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赝太子 > 第一千八十一章 操之过苛过急之罪

赝太子 第一千八十一章 操之过苛过急之罪

作者:荆柯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12-23 05:52:31 来源:笔趣阁

苏子籍已脱掉了油衣,穿的是常服,绛纱袍,白纱中单,似乎根本没有染上一点雨水和泥秽。

他看了一眼惊得瞠目结舌的张岱,问:“怎么,不认识孤了么?”

“太孙!”

张岱这才勐醒过神来,俯伏在地行礼:“这……这太出于臣的意外……”

太孙已派使者告诉民变已起的事,足以说明太孙重视民变,知道民变有多危险。

可既已知道民变危险,又为何亲身涉险?

难道是为了他张岱?

不,不可能!

并且,为君者,为太孙者,也不能任性。

只仅仅磕了下头,张岱已恢复了清明,起身一躬身:“太孙您,不能在这里。”

“你或疑心孤为什么来?”

听听外面,雨声和喧闹声已隐约听闻,苏子籍看着,举着火把的百姓就已越过中山了。

现在已能隐隐听到外面的动静了。

站起身,从半开的窗户望出去,能隐隐望到。

这道观本就坐落在山上,位置比半山腰高一些,不到山顶,却也差不了多远。

以张岱现在站的位置,一侧头,就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火光。

“也许是孤耿耿于怀,想问你,为什么要留下吧?”苏子籍望着越来越靠近的火光,说着。

刚才靠近,张岱宁知是死,却态度从容,还批示公文,一丝不苟,大有刀斧临身而不变容的态度。

不得不说,不看张岱才能功绩如何,只看这震惊,就的确不是普通人。

这样的人,劝也没用。

可为什么要从容赴死,给自己埋个地雷呢?

要说恨自己,第一看见自己的反应却也听不了假。

听了太孙问话,张岱颊上肌肉不易觉察抽动了一下,沉默了。

苏子籍便也不再问,也不坐下,只望着张岱:“不说这个了,孤只是想问,你要调查粮仓,惩治贪败,却惹得民变,有这一条,怕是以后史书,难逃其咎,你――不悔么?”

仿佛,太孙来这一趟,就是为了问这个问题而已。

太孙没开口继续质问,张岱松了口气,即便太孙这个问题同样很尖锐,表情却很平静,答:“太孙,这是两回事,食国家俸禄,就办国家之事,哪有既能办事,又有赞誉的两全事呢?”

“有,也非我张岱能办!”

“并且,天下难事,毁谤事,总有人去办,为什么不能是我张岱呢?”

这样的态度和回答,似乎都在苏子籍的意料之中,他点点头,并未因此而惊讶。

屋内一下就安静了下来,这一安静下来,隐隐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喧闹,是百姓离这里越来越近的动静。

已经有衙差发觉,紧张布防,喝令禁止。

张岱耳朵动了动,站在那里不动,只望着太孙。

太孙望着窗外远处的火光,突然又问:“你平时清苦,虽有赞誉,其实毁谤也不小,你心里愤过,恨过么?”

这问题,其实也是外面一些人偶尔想到张岱时,会想到的问题。

张岱是个清官,是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办事非常决绝的官。

别看张岱还能喝上参茶,那是出来办差,朝廷给的份例。

喝这参茶,为了提神。

而提神,是为了办差。

仿佛他这一生,都是在为这国家而活,为了办差而活,为名声而活。

但最后一点,现在也可能要失去了。

过得这样苦,值得么?

张岱垂下头,沉默了,就在苏子籍以为张岱可能不会回答时,他却又抬起首,答:“虽九苦而不悔。”

苏子籍再次点了点头,转脸过来,语气变的冰冷:“不悔,但苦还是苦,所以,你就心怀戾气么?”

“太孙何歧我如此之深?”张岱骤然变色。

之前的尖锐问题,没有让张岱变色。

苏子籍最后一个问题,却着实戳痛了张岱。

张岱消瘦的脸上,流露出了真实的怒意。

仿佛是雨夜,都感受到了怒意,“轰”一声,窗外卡地一声,一道闪电划破夜空,风也骤然大了起来。

半开着的窗户,被风吹得摇晃。

屋内的油灯虽罩着灯罩,竟也微微晃动了起来。

被张岱怒视,苏子籍却丝毫不为所动,口气澹澹如水:“不是这样么?你曾弹劾宣西周的知州刘广仁,使他被锁拿问责,从此和他闹了生分!”

“但是朝廷查下去,实际此官并无大错,只是性格冲动,还曾为了民税之事与上官争执,算得上是尽职。”

这话一说,张岱脸上的肌肉更是一抽。

刘广仁被这一弹劾,虽后来复职,但打断了仕途上升之势,以后沉浮于郡县,岂是闹生分,简直是杀父杀母之仇。

“你还曾弹劾过一个名叫李寿的农官,他的确为人圆滑,有些墙头草的性格,谁都不敢得罪,凡不属于他自己该管的事,他也是绝不插手,宁可装作不知。”

“可此人,却真有功于郡内农事,光靠着他一人,就让亩增一斗,可以说活人无数了。”

“他的确不算君子,但是只因一些小瑕疵就被弹劾,被罢官,是不是过了?”

“这还只是两个例子,余人有大过者不说,但凡只有小过,受你牵连的,也还不少吧?”

张岱这时,完全镇静下来,表情澹澹的,躬身答着:“臣非自专,乃按朝廷律令申饬――小过也是过。”

“是么?”

“你这样说了”面对张岱冷硬的态度,苏子籍反笑了,看了一眼天空,并无感觉到鸣叫,于是款款说着:“孤还有点时间,就和你说说御史的责司好了。”

“一个官,最重要的是本职干好,其次是道德合格――为什么要合格?因上官贪污,很容易带坏一大群下官。”

“什么叫道德合格?”

“非常简单,那就是不带坏一窝。”

“汝当闻风奏闻之御史,所谓申饬,就是为了禁断百官此处大节,余者小咎,都属可挽救!”

“刘广仁和李寿,被你弹劾的这二人,可带坏一窝了?”

刘广仁对事情暴躁,这的确是过,可并没有到对百姓和下属暴戾的程度。

而李寿性格圆滑,胆小怕事,只求自保,是官场上标准的墙头草,但也正因胆小,所以从不插手不该管的事,也绝不会越雷池一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却又尽心尽力且很有能力。

这样的人,也许不适合高官,但做一个农官,又有何不可?

人无完人!

这两个人,的确有瑕疵,但真就到了需要罢官的地步了?

“汝不分轻重,不明关窍,先是坏人之事,今又坏国之事――今日民变,固是有人挑拨扇动,可无风不浪,难道不是你心怀戾气,操之过苛过急之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