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越玩越大

唐朝小闲人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越玩越大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2:27 来源:笔趣阁

权怀恩一脸错愕,韩艺的回应,令他有一种自己往套里钻的感觉,总之,怪怪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与之相反的是,李义府他们见韩艺出声了,并且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心里都是长长松了口气,又幸灾乐祸的瞧了眼权怀恩,暗想,你这厮招谁不好,你去招他?他喝茶你就让他喝呗,要是这一杯茶能够堵住他的嘴,那你前面捐的钱就没算白花,尤其是在这种级别的会议上,绝对值这个价位,人家韩艺在商界张张嘴,受益之人,何止赚得百贯,如今好了,他不喝茶了,他不喝茶那他就会来抽你的。

如今可真是不能再继续内斗,咱们得事咱们回家再去理,反正都是老对手,知根知底,各有各的手段,在这里大家得一致对外。

这洛州三巨头明显就有一点挑衅的意味在,他们哪里看不出来。

有道理是,这强龙不压地头蛇。

别看他们都是宰相级别的,但是没有谁敢小觑洛阳的官员,尤其是长官,虽然他们是宰相,但是他们很难去操纵洛阳的官员。道理很简单,这洛阳那就是皇帝的后花园,从太宗到如今,没有哪个宰相可以完全掌控住洛阳,通常情况下,都是拽在皇帝手里,这也是为什么洛阳的官员,他们不怕京官,因为你宰相无法主宰我的命运,我们只需要向皇帝效忠,就算皇帝在长安,你天天跟着皇帝后面说也没用,因为他们能不能在洛阳当长官,全凭皇帝的信任,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因为长安毕竟地狭人多,一旦缺粮,就必须来洛阳。

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洛阳当长官都是亲王,自家人,即便不是亲王,也一定是跟皇室有关系的人,当初杨思讷的父亲杨恭仁去洛州当都督,因为李世民还跟他掏心掏肺的说,“洛阳乃是国家要害,我家子弟虽多,但都不无法胜任洛州都督之职,所以我特意将此职务委任于你。”

是自家人找不出合适的,所以委托于你。还有就是李绩也挂名过洛州刺史,那是在李治刚刚即位时,急需施恩于他。

可见这洛州三巨头都不是好惹的,李义府也得打起精神来,韩艺毕竟是老对手,他也知道他跟韩艺谁也扳不倒谁,这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洛阳的官员想来这决策圈参一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权力就这么多。

李治心中一喜,道:“韩艺,你若有办法,为何先前不说?”

韩艺道:“回禀陛下,臣出身于农耕,这年纪尚轻,才疏学浅,想得办法也都是一些蠢办法,而平阳君王他们个个长辈,又都是出身名门,身怀经世之才,故此臣虽有办法,但是害怕班门弄斧,只不过如今.......。”

说到这里,他羞涩不语。

那贱贱的表情,好似在自言自语,我怎么这么厉害。

李义府听得是拼命的抿住嘴,嘴角直抽抽,看得出,他们是忍得非常难受,这话说得真是太寒碜人了。

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也都不禁莞尔。

要说这骂人的工夫,韩艺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韩艺这言外之意,你们连我这个田舍儿不如。

权怀恩哪里没有听出这弦外之音,张不苟言笑的脸,更是涨成了猪肝色。

李凤害怕权怀恩控制不住,急忙抢先道:“韩尚书既有妙策,何不说来听听,我等可都是非常期待啊。”

权怀恩咬着后压槽道:“不错,权某愿闻高见。”

你们让我说,我就说,我多没面子啊!韩艺瞧了眼李治。

“你倒是说呀!”李治那是真期待,因为韩艺给他带来了不少惊喜,同时也伴随着不少惊吓。

“微臣遵命!”

韩艺轻咳一声,道:“当我刚刚成为一个商人时,我就常常在想,怎样能够将这商人做好?那首先就得看商人是做什么的,无非就是买与卖,那么只有客人要喜欢你的商品,你才能成功,也就是说你的商品一定要能够方便客人,我正是坚持这一理念,当初才能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我入仕时,我也在想,如果能够将这官做好,那么官又是做什么的,无非就是辅助圣上,安邦定国,这是官员的基本职责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一言以蔽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只要坚定这一信念,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权怀恩见他一个弱冠小儿,也敢在他们这些人面前说教,怎么听怎么怪异,当下不悦道:“韩尚书说了这么多,却与三门山事故毫无关联。”

“两者怎会毫无关联呢?”

韩艺从容淡定的一笑,又道:“为什么要急于治理三门山河道?为得是邦,为得是民,如果只是为了一口饭,这太简单,搬到益州去住啊,那里土地肥沃,有得是粮食,都不需要漕运。故此,追本溯源,陛下急于治理三门山河道的唯一原因,还是那句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李治欣慰的点点头道:“卿之言,甚合朕意。”

卢承庆也是赞许道:“韩尚书高论,卢某受教了。”

“不敢,不敢。”

韩艺谦虚一笑,又道:“在明确这一理念后,再看看方才二位的办法,凿山开河,且不说能不能行,这哪一样不是要劳民伤财的,为民而伤民,说来也不通啊!更何况二位的办法多有弊端,方才阎尚书已经点明,我就不多赘述了,要真这么做了,恐怕只会得不偿失。”

阎立本眼中一亮,原来这事还能这么来解释,真是绝了!真是绝了啊!

