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内斗外斗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内斗外斗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0:07 来源:笔趣阁

就连韩艺自己都感到奇怪,他来唐朝这么久,却从未来过洛阳,即便当初从扬州上长安,他们也为了避开杨思讷的追兵,不是走汴州、洛阳这一条道,而是往从江淮地区往西北绕道去长安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而在他当了官之后,出差都是往西走,这是第一回往东走。

这可是他来唐朝后,第一回来洛阳。

要知道洛阳可是东都,没有来过洛阳,就不能说来过唐朝啊!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补偿他,他来的时候乃是洛阳最美的时节。

漫山遍野开满了鲜花,一望无垠的绿田,绿树成荫,处处都是鸟语花香。河道上游舫穿梭,婀娜多姿的少女,成熟高雅的少妇,雍容华贵的熟妇,个个穿着华丽的服侍,莺歌燕舞,好不快活,游人驻足河边,仿佛都能够听见她们那窃窃私语之声。

真是一派繁华似锦啊!

这洛阳可要比长安开放多了,因为它没有太多政治约束,但文化方面,却是源远流长,富含底蕴,乃百家争鸣之地,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更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源头,由于文化的交融,也造成思想上的开放。

如今可正值踏春的最好时机,郊外亦是热闹非凡,随处可见不少文人雅士、倾城佳人在游玩嬉戏。

“哇!你们就快看,那边好多美女啊!”

韩艺一手搭在小胖的肩膀上,一手搓着下巴,望着不远处花田中美女。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此情此景,韩艺很想彻彻底底奔放一回,就如那脱缰的野马.......。

熊弟小心翼翼的提醒道:“韩大哥,你已经有了大姐姐!”

真是大煞风景啊!

韩艺皱眉看了他一眼,道:“你有了梦婷,当然这么说,可人家小野呢?咱们做兄弟的,难道不应该为小野的终身大事着想么?”

熊弟听得一怔,想了少许,顿时满脸愧疚的瞧向小野,“那---那小野,我们去那边玩玩么?”

话音刚落,韩艺突然“哎呦”一声,一手紧捂住屁股,“是谁---是谁袭击我。”说着,他突然瞄向小野,过得片刻,他一脸谄媚的笑道:“我们不去那边了,哦,我突然想起还得去向陛下汇报,哪里有工夫在这里耽搁啊。”

熊弟道:“可是我跟小野不要去呀,我们可以在这里玩啊!”

他还真上心了。

“哎呦!”

韩艺又捂住屁股。

熊弟好奇的看着韩艺,“韩---!”

韩艺一手捂住他的嘴,“赶路,赶路。全力赶路。”

.......

在其身后马车上的许敬宗,见韩艺与小野、小胖他们嬉闹在一块,哪里是一个宰相,分明就是一个市井之徒呀,不禁暗自皱眉,田舍儿就是田舍儿,狗改不了吃屎,自己怎么就与这种人同殿为臣,真乃人生一大污点呀。

他们的车队可是不小,可这一路行来,倒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可见洛阳之繁荣,因为大家都已经见惯不怪了。

入得城内,除了地盘没有长安城大以外,其余方面皆不弱于长安城,而且建筑风格要不长安要开放的多,不是那么整整齐齐,一板一眼的,街道上是车水马龙,随处可闻小贩的叫卖声,到处可见光鲜亮丽的马车,车内还隐隐可见那妙曼的身影,真是热闹非凡。

这就是文化之都与政治之都的区别所在。

当然,入得城内,韩艺便上得马车,好歹也是一个宰相,在郊外可以浪一下,反正也没有人认识他,但是在城内可就不同,得谨慎一点点,毕竟他们是来请罪的,可不是来度假的,得严肃一些,要是让人见到他们还玩得这么开心,可就不好了,而小野与小胖两个坐在车辕上挥鞭驱车行使。

