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谋明天下 > 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

谋明天下 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24:45 来源:笔趣阁

卢发轩、史可法、吴总坤、戴明杰、詹兆恒、陈思宇、崔云辉和龙建宏等人悉数都来到了京城,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时间定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八,这是曾永忠与众人商议之后确定下来的,禀报吴宗睿得到了同意,这期间,曾永忠、洪承畴以及卢发轩等人,不断的上奏折,恳请吴宗睿登上皇帝之位。

有关新王朝的国号,吴宗睿亲自确定为吴,至于说年号,吴宗睿本来准备决定采用公元纪年的做法,这样做简单便捷,不用因为每一个皇帝登基,就要绞尽脑汁的来考虑自身的年号,而且史书也便于记载。

穿越的吴宗睿知晓年号的争论,他最终没有提出公元纪年的建议,公元纪年的来历是以基督纪元,也就是耶稣出生的日子,当初诞生的时候,就带有浓厚的基督教的色彩,而且以公元纪年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批准实施的,这不符合华夏民族的习惯,吴宗睿也没有打算允许基督教和天主教进入华夏,他可以大规模的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且马上运用到实际之中来提升国力,但华夏民族信奉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还是要继续推行,且要随着国力的提升,不断的往外宣扬。

当然,如果有少部分的人一定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吴宗睿也不会采取什么手段。

年号最终确定为昌瑞,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时刻,就要改崇祯十七年为昌瑞元年。

国号与年号都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任用官吏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让吴宗睿绞尽脑汁。

登莱新军实际掌控的地方为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以及南直隶,当下登莱新军的势力还在逐渐开始深入到江西与浙江等地,四川与湖广大部分的地方,为张献忠掌控,至于说南方其他的地方,还是一团糟,颇有些各自为主的味道。

除开南直隶与山东,北方其余地方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常年的征伐,后金八旗军的劫掠,让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百姓早就崩溃。

大乱之后的大治是必定的,而且天下尚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吴宗睿需要两头兼顾,一方面中原和南直隶等地必须保持稳定,一方面后金八旗军与张献忠等势力是必须铲除的。

这就意味着,吴宗睿必须要使用能人,使用能够让地方稳定且大力发展的人才。

虽然吴宗睿要求曾永忠来考虑官员的任命和选拔问题,不过这么重要的事情,曾永忠是绝不会专断的,再说了,这么多年过去,吴宗睿从当初一个有些疯癫的生员,一跃成为大吴国的皇帝,已经展现出来一骑绝尘的能力和睿智,包括曾永忠在内的所有人,对于吴宗睿有着一种近乎愚忠的崇拜之情。

摆在吴宗睿面前的是朝廷构架的体制以及重要地方官员的任命问题。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等等,每一种朝廷官僚体制都有其优缺点,其中明朝的内阁制度与清朝的军机处,将权力牢牢的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应该说,如果认真的做事情,如果足够的清醒,有着不一般的睿智,明朝与清朝的皇帝是非常辛苦的,他们需要决定天下大事,而且很多小的事情也要过问,几乎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处理,将每一件事情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个皇帝就非常厉害了。

吴宗睿就要做这样的一个皇帝,这是他无法推辞的,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已经习惯了遵从皇权,不管他们如何的为自身谋求到利益,也不管他们如何的抗争皇权,但骨子里面他们还是畏惧和拥护皇权的。

三十三岁的年纪,年富力强,思维敏捷,也正是做事情的时候,所以吴宗睿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朝廷的官僚体制,更不可能抛开以前的一切另起炉灶。

吴宗睿首先确定的是内阁大臣的人选。

内阁是异常重要的,实际上就是行使丞相的职权,明朝的皇帝经常与内阁大臣一同审议奏折,听取内阁大臣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决定某项政策是不是全面推行下去,如果内阁大臣有着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反过来是可以影响到皇帝的。

吴宗睿确定的内阁大臣为五个人,单数便于表决。

内阁首辅自然是曾永忠,暂时不设立内阁次辅。

廖文儒、卢发轩与史可法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臣,此外还有洪承畴,也进入内阁。

卢发轩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南直隶总督,廖文儒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登莱新军总兵,留守京城,史可法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兼任吏部尚书,留守京城,内阁大臣洪承畴留京城,他们共同协助曾永忠处理一切事宜。

