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0:07 来源:笔趣阁

时至今日,大考可以算是全部结束了,只剩下吏部的面试,但那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原本韩艺改制的时候,是加重了面试的比重,但是如今这么一搞,这李治也得顾及到李义府他们,因此不可能再出题考那些考生了,万一一个都没有回答上,那可就尴尬了,而制科的话就更加是如此了,吏部也不懂制科,想考也考不了,这个还是以贤者六院为重。

然而,一直以来,都是以进士登科登龙门,虽然如今明经、进士两科合二为一,较比起以往的进士科,成色可能稍微要差一点,但是在大考前,进士科还是最为引人瞩目的。然而,在考完之后,没有人再提进士科,大家讨论的全都是制科。

是三角函数。

是统计学。

是数学思想。

而且,士庶之争也是围绕着制科而展开的,因为在制科上,双方都有亮点,但寒门显然要更加得利一些,不是他们成绩比士族优异,而是因为以前高门大姓垄断仕途,他们是看不起寒门,常言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这个有明确的分级,但是如今这么一考,大家都是旗鼓相当,寒门足以证明,我们寒门不比士族差。

因此,别看制科抢走了所有的风头,但其实这一回大考对于士庶的传统概念,冲击是非常大的,寒门变得更加有底气了,因为这一回士族也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但是两边却是趋于势均力敌,这其实就是废王立武带来的一系列效应,因为废王立武就是寒门战胜门阀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但是士庶之争的话,韩艺早就看淡了,他只不过是借士庶之争来触发文理之争,他表面做的一切,好像是为了平衡士庶,其实他是要平衡文理,不然的话,他应该要在制科打击士族,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这简直就是一次无情的弯道超车啊。

这种情况其实也只能发生在唐朝,要是换作明清,那纵使韩艺再贼,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那时候的科举已经定型了,而唐朝的话,科举才刚刚开始,并不被人重视,入仕的途径太多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科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过究竟该怎么让这科举成型,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

因此韩艺主导的贤者六学能够在这一回科举当中,完成一次理科对于文科的成功超越。

当然,这最大的功臣莫过于李义府和许敬宗,若非此二人打着各自的小九九,韩艺是不可能有机会的。

若是可以的话,韩艺希望可以报答他们一番,但这是不可能的。在放完榜单的当日,韩艺直接从第一楼和得月楼订制宴席,宴请贤者六院所有的人吃饭,不但有着长安最美味的佳肴,而且还有礼物,但不是凤飞楼的产品,直接送羊肉给他们,整点实在的,因为这回帮忙的都是底层官员,你送香水给他们,他们也用不上。

而三省那边,别说宴席了,个个弄得是灰头土脸,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阅卷官,那真会被人给骂死去。

即便没这回事,就许敬宗、李义府那两只铁公鸡,也不可能如韩艺一般,花这么多钱请客。

宴席还在进行中,韩艺、李淳风、阎立本三人就回到屋内休息了,他们不在的话,下面的人能够喝得更加尽兴。这来到屋内,李淳风仿佛还在梦中一般,向韩艺道:“韩侍郎,我真是服了你。”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在此之前,我曾一度认为贤者六学还有一段很长路要走,要知道儒道皆是发展了数百年,才有今日之大成。可是如今的话,贤者六学却已经赢得考生的青睐,这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这确实让人宛如在梦中一般,在韩艺最开始提出贤者六学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只是一个笑话,只是看能够笑话多久而已,这才过了多久啊。

阎立本也是感觉不可思议。

“我哪有什么功劳,这都是许敬宗和李义府的功劳!”

韩艺笑着摇摇头,又道:“不过这才是刚刚开始,我们的确还有一段路要走。我们贤者六院这一回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皆因公平,但是公平能带来的东西少之又少,一个新学派的成功与否,还是在于它能够给国家和百姓带去什么,如果只是公平的话,那这一回大考只是昙花一现。”

阎立本抚须点头道:“关键还是在于陛下是否会同意,贤者六院和户部以及工部合作。”

“这个问题应该不大!”

