来说,南方的局势更加的要紧,所以我要到南京去,至于说这朝廷里面的诸多,事宜,内阁做出决定之后,告知我就可以了,如果内阁觉得难以决断,那就六百里加急送到南京去。”

“先生,宪之,彦演,朝廷和京城的事宜,你们做出决定,我相信你们。”

曾永忠跪下了,史可法与洪承畴也跪下了。

曾永忠与史可法清楚吴宗睿的脾气,一旦做出决定的事情,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大可能推翻的,而且吴宗睿每每做出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证明时完全正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廖文儒进入了文华殿。

“文儒,三日之后我要离开京城,前往南京,南方的局势太复杂了,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北方所有的军事事宜,就要靠你了,北直隶和中原一带,问题不是太大,重点是辽东,需要特别的关注,虽然说多尔衮暂时没有什么动静,但不代表其总是蛰伏,必要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所动作。”

“李自成登基称帝的时候,多尔衮曾经暗地里派遣使者来到京城,向李自成表示臣服,迄今为止,多尔衮没有派遣使者向我们表示臣服,这样也好,一旦我们稳定了南方,就要开始北进,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所以说,你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你是内阁大臣,更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内阁商议任何的事情,你都要参与,要大胆的提出意见和建议。”

“好了,后日我要带着家人前去拜祭崇祯皇帝,你也跟着去,好好的拜祭一下崇祯皇帝,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对崇祯皇帝表现出来足够的尊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