洛阳一直都有行宫,因为长安经常断粮,每当断粮,这皇帝就得跑到洛阳来借食,基本上是有借无还的,这来一回修建一回,渐渐地,这行宫的规模也不小了,当然,肯定还是不及长安,其实李世民多番想大规模的扩建洛阳的行宫,但是都被阻止了下来,大臣认为你皇帝去那里只是去蹭饭的,主要还是应该待在长安,弄个行宫给你吃饭,就够给你面子,你要扩建的话,那你跟隋炀帝又有什么区别。

一干枢要大臣行至行宫,许圉师先入殿通报。

足足过得好一会儿,那张德胜才走出来,宣他们入殿。

韩艺他们也知道,李治肯定得先向许圉师询问情况,待会好教训他们。

入得大殿,只见里面除了许圉师外,还坐着三位官员,皆是四十岁左右,而李治则是坐在矮榻上,沉眉冷对他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不爽似得。

“臣等参见陛下。”

几个枢要大臣躬身一礼。

“免礼!”

这时候,那三位官员才站起身来,微微拱手,只是纯粹的礼仪,没有那种上下级的感觉。

可见这三位是大有来头,站在右首位的那位,龙眉凤目,玉面朱唇,此乃是李治的亲叔叔,李渊的第十五子,李凤,同时也是洛州刺史。

站在其下那位,相貌堂堂,棱角分明,乃是洛州都督王大礼,又娶了绥安公主,乃是李治的姐夫,出身太原王氏,北朝世家,是那东汉司徒王允的后代。

而第三位,容貌深沉坚毅,颌下微须,不苟言笑,此人乃是洛州长史,权怀恩,权万纪的族孙,还不到四十岁,其三人中年纪最小的。

此三人便是洛阳三巨头,不然的话,他们也没有资格站在这里,因为今日来这里请罪可是当朝的宰相,可不是小猫小狗的。

这洛阳对于李氏是非常重要,能够洛阳做老大的,那绝对是李家的嫡系,这不是叔叔,就是姐夫。

这一番行礼过后,许敬宗、韩艺他们才坐下。

李治目光一扫,开门见山道:“这三门山一事,可有调查清楚?”

许敬宗、李义府立刻看向韩艺,好似迫不及待的要告诉李治,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你问他得了。

哇靠!你们还真是不齐心,没看到对面站着三个洛州的么。韩艺暗自嘀咕一句,脸上却是古井不波,一五一十向李治禀报,有多惨就说得多惨,不夹带半点水分。

李义府听着都为韩艺的智商感到着急,早知就自己说了,人家汇报尽量是往好的方面汇报,而这厮怎么惨,怎么说,这天底下恐怕就没有比他更加实诚的官员了。

“岂有此理。”

李治听后龙颜大怒,一拍桌子,指着他们道:“朕才离开长安多久,就发生恁地大的事故,我大唐建国以来,都从未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朕要你们这群臣子有何用?”这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排练过很多回似得。

“臣等知罪。”

杜正伦他们又是齐声说道。

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委屈,这事故又不是发在京畿道,而是发生在都畿道,要是洛州三巨头不在,那你也只能训我们,可如今他们都在,光训我们,这太不公平了,这脸上也无光。

可他们也不敢多说,因为皇帝也在洛阳,如果皇帝责骂洛州官员,那不是先得下一道罪己诏,因为事故发生时,你皇帝可是在这里,你皇帝跑到那里,事故就发生在那里,跟个瘟神似得。

“臣等罪该当诛。”又听得一声突兀之声,韩艺鬼使神差的还补了一句。

李义府等人看了眼韩艺,心中很是郁闷,这只是套路来的,君主无过,都是臣之罪,李治教训他们,一来彰显自己的仁义之心,二来彰显一下自己的皇威。死了这么多百姓,总得找人来背锅呀。他们倒也想韩艺扛下来,可问题韩艺是说的“臣等”,而不是臣,这个差别就很大。

可是韩艺也是顺着说下来的,他们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李治立刻顺着韩艺的话便道:“你们知道便好。”

又是“你们”,许敬宗真想站到对面去,这地真心没法待了。

韩艺突然站了出来,躬身一礼,将芴板置于地下,道:“臣愧对皇恩,愧对百姓,愧对这一身官袍,臣愿伏法受诛。”

殿中立刻是鸦雀无声,气氛瞬间凝固。

李凤他们都已经傻眼,什么情况呀?这看着不像似套路呀!

