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 第二十一章 圈手不接手

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第二十一章 圈手不接手

作者:小子无胆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2:06 来源:笔趣阁

混子们自发地围成一个半圈,王猴已经站到了众人面前,谢寸官也缓缓地往场子中间走。一边走,心中却一边在计算着对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五猴的身后三米站着虫二爷,阴影中的汉子距虫二爷一米二。其他的人则在离为首这三人一米外的地方。

如果自己转到王猴和虫二爷之间,先做一个往前扑的假动作,再往后纵出,用四把中鹞子穿林的翻身势,突然袭击虫二爷,出其不意之下,王猴的反应至少要延迟二三秒。问题是自己两三秒能拿下虫二爷不。虫二爷虽然看着老了,但能在道上混,就是没身手,身体肯定也敏捷异常。更何问,阴影中还站着那个毒蛇一般的汉子。虽然不知道武力值如何,但就看那身形,如果有身手肯定是一个敏捷的的人。

自己一进,虫二爷一退,那人一迎上来,自己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虫二爷,就会陷入围攻。不过,虫二爷身边,还站着小虫哥,以今天的小虫哥的表现来看,也算是虫二爷的软肋之一。另外,在虫二爷身后二米处,还站着一个身材佝偻的汉子。

从谢寸官这个方向看过去,那个汉子站得随便,但谢寸官总感觉有一点什么不对。

跟随黄士鸿练拳,黄士鸿曾经训练谢寸官练习一种本能的感觉,就是没事时搬个小凳在街上,预先判断那些行人特别是短暂停顿的人的下一步动作。黄士鸿是江湖人,第一个师父是川陕两地的老牌刀客,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江湖,有许多我们平常人和练武人感觉匪夷所思的训练方式。这种对别人下一步动作的预判,是观察人体肢体语言的一种东西。

就像一个人如果随时准备跳起来时,他的腿肯定会稍微弯曲的道理一样。而他要往左跳,重心肯定要先右移一下,以求取得身体肌肉的反作用力。但对方的身体处于什么样的扭曲才会产生重心右移的效果,就是需要人细细观察的。

长期训练之后,就会对别人动作有一种预判,这种预判在格斗中,往往被称为意识。

常打实战又善于动脑的人,往往对此会有一种本能的学习,所以我们往往说有些人格斗意识好。有些人意识不行。我们和意识好的人动手时,往往会惊讶地发现,对方的肢体会预先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等待。

谢寸官做过这样的训练,所以那个人虽然站得身体佝偻,而且放松随便,但他怎么看,也感觉那个人似乎随时会冲到虫二爷身边。难道这人是虫二爷的保镖,但看样子又不像。不过,谁说保镖一定要样子像保镖了。鹰立如睡,虎行如病,高手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出来的。二两硬货想纵横天下的2B固然不少,但怀揣斤半装没铜的人也不少。

王猴看着慢吞吞走向场中的谢寸官,一股勃发的劲力就流淌在血液中了。

他是个好斗的人,从小就这样!一遇到打架的事情,就是冲在前头,而且不知道后退。他爱极了两人格斗中斗智斗勇斗快的那种刺激。他是个汉民孩子,能被牛街首屈一指的**拳师看中,就是看中了他那股好斗不服输的血性。当然,这里面也有虫二爷的作用,虫二爷从小与他交好,看他的身体敏捷,劲口足,天生一副好打手,就依靠哥哥李大虫的关系,将王猴介绍到老位老拳师那里。

老拳师一眼看中了王猴,但回汉有别,只是将他当弟子却不入室。教功法打法,却不传秘法。功法和打法,那是通背拳基本的练法和用法,而秘法,却是门里前辈人老几代的经验积累,知道那一招怎么好用,那一招要引,着手在那里。手在那里翘,腕在那里埋,全是小手法小细节的东西。而这些小手法和小细节,才是一个门里的精华。

为什么你一拳出手,两个人来接,一个就能接住,一个却接不住;一个接住你就走不了,怎么走怎么别扭;一个接住你就进不去,怎么进怎么挨,这里面就有许多小细节。也许就是腕一沉,指一翘一点点东西。

