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

谋明天下 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45 来源:笔趣阁

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以及总督和总兵官成为军事战斗决策者的塘报很快抵达蓟辽督师府。

其实在这之前,吴宗睿已经通过情报司,获取了相关的消息,熊文灿被押解到京城受审,以及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这件事情,吴宗睿没有感觉到奇怪,但是对于总督和总兵官成为军事决策者的圣旨,感觉到好奇。

穿越的吴宗睿很清楚,原来的历史上,洪承畴的确提及这样的奏折,皇上也准奏了,不过那是洪承畴出任蓟辽督师的时候,针对宁远和锦州城内巡抚、镇守、监军以及兵备悉数都存在同一个城池中,后金鞑子进攻辽东,辽东各重镇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提出来的,洪承畴的本意是集中辽东的权力在自己的手上。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蓟辽督师是吴宗睿,洪承畴是三边总督,皇上和朝廷已经难以真正的掌控登莱之地和辽东,且湖广和南直隶等地的总兵,有拥兵自重的迹象,皇上在如此的情况之下,依旧让总督和总兵官成为军事上面的最终决策者,难道没有考虑过后果吗。

大明自开国以来,就严格限制了武官的权力,推行文官治国,武官的地位永远在文官之下,而且皇帝也不会完全相信文官,在军中配备了监军,由太监出任,到了明朝中叶,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武将在文官面前压根抬不起头来,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甚至出现了巡按御史鞭打总兵和副总兵的情况,最为恶劣的就是蓟辽督师袁崇焕,领兵部尚书衔,正二品的品阶,居然手持尚方宝剑宝剑,未经请旨,斩杀了正一品的右都督、皮岛总兵毛文龙,让诸多的武将人人自危。

这种限制武将权力的做法,明朝初叶效果还不错,毕竟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朱棣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皇帝,能够很好的掌控军队,而且和平时期,军队的重要作用难以凸显出来,所以很多的矛盾都掩盖了,不过到了明朝末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边关不稳定,后金不断蚕食领土,这种限制武将的权力、让文官和监军领兵作战的模式,弊端完全展现出来。

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大凌河之战的惨败,都有监军和文官瞎指挥的原因存在。

眼看着大厦将倾,朱由检居然赋予武将权力,也不知道大明王朝是不是能够承受。

廖文儒进入厢房的时候,吴宗睿正在仔细看着桌案上面的地图。

这是一张中原各省的地图,上面有诸多的标记,都是吴宗睿划出来的。

廖文儒已经习惯吴宗睿这样的做法,这是吴宗睿在分析中原的局势。

“文儒,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统领剿灭流寇的战斗,你认为战局会如何进展,杨嗣昌会从什么地方着手。”

吴宗睿的问题很直接,廖文儒略微的思索,看着地图开口了。

“大人,李自成占据了汉中,攻陷了凤翔府城,其实力在所有流寇之中是最为强悍的,杨嗣昌出任兵马大都督,第一个对付的应该是李自成,只要杨嗣昌领兵打败了李自成,其余各路流寇就不可能那么嚣张了。”

吴宗睿微微点头,多年的磨砺,廖文儒的眼光已经大为开阔。

“说的不错,这些日子我整理了有关流寇的情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以及高应登,在众多流寇之中,实力最强,其中又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二人为首,他们麾下的兵力都超过了二十万,其余还有改世王许可变,左金王贺锦,混十万马进忠,满天星张大受,楔子块拓养坤,兴世王王国宁,整齐王张潘子等等,至于那些不知名的流寇,或者说是土匪,比比皆是。”

“如此情况之下,杨嗣昌想要遏制嚣张的流寇,难度巨大。”

“擒贼擒王,杨嗣昌最好的办法,是集中力量,首先对付李自成,闯王李自成是流寇名义上的首领,一旦打败了李自成,对于其他的流寇,会形成巨大的震慑,而且从实战的角度来说,杨嗣昌选择进攻李自成,也是最为现实的。”

吴宗睿说到这里,用手指了指桌案上面的地图。

“张献忠、罗汝才和高应登等流寇,都号称占据了多少的地盘,但他们的本质还是流动的,李自成不一样了,其据点就在汉中,而且还在汉中收取赋税,李自成攻陷了凤翔府城之后,调集了部分的兵力固守凤翔府城,且牢牢的控制了扶风和武功等地,明显就是准备拒敌于千里之外。”