长安的官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刚猛,魏征也没有你这么霸道啊。

李治更是一脸懵逼,暗道,这小子不会连这点经验都没有吧?

这就好比自家孩子打了邻居的孩子,甭管对错,作为家长,总得训上几句,但也就是嘴上说说,不可能因此掐死自己的儿子。李治也不可能因为这事,而将当朝宰相给杀了,这也太离谱,况且宰相只是下达政令而已,政令是没错的,是事务部门的过失,他也知道跟韩艺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如今倒好,碰到韩艺这个不谙世事的雏鸟,他还来真的。

李治顿时骑虎难下,玩点别得好么。

李义府赶紧站出来,道:“还请陛下息怒,此事皆因那漕运官邢江不顾劳役死活,一意孤行,这才酿成悲剧,而韩尚书得知消息,立刻连夜赶往三门山,并且妥善处理好那善后之事,可谓是将功补过。”如果真拿韩艺问罪,他们能幸免吗?要知道他们刚刚可是一块认罪的,再加上他也知道李治没有要杀韩艺的意思,只不过就是嘴上说说而已,这也算是帮李治解围。

杜正伦、卢承庆也赶紧出来为韩艺求情,也是为自己求情。

许敬宗听得老郁闷了,原本他们还打算拿韩艺这善后之事告韩艺一状,让你吃点苍蝇,如今好了,只能胎死腹中。

“韩艺,既然李中书、卢尚书为你求情,而且你也将功补过,那朕就且饶你一回吧。”李治赶紧借坡下驴,心里那个恨呀,他如今都不敢发飙了,这横的真是怕不要命的。

“臣拜谢陛下不杀之恩。”

韩艺又是躬身一礼,这才捡起芴板来,不等李治松口气,他又道:“陛下,这死罪虽免,但臣以为这活罪难逃,毕竟死了这么多人,若不为他们做点什么,臣与李中书他们也会感到良心不安的!”

李义府真心杀了韩艺,做人不能如此的厚颜无耻呀,这老是代表我,不就是死了一些劳役么,我吃得好,睡得好,没有什么不安的啊!

但是他们又不能说自己心安,他们也只能面露内疚的点点头。

哦,朕明白了,这小子是故意的,好,朕倒要看你想搞什么鬼。李治轻哼一声道:“这不用你说,你们以为能够逃得了么?你自己说吧,朕应该怎么惩罚你们。”

李义府如今只要听到“你们”、“臣等”等词,他就脑筋发疼。

韩艺道:“陛下怎么惩罚臣等,都不为过,但是臣以为事故已经发生,当下最重要的是为那些已经牺牲的百姓做点事,而那些百姓皆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又都是家中的顶梁柱,这顶梁柱一倒,他们的亲人如何还活得下去,故此,臣愿带头捐一百贯给那些牺牲的百姓。”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啊!李治眼中一亮,嗯了一声,频频点头道:“难道爱卿有此善心,朕深感安慰啊!”目光瞟了瞟李义府他们。

一百贯?你小子还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李义府他们都将韩艺恨出了新境界。

韩艺多有钱呀,区区一百贯,也就是打个喷嚏啊!

卢承庆宅心仁厚,觉得这样做也算是功德一件,于是也站出来,“臣也愿意捐一百贯。”

杜正伦、阎立本、许圉师也相继站了出来

李义府、许敬宗一看,人家黄门侍郎,六部尚书都站了出来,他们一个中书令,一个门下侍中,比他们都还高一级,这就是割肉,也得捐啊,也赶紧站出来,表示愿意捐钱。

李治点点头,正欲开口时,韩艺突然瞟了瞟洛州三巨头,道:“平阳郡王,王都督,权长史,这三门山可也算是在洛州管辖内,我相信三位也不想那些冤魂在洛州上空飘荡不散。”

那三人惊讶看着韩艺,我们跟你很熟么,而且我们站在这里什么都没有说啊!

