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赝太子 > 第九百二十二章 我希望没有这一天

赝太子 第九百二十二章 我希望没有这一天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12-23 05:52:31 来源:笔趣阁

余律一怔,说:“礼部派下,顺天府已通知了。”

方惜也一下子抬起头来:“能立刻就再次科举,这是好事,有些举子盘缠有限,滞留在这里太久,怕就要无银两回家了。”

苏子籍回转脸来, 说:“那你们准备得如何?”

方惜立刻说着:“平日里的功课都反复预习过,书也背了,但对一些朝廷目前的政策,还有些不得其所。”

苏子籍沉思着望着窗外,没有言声,半晌才说着:“那我就给你二人出一个考题,你二人来答一答,我来看看你们的水平。”

这里幽静, 没事不会有人来, 在这里考一考,虽是有些阴间,却很合适。

余律和方惜此刻也没时间去纠结合适不合适,太孙忙碌,可不是随时想见就能见。

此刻愿意给自己出题考一考,就是有意指点了。

且不说太孙当年科举时就是相当了得,比两人要强上许多。

现在身处在政治最中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太孙的见识绝对是一等一,比百官都强出很多。

就算是自己能摸清新任考官的喜好,都不如在这里得太孙的几句教诲。

因此, 二人都立刻应下。

苏子籍就说:“一人两人,有心无心。”

这是直接出了个题目,并且还是原来考题, 方惜与余律都是一怔, 不过这两个考题, 由于泄露,早就反复习过,可还是细细思索起来。

苏子籍袖手等着。

不一会,方惜就有了答案,答:“殿下,我的回答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苏子籍听了,淡淡一笑,没说可以不可以,又看向余律。

余律思索了一番,才一字一字清晰的说着:“殿下,我的回答是……善必赏有心亦赏,恶必罚无心亦罚。”

可以说,两个人的回答是截然相反。

关于这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讨论甚至争吵的事,看方惜与余律的神色,很明显,已经争过不止一次了。

苏子籍说到这事,脸上毫无表情, 先点评了方惜,叹:“方惜, 你可能要不中了。”

“殿下, 不知您为何这样说?”

方惜有些惊讶,还有一些不服,自己虽过去有段时期没好好读书,但后来都改了,勤奋刻苦,自认为不差别人,怎么还没考,就被认为可能不中了?

苏子籍看出了他的不服与不解,也不争辩,静静说着:“你的想法,还是局限于普通读书人的视角,而非站在治国的角度。”

“甚至严格说,连读书人都有些不合格。”

苏子籍口气漫不经心,话却很重:“你读的是什么,是四书五经,你考的是什么,是春闱,是国家取士来做官来治国。”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听起来好听,可世人非是圣贤,谁能为善无心,如果有心就不赏,那人人就不善了。”

“为什么,你一有心就不赏赐,谁还去作好事?”

“更不要说虽恶不罚了,心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谁能知道你有心无心,坏了事,就自然要惩罚。”

“要不,有人杀人,有人卖国,喊着我是无心,你放不放?”

“故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实是坏世之言,且直接与朝廷大政以及孔子冲突。”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你不会不清楚吧?”

这话一出,方惜本是不服,想跳起来抗辩,就猛的一怔,这是著名的典故。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子贡赎人不要报酬,人人不赎人,子路救人受牛,人人作好事了。

仔细一想,方惜不由变了色,不服之色渐渐褪去,露出沉思。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从两个典故就能看出,与大政冲突,怎么可能录取?

这道理,二人都是已经考中了举人的读书人,只要给点明一下,就自然能想明白。

“说白了,这是以鬼神压人道,压王法,而我们的考试是在人间,人间考官贬落伱,实是理所当然。”

苏子籍说完,又转脸对着余律说着:“你说的,善必赏有心亦赏,恶必罚无心亦罚,大体上是对了。”

“只是,却不符合人情。”

“虽说内法外儒,但外儒还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仁这個字,司法就很容易变成法家之苛政,考官要是以你刻薄,低低录取,你也无话可说,要是贬落,也有理由。”

“应该以事实论罪,又以有心无心论轻重。”

“这就符了圣人教诲,也符合了国法人心。”

余律和方惜久读经书,顿时领悟,这就是中庸的本意,中庸并不是平庸的意思,而是法与人情,文与武,急于缓的调和,可以说,此法理,万世不易,没有哪个朝代能离开它。

苏子籍见二人都陷入沉思,若有所悟,又笑着:“其实就算这样,也还是次了些,只能中,却不能考中前列。”

