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0:07 来源:笔趣阁

当然,扬州和陆州只是一个例外,例外只是例外而已,在整个大环境下,它们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顾好自己就已经算是不错了。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各地官府都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向中央反映,其实有一些地方官府,尤其运河边上的官府,他们还稍稍偏向商人的,因为商人给城市带来的财富,但是他们不太敢跟百姓作对,士绅阶级可不是好惹的,还得让中央来为他们做主呀。

各地的奏报,是如雪花一般飘到了两仪殿。

直接将李治给逼了出来,出这么大的事,李治能不出面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治坐在矮榻上,心里非常郁闷,你们这些废材也太不顶用,我才躺下多久,你们就弄成这样。

许敬宗站出来道:“回禀陛下,老臣以为这都是因为我朝偏离了农本商末的思想,才导致如今这局面。”

“是吗?”李治眉头一皱,道:“在此之前,一直都是相安无事,怎么一下子就出了这么多事?”

许敬宗道:“陛下,在最初的时候,臣也不是很理解,但是接到各地的奏报之后,臣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臣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三个原因,其一,就是之前许州百姓火烧商船的原因,商人廉价的货物对于当地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掠夺了他们的生计。

其二,朝廷之前过于纵容商人,许多奏报上面,都有写说,许多商人为了剥夺百姓、压榨百姓,利用各种卑鄙的伎俩,占得百姓的土地,逼迫百姓来他们手下做事。

其三,商人哄抬物价,先以低价收购粮食,再以高价卖出,令百姓苦不堪言。

还有许多许多的事例,这才导致各地百姓都抵制商人。”

李治哼道:“长安这么多商人,朕也未听说有此类事发生。”

许敬宗立刻道:“陛下,这是因为长安乃天子脚下,故此长安的商人都不敢乱来,但是商人的本性还是唯利是图,什么能够赚钱,他们就干什么,毫无道德可言。臣说得这些,都是句句属实,各地奏报上面都已经写明,臣绝没有捏造半句。”

他确实没有说谎,这些都是事实,哪个阶级都有害群之马,商人当然也不例外,各地都将商人的劣迹全部送到长安来,集中起来看,这当然非常可怕。但是如果你将各地地主干得坏事,也集中起来,送到长安,也是非常可怕的,你要将官员做得坏事集中起来,那基本上到死也看不完了,只不过如今各地都反商而已。

李义府站出来道:“陛下,当初许州一案,臣与诸位同僚,也都认为是许州百姓无理在先,只不过朝廷为了顾全大局,才开始征收商税。然而,如今各个州县,都开始反对商人,在臣看来,商人自身也确实有问题。”

李治瞧了他们二人一眼,他知道他们两个与韩艺关系不好,所言不可轻信,于是又看向许圉师道:“许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看了这些奏报,谁会对商人有好印象?

许圉师道:“臣也认为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商人自身也是难辞其咎。”

李治一看许圉师都这么说,不禁皱了皱眉,道:“那为什么韩艺在的时候,就没有这些事,韩艺一走,就发生这些情况?”

许敬宗道:“陛下,臣认为这是韩艺走运,如今发生这种情况,显然是百姓们积怨已久,只不过刚好在韩艺离开的期间,爆发出来,如果韩艺的政策真的那么好,也就不会引起这么多百姓的反对。”

李治面泛犹豫之色,因为这种事确实是没法操纵的,许敬宗、李义府可没有这么大的你能耐,可以操纵这么多百姓,要他们有这能耐,那他们可以直接当皇帝了,道:“那你们认为,如今该怎么办?”

许敬宗道:“臣以为朝廷应该顺从民意,重新回到农本商末的思想中,如此国家方能回到正轨上。”

“不可!”

一旁沉默的武媚娘突然开口道。

虽然李治出来了,但是武媚娘也是此事的参与者,她当然得参与此次会议。

而她这一声“不可”,恰恰喊出了李治的心声,李治是非常支持韩艺的政策,赶紧问道:“皇后对此有何看法?”

武媚娘道:“虽说商人也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商人对于我大唐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在臣妾看来,恰恰是因为农本商末的思想,才导致这一切的发生。”

许圉师、卢承庆他们都困惑看向武媚娘。

但是他们都不感到诧异,虽然武媚娘反驳的是许敬宗,但是在他们看来,韩艺也是武媚娘的人,武媚娘也经常护着韩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

李治也听得糊涂,道:“此话怎讲?”