李治抿了抿唇,没有做声,这笔买卖,真是太值了。

说是捐钱,其实也是罚钱,能罚这些人的钱,只有他皇帝,这钱到了百姓手中,百姓记住的是皇帝的恩德,不会是这些人,而以前死了得劳役,哪里还有这抚恤金,一有比较,这隆恩浩荡就出来了。原本死这么多人,皇帝当然也脸上没光,如今多给一点钱,说不定还能扭亏为盈。

李凤他们一看皇帝是这态度,心里也明白了,这钱要不捐的话,对面的宰相,肯定要将责任推倒他们身上来了,那李义府可是出了名的心胸狭隘,在你们境内犯了事,我都捐了钱,你们要不捐,那你们试试看,这事一准不算完。

他们用眼神合计了一下,站出来,李凤表示捐一百贯,权怀恩和王大礼表示愿意捐八十贯,他纵使想捐一百贯,也是不行的,因为宰相了捐了一百贯,他们不能超过宰相,而李凤是皇帝叔叔来的,身份可以跟宰相齐平。

说完之后,这三人又再扪心自问,自己站在这里干嘛?

情况都没有弄清楚,就捐了几个月的俸禄出去。

如果仅按照俸禄来说,哪怕对于他们而言,一百贯也真心不少,但是他们有额外收入,还有皇帝的赏赐,故此也不算多。

李义府、许敬宗心里稍微平衡了一点。

韩艺瞧了眼李治,好似说,大哥,小弟任务已经完成了,你让我回去吧。

李治也是心领神会,道:“韩爱卿若是无事禀告,就且退下吧。”

“遵命!”

韩艺叹了口气,退到一旁,垂着头,可哪怕是低着头,他也感受到好几道杀人的目光射来。

谈钱伤感情啊!

许敬宗事先还打算将责任推倒韩艺一个人身上,结果自己都还没有开始,就被韩艺给弄了一百贯去,气得差点没有昏厥过去,赶紧坐下,喘口气。

李治想想这回赚大了,原本他只是打算训几句而已,朝着张德胜使了使眼色。

张德胜是心领神会,赶紧让人奉茶。

许敬宗他们捧着茶,真心不舍得喝,这一杯茶太贵一点吧。

韩艺接过茶来,就小抿了一口,趁机偷偷瞥了眼许敬宗等人,心中暗笑,你们这群混蛋,想让你韩大爷一个人扛,想多了吧。嗯---这茶喝得还真是有滋有味啊!

而他对面的王大礼突然抬手示意,自己不喝,然后站起身来,拱手道:“启禀陛下,其实捐多少钱给那些百姓,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杯水车薪而已。自汉以来,三门山屡屡发生沉船事故,然,归根结底,还是三门山地势险要,河流湍急,难以渡船。可京师又依赖于漕运,故此,朝廷应该赶紧着手治理三门河道,这才是解决之法。”

此话一出,李义府、许敬宗他们觉得这一口茶是如何也喝不下去了,都谨慎的看了眼王大礼。

这么多宰相坐在这里都没有发言,你一个长史在这里抢话说,你几个意思?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其实方才他们见这三人站在这里,就隐隐有一些察觉,毕竟都是老司机来的,这嗅觉还是挺敏感的。因为当皇权集中的时候,那么近臣才是最有权力的,哪怕是宦官,像韩艺他们这种同中书门下三品,皇帝爱给就给,随时可以拿回来的,那么皇帝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为什么当初关陇集团要弄死杨广,就是因为杨广跑去扬州,倘若长此下去的话,这国家的中心就是扬州,那关陇集团岂会答应,而如今这迹象也表明这些洛阳官员似乎有意思要跟给他们平起平坐。

韩艺听得又喝了一口茶,心想,这一杯茶真是越喝越有味了。

“卿言之有理,这也是朕最近在思考的事。”李治听得很是欣慰,总算有个人了解他的心思了,又问道:“不知卿有何妙策?”