“如此情况下,杨嗣昌领兵进攻李自成,可以直接对准目标。”

廖文儒感觉到奇怪,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属下听您说过,李自成选择在汉中立足,这样的选择是很不错的,若是各路流寇都这样做,那中原就真的危险了。”

吴宗睿再次的点头。

“不错,我是说过,但也要看形势如何的变化。”

“李自成选择在汉中立足,其势力逐渐的朝着凤翔府城的方向渗透,一步一步的扩大地盘,这样的做法的确很不错,也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他一直选择流动作战,就没有根基,十年二十年过去,依旧是浮萍,成不了大器。”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李自成需要审时度势。”

“从根本上来说,李自成还不具备和朝廷抗衡的实力,一旦朝廷下定决心,集中兵力围剿,李自成根本无法抵御,所以当朝廷集中重兵围剿的时候,李自成最佳的选择就是撤离,保存自身的实力,同时联络其他各路的同仁,大家一同发力,将中原彻底搅乱。”

“如果李自成这样做,那么杨嗣昌必将陷入到抓狂的境地。”

“杨嗣昌的手中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按下葫芦浮起瓢,他领兵进攻任何一路的流寇,都会有其他各路的流寇接应,一旦中原重要的城池遭遇到进攻,杨嗣昌不得不领兵驰援,如此情况之下,不要说剿灭流寇,其麾下的军士都要累死。”

廖文儒明白了一些,但没有完全清楚。

“大人,若是杨嗣昌采取攻其一路、不计其余的做法,也不错啊,就是说不管李自成往哪个方向撤离,都紧追不舍,也不管其他各路流寇有什么动作,都不予理睬,而且杨嗣昌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就是命令各镇的大军,固守城池,不管流寇如何的挑衅,都不要主动发起进攻。。。”

廖文儒的分析变得精辟,吴宗睿的脸上禁不住露出笑容。

“文儒,说的很好,杨嗣昌若是采用这等的战术,短时间之内,的确能够取得不错的战绩,但杨嗣昌无法真正的剿灭流寇,不仅仅是杨嗣昌,就算是朱由检御驾亲征,也不可能彻底剿灭流寇。”

“这里面的原因你清楚,我不多说,就说大明各镇军队的战斗力,令人不敢恭维,且朝廷拿不出来足够的钱粮,谁愿意去卖命啊。”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存在,就说杨嗣昌拼死的追击李自成的时候,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从后面驰援,联合起来围攻杨嗣昌及其麾下的大军,这样的情况之下,不仅仅是中原的局势更加的混乱,杨嗣昌也危险了。”

说到这里,吴宗睿站起身来,走到了廖文儒的面前,伸手重重的拍拍廖文儒的肩膀。

“文儒,刚刚我们分析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李自成绝不会想着撤离,吴襄率领两万辽东边军驰援,被李自成打败,这个时候,李自成正是信心高涨,他恨不得再次打败朝廷大军,遇见这等的机会,岂会轻易撤离啊。”

“李自成派遣重兵占据扶风和武功等地,就表明了态度。”

“杨嗣昌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会不遗余力的发起对李自成的进攻,依照我的分析,这一场激烈的对撞,很有可能发生在大散关或者是凤县。”

廖文儒瞬间瞪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桌案上面的地图。

“大人,属下不明白,李自成为什么不死守扶风或者武功等地,抵御明军的进攻。”

吴宗睿脸上带着微笑的神情,再次开口。

“很简单,李自成的实力不够,他的麾下虽然号称三十万大军,可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不多,他麾下大部分所谓的军士,就是流民,没有厮杀的能力,没有作战的技巧,更没有一往无前的气势,依靠这些人来死守扶风和武功等地,那是天大的笑话。”

“至于说凤翔府城,我认为李自成也不会固守,他占领凤翔府城的时间不长,尚未融入其中,如果其麾下的大军在凤翔府城,遭遇朝廷大军进攻的时候,不管是出击,还是固守,都困难重重。”

“汉中的情况不一样,李自成熟悉汉中的一切,内心已经将汉中视作自己的领地,他一定会做出拒敌于千里之外的决定,或者在大散关,或者在凤县,死死的抵御朝廷大军。”

“我觉得,李自成的选择不错,就是实力偏弱,打不过朝廷派遣的大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