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难以抉择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难以抉择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0:07 来源:笔趣阁

李是算准韩艺肯定会开口的,因为西北计划就是韩艺弄的,太深远的就不要说了,一旦战火烧到河陇地区,谁还敢西北做买卖,因此韩艺决计不会让吐蕃得逞的,不然的话,他的西北计划就面临中失败的境地,西北计划一旦失败,那么韩艺的仕途将面临非常大的危机。

许敬宗轻轻一哼道:“吐蕃实力非同小可,若照韩侍郎这般说,吐蕃真的集结大军来攻,那肯定是早有准备,而我大唐却是仓促召集一些将领领兵援助,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们这边,这战如何打得赢,还不如不帮。”

韩艺道:“吐谷浑虽然实力不如吐蕃,但总还有一些力量吧,我们出兵再加上吐谷浑的兵力,而且还是主场作战,我们不奢望进攻吐蕃,我们只求防守,这应该还是能过做到的吧!”

李治立刻看向李,这方面,肯定是以李的为主。

李装模作样的思索半响,道:“吐蕃、吐谷浑地处高原,如果我大唐军队进军吐蕃的话,补给难以跟上,而且中原将士也未必能够适应高原气候---。”

话说至此,李义府、许敬宗稍稍放心。

可哪知李话锋一转道:“但是吐蕃始终是我大唐一个潜在的强敌,如果一直畏惧高原的话,那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若以韩侍郎之策,我们不是直接从下往上进攻,而是有着吐谷浑这个地区作为依托,倒是可以帮咱们练练兵,让部队适应高原作战。至于胜算几何,依韩艺之策的话,我们不可能调集大部队前去增员,因此在兵力上可能难以占优,可是吐蕃要集结大军来攻,也要面临补给的困难,这对于他们的国力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只要守住前面一轮攻势,我们的胜算反而要更大,而且能够消耗吐蕃的国力,导致它无力向我大唐宣战。”

在这方面李义府、许敬宗可不敢插嘴,李是绝对的权威。

李治也点点头。

韩艺又道:“陛下,此举还能帮助我大唐获得更大的利益。”

李治瞧了韩艺一眼道:“你说来听听。”

韩艺道:“首先,我们不必要派大量的中原士兵前往吐谷浑,可是从西北地区直接征兵。”

崔义玄立刻道:“目前我们还只是刚刚打败西突厥,恐怕西北的胡人不会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募。”

言下之意,胡人可不会愿意为我大唐征战。

韩艺道:“这是当然的,哪怕是我中原百姓也是为了免税、田地才去当兵的,但是我们可以用钱去募兵。”

“用钱去募兵?”

李治好奇道。

“正是如此!”

韩艺道:“简单来说,就是采取雇佣制度去募兵,打仗只是一项工作而已,你是来挣钱的,还能有机会得到晋升。如今西北边百废待兴,那里的百姓生活不是很好,需要工作,这不是一拍即合么。而这样一来的话,可以削弱部落首领得势力,将那些参军的胡人编制我大唐军队中,由我大唐的将军统领,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李义府问道:“那这得要多少钱?”

韩艺笑道:“不瞒李侍郎,如果这钱是要我户部全部包了,那我绝对不会说的,现在是吐谷浑来求我们,他们是否要支付一些钱财,我们不可能免费帮助他们,我是打算吐谷浑与我们大唐各出一半,我相信吐谷浑不会拒绝的,很简单,这仗打输了,他们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李治稍稍点了下头,但眉宇间的挣扎反而更加浓烈了。

韩艺道:“这还只是其次,我们也可以顺势驻兵在吐谷浑,保护他们,吐谷浑也确实需要保护,这样一来,等于我们可以实际控制吐谷浑,平衡吐蕃对于我们的地理优势,虽说援助肯定会损耗国力,但是前前后后算下来,我们得到的要更加多。但是我们如果不援助吐谷浑的话,也许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倘若有事发生,我们大唐将会承受十倍,甚至百倍的损失。”

许敬宗立刻道:“韩侍郎此乃危言耸听,一旦发生战争,你敢确保战争会你如你预想的那般进行么?”

韩艺愣了下,道:“这下官倒是不敢保证!”他对于吐蕃的了解,完全是在于西北作战时,得来的消息,因为当时可能会跟吐蕃发生一些冲突,他前面说的话,都是因为他太紧张西北了,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能惊出一身冷汗来,但是他隐隐认为,吐蕃这时候动手,绝不简单。

李治眉头紧锁,几番权衡过后,才开口道:“朕即位以来,一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而且中原百姓经了太多的战争,朕实在是不愿做出改变,让百姓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韩侍郎之言,只是建立于吐蕃要兴兵消灭吐谷浑,但是目前来看,这个消息还未得到证实,不过韩侍郎说得也有道理,我大唐也不得不防,因此朕认为我们大唐还是以调解为主,尽量平息这一场争斗,今日的商议就到此为止吧。”

“陛下圣明!臣等告退。”

韩艺、许敬宗等人齐声说道。

最终,李治还是没有给出答案,对于用兵,李治一直是非常谨慎的,他绝对算是一位明君,他非常清楚如今这种休养生息的政策令大唐蒸蒸日上,他希望可以保持这个政策延续下去,就不太想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但是韩艺的这一席话还是让他非常犹豫了,因为这一战可能会整片地区都牵扯进去,包括中原地区,他心里那是非常纠结。

出得两仪殿,韩艺故意放慢脚步,来到李身边,笑声道:“方才真是多谢司空出言相助。”

“呵呵!”

