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 第三十七章 学拳

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第三十七章 学拳

作者:小子无胆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2:06 来源:笔趣阁

晓义村的生活安详平静,田师父是关帝庙的看庙人,又是这平静之处的一个世外桃源。

要说晓义村建设得也不错,特别是关帝这一片,也是村上的活动中心,修得像一个小公园。庙西侧是一个供群众健身的地方,放置了一些全民健身器材,常常有些孩子和老人在这里玩耍。庙门前是一个青石铺就的小广场。广场背面,回廊长坊之间,是村里的活动中心,有读书室和活动室,晚上有村上的自乐班在这里唱戏。

活动中心在往北,则是一个大广场,这应该是村里的主广场,晚上会放音乐,闲下来的村姑村婶们,会在这里跳跳舞。

广场北面,是戏台子,正对着关帝庙的大门,这是建筑上的讲究。逢初一、十五集会唱戏,按过去的说法,其实都是唱给关老爷听的。

广场的西侧,则一个布满浮雕的文化墙,上面有一些娶媳妇嫁女的风俗民情。但大面的积的,却是戴氏心意拳一招一式的浮雕,正中间,是一幅大大的戴奎的头像。

这是因为戴奎晚年最后的几年,一直是住在晓义村的,这也是纪念宗师的意思。

晓义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这里吃的菜很新鲜,带着天然的泥土香味儿,因此一顿饭吃得格外香甜。也是在吃饭时,谢寸官见到了田师的老伴,一个爽利中带着厚道的妇人。吃过饭,王冰清就告辞离开,他还要忙自己的生意。

田师给谢寸官教了猴桩的第一步蹲法,让他在那里琢磨。

其实这些东西,在京城时,戴若夕都给他教过,不过,谢寸官并没有提。

因为田师并没有让他直接练,而是让他琢磨。

这琢磨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书法、音乐、绘画、武术,包括丹道,都是个性化非常强的东西。

就拿最简单的厨艺来说吧,国外的餐饮是讲配方的,一个菜牛肉多少克,放几克盐,放几粒芹菜丁,都是有严格的数据的。所以,你在餐厅吃东西,第二次同第一次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在中国,就是一句俗话,好厨师一把盐,一语道破天机。

其实也就是中国菜纯是厨师个人的感觉。

但你很难说是国外的好,还是中国的好。

因为国外,你喜欢一道菜,每天去吃,都一样,却很难享受到更高层次的感觉。而在中国,你会发现,有经验的厨师早上早点,盐味会稍微重一点,因为经过一晚上的代谢,人体缺少盐份。所以你会吃一个很舒爽的早点。

到了天热时,辣味会重一点,因为天热时,人是外热内寒,所以辣能开胃。

总之是好厨师会琢磨不同时间人体的味觉和身体需要变化,对症下材调味,所以你虽然偶然会吃到极难吃的菜,但也偶然会吃到你以前以后,都可能再无法品尝到的美味。

具体到武术上,也是一个琢磨。

传统武术包括丹道学,都是真正的言传身教的东西,老师只能是先给你画一个形,也就是先演示给你,他练成后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告诉你怎么练,但这个怎么练只是大原则,具体到你自己的身体里,具体到细节,却要你自己琢磨。

用书法打个比方,就是老师先给你一个字帖,让你看好字是什么样子。

然后告诉你,横平竖直,逆锋藏锋,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等一系列注意事项,然后就是你练。

