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0:07 来源:笔趣阁

李治也觉有些尴尬,不禁看向韩艺。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韩艺道:“臣待会会跟他们解释的。”

李治稍一沉吟,笑道:“没有必要。”

韩艺忙道:“是,臣知道了。”

皇帝说句话,还得跑去跟商人解释,还真将自己当回事了吧。

李义府眼珠突然溜溜一转,道:“陛下,臣以为韩侍郎前面所言不无道理,如今长安的商业发展的恁地迅速,朝廷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商业上面。”

李治点点头,的确,这一幕令他意想不到,这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朝廷没有太注意商业的发展。

李义府又道:“但要说增收商税,只怕还是不能够的,毕竟也只是长安商人比较突出,其它地方上的商人还是如以前一般,并无什么进步。”当初他曾提议增收商税,结果被韩艺倒打一耙,弄得得不偿失,如今他是吸取教训,又听他说道:“但是朝廷可以试着征收一点关税,臣以为有能力南下的商人,自然也不会在乎这一点税收,而且这也能规范河道运输,避免将来来往船只进一步增多,造成混乱。”

李治、卢承庆他们听得也是稍稍点头。

韩艺哪里不知道李义府在打什么主意,他如今是宰相,税收种类越多,他就能捞得越多,一语双关道:“李中书真是未雨绸缪,韩艺佩服佩服。”

“岂敢,岂敢,我这都是跟韩侍郎学的。”李义府同样也是一语双关。

二人是心照不宣。

“李中书过谦了!”韩艺说着又向李治道:“陛下,臣非常赞成李中书所言,这关于河道的管理和建设,的确是应该进一步加强,甚至可以说必须要这么做,没有朝廷的调控和支持,商业也发展不起来,那么朝廷付出了这么多人力物力,收取相应的费用,那也是应该的。”

可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可是如今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如今没有人敢肯定,这一趟下去就一定能够赚钱。就算赚钱了,究竟能否持续下去,也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臣建议暂时还是由朝廷与关中、山东两大集团私下接触,先鼓励南北通商,等到南北真正连接在一起,来往密切,并且通商渠道日趋成熟时,再来规范河道,征收相应的税收。如果现在就收的话,一定会打击商人的对于南下的热情,万一他们不再热衷南下做买卖,只怕到时朝廷将河道管理好了,也收不上来多少税收,而且人越多的话,税收可以订的越低,既能够充盈国库,减少农夫的负担,又不至于影响商人的积极性。”

李义府也没有再争,因为他知道,在这方面他是争不过韩艺的,越争下去,就越给韩艺发挥的机会,而是看向李治。

李治沉吟片刻,道:“朕以为韩艺说得对,目前讨论这商税还为时过早了。”

“陛下圣明!”

正当这时,一个禁军士官走到杨思讷身旁,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我知道了!”杨思讷点点头,待那士官退下之后,他又向李治道:“陛下,方才前线传来消息,司空他们已经渡过了黄河,不日便可到达长安。”

李治闻言大喜,道:“此战虽然没有动用多少兵力,但是意义重大,不但缓解了新罗危机,还削弱了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的势力,司空他们以极小的代价,出色完成的此次战略目的,朕要在玄武门迎接司空他们凯旋归来。”

相比起李绩他们的归来,河道的盛况,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但是对于韩艺而言,南下的船队要更为重要。

经过几日来的搬运,终于将所有的货物都搬上了货船,船队也已经整装待发。

这一日清晨,这一支载有许多人希望的船队终于扬帆,缓缓驶离了码头。韩艺自然也是亲自来此相送,这对于其他商人而言,只关乎自身利益。然而,但凡由韩艺主导的任何事,都隐藏着很多很多的东西,这其中不仅仅是利益,更多的是改变,是未来,是将大唐的每一寸土地连接在一起,总之,意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别看韩艺没有怎么关心这事,但那只是因为这每一步都是由他来制定的,从做出的流水线,到运输集团,以及他现在在各州县布好的棋子,等等,因此目前来说,一切还尽在掌握之中。

南下的船队刚刚驶离,出征辽东的将士已然归来。

李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太子李弘在玄武门之外,迎接凯旋归来的王师。

虽然这对于唐朝而言,只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战争,属于偏师骚扰,绝对不需要李治这么劳师动众,但是这对于李治而言,这一场战争的意义却是非同小可,因为这完全是在他的意志下,打得一场漂亮仗,让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延续,他的战略思想还是先内后外,这几年休养生息如此的成功,他希望能够保持这个势头,这跟文景二帝当年的政策差不多,区别就在于,文景二帝不是不想打,而是没有把握能够打赢当时的匈奴。而李治的大唐是先将高句丽放在一边不管,全力发展,等到没事干了,或者国内有矛盾了,再去收拾高句丽,毕竟高句丽跟大唐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只有挨打自保的份。

