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政客 > 第四百零八章 疏通黄河

大明政客 第四百零八章 疏通黄河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3:40 来源:笔趣阁

到腊月十九,府衙募捐的银子,达到了八十多万两,府州县的官吏,同样开始募捐了,一共筹集了接近二十万两白银,募捐的银两总数,完全足够了。

士绅富户捐出来的银子,达到了五十多万两,商贾捐出来的银子,接近三十万两。

进度如此之,与朱常洵和朱由菘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苏天成的想法改变了,他要在chūn节之前开始动工,疏通黄河。

疏通黄河,是技术活,主要任务是两项,第一是清理关键河道的淤泥和黄沙,第二是加固河堤。疏通黄河的时间,只能够是冬季或者是chūn季,夏季肯定是不行的,黄河里面的水大,谁都法动作的。

疏通黄河是一项苦事情,大冬天的,要进入河道清理淤泥和黄沙,刺骨的河水可不是开玩笑的,虽说清理河道、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功劳都是在好多年之后才显露出来的,明朝的永乐年间,江南地区的苏州、松江、嘉兴、湖州等地,连年发生水灾,户部尚书夏元吉接受委派,在江南治水,因为工程艰苦,百姓中间出现了一些怨恨的情绪,工程修好之后,迅速收到了功效,很多年过去了,江南没有发生大的水灾,后来出现了一首民谣:尚书治河,功多怨多,千百年后,功在怨磨。

嘉靖和万历年间,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左副都御使潘季驯多年治理黄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潘季驯还撰写了《河防一览》,专门论述黄河的治理。

可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皇上倒是换了好几位,没有说真正沉下心来,好好治理一下黄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真正治理黄河的。倒是魏忠贤。

奏折到了朝廷,朱由检大为吃惊。

苏天成到河南府不过一年的时间,居然想着疏通黄河了,凭借着河南府的一己之力,就想着治理黄河,这样的胆量。非同一般了。

朱由检仔细看了苏天成的奏折,看见福王朱常洵带头捐出来二十万两白银,用于治理黄河的时候,微微点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朝廷大臣讨论的时候,内阁首辅温体仁明确表态支持。

当然。温体仁的意思,朝廷没有准备拿出来一两银子,既然河南府募捐到了这么多的银子,那就不需要朝廷cāo心了。

朱由检感觉到过意不去,要求户部,拨付河南府白银二十万两,用于治理黄河。

去年上任的工部尚书刘遵宪。直接到河南府,督办疏通和治理黄河事宜,工部派出诸多的大臣,到河南府去指导疏通治理黄河的技术事宜。

河南府的情况,通过不少的手段,朱由检已经清楚了,一年时间不到,河南府彻底安稳下来了,老百姓安于分,四周的府州县。已经有不少的百姓,开始往河南府搬迁了,府衙居然能够想到办法,稳定这些外来的农户,没有采取排斥的措施。很不简单了。

最为重要的,还是孙承宗的分析,河南府的位置特殊,紧邻山西省和陕西省,这一年时间来,因为河南府的稳定,极大程度上牵制了流寇的发展步伐,流寇的活动地带,慢慢开始缩小,仅仅在陕西省和山西省一少部分地区,以前山西省的平阳府是流寇重点活动的区域,也是他们发展长大的地方之一,可因为河南府的崛起,因为江宁营的存在,流寇根不敢到平阳府了。

在朱由检的眼里,苏天成简直就是自己的福星,到了江宁县,江宁县成为了朝廷最大的银库,到了河南府,河南府开始稳定,流寇的发展步伐受到了极大的牵制。

再说了,苏天成治理黄河,其实也是考虑到百姓的生存,河南山西陕西一带,农民毕竟贫困,遭遇了那么多的灾害,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全恢复,治理黄河,需要百姓的参与,苏天成采用的手段,就是直接给参与做事情的民工银子,这样能够挽救很多的家庭。进一步的邗实河南府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情况,朱由检要求户部拨付二十万两白银,这些银子花费值得,只要能够稳住河南府山西和陕西,再多的银子也要花费。

腊月二十二rì。

刘遵宪带着工部的诸多官吏,赶到了河南府。

河南府治理疏通黄河的布告,已经贴出去了,布告上面写得很是清楚,招募民工疏通黄河,每人每天一钱银子的报酬,官府负责生活,工程将于腊月二十四开工,若是有意参与疏通和治理黄河,到府州县衙门直接报名,腊月二十三rì到孟津县集中。