在这个期间,你主要是临摹,而且主要临摹一个人的字帖,照着对方写画。

打好基础之后,就要见识,要多看碑临帖,不限于学某一个人。

再到以后,就要破法!就是破掉这些学自别人的东西,琢磨出一套适合自己表现的东西。这样能在书法上小有所成,形成自己风格。

现在谢寸官已经在田师身上摸到了丹田的运行,他现在就要先找丹田,然后练丹田。

过去他也练过一些,比如郭踏虏一支的丹田鼓荡法,还有简单的意守丹田。但那都是偏静的,在那些练法中,丹田区会发热,人很感觉有精力。

但戴家猴的丹田却不一样,在为他是实实在在的丹田为用的练法。

像田师父所表现出来的,那个翻滚的球,他是有一个中心的。这个中心点,是原来鼓荡和意守中根本无法感知到的,所以就要先在翻转中找到它。

有了这个点,找到了这个点,你丹田才能翻转。

其实也就是在不停的翻转中,你在自己身体内部,假定出一个虚拟的轴来。

以后所有的肌肉、骨骼、胯关节和背部运动,都以这个轴为中心,做立圆运动。直到有一天,这个轴由虚渐渐变实,你直直正正地感觉到,好像自己体内真正有了这个轴。

当然,在戴氏的丹田功中,并不需要这个轴,而是要给丹田里这个球体找一个中心。

整个球体要随时能绕着这个中心点,做万向运动。

因为谢寸官在田师父的小腹上摸到的那个球,并不是仅仅做立圆运动,而是做一个前后左右,以及不同的斜角的万向滚动。这个就是田师父给谢寸官展示出来一副好字帖。

晓义的关帝庙是一个村庙,并不是旅游景点,所以香火并不很旺,每天时有人来,却都是三三两两的。

田师父住在东厢房里,西厢房本来是庙里会客的地方。

不过,因为平日里几乎没有什么人来,所以很清静。谢寸官就一个人呆在西厢房里,先找那一个虚拟的轴。

晚上时,他住在田师父家的老屋里。

老屋是晋中平原上农村四合院的形式,前门房,后正屋,左右偏厦,中间是院庭。

屋里屋外,都是清一水的青砖铺地,只不过,已经风吹碱化的青砖,昭示着这老屋的年龄。谢寸官就住在正屋的大炕上,当年田如文老先生八岁的时候,就是在这个屋子里,跟着戴奎先生开拳学艺。

那个时候,晋中平原的冬天很冷,戴先生往往没事的时候,就坐或躺在炕上抽烟。

而田如文每每把炕烧热,就站在炕上蹲猴猴,一老一少,其情融融。每每他有不对的地方时,紧了松了,戴先生也不说话,用手中的长烟锅子在他身上敲敲打打,纠正姿势。到了夏天,屋子里很凉爽,这个时候,往往戴先生坐在炕栏板上,看着他在地上蹲。

过去跤师教拳,是要吃饭,教徒弟往往都是几份真打法混在一些演法中,而且,教人肯定要留一手,真要一下子将东西教完,大部分徒弟也就不上门了。虽然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毕竟师父不是人亲爹亲妈,没有那层血缘。

而且,真要是徒弟个个儿都将师父当爹妈一样,那也不用提倡这句话了。

其实,世道就是这样怪,越是提倡的,其实越是欠缺的。越是大家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话,其实越说明师父不是父亲。弟子位学完东西后,往往因为在同一地区抢弟子的事情,同师父反目成仇,不相来往。这种事情非常常见。

所以,在过去,真正学到东西的,要不就是真正的大财东,给钱,给到师父衣食无忧。要不就是真正的真情,几十年如一日地伺候师父。

像那种今天几斤点心,明天几张票子,能不能学到真东西,肯定能学到些。因为师父也是人,是人就有情,他接了你的点心票子,肯定要还你这份情。所以东西肯定要传一些,但如果说,你靠这样子,就能完全继承或系统学习师父的武功,那就是一句歌词:天真的不得了!师父这样都把东西给你了,估计他早就饿死在城隍庙前头了。

田如文的父亲田九元是戴奎早期的弟子之一。戴奎晚年,落脚于晓义,先是住在村上的一座庙里,田九元家道殷实,常常接济师父。到了最后,更是将师父接到家里养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田如文开始跟师爷练拳。

戴奎先生一生无后,隔了辈份,对田如文也就没有像对自己弟子那样严厉了。但在田如文蹲桩上,却非常严格,稍有差池,烟锅子就敲过来。

田如文在老先生身上,继承的最全的,就是这个猴桩。

这一段历史,都是谢寸官后来慢慢知道的,田师父还专门领他去了当年戴奎住的那座老庙,已经破败不堪。庙门已经不知在何方,大殿里也已经没了神像,两边厢房,只剩了一边还在,不过也已经摇摇欲坠了。

谢寸官看着这座残破不堪的庙,根本想像不出戴奎当时的风采,不由得感慨万端,都说沧海桑田,都说是物是人非。纵使英雄一世,终到底难逃那一步,到最后能留下的也不过是个名字和一些传奇故事。

他的眼前就闪现出张苗儿孤单、倔强的面容来。人生路上,苗儿先他一步离开,只不过在另一个地方静静地等待他的到来。自己终究是要去陪她的。

也就是在这一刻,逃避了两年的谢寸官第一次直视了自己的内心。

人生自古谁无死!那么,也让自己在百年之后,能将自己的名字留下来,谱写出另一段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