权怀恩几番张嘴,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心中暗骂,这小子真是太狡猾了。

这漕运是为了百姓吗?明显就是为了统治阶级,漕运的粮食都是为皇帝、官员准备的,只有遇到天灾,百姓才能享用。

但是他敢这么说吗?说皇帝为了多吃一口饭,不惜百姓死活,要这么说的话,那么他的下一代可能就是农耕出身。

他们头回跟韩艺打交道,不清楚韩艺的路数,但是许敬宗、李义府是再明白不过了,韩艺每回都是先将拉着皇帝一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咱们再来论,这样的话,你就很难去跟他辩,皇帝加道德,那就是无敌的存在啊。

“只要当你坚定这一信念,就算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至于做错。”韩艺道:“基于这一句话,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一次的事故。这一次事故天灾**各半,天灾是不可挡的,但是**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邢江不强渡三门山,虽然粮食可能会延误,但不至于做错。那边南下的商队已经有好几年了,可从未在三门山发生过有人丧生的事故,靠得也就是谨慎,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冒一丁点险。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何会这样?”

卢承庆若有所思道:“商贾运送的是自己的货,而漕运官.......!”

说到这里,他突然醒悟过来,赶紧闭口不言。

“说得好!”韩艺激动道:“卢尚书不愧是当代大家,一语中的。”

卢程程讪讪一笑,虽得赞赏,但一点也不开心,您说您的,千万别搭理我。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韩艺怎么可能不搭理卢承庆,他就在这等着的,“漕运官的职责是什么,准时将各地粮食送往到指定的目的地,就这一点。这劳役是他征召的吗?不是。跟他有关系吗?没有。他们根本无须在乎劳役的死活。这劳役死了,该向谁问责,当然是朝廷,是各地县衙,这人可是他们找来的,而不是漕运官。可是朝廷如何向自己问罪?县衙如何问罪于自己?如果不能,这朝廷都没有罪,漕运官何罪之有?”

李凤皱眉道:“你身为朝廷重臣,怎能恁地口无遮拦,什么叫做朝廷没罪,漕运官何罪之有?”

韩艺双手一摊,“可这是事实呀,其它朝代我就不说了,就说咱们大唐,从建国开始到如今,漕运发生的事故,成百上千,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劳役因为事故而丧生,但九成都是不了了之,这回若非事故闹得有点大,肯定也是如此。可这要是商船出了事,这能不了了之么?

再者说,劳役百姓本就应该是朝廷该当避免之事,若非情非得已,就不应该去劳役百姓,这本不固,何谈邦宁?而漕运却要需要大量的劳役,当年隋炀帝征百万之众,修建大运河,可是你说大运河是错吗?我大唐之所以有今日之强盛,大运河也是功不可没,但你说隋炀帝没错吗?他没错,隋朝怎会灭亡?他错就错在劳役百姓,今日因三门山事故,导致数百百姓丧生,但这两者有何区别?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得知道错在哪里,如果都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那还谈什么解决问题。”

李治听得沉眉不语,韩艺这话不是将他跟隋炀帝相比么?

权怀恩见李治面色不悦,心想,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行,我就再助你一把。于是问道:“那不知这错在哪里?”

韩艺笑道:“权长史,我都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你怎么还不明白,错在哪里。漕运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若不废漕运,这个问题将永远不可解决。”

此话一出,殿中所有的人都大惊失色。

古往今来,敢说废漕运的,恐怕也就韩艺一人了。

这漕运都废了,国家还能玩下去么?

李义府、许敬宗此时此刻也不知道是该以政治为先,还是以地域为先呢?

真是左右为难,十分挣扎啊!

感觉这事情好像越玩越大了,怎么直接奔着废除漕运去了。权怀恩等人都觉得小心肝有些承受不了,他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来这里谈一场大事,捐钱已经是极限。

李治也都傻了,这都没法以史为镜,因为没有哪个朝代这么干过,惊讶道:“你---你说什么?废---废除漕运?”

“正是。”韩艺点头道:“陛下,若以民惟邦本,民固邦宁的思想来说,这漕运就是一个错误,它得存在只能当做是应急之需,不可常用。”

李凤道:“韩尚书此言差矣,这理念是理念,凡事还都得从实际出发,也许漕运存在弊端,但是若无漕运,谁将粮食送往长安,谁又来调派物质。那打仗可也是要死人,你也可以说是劳民伤财,难道我大唐就应该废弛军政,让士兵解甲归田么?”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就连许敬宗、李义府等人都稍稍点头,但不是很明显。

其实他们都很紧张,这漕运岂是说废就能废的。

韩艺轻轻一笑,道:“我若生在两汉,我不敢妄言,我若生在前朝,我也不敢乱言,幸运的是,我生在大唐,生在在显庆年间,以我大唐今时今日的国力,足以令百姓免除劳役之苦,而且这个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