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教育的真谛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教育的真谛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2:27 来源:笔趣阁

士族!

可是当代百姓的信仰,韩艺竟然说他们已经过时了,这不是宣战,而是侮辱呀,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不能忍啊!

韩艺耸耸肩,笑道:“我不过就是在就事论事罢了,这事实胜于雄辩,你们拥有的资源远比昭仪学院要多,但是你们学生却不如我们的学生。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崔戢刃冷哼一声道:“韩侍郎,这才刚刚开始考,你凭什么这么说。”

李治也看不下去,道:“韩艺,朕看你也是在信口开河,这都还在考试了。”

“陛下,微臣绝非是在信口开河!”

韩艺道:“光从考试的安排就知道了,昭仪学院一个上午就考完了,可士族学院还得考一天,可见一斑啊。”

李治听得都乐了,笑骂道:“你这简直就是在胡扯。”

崔义中、郑伯隅等人都懒得跟韩艺争辩这个无稽之谈。

“陛下教训的是。”

韩艺笑了笑,不做声了。

李治等了一会儿,道:“你怎么又不说话了。”

韩艺讪讪道:“陛下都说微臣是在胡扯,微臣那就是在胡扯。”

“你少诬蔑朕。”李治瞪着双眼道:“用一天也好,用半天也罢,怎能用此来分高低呢?”

韩艺还是不做声。

李治当然知道韩艺绝非是在无的放矢,心中也是万分好奇,可是这小子又不开口了,于是指着韩艺道:“你若不说个道理出来,朕就治你欺君之罪。”

哇!搞这么大啊!韩艺哭丧着脸道:“陛下,微臣是商人出身,倘若一个工人可以用半天完成任务,而另一个工人则是要用一天才能够完成,那臣当然觉得那个用半天就能够完成任务的工人更加厉害。”

小太子李弘突然道:“韩侍郎,你这话,我可不敢苟同,如果是同样的试卷,那就可以这么说,可是昭仪学院和士族学院学得课本都不一样,怎么能用时长短来分高下了,不对,不对。”他说着是直摇脑袋。

崔义中立刻道:“殿下明鉴,韩侍郎分明就是在搬弄是非,胡说八道。”

李治道:“崔大学士言之不错,你就是在这里胡说八道。”

韩艺道:“陛下,太子殿下,臣这么说,只是为了给他们面子罢了,其实他们学得又少,考卷简单,用时还长,若是考同样的试卷,估计他们就得用两天了。”

卢承庆忍不住了,道:“韩侍郎你身为朝廷重臣,说话可得讲凭据呀。”

韩艺双手一张,道:“若是各位不服气的话,那咱们比比。”

郑伯隅怒道:“奉陪到底。”

崔戢刃却道:“不知韩侍郎打算如何比?”

韩艺一笑,突然看向李弘道:“不知殿下可否愿意帮忙。”

李弘懵逼道:“我怎么帮你们?”

韩艺道:“殿下自然学过士族学院的课本,也就是《孝经》、《论语》,以及《算经》,同时殿下也读过我们昭仪学院的课本,那么可以由殿下来做两家学院的试卷,看看哪边的比较难。”

李弘听得目光闪闪,又偷偷瞧向李治。

李治见李弘也是跃跃欲试,笑道:“这比试非常好,朕也可以顺便看看太子这一年来学得如何。”

“陛下,臣以为这番比试不公平。”

卢承庆突然站出来。

李治好奇道:“卢爱卿以为哪里不公平呢?”

卢承庆道:“陛下,昭仪学院和士族学院所学的内容大不一样,而太子殿下所学知识与士族学院的相差无几,而且还有郭大学士和李太史从旁悉心教导,那么太子殿下做士族学院的试卷,自然会觉得简单一些。”

李弘小嘴一撇道:“卢尚书此言差矣。”

卢承庆一愣。

李弘道:“其实在郭老师和李老师还未教我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学习昭仪学院的课本了,并且母后还专门请了老师教我昭仪学院的课本,李太史也时常教我昭仪学院的数学。”

李淳风笑着点点头。

郭瑜也道:“殿下所言不错,其实昭仪学院的课本通俗易懂,不失趣味,却又蕴含着大道理,确有可取之处,我曾也教过上面的一些小文章。”

李治道:“卢爱卿可还觉得不公平吗?”

卢承庆道:“既然如此的话,那臣无话可说。”

“那就这么定了!”

李治是兴致盎然,道:“来人啊,去将士族学院和昭仪学院的试卷呈上来。”

韩艺瞧向崔戢刃,正好崔戢刃也看向他,二人眼中不但没有半点火光,反而有一种默契感。

很快,这试卷就呈上来了。

李弘拿着四份试卷,眼睛中充满的兴奋,朝着李治问道:“父皇,儿臣先做哪份?”

李治笑道:“这你自己看着办。”说着,他又朝着一干大臣道:“诸位爱卿就与朕出去走走,观赏一下这曲江池的风景,以免打扰太子做题。”

“臣等遵命。”

......

这刚刚来到花园,正好见到武媚娘与一群贵妇在花园里面观赏盆栽。

武媚娘领着一干贵妇上前向李治行得一礼,又是好奇道:“陛下怎地来呢?”