武媚娘道:“关于农桑,朝廷一直都有着一套非常明确的规定。然而,却没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去规范商人的行为。这是因为,我大唐建国初期,商人并不是很多,只要管理好两市便行了,但是如今商人发展的太快,但是又没有规范,才导致商人中出现许多害群之马,臣妾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颁布一套规范商人的律法。”

这话的确说得是不偏不倚。

以前都是韩艺跟商人商量着办,用引导的方式,商业法的话,韩艺也都是顺势而为,没有强行颁布什么商业法,山东集团和关中集团,那都是配合朝廷,不是说他们必须要这么做。

这跟农民不一样,农民的话,是非常明确的规定,其中均田制,基本上什么都规定了。

许圉师、卢承庆等人也是纷纷点头。

这也非常符合李治的心思,又继续问道:“那依皇后的意思,朝廷又该如何应对当下的情况?”

许敬宗要回到原有的制度,李治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商人的崛起,也是属于他的政治遗产,怎么可能轻易废掉。

武媚娘道:“臣妾以为想要平息如今的局面,首先得让百姓接受商人,知道商人的存在对于百姓是有利的,对于朝廷也是有利的,甚至于对于整个国家都是有利的。朝廷可以用征收商税的方式,来减少百姓的负担,以此来平衡。”

许圉师道:“前些时候,不是已经开始征收商税了。”

武媚娘道:“那只是象征性的,为了平息许州的民怨,实际上并未给百姓和朝廷带来多大的益处。我的意思是,用商税来减轻百姓的负担,我大唐一直以都鼓励轻徭薄赋,国库也不是很有钱,但是国家又需要这么多钱,在这情况下,如何减轻百姓的负担,唯有增开新税收,如果百姓知道商税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那自然就不会去反对商人。而商人的话,他们赚了这么多钱,远比农夫要多得多,他们理应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百姓心里也会平衡许多。”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这其实就是韩艺当时跟他规划的,原本这事应该是韩艺来处理,但是因为韩艺不在,而且事情又比较紧急,李治就认为这么做还是延续着韩艺的政策,并没有说大规模的改变,对此也是非常满意的,又向许圉师他们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许圉师他们也认为这挺对的,商人有钱,用商人的钱,来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是可以有的,要知道他们都深受儒家教育,心存百姓,而且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鄙视商人,故此他们都同意的武媚娘的办法。

李治便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由皇后来处理。”

他将这事交给武媚娘,主要还是因为,他如今要静养,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事,但这也不是因为他对武媚娘的宠信,而是他不敢将此事交给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因为李治这二人跟韩艺有矛盾,交给他们一定乱来,他并不知道武媚娘是要对付韩艺,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武媚娘一直以来都是支持韩艺的,他希望武媚娘能够帮他延续韩艺的政策。

然而,这么一来的话,武媚娘就可以制定政策,颁布政策,等于就是将韩艺的权力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因为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其实都是韩艺在主导,这也是韩艺的立足之本。在此之前,武媚娘是没有制定和颁布任何政策的权力,她只是一个代理人而已,她当时只能听从枢要大臣的建议,然后择优而取,而如今的话,国家政策是由她来制定,皇帝是当着枢要大臣的面说得,大臣也都赞成,这也是名正言顺的。

不得不说,她这一招玩得极为精妙,因为看上去她是在维护韩艺,而且大家也都相信,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武媚娘与韩艺是盟友关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武媚娘当然得维护韩艺。

另外,武媚娘知道在李治心中,韩艺地位是非常重的,李治是非常支持韩艺的政策,因为韩艺的新政跟李治那种渴望超越李世民的心态,是完全匹配的,再玩贞观那一套,那他总是在李世民之下,没法超越李世民。所以,如果武媚娘要反对韩艺的政策,李治是不会答应的,至少目前是不会答应的,李治要不点头,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今长孙无忌这些元老一死,皇权那是至高无上,李治手握大权,又消灭高句丽,威望也是极高,武媚娘得表面上得支持韩艺,李治才会将这个权力给她。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