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剧的伏笔

谋明天下 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剧的伏笔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45 来源:笔趣阁

内阁首辅张四知,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就连秉笔太监王承恩,也是低着头,站在朱由检的身后,一言不发。

奏折被仍在地上,到处都是,但是无人敢弯腰去捡起来。

“你们都给朕说说,给朕好好说说,朕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

“李自成占领了河南行省,居然开始派遣官吏,开始征收赋税,你们是不是还要朕给李自成一个封号,让李自成和后金鞑子一样,登基称帝吗。。。”

“朕早就觉得吴宗睿有谋反的心,你们都畏惧吴宗睿,畏惧登莱新军,都说登莱新军稳定了辽东,现在很好啊,朕看着登莱新军控制了山东,接着又进入了南直隶,名义上是剿灭流寇张献忠,其实就是想着控制整个的南直隶,朕是不是也要让吴宗睿登基称帝啊,朕是不是应该让贤,让吴宗睿来做大明的皇帝啊。。。”

“你们口口声声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如此危机的时刻,你们究竟做了什么,除了勾心斗角,除了争权夺利,你们还能够做什么。。。”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的奏折,漕运总督丁启睿的奏折,五省总督孙传庭的奏折,包括六部的奏折,全部被朱由检直接扔到了地上。

朱由检的话语,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匕首,投掷到偏殿众人的头上和心里。

中原的局势混乱,已经无法控制了,偏偏流寇张献忠进入南直隶,让大明的南方也陷入到动荡之中,这也罢了,朱由检相信,凭着南京京营、漕运兵丁以及南直隶各镇的大军,能够彻底打败和剿灭张献忠部,或者说张献忠压根不会在南直隶作乱,朝廷不需要过于担心南方的局势,谁知道如此关键的时刻,驻守辽东和山东的登莱新军,也趁机进入了南直隶。

尽管登莱新军打败了张献忠的先头部队,剿灭了数万流寇,保住了凤阳府城,但登莱新军占据了徐州,不愿意乘胜追击张献忠部,而是看着张献忠部的主力进攻淮安府城,这样的行为,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其进入南直隶的目的。

淮安府城被张献忠部包围,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在奏折中不断解释,说不愿意驰援淮安府城,是担心南京府城的安危,必须让南京京营的军士守卫南京府城,张国维还在奏折上面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登莱新军继续围歼张献忠部。

蜷缩在陕西的五省总督孙传庭,面对气势日益嚣张的李自成,同样不愿意主动发起进攻,说什么兵力暂时不够,还需要大规模的招募,等到军士的实力和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够发起对李自成的总攻。

漕运总督丁启睿的奏折好不到哪里去,除开请求朝廷派遣大军驰援淮安府城,就是弹劾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言张国维没有调拨南京京营的军士驰援淮安府城。

登莱新军有十多万军士在南直隶,固守徐州和宿州两处,丁启睿视而不见,奏折里面没有提及登莱新军。

这一切,让朱由检感觉到巨大的危机,感觉到了透心凉。

锦衣卫奏报,李自成斩杀了罗汝才,且断言流寇已经陷入内讧之中,这让朱由检啼笑皆非,明明是李自成为了巩固权力斩杀了罗汝才,锦衣卫却说流寇陷入内讧之中,李自成掌握了权力,没有了掣肘,乾钢独断,发展将越来越快,假以时日,必定威胁到京城。

可惜的是,面对这一切,朱由检唯有发脾气,没有其他的办法。

中原已经没有可以抽调的兵力,驻守延绥和宣大等地的兵力,数次抽调,已经很薄弱了,朱由检不敢继续抽调,如果北面的边关无兵驻守,后金与蒙古部落可以绕过辽东,轻易入侵,到了那个时候,大明的江山就真的保不住了。

至于说南方,张献忠部数十万兵马,完全牵制了南直隶的兵力。

还有一个令朱由检咬牙切齿的原因,那就是南方各镇的总兵,悉数都开始自保,不愿意被抽调到北方去,而且地方上的巡抚,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千方百计的留下本地的军士,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湖广剿总兵官左良玉,控制的兵力据传达到了二十万人,不仅不服从湖广巡抚的调遣,也不服从朝廷的调遣,朱由检非常后悔,当初如果下定决心,不仅仅是斩杀贺人龙,连着左良玉一同斩杀,也不会有如今的局面了。