陈思宇出任辽东巡抚,戴明杰出任河南巡抚,詹兆恒出任陕西巡抚,崔云辉出任山西巡抚,吴总坤依旧担任山东巡抚,龙建宏出任顺天府尹。

这样以来,京城和地方上最为重要的位置上面都是吴宗睿信任之人出任。

这样做的好处是,内阁以及各省的封疆大吏,明白吴宗睿的执政之策,执行起来顺畅。

吴宗睿大大的提升了武将的地位,廖文儒进入内阁,而且在内阁之中排名第二位,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吴宗睿与曾永忠等人商议的时候,一再的强调,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的职责不一样。

曾永忠、廖文儒、卢发轩、史可法与洪承畴等人,一同来到了文华殿。

文华殿就是崇祯皇帝署理政务时候的偏殿,被吴宗睿恢复了原来的名字。

还有两天时间,就是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日子。

曾永忠带头跪下了,廖文儒等人也跪下了。

吴宗睿挥挥手。

“都起来吧,今天我只说一件事情,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牵涉到天下的士大夫阶层,也包括我吴氏家族,这件事情更是牵涉到我大吴王朝的稳定。”

“历朝历代都说到了抑兼并,均田地,可好像还没有哪个朝代真正的做好。”

“之所以做不好这件事情,道理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是士绅之中的一员,我们会想方设法的维护自身的权益,为此甚至不惜与皇上对着干,现在我马上要成为皇帝了,怕是也要和你们对着干了。”

曾永忠抱拳准备开口的时候,吴宗睿挥挥手。

“暂时都不要插言,等我说完。”

“覆灭大明王朝的是闯王李自成,是当初被崇祯皇帝与大明朝廷称之为流民的那些人,为什么会出现流民,表面看两个原因,其一是连年的天灾,其二是无法承受的赋税,不过你们若是认真的想一想,就会明白真正的原因绝非如此。”

“大明王朝已经灭亡了,可天下的士绅家族依旧活得很滋润,这就很有趣了。”

“昨日你们送来的奏折,署理朝廷事务与地方事务,几乎都是沿革大明朝廷的惯例,有些方面我觉得可行,但是有些根本性的制度,必须要改变。”

“大明王朝为什么覆灭,原因很多,也颇为复杂,但核心的东西,就是这个王朝**了,没落了,且这个王朝所做的很多事情,所推行的很多政策,在我们看来,都是在一步步的将王朝自身送到崩溃的边沿。”

“好了,回到抑兼并,均田地的话题上面。”

“从现在开始,你们与我一道,要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任何的阻力,尽全力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制度。”

“此事必须全面铺开,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硬的措施和手段。”

“在北方推行此事,我不是特别的担心,但南方不一样了,特别是南直隶与浙江等地,那些地方的士绅已经形成巨大的力量,他们不仅仅能够控制官府,甚至能够干预朝政,现如今,我们就要打掉他们的特权。”

“当然,我们现在推行这个制度,还有充足的时间,也还具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登莱新军在征伐的过程之中,一并予以大规模的推行。”

“内阁主要考虑此事,卢发轩负责南方,史可法负责北方,先生则是整体负责。”

“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肯定会遭遇到巨大的阻力,所以登莱新军也要参与其中,凡是遭遇到对抗之人,务必严惩,不管他是什么家族,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们,今后就算是牵涉到我吴氏家族,以及陈氏家族,也绝不能手软。。。”

大殿里面迅速安静下来了,曾永忠等人没有开口说话。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牵涉到土地重新丈量的问题,甚至牵涉到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北方的确好推行一些,但南方的压力是巨大的,吴宗睿话语里面的意思,就是登莱新军在南方征伐的过程之中,会对那些反对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士大夫或者士绅家族动手。

卢发轩与廖文儒两人的神色有些凝重,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他们首当其冲。

吴宗睿严峻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曾永忠领着众人行礼了。

“臣等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