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有卿为国守财,无忧矣

韩艺这一番话,总结下来,就一个字---难!

你征地主的税,大地主不是宰相,就是将军,你要敢征,他们就敢弄死你,人家为你拼死拼活为得是啥。UU小说 Xuu234更新最快

这就是封建社会悲哀之处,再英明的皇帝,也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可你征盐税,剥削百姓,隋朝是怎么死的,可还历历在目,那些钉耙、锄头可也是能够敲死人的。再加上唐朝初期民风非常彪悍,人家陈硕真一个女人,都敢起兵造反,做皇帝,你得冒多大的风险去征税。更加关键的,如今太平盛世,你这时候征税,你连个理由都找不出来。

但这话说回来,这国库也要未雨绸缪,不管是发展,还是打仗,这都需要钱的,不是说皇帝想要钱,毕竟国库的钱又不是皇帝的,皇帝要用钱,还得经过宰相的批准。

要知道唐初的国库是真不富裕,跟隋朝是完全不能比,隋朝的国库,如今的唐朝仰着头都看不到尽头,当然,百姓还算过得不错,这就是李世民提倡的藏富于民。

这国库的账很好算,唐朝是人丁税,可人口就那么多,还得扣除逃税,免税的一部分人,还得维持政府的日常开销,这七七八八算下来,能够有多少钱入库,大家心里都有底的,要是有个天灾,皇帝都得缩衣节食。

当然,这些年风调雨顺,存是存了一些钱,硬着披头也能够说上一句,国库充盈,好歹也是有存款的,但是一旦动用了大半国库,这一时半会是补充不上的,故此皇帝不管干什么心里都没有底,生怕出个什么事,没有钱应急,大明宫现在都停在那里的没有动。那李渊死后,一般也就是冬夏两季,农闲之时,去弄一弄,建一建,而如今经济发展,农闲之时,农民都跑去务工赚钱,不愿意去修了,因为你皇帝不给工钱,都是属于劳役,是义务劳动,李治索性就停了,毕竟这不是国家必须的东西,劳役百姓修宫殿,阻碍百姓赚钱,他也拉不下这脸来。

但不是户部没有钱,户部有钱,但是那钱是得存着,以备不时之需,你将这钱拿去修宫殿了,万一打仗,你皇帝就自己拿刀去砍吧。

简单来说,这唐初的时候是属于中产阶级,钱够用,但是得精打细算,不能挥霍。唐玄宗就是最富裕的时候,因此贪官也多,唐初就没有什么贪官,李义府最大的捞钱手段,也就是卖官鬻爵,赚那些人的钱,国库的钱就那么多,算得是清清楚楚,想贪污公款,你得死多少脑细胞,而且还捞不了多少钱。

就是这不上不下的,令李治有些郁闷,他也想国库更加富裕一点,任何一个中产阶级人士,都想走向上流社会,身为皇帝,谁不想名垂千史,成就霸业,这无可厚非,但这都需要钱。

李治看着韩艺,笑道:“朕还不知道你么,你既然想到了这一点,那就一定不是无的放矢。”

“陛下圣明!”韩艺道:“臣管理财政,一直主张徐徐渐渐,不宜操之过急,这不比做买卖,臣做买卖是可以去赌的,输了最多也就是就去码头搬货,但是国家的财政是属于国家的,是属于千万万百姓的,臣没有资格代表陛下,代表百姓去赌这一把,这需要时间去转变的。”

李治道:“你继续说下去。”

韩艺道:“李义府说得很对,财政收入单一,的确不利益国家发展,可是为什么财政收入会单一,追根溯源,还是缴纳税收的人单一,咱们大唐九成九的都是农夫,有钱得全是地主,如今商人才几个,你征他们的税,也征不上多少钱来,想要税收变得更加稳固,首先得让纳税人变得多样化。简单来说,也就是士农工商,如果士农工商相对平均了,税收的种类自然就会多样化,这都不需要陛下你出声,税收自然就会改变。而且,征税的阻碍也会变小,如今征税,只能征地主的税,因为有钱的都是地主,故此这是很难去征,因为你伤害一个地主的利益,就等于天下地主的利益,而天下有权有势的人都是地主,因此这是不可行的。但是如果分散了的话---!”

说到这里,他嘴角露出一抹奸笑。

李治听得兴起,催促道:“你倒是快说啊!”

“遵命!”

韩艺道:“打个比方,士地工商四个阶级拥有的财富差不多,基于人性而言,他们都不想对方比自己好,因为财富代表着地位,如果要征收商人的税,其余三个阶级肯定是拍手叫好,商人能够反抗么?征完商人税,朝廷又要开征地主的税,那商人必定坚决拥护的,不惜血本,也要报这一箭之仇,其余两个也会拍手叫好,以此类推,等到最后,宰相还好意思不纳税么?士农工商肯定是支持的,因为前面征他们税的可都是官员,呵呵!”