李治立刻将比试一事告诉了武媚娘。

武媚娘听后,当即瞪向韩艺道:“韩侍郎,这昭仪学院虽是我创建的,但我也不支持你,学院传授知识的地方,可不是擂台。”其实她不是怪韩艺太嚣张了,而是怪韩艺将李弘给拉了进来,这毕竟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啊。

韩艺道:“皇后明鉴,臣完全是出自一番好心,微臣始终认为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与时俱进,这落后的东西,就应该被淘汰,倘若为了所谓的面子,就固执己见,这简直就是在误人子弟。”

崔义中听得火冒三丈,今日韩艺说话太刺人了,指着韩艺道:“还请韩侍郎将此话说明白,否则老夫决不罢休。”

卢承庆也道:“韩侍郎,你这话实在过分了一点。”

郑伯隅、崔他们纷纷训斥韩艺。

“说明白就说明白。”

面对他们的指责,韩艺是淡定从容,道:“你们士族学院学来学去,多半学得就是那些圣人之言,儒道之术,不知我可有说错?”

“难道向圣人学习也不对么?”

“敢问你们士族学院能否出一个孔圣人那样的人物呢?”

“倘若人人都可以当圣人,那还叫什么圣人。”

“也就是出不了呢?”

“当然。”

“这点我也赞同!”

韩艺笑着点点头,道:“换而言之,你们士族学院学得是圣人之言,但是却永远出不了圣人,可我就算你们士族学院出来的学员,个个都是孔圣人,甚至天下每个人都是孔圣人,那天下又会变得怎么样?别说我侮辱圣人,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各位只需要回答我这个问题就行了!”

崔哼道:“若真是如此的话,我大唐何愁那万世基业。”

韩艺道:“要真是如此的话,别说万年,我看一年都挨不过。”

李治喝道:“你说什么?”

日!装逼过头了!韩艺忙道:“陛下,臣也就是就事论事,如果人人都是孔圣人的话,那谁来种田,谁来做工,谁来打仗,整天之乎者也,何谈国之兴盛啊!”

李治愣了愣,还真有道理啊!

崔戢刃笑道:“韩侍郎,你这不过是巧辩罢了,怎么可能天下人人都是孔圣人。”

韩艺道:“但是你们教得可都是圣人之言啊!”

“难道不对吗?”

韩艺笑道:“我想请问崔御史,这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崔戢刃微微皱眉,道:“不知韩侍郎有何高见?”

“倒是有一番高见!”

韩艺笑着点点头,仿佛又变成当初一个狂妄无知的小子,道:“我认为教育的意义,首先是要让学生长大之后,能够自食其力,这是最基本的,然后才是为君分忧,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不知各位以为我可有说错?”

李治他们都不敢轻易点头,因为韩艺太贼了,思索一番后,觉得这话确实也对,学生学本事,不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生活的更好么,不禁都是纷纷点头。

卢承庆道:“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韩艺笑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问题是这一句话是基于个人修养已经达到极高的层次,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如果一个农夫这么说,那会让人笑死去。且你们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在儒道学术当中,可谓是人才济济,要想熬出头,实在是非常困难,因此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什么孝经、论语都能倒背如流,结果到最后活活将自己给穷死,他们满腹经纶,可既没有自食其力,也没有给这个国家做出任何贡献,那不知学来何用?”

郑伯隅哼道:“就算有这种人,那也是他们自己不争气,为什么别人能够出人头地,他们却不能。”

韩艺道:“郑老先生,你作为一个老师,自然得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你怎么能够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来了。”

郑伯隅道:“老夫教学生的时候,你恐怕都还没有出生,老夫尽心尽力,无愧于心,你怎能说老夫不负责任呢?”

韩艺呵呵笑道:“你尽心尽力都没法帮助自己的学生自食其力,难道你不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到达非常严重的地步吗?”

郑伯隅当即一愣。

韩艺道:“其实原因很简单,这物以稀才为贵,你们来来回回教的就那么几本书,不管是一百年前,还是如今,而且学这些的人,都是冲着仕途去的,可是朝廷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能够入仕的只有少部分人,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你们这种方式只能教自己的儿子,父母当然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出将入相,这无可厚非,但绝不适合办学院,搞教育。

因为办学院是面向大众的,学生都是一些与你没有关系的人,可是你们既然办学院,就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而不是说从几百学生中选拔出一两个来去冲击宰相之位,为自己增加名望,而默默无闻的学生,则是他们自己不努力,与你无关,朝廷拢共就那么几个宰相,就算他们再努力,也没法人人都当上宰相。

但是你们给学生灌输的理念,其实是你们对自己儿子的期待,就是要去兼济天下,至于独善其身,那也是兼济天下之后,首先要有兼济天下的本事,才能够有资格谈独善其身。因此在科考中,有些人已经四五十岁了,都还在考,因为他们除了当官,就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干什么了。

可见你们根本不懂得教育的意义。教育不是说要训练出一批孔孟来,而是要让每个学生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其实只要人人都可以自食其力,那么国家自然就兴盛,因为陛下追求的仁政,也就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而不是让人人都是宰相,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李治、武媚娘,以及一些大臣也是稍稍点头,这其实很有道理,朝廷每年就招这么些人,可是其他的人怎么办呢?而如今的教育,就是让学生考取仕途,就连他们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如今听到韩艺这么一说,觉得也不无道理。

韩艺又道:“而且这种教育模式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就是那些没有考上仕途的学生,难道他们就没有才华,不是的,他们是有才华的,只不过不是最优秀的,但是除了仕途,他们也不知道学来的知识还能够干什么,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邪路。

这古往今来,很多造反的贼子,都是一些草寇莽夫出身,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往往都有很多读书人都愿意去辅助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些读书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却连仕途的门都进不了,其中有些思想偏激的人,自然会对朝廷心生怨念,这种怨念会让他们敌视朝廷,一旦发生什么事激发出他们心中怨念,他们就会做出非常可怕的选择,而他们的才能会对百姓、国家、君主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