当然,这规模虽然小,阵容非常豪华,几乎去了一半的统帅,就这阵容,皇帝也应该出来迎接。

之后,李治又在太极宫设宴款待李绩等出征归来的大将。

这一场宴会,当然是武将唱主角,契何力他们都嚷嚷着打的不过瘾,言下之意,就是暗示李治早点下决心,一举消灭高句丽得了,咱们来回跑一趟,挺不容易的。

李治是笑着点点头。

李义府、许敬宗这些文官也是笑着附和两声,敬几杯酒,祝贺一下,算是比较努力的在敷衍,人家打了胜战回来,那总得让着一点,倒是太子李弘听得很是入迷,时不时还请教几句,又惹得大臣们哈哈大笑,宴席的气氛还是非常不错,一团和气。

像这种宴会,纯粹就是吃喝玩乐的,不可能在这种宴会上,商量什么敏感的事,因为许多大臣都还不够权限得知这些事情,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决策,还是得由枢要大臣与皇帝私下商议。

因此宴会结束之后,李治就在两仪殿内召见了枢要大臣。

当然,这主角肯定是李绩。李治问道:“司空,此战过后,你以为高句丽的势力如何?”

李绩道:“回禀陛下,盖因那渊盖苏文将精锐都调去后方攻打新罗,因此想要以此战还判断高句丽的战力,只怕是不能够的。另外,臣虽然没有与那渊盖苏文交手,但是此人能够在最紧要的关头,做出最为大胆且正确的选择,可见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道:“但是此战也暴露出高句丽的弱点,就是高句丽国力孱弱,无法两面作战,那渊盖苏文再厉害,也是分身乏术,只要我大唐做了万全准备,想要一举消灭高句丽,也非难事。”

李绩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消灭百济,联合新罗,两面夹击高句丽,让高句丽首尾难顾,跟以前那样一路打到底,难度会大大增加,因为半岛到处都是山,易守难攻,又有寒冬护航。

李治点了点头,他对于这个大方针,也是非常坚定的。

李绩又道:“老臣还得恭喜陛下,此战为陛下收获了一员良将。”

李治哦了一声,“朕未曾听闻俘虏了对方大将。”

还俘虏?

这军令如山,大将都得杀啊!

李绩笑道:“高句丽那化外之地,千年难得出一员名将,想要遇上,只怕不是那么容易。”

许敬宗抚须哈哈笑道:“司空真是妙语连珠。”

李治也是哈哈一笑,又问道:“那不知司空指得是何人?”

李绩道:“乃是独孤无月。”

“是无月啊!”李治一愣,不是那么惊讶,但也感到有些诧异。

李绩道:“老臣听刘仁愿说,我军临时组建水师能够海上大败百济水师,皆因独孤无月的谋略,但更令老臣感到欣慰的是,独孤无月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忍性,依老臣之见,将来必成大器。”

“无月,朕自小就认识,也知其本领,的确是一个可造之材啊!”

李治听得甚是开心,同时心里也下定决心,让独孤无月去训练水师,虽说独孤家一直流年不利,但是李治也渴望在武将集团培养出自己的班子来。

一直沉默的韩艺突然瞄了瞄,起身作揖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小事禀报。”

李治一愣,道:“什么事?”

韩艺道:“王师凯旋,自然得犒赏三军,因此臣近两日查看了下关中地区土地簿,发现关中地区的良田已经是所剩无几,而且地方上一直都有土地兼并的情况出现,这对于我大唐军队而言,是一个隐患啊。”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

许敬宗、李义府一见韩艺开口,就觉得心烦意乱。因为他们完全猜不到韩艺又要搞什么把戏,这是没有征兆的,防不胜防。

兵部尚书任雅相稍稍点头道:“近年来逃兵役的人也是日益增多,虽然影响不大,但朝廷应该未雨绸缪才是。”

李治皱了皱眉,兴致有些减退,看向韩艺道:“那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韩艺道:“回禀陛下,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作为中原大国,又怎能将希望寄托于敌人自己堕落,这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臣觉得朝廷对于军队一定要重视,要给予军人足够的礼遇,至少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受到朝廷心里记着他们,这样才能练就一支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