韩艺摇摇头,道:“真正的问题是在与我们贤者六院能够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从明年开始,我们贤者六院可不能再这么清闲下去,我们采取一套成熟的制度,来为朝廷培养人才,先从基层做起,利用数学、工学、农学等实用性,先为朝廷提供基层的精英人才,然后再利用数学思想,给予他们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坚信用不了多久,朝廷将会有若干大臣是以数学思想跻身于宰相行列中。”

韩艺终于吐露出自己的野心,这个其实也隐瞒不了了,这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但凡有脑子的人,哪里看不出韩艺的用意,而且韩艺如果选择继续隐瞒下去的话,那首先就不能吹捧贤者六院,你不吹捧的话,人家就不会来。

这要是在半月之前,李淳风、阎立本估计也听听罢了,但是如今的话,他们是坚信不疑,而且对于贤者六院的前景,是充满了渴望。

去年一年,贤者六院可能是朝中最清闲的部门,连韩艺自己都很少来,也没有人关注贤者六院在干什么,其实也没有干些什么,因为贤者六院根本没有什么人,九品院士又都是农夫、工匠,这种人他的上限就那么高,全靠云休这个大懒鬼的天赋在顶着,但是用不了多久,贤者六院将会是人才济济,朝气蓬勃,这大展身手的时候可算是到了,能不让人激动么。

正当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他朝着阎立本喊道:“父亲!”

“文儿,你怎么来了?”阎立本诧异道。

此人正是阎立本的儿子,阎学文。

阎学文在阎立本耳边说了几句话。

“什么?”

阎立本倏然站起身来。

李淳风忙道:“阎兄,怎么呢?”

阎立本呆愣片刻,道:“鄂国公在十日前已经去世了。”

“啊?”

李淳风、韩艺皆是一惊。

这尉迟敬德可非一般人也,在十日前就去世了,怎么他们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但是具体原因阎学文也是不知,三人立刻起身,急忙忙赶去鄂国公府邸。

等到他们赶到之时,里面已经是人山人海,清一色五品以上的官员,而且长孙无忌、程咬金等老臣都已经到了。

待一询问,才知道原来尉迟敬德去世的当日刚好是大考的日子,因此尉迟敬德临终前就嘱咐家人,不准声张,以免干扰到大考,如果有机会,就偷偷将灵柩运出城外安葬,如果没机会就等大考结束再安葬。

那古人非常孝顺,只能照做,可问题是,李治恰恰又出动了所有的皇家警察,全城戒严,这棺材没法偷偷运出去,只能留在家里等着大考结束。

这大考一结束,尉迟家的人才开始忙碌着安葬的事,那这消息就立刻传了出去。

李治也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心里能不感动么,立刻下令,即日起,废朝三日,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给班剑、羽葆、鼓吹,等等,陪葬昭陵。

但是同时也公开尉迟敬德的最后一封上书,就是请求李治免除尉迟修寂的守孝,在他安葬之后,就让尉迟修寂继续去民安局上班。

这个倒不是什么问题,这边有皇帝命令,这信又是尉迟敬德亲自写的,那谁敢还多言半句。

在内堂内只坐着两人,正是长孙无忌和程咬金,他们是与尉迟敬德同辈的,而且还是一路相扶持走了过来,他们当然不需要在前面站着。

“这老匹夫还真会选日子啊!”

程咬金猛灌一大杯酒,只觉喉咙还是有些堵。

这科考就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而尉迟敬德的离去,不就是意味着一代新人换旧人。

严格意义上来讲,贞观时代并非是随着李治的登基而结束,因为在永徽年间,等于还是延续着贞观时代的政策,是自长孙无忌、程咬金相继离开朝廷,才预示着接近了尾声。

尉迟敬德离去,更加突显出这一点,他们的时代已经快要终结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初露峥嵘。

“是啊!”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神往道:“当初玄武门发生的一切还恍如昨日,可回过神来,却只剩下你跟我了。”

语气中透着无尽的悲伤,但不全是因为尉迟敬德,而是一个在历史上都能称得上数一数二的黄金时代即将面临着谢幕。

想当初李世民接下一个烂摊子,整个中原王朝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是他们一步步重拾旧山河,并且将这个中原王朝变得更加强大,从历史的长河中,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将中原王朝推向走向了巅峰,然而,他们却要离开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悲伤?

也只有他们才能够体会到。

然而,对于韩艺这些后起之秀而言,他们的时代的才刚刚到来,他们将会决定这个盛世的走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