看见到处张贴的布告,刘遵宪大为吃惊,他根没有想到,苏天成居然提出来这样的报酬,岂不知整修黄河,可以征徭役吗。

苏天成带着河南府的众多官吏,在洛阳城外,迎候刘遵宪。

见到苏天成之后,刘遵宪来不及说其他的事情,立刻将苏天成拉倒了一边。

“苏大人,治理疏通黄河,乃是大工程,府衙的布告,竟然给民工支付报酬,这可不是小事情啊,你是不是三思啊。”

“刘大人,下官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如今正是农闲季节,也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府衙张贴出去布告,招募百姓整修黄河,实际上也是救济百姓的一种手段,刘大人到河南府来了,下官有一件事情想着请教,若是有十万人疏通和整修黄河,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完成所有的工程吗。”

刘遵宪稍微思索了一下。

“十万人,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河南府境内的黄河,距离不是太长,只不过这组织工作,就很是繁杂了,而且河南府还要负责民工的生活,这也是大工程啊。”

“大人如此说,下官就不担心了,府衙募捐白银一百万两,朝廷拨付白银二十万两,一共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支付民工工钱,需要消耗六十万两白银,生活开支最多五万两白银,剩余就是材料开支等事宜了,银子足够了。”

刘遵宪看着苏天成,他虽然和苏天成不是很熟悉,但也是知道苏天成名声的,今rì见到了,听到苏天成这样说了,感觉真的是不一样。

“苏大人,看来你的目的,不仅仅是疏通和治理黄河啊,按照你这样的算法,不仅仅是河南府境内,包括河南省境内的黄河,都可以一并疏通了。”

“下官可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不是下官工作的范畴了。”

“哦,那你的意思,招募的民工,是不是仅限于河南府的百姓啊。”

“这不一定,原则上一户人家出一名青壮,下官算过了,若是十万人治理黄河,两个月的时间,能够拿到六两银子,足以维持家人一年多时间的生活了,两个月之后,进入chūn耕时节,必须要开始种地了,手里有银子了,也可以购买粮食种子,若是人多一些,每人拿到的银子少一些,但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维持家用是足够了。”

“你这是一举两得啊,官想到了你曾经在河南赈灾,好像也是采用这样的手法,最大限度稳住了河南,现在的手笔大了,若是能够招募到二十万人,就是二十万户家庭,不要说河南府,整个的河南省都能够稳定下来啊。”

“大人夸奖了,下官还是有些着急的,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府州县衙门的官吏,chūn节期间,都不能够休沐的,悉数要参与到治理和疏通黄河的工程之中,官吏必须要带头,要求百姓做到的,官吏首先做到,孟津县知县邓辉已经开始告急,集中到孟津县的民工,接近五万人了,还有很多人,源源不断的赶过去了。”

“哦,情况是这样啊,那官就不到洛阳了,直接到孟津县,工程不能够耽误,如此多的民工,需要分开做事情,不能够拥堵在一起了。”

“这样有些辛苦大人了,不过府衙官吏,都到孟津县去了,下官已经绘出了河南府境内黄河的线路图,颇为详细,哪一段存在问题,哪里的情况好一些,都在这上面了。”

苏天成拿出来图纸的时候,刘遵宪顾不上什么了,马上招呼工部来的官吏,开始看地图。

不一会,刘遵宪抬起头来。

“苏大人,你安排很是详尽,这省去了很多的时间,工部的官吏,会根据这个图纸,标出来具体的地段,分为诸多的地段开始施工的。好了,我们不耽误时间了,直接到孟津县。”

众人都是骑马,一路上,苏天成继续给刘遵宪介绍情况。

施工的具体细节,他也说到了,分成若干个工程队,这是肯定的,每个工程队都有具体的负责人,官府派出来官吏参与进去,工程队的负责人报酬要高一些,但责任重大,接受了任务之后,必须组织民工,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若是不能够完成,负责人肯定要承担责任的,但责任与权力是平等的,所有具体的事情,听候负责人的安排。

至于说报酬,原则上每个民工,一天一钱银子,但这也与工程进度和质量结合起来的,干得好干的的工程队,拿到的银子肯定多一些。

刘遵宪越听越是吃惊,这样的办法,能够落实具体的责任,各个工程队比着干,看谁能够早rì完成,做得越多,拿到的银子也就越多,谁不愿意干啊。再说了,做不好的工程队,也法提出来意见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