王大礼道:“臣曾前去观察过三门山的地势,这船过三门山时,多半时候得改用牛车陆运,可改陆运的话,耗时耗力,故此那邢江才让纤夫去拉,然而,三门山道路崎岖险阻,纤夫空手都难以立足,更别说拉船而行,当初那隋炀帝曾命人在三门山开凿栈道,便于纤夫拉船,不过因为隋末动乱,那栈道年久失修,故此才有今日之难,臣建议朝廷命人重新在三门山上凿出一条新栈道来,以便于纤夫拉船前行。”

这其实就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山要挡路,那便凿山开路,水要阻我,那便筑堤架桥,愚公精神,战天斗地,要说这改造地球的能力,放眼世界,唯有华夏。

这跟西方有些不同,同样面对洪水,咱们华夏是大禹治水,而他们则是驾诺亚方舟逃跑。

两种精神也是各有利弊,但不管怎么说,正是以为这种坚韧不拔,愚公移山的精神,华夏民族才能面对重重劫难,兀自傲然挺立,而其它文明古国基本上早就不存在了。可是,你老是去战天斗地,那也是不行的。偶尔换换口味,弄一艘诺亚方舟,说不定就能看到新大陆。

李治听得极其认真,刚准备点头时,忽听得“噗”的一声。

大家寻声望去。

“抱歉!抱歉!”

韩艺赶忙一边抹嘴,一边道:“这---这茶水,有点烫。”

张德胜偷偷一笑,赶紧道:“快给韩尚书换一杯茶。”他跟韩艺也算是老相识了,因为韩艺这厮老不在官署候命,每回都得他到处去找,这都找出感情来了。

李治一看这韩艺这反应,也不知道是不是该点头,就跟吃了苍蝇似得。

阎立本站出来道:“陛下,老臣认为此法不妥。首先,那三门山岩石坚硬,地势较高,难以开凿,须得耗费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免会劳民伤财。其次,若要便于纤夫拉船,必须得延河而凿,岩石比较落入河中,反而会生出更多的暗礁,以及令河水更加湍急,更难行船。最后,老臣认为在山上开凿栈道,纤夫走在栈道上拉船,还是太危险了。”

专业!韩艺立刻给出了评价。

李义府立刻站出来道:“阎尚书言之有理,凿开栈道,同样也是治标不治本之法。”

李凤站起身来,道:“陛下,臣有一法,不知可不可行?”

李治忙道:“皇叔请说?”

李凤道:“臣以为可修建一条新运河,如此便可避开三门山。”

阎立本又道:“此法老臣也曾想过,我们工部也几番派人前去勘察,可是并不理想,开凿新运河,需要供应稳定的水流,但是三门山附近地势,难以满足此要求,只怕是无用之功。”

许敬宗、李义府他们皆是点头,赞成阎立本的意见。

如今外敌当前,可不能再内斗了,猛龙过江,也得团结一致啊。

李凤瞧了眼阎立本,拱手笑道:“阎尚书身为工部尚书,定有妙法,我等愿闻其详。”

阎立本愣了愣,他要有办法,早就说了,哪会等到今日,不禁讪讪一笑,“阎某不才,暂时未能想出办法来。”

王大礼又看向李义府道:“在下曾拜读过李中书的文章,可谓是凤采鸾章,而李中书又贵为中书令,我想李中书定有妙策,可解此难。”

李义府顿时也是一脸尴尬,暗骂,写文章跟治理河道都不是一回事。

可这让京城来的宰相们就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说什么你们都反对,你们自己又没有其他的办法,你们这不是成心捣乱么。

这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了。

权怀恩突然瞄了眼一直在喝茶的韩艺,他心里可还惦记着那笔捐款,道:“素问韩尚书足智多谋,任何棘手的难题,在韩尚书手中,都能轻易的解决,想来此事对于韩尚书而言,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韩艺咦了一声,“你怎知道?”

ps:两章一块发,近七千大章,拜托大家多多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