李就用一种非常平淡的笑声回应了他。

李哪里听不出韩艺是在故意揶揄他,你也太胆小了,你自己本就想打,又不敢作声,总让我当你的代言人,你要坚持援助吐谷浑,那李治肯定会偏向我们这一边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去怂恿一下李治。

由此可见,韩艺非常紧张李治的这个抉择,因为这真的直接关系到整个西北计划,如果让吐蕃达到目的了,那么他的所有计划都将搁浅,西北边就很难完全控制了,他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让李治点头答应援助吐谷浑。当然,他在乎是他的政治利益,李治也有他的政治考量,不能说谁对谁错,一旦开战,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因此他也不敢将话说满。

......

李治犹豫不决的回到了后宫,又将这事告知了武媚娘,因为很多话他不能跟李他们说,但是他能跟武媚娘说,

武媚娘目光闪烁着,过了半响,才道:“陛下,臣妾总结了一下,大臣们的意思是,究竟该不该援助,就看吐蕃的目的是什么?”

李治点点头,道:“不错!但是韩艺也只是一面之词,他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吐蕃攻打吐谷浑是针对我大唐的,而且吐蕃也不一定就能够打赢这一战,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他们两个自相残杀,我大唐全力发展国力,此消彼长,我大唐将会压制住吐蕃。可如果真如韩艺所言,那么西北一旦失控,东面也有可能失控,我大唐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危机。其实朕确实应该尽量避免后面这种情况出现,那对于我大唐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如今我大唐国力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朕真不愿在这时候兴师动众。”

武媚娘道:“既然如此的话,何不由吐蕃的计划来决定我大唐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治问道:“你这话是何意思?”

你怎么能让吐蕃的计划来决定我大唐的政策。

武媚娘道:“臣妾的意思是,等禄东赞和河源郡王来了之后,陛下就严词告诫禄东赞,不准对吐谷浑发动全面战争,你们小打小闹,我们可以不管,但是不能让战火烧到我大唐边界来,如果禄东赞答应了,那么证明他只是针对吐谷浑,可是若是禄东赞阳奉阴违,不惜违背陛下的旨意,那就证明他对吐谷浑动兵不仅仅是为了领土或者仇恨,肯定还有更大的阴谋,那陛下就得好生考虑一下了。”

李治点点头,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多谢陛下夸奖!”

武媚娘微微一笑,又道:“可是陛下,既然西北如此重要,朝廷应该更加重视一些,不能等到吐蕃动手了,才来做准备,陛下还是应该做两手准备,尽早稳定住西北的局势,不要给吐蕃任何有机可乘。”

李治饶有兴趣道:“那不知你有何看法?”

武媚娘道:“臣妾以为陛下当初对于西北过于重武轻文,各个都护府皆是有武将统管,虽说其中不少将领是文武双全,但是文官还是太少了,陛下应该尽早派一些有着丰富经验并且才干十足的大臣前去那边治理,万一发生战争,武文皆不可少啊!”

李治点点头道:“这一点朕倒是忽略了,朕没有调派大量的文官前去,主要是考虑当地胡人的感受,但是也可以派几个才干超群的文官前去治理当地,原本韩艺是一个好人选,可惜朕如今非常倚重他,应该派谁去了?”后半句乃是自言自语。

武媚娘自当是在问她,道:“臣妾认为倒是有两个上佳人选。”

“何人?”

“韩瑗和来济。”

“他们?”

李治愣了下,目光闪烁了几下,他心里当然也明白,武媚娘不喜欢韩瑗和来济。

“正是!”武媚娘一丝不苟的说道:“上回韩瑗为褚遂良求情,惹怒了陛下,虽然陛下已经不再责怪他们,但是他们可能自认为是负罪之身,因此他们二人在那之后在朝中鲜有发言,好似已经消失了,而且陛下也提拔了韩艺、杜正伦、李义府、许敬宗、韦思谦这些有才之士上来,他们待在三省反而显得有些多余了,但是臣妾以为他们二人皆是有才干之臣,与其让他们在三省慌度光阴,还不如让他们去西北尽情发挥他们的才能。”

李治道:“可是朕不得不考虑舅舅的感受。”

武媚娘道:“陛下,你还未理解臣妾的用心么,臣妾建议让韩瑗、来济去,是希望他们能够戴罪立功,到时再让他们回朝廷,陛下又可以名正言顺重用他们二人,若不洗去他们心里的负罪感,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为陛下分忧,太尉是能够明白陛下的一番苦心。况且西北边确实需要像韩瑗、来济这种人才,这不是贬,而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李治就还真被武媚娘给说动心了,事实也是如此,韩瑗、来济现在就跟一个公职人员一样,除了安抚长孙无忌,没有任何作用,哪怕李治想重要他们,李义府、许敬宗他们肯定不会答应,李治肯定是帮李义府和许敬宗的,让韩瑗、来济立些功劳回来,然后再重新安排他们的职务,这确实是一个不错得主意。

但是,一旦韩瑗、来济离开长安,那武媚娘是绝对不会让他们两个回来的,他一定要铲除这二人,他们虽然没有权力,但他们是长孙无忌的两面旗帜,而且他们底下的人都是有权力,张大象、高履行、吏部尚书唐临,还有军中,只要将他们拔掉,那关陇集团就群龙无首,等于是将长孙无忌左膀右臂都给砍了。

武媚娘是何许人也,她一听到这事,首先想到不是这事的本身,而是韩瑗和来济,其实这两事没有一点关系,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这就是政治家的思想。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