余律方惜都知道太孙这在指点,机会实在很难得,都很认真倾听,可这话实在不理解。

“殿下,为何?”余律亦不解问,难道这考题,还有第三种回答?自己的回答虽不十分精准中肯,但是经过调和,却再合适不过。

“如果你们仅仅是读书人,此论已经足矣!”苏子籍摆弄着手中扇子,将其慢慢摺起,说:“可你们现在,却是在贡试,是在跳龙门,是在求官。”

“下一题,民之于官何位,何解?”苏子籍看两人的神色不解,笑了笑,问着。

方惜不明白为什么跳题,有些诧异,思考了下:“民生关系天命,哪怕一人也不能疏突,要从小事作起。”

余律没有说话,但看神情,就知显然是同意方惜所说。

“还是偏差了。”苏子籍却摇头,在二人的诧异注视下,说:“你立足点偏了,还没有明白。”

“还是这话,如果你们仅仅是读书人,此论已经足矣,可你们现在,却是在贡试,是在跳龙门,是在求官。”

“你家若有田百顷,忙不过来,招募几个管事,第一要求是什么?”

余律若有所悟,又想不明白,只答:“当然是老实诚恳,不奸不滑,又精于农事的人。”

“老实和奸滑区别呢?”

“当然是不是诚心为我家作事……”说到这句,余律慢慢张开了口。

“看来你明白了。”

“如果说童子试,考的是基本功,秀才试,就是考取的是文采。”

“而举人试,就是考取的是规矩,举人功名不小,上可跳龙门,下可安乡里,非守规矩懂规矩者不入。”

“而层层提拔,到了贡试,问的就是你的诚心虔心,是不是站在朝廷,站在皇帝角度考虑。”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偏差了么?”

“是,我明白了,贡试乃跳龙门,一跳就可当官,官是什么,就是国之臣仆,尤如管事于乡绅。”

“民之于官何位,若是重点在民,就非一心为君为朝廷考虑,只有先以君国为重,再考虑民生,才是可取之心,而不是先考虑民生再治国爱君。”

这才是一个官员该有的思维,就算文章做得好,可若思维还局限在普通人的范围,就没办法让考官看中。

“可这……这与我们一贯所学,完全不同啊!”余律皱眉说,露出了犹疑和挣扎。

这观点,哪怕自己能理解,也与过去的认知有些相悖,便想要接受,也有些困难。

方惜亦脸色难看,显然他更难接受这样的观点,甚至对这样的观点有很大的抗拒,这不就是奸臣么?

苏子籍叹着:“余律方惜,你们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进士之位,就在这里了。”

若是不明白,纵然考中了,但也不可能列在前面,大概也就是个同进士,而作举子,能考进士,谁又愿意做个同进士?

更不要说贬落了,谁愿意落榜,蹉跎一生?

“才学是入门,规矩是功名,立场是官身,虽然说这次肯定考试不考这三题了,可精神是一样。”

苏子籍似笑不笑合上了扇子,话都点到了这个份上,再说也没什么好说了,这可是父亲都未必对每个儿子说的秘籍。

“这些,你二人趁两日好好想一想,若能想通,你二人或都能名列金榜,孤在这里就祝你们能金榜题名了。”

说着,就朝着二人点了下头,走了出去。

抵达到外面,就看见野道人,野道人本立在门外守护,相隔不过数尺之距离,神色复杂,显全部是听见了。

此刻已入夜,走廊四望,繁灯点点,不远就是万家灯火,这样的夜色中,两人一时都没有说话。

“主公。”稍后,转过一廊口,野道人一笑,说:“您知道我和您一道走路,我心里想什么么?”

“唔,是不是觉得孤有点不分轻重,妇人之仁?”苏子籍也是一笑:“千头万绪,却花时间在这上面?”

野道人被说得一愣,随即笑:“不,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只觉得,您是旷世难有之君,与您在一道,跟着你走,我心里踏实,很安心。”

“是么?”苏子籍若有所思,叹了口气接着而行,说:“其实,我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罢了,哪能没有七情六欲呢?”

“活的是一个人,说的简单,可纵观青史,几个帝王能办到?”野道人听了,直透一口气叹息:“比如说今上,怕活的一点人味也没有了。”

“是啊,他活的一点人味也没有了……”苏子籍陡地想起在太子获得的记忆,很是温馨,可身上竟泛起一股寒意,久久才说:“其实,以前他也是一个惜妻怜子的人,可不知不觉,人就变了。”

“我只希望,我没有这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