李治听得都笑了,道:“你小子还真是够狡诈的。”

韩艺道:“为君为国而狡诈,臣视之为光荣。”

“这些话你就别说了,到时真要怪起你来,你肯定又会往朕身上推。”李治哼了一声,这一细想,挺有道理的,若是一个阶级太庞大,皇权必定会受制于它的,要是有权有势的都是地主,你皇帝敢问他们要一文钱么?可如果分散开来,皇帝处理起来就能够游刃有余,这不就是帝王之术么,当初长孙无忌朝野的时候,那他就一言九鼎,皇帝只是一个摆设,可如今的话,分成几派,而且是敌对的,皇帝不管干什么,总有支持他的一方,再加上他是皇帝,他要怎么做,一般都会通过的,因为大家都有求于他去对付政敌,谁敢轻易得罪他,道:“那这得需要多久?”

韩艺一听,知道皇帝动心了,心里乐开花了,自己都被自己的智商给感动了,因为这样一来,朝廷肯定大力会推行工商业,他太渴望了,道:“臣估计最多十年就能完成。”

“这么久?”

李治微微皱了下眉头。

这还算久?干脆你来户部尚书,我去当皇帝得了。韩艺讪讪道:“臣只是说最多,具体还不能够下结论。其实吧,臣还暗藏了一招,可以帮助国库迅速富裕起来。”

李治闻言大喜,道:“那你小子怎么不早说。”

韩艺道:“陛下,臣这一招不具备长久性,只能作为一种作弊的手段,国家财政最终还得靠税。”

“你先说究竟是什么?”

“货币!”

“货币?”

“正是!”

韩艺道:“陛下,臣预计未来几年内,工商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商业,而商业的关键在于交易,交易就离不开货币,随着交易越来越多,对于货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货币的价值肯定会越来越高,而微臣这一回派人出去巡视,其中就包括勘察铜矿,大部分的铜矿都还在官府手中,只有少量是在私人手中,朝廷可以暗中将铜矿买回来,对于铜矿进行垄断经营,大量蓄铜,等到货币缺乏之际,发行出去,就可以狠赚它一笔。”

唐初时期,全都是农业,没啥商业,大部分农民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出村干嘛,钱币自然用得非常少,因此唐朝铜器非常多,因为钱币够用,而且大多数百姓都是以货易货,不需要什么钱币,但是随着商业发展,对于钱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大,货币的价值自然也会越来越高,朝廷想要发财,发行货币就行了,简单粗暴直接,想那么多干嘛。

李治听得很激动呀,但是他不太懂这方面,道:“你说得可是真的?”

韩艺道:“只要朝廷不抑制商业发展,货币的价值肯定会上涨,朝廷甚至可以悄悄命人去民间购买铜器,就现在的铜价,买多少就是赚多少。”

李治纳闷道:“这买卖你也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做?”

韩艺呵呵笑着。

李治道:“朕问你话,你笑甚么?你是不是得让朕专门派一人,教你这君臣之礼。”

“还请陛下恕罪!”

韩艺吓得赶紧收住笑意,他可不想被再教育,正儿八经道:“臣不做这买卖,原因有三,其一,臣又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这铜在臣手里就是铜,不是货币。其二,臣也没有铜矿,收铜又能够收多少。其三,臣是喜欢制造业,此乃长久之计,玩货币也就能玩那一下,很快就会饱和。这个买卖也只有朝廷能够做,普通人最多也就是沾一点小便宜。”

李治听着很是开心,这钱是该国库的,一时龙颜大悦,道:“有卿为国守财,朕无忧矣。”

长久之计有长久之计,应急之计有应急之计,这你要不夸他了两句,你特么好意思么。

韩艺嘿嘿道:“多谢陛下夸奖。”

聊完此事,李治只觉精神气爽,这才想起韩艺是来上奏的,拿起奏章一看,顿时一脸懵逼,这跟预想中的完全就是两回事,简直复杂了一万倍不止,“你这---!”

韩艺道:“陛下,吐谷浑给我们的盐价,是五文一斗,这其实算是非常低廉了,可惜它不包邮。哦,也就是不包运送。而如今国内的盐价是十文一斗,扣除人力、物力,要运送到中原来,是很难赚到钱的,而臣一直也主张官不与民争利,故此不主张朝廷直接购买,还是建议由商人去购买。

但是如何引商人前去购买呢?让本就需求盐的商人前去凉州建办作坊,直接将盐就地化为商品,再运回中原,这样的话,卖得是商品,赚的是商品利润,而不是盐利润。可是这商品利润也是有讲究的,这商品得是本就需要盐,并且,本就要运到中原的,这样一来,等于就盐的运费就完全省去了,那么吐谷浑的低价盐反而拥有高利润,而且不会冲击中原的盐价,影响到盐商的利益。”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