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囊中之物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囊中之物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0:07 来源:笔趣阁

似曾相似呀!

又是修路,又是大兴土木。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但是好招不怕使第二回。

韩艺做事永远是选择最为简单的方式,这一套路数,大家都非常熟悉,上手也快。

而且,即便西北没有战事,韩艺也是有这打算的,因为他刚刚从高句丽掠来不少的奴隶,而其中有些人是顽固反唐份子,难以教化,故此中原商人还不一定镇得住,韩艺已经打算将这些人全部扔到西北来,让更加彪悍的西北酋长来教训他们。

比流氓,谁怕谁呀!

另外,也不会有损中原大国的名声。

而修建道路,是贸易之根本,想要连通西北地区,道路一定要通达。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建造金行也是韩艺的规划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修建学院。

这是一定的,哪怕是赔钱,也得建。

民族之间的融合,用武力只会适得其反,没有哪个民族是能够通过武力征服的,必须还得通过文化,软实力。

而文明文化其实才是唐朝的最强兵器,因为唐朝的文化,非常之特别,它没有独尊儒术,也没有固守中原文化,唐朝的文明文化本就是吸收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就连统治者都是胡汉杂交出来的,它本身就具有一个包容性,胡人也能够在唐文明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会有一种归属感,而唐朝的文明文化乃是当今世上最为先进文明文化,任何方面都是如此,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无可匹敌。

宋朝武力虽不行,但是文化非常高,同时期的辽、金二国,都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而这一句话,恰恰证明,他们已经被同化了,可见宋朝当时已经拿出了最强兵器,只可惜后来来了一个完全不可同化的民族,导致功亏一篑。

而如今这年代,谁敢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原。”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就可以将对方给怼到墙角里面去。

可见唐朝还没有使出自己的最强兵器,就是派了个天可汗去打打头阵,唐朝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因为唐朝的最强武器都还收着没用。

所以这学院是一定要修建的,赔钱也得建,只要对方接受,那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打一场战争,可以修建多少学院。

而此时西北百姓当然愿意接受唐文化,他们的市场在中原,要是不懂汉语,不懂汉字,怎么去跟中原商人交流,其实经过上回的修路工程,就已经有很多人直接说汉语,因为老板都是汉人,你要不会说汉语,你就永远没法升职。

但是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够概括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幸亏这就是韩艺西北计划的第二步,否则的话,时间这么赶,他哪里拿得出来。

大家就坐在一起商量,他们当地的情况如何?那里又可以开辟的新的道路?你们州县又有什么特产?怎么将这些特产运营成商品?大家怎么资本化?

人人都是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要知道当初签订牧场协议的时候,参与的都是各部落的酋长,但是这一回,坐在这里可都是商人,哪怕是酋长,本质上也是一个商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只不过没有人注意到。另外,这个计划其实就是稳固了他们的地位,因为现在他们是最清楚朝廷政策的人,那么其余人当然得听他们的。

谈着谈着,大家就都觉得给钱不如给政策,你给我钱,最多最多也就是回到半年前,但是给政策给我,那我得到就要更多。

故此,现在谁要再谈让朝廷补偿钱,那绝对一脚将这人给踢出去。

而且这边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长安。

虽然没有谈成终站协议,但是吐蕃撤兵了,那么就宣告这一场战争告一段落,不会今后会不会继续开战,但大家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段期间两线作战,大家都是身心俱疲呀。

朝会结束之后,大臣们都是轻松惬意的从大殿中走了出来。

“唉...总算是结束了,真是要命啊!”

“看来陛下调韩尚书回来谈判,乃明智之举呀,你看,韩尚书一到,禄东赞只能无奈退兵。”

“倒也是的,这回韩尚书可是立下不小的功劳,据说辽东战役,韩尚书也是功不可没,而这边又退吐蕃大军,要是他还能稳定住西北局面,这中书令只怕是非他莫属。”

“这已经在韩尚书的口袋里面了。”

.......

“看来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中书令要诞生了。”

“是呀!其实韩尚书最近立下不少功劳,只不过年纪太轻,没法继续往上升,但是这一回,相信没有人再敢多言,只不过我觉得中书令,就还不如升韩尚书为尚书仆射,统管户、兵、工三部。”

“言之有理。”

......