大明几乎找不到平静的地方了,如果一定要找到,也就是北直隶和辽东略微平静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地方的稳定,依靠的就是登莱新军,如果没有登莱新军驻守辽东,后金鞑子早就数次入侵北直隶了。

现在看来,朝廷唯一能够抽调的,唯有登莱新军了。

但朱由检不敢抽调登莱新军,他察觉到了吴宗睿的野心,如果朝廷抽调登莱新军,正好给了吴宗睿理由,让其能够控制大明的更多地方。

后金的皇太极没有任何的动静,所以辽东和北直隶颇为稳定,这本来是好事情,却让朱由检莫名的感觉到焦躁,如果后金的八旗军大举入侵辽东,必定和登莱新军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让吴宗睿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往山东和南直隶扩充势力。

朱由检很清楚,必须要控制眼下的局势,不惜一切代价控制,如果任由局势恶化下去,大明的江山就真的保不住了。

朱由检认为,唯一的突破口就在五省总督孙传庭的身上。

局面看上去的确很纷乱,但只要抓住了关键,就能够化解。

发泄了心中的怒气,朱由检看了看噤若寒蝉的众人。

“你们都说说吧,到了这步田地,朕应该化解。。。”

虽然语气略微的柔和了一些,但朱由检内心的怨气依旧存在,所以说出来的话语,带着不满的情绪,让张四知等人不知所措。

“皇上,臣有一个建议。。。”

关键时刻,开口的还是秉笔太监王承恩。

这是王承恩的优势,皇上已经开口询问,接下来就是众人开口回答,可皇上刚刚勃然大怒,发过脾气,众人还不知道皇上的思绪出现了变化,以为皇上还是在训斥和发怒,自然是不敢开口随便说话,唯有王承恩,听懂了皇上的意思。

朱由检扭头看了看王承恩,微微的点头。

“承恩,你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就是了。”

王承恩略微的往前站了一些,对着朱由检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想要维持我大明的稳定,还是需要从中原和北方入手,若是能够彻底击败流寇李自成部,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朱由检点点头,没有开口说话,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只要解决了流寇李自成,中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中原稳定了,南方的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关键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中原的危局。

“皇上,五省总督孙传庭大人,已经在延绥等地招募诸多的兵马,虽然其奏报实力不如李自成,不过臣以为,可以令孙大人主动发起对李自成的进攻,这样李自成必定猝不及防,孙大人能够获取胜利,而今的情形之下,臣以为不要想着一战彻底打败李自成,需要沉下心来,集小胜为大胜,慢慢的消耗李自成的力量。”

“李自成分兵据守河南行省各地,其兵力必定分散,臣揣测,李自成必定会抽调精锐的兵力驻守各地,迎战孙大人的军队,战斗力可能孱弱。。。”

王承恩的分析,让张四知等人吃惊,特别是兵部尚书陈新甲,更是忍不住抬头看了看王承恩,要知道王承恩是秉笔太监,一般情况下不会过问朝中军事方面的事宜。

王承恩说完之后,朱由检略微的沉思了一下,抬头看向了张四知。

“张爱卿,你觉得承恩的建议如何。”

张四知连忙站出来,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王大人的建议很好,兵者诡道也,孙大人在这个时候突然发起对李自成的进攻,李自成肯定想不到,来不及应对的情况之下,孙大人肯定会获取胜利,臣还建议,孙大人要迅速出击,进入河南迎战李自成,这样李自成就更是想不到了。。。”

五省总督孙传庭主动出击的建议,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众人都离开了偏殿,仅剩下朱由检和王承恩两人。

朱由检脸上的神色不是很好,看着王承恩开口了。

“承恩,你刚刚提出的建议,的确可行,为什么早没有给朕说说。”

王承恩连忙抱拳。

“皇上,臣也是刚刚才想到,还是皇上的提醒,臣才想到这个主意的。”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他是不会责备王承恩的。

“朕刚刚有些失态了,朕不该在偏殿说及登莱新军,说到吴宗睿,朕知道,辽东还需要登莱新军驻守,若是辽东也不稳定,若是后金鞑子也大规模的进击中原,朕就真的想不到什么办法应对了。”

王承恩再次的抱拳。

“皇上,臣觉得首先稳定中原的局势,尔后再来考虑其他的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