“宋国公,恭喜,恭喜,你们萧家又要出一名宰相了。”

“不敢,不敢,这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可不能乱说。”

“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宋国公何许谦虚。”

“可不是么,你们兰陵萧氏还真是走运,令千金跑到山窝里面去,都能找一个宰相回来。”

.......

这韩艺一到,吐蕃立刻退兵。

这是一种怎样的实力。

韩艺的威望那是坐着火箭上升。

要知道高句丽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也是因为韩艺的后勤,韩艺的飞行部队,以及韩艺的心理攻势,更为关键的是朝廷还没有花钱,还从中赚了钱,此时此刻河南各州县的粮仓都也还是满的,压根就没有动过,各州县的百姓、官员当然也吹韩艺,以前打仗,专门为难我们地方官员,口粮都让你们拿去了,您来了之后,我们州县的财富不减反增,因为当时商人扔了很多钱在河南各州县。

士兵们也是非常爱戴韩艺的,回到家都还怀念军中盒饭,婆娘做得饭菜,还没有在军中的盒饭好吃,这真是太尴尬了。

大家都觉得这安抚大使就采取终身制,就别再换人了。

而长安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所有舆论都在往长安集中,不管是民间,还是朝中,都出现了让韩艺当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的舆论,这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这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韩艺的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他立下的功劳,令那些反对韩艺的人,这回都是不好意思做声,因为就连李绩都将功劳推倒韩艺身上。

这舆论是愈演愈烈。

这些日子,萧府真是门庭若市,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大家都知道,韩艺回来不是中书令,就是仆射,但是韩艺又不在这里,弄得萧锐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跑到庙里去避难。

长安,魏国夫人府。

“老臣参见皇后。”

这武媚娘前脚刚入门,许敬宗后脚就跟了进来。

“免礼。”武媚娘笑道:“许侍中真是消息灵通,我这茶才刚刚倒上,你就来了。”

许敬宗尴尬一笑。

杨氏伸手示意的道:“贤兄,快快请坐。”

“多谢!”

许敬宗坐了下来。

武媚娘便问道:“不知许侍中到访,是为何事?”

许敬宗道:“不知皇后最近可有听到那些流言蜚语?”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什么流言蜚语?”

杨氏道:“贤兄所指,可是关于韩尚书的?”

“正是。”

许敬宗点点头,又道:“最近不管是朝中,还是坊间,都在议论陛下这一回论功行赏,不少人认为升韩艺为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

武媚娘点点头,“这我倒是听说了一些,但我觉得这并未有何不妥,且不说韩艺着回去立下如此大功,光凭他的能力,也足以胜任。”

许敬宗道:“可是韩艺年纪太小,恐怕难以服众啊!”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许侍中,你这话只怕是针对韩艺个人去的吧。”

“不不不,老臣没有这意思。”许敬宗言不由衷道,他才刚刚位极人臣,都还没有过瘾,但是照这情况发展下去,韩艺一回来,他反而退居其次,这他怎么甘心。

武媚娘道:“许侍中,我觉得让韩艺出任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对于你也是一件大好事。你想想看,这一回立下功劳的人,可不止是韩艺一个人,还有裴行俭、王方翼、赵持满、刘仁轨等人,他们要当上中书令,你的日子可不会好过的。韩艺的话,虽然与你有些过节,但是我还能够从中调解,一直以来,韩艺与你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从未针对过你们,你也应该以大局为重,争取让韩艺当上中书令或者尚书仆射,而非是裴行俭、赵持满等人。”

许敬宗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等到许敬宗离开之后,杨氏便非常担忧道:“女儿,韩艺这回真的能够当上中书令?”

武媚娘点点头道:“我看是**不离十。”

杨氏是知道韩艺跟长孙无忌有一腿,纳闷道:“女儿,你可别忘记,韩艺可是长孙无忌的人么,他若是当上中书令,对你可不是什么好事,你应该让许敬宗他们去阻止韩艺。”

武媚娘端起边上的茶杯,稍稍呷了一口,又放下茶杯来,淡淡道:“许敬宗在前面已经犯了不少错误,这事他是阻止不了的,只会越帮越忙,我也阻止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