放人,人家将身高体胖你推都推不动的人一推一个跟头,力量却同你差不多。那就是手的落点,用力的方向,蹭皮挂肉其实就是一指头的劲儿。

王猴练功那叫一个苦,打定桩,冬夏摔得手背青肿,血都溅出来。

打活桩,盘步练根,一走就是两钟头不带歇气的。看得老拳师眼珠子瞪着,直骂那些**弟子不争气,迟早玩意要叫这汉民弟子弄去。拳这东西,不练光想,就深不了,和悟性关系不大,许多人不理解,总以为有些人悟性好。其实是人家练通了。夏虫不可语冰!那些从来没见过冬天的虫子,怎么会知道冬雪严寒中那种酷酷的美丽。练到了,你悟性自然就好了,比别人理解得深了。

王猴不像其他那些弟子,总日介想围在师父身边,掏一点打法什么的技巧。他就是一个字,在那苦练,直练得肩劲腰韧背柔,出手如鞭。同师兄弟们过手,一甩手,衣袖如鞭,发出脆响。师兄弟们同他动手,也就一个回合的照面,基本就摆那里了。

这此师兄弟不但不反思自己,反而一窝蜂地埋怨老拳师将拳法真传教给了王猴,而不传给他们。老拳师看得唏嘘不已,终于流着泪,做过请真主宽恕的礼拜,一咬牙将拳法全传给王猴。一个身怀绝技的老拳师,教一个肯吃苦练的弟子,那就像吸食了鸦片一样,欲罢不能。因为埋没心中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东西,终于找到了知音,你一说,基本功到了的弟子,他就门清。而不是像那些整日介不练,东掏西掏的憨货,你说点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技巧,他抓耳挠腮,喜不自胜。你真说点好东西,他却两目茫然,一副你看我像白痴般的表情。

此时格斗就在王猴面前,打开一片新天地。

通背拳,除了练得肩似辘辘,手如软鞭,还要练得劲力通肩达背。否则只能是通臂拳,而非通背拳。只有劲力通肩达背,才能在放长击远中加上肩背打,那就真正有了猿身法。白猿通背,白猿通背,为什么不是猴拳,就是因为猿除了灵长之外,还有身劲。

关中红拳的侧身换膀,就是借自于通背拳,这个侧身换膀,就是肩背打的东西。当然,通背之后,还有通拍之说,这个却已经与功法无关,而是一种境界了。王猴此时还达不到通拍之境,但通背之境却已经是实打实的上身了。

谢寸官终于在场子当中站定。

王猴双手一抱拳,道一声:“请!”

谢寸官双手刚抱拳起来,王猴身体一侧,左脚一开小步,右脚一随,开了大步,身体如风中柳枝轻轻一晃,右手如鞭,嗖地带着风声,就甩向谢寸官的侧太阳穴。谢寸官双手刚抱起,当时也不换势,顺势就起手,右手往上一挂,左手合了右肘,前腿一提,横住王猴的右腿,往前进步,大腿一拧,带了胯风,就往王猴贴进。

胯风是心意**的特色,有些支派也叫臀风,是胯打的式子。

这个动作是鸡腿提踩那一提中衍生出来的。鸡腿一提,脚尖外撇,带着横脚挂膝之势。而落踩时,却不是横扁踩下,而是脚往里拧,整个腿胯就形成一股子离心力,带着这股子劲,自己的腿胯就与对方的腿胯相交,力就能作用过去。

就好像形意拳中与人撞臂时,小臂一拧,看着是撞了一下,其实是打了对方一下。这个胯风同那个拧臂是一个道理,只不过那在手上,这在腿上。

有许多人会说,这样出腿别扭。其实那是你没练,练到了习惯了,就自然而然了。

练拳就是练一个从别扭到习惯的过程,各种看着矛盾的动作,在你身上合谐统一了,你才能打得顺心顺手。

谢寸官下出胯风,上面手法却是单虎抱头,讲一个挺肘如枪随身势!下面左掌是撞掌劲,力在掌缘,撞中了基本就要断肋骨的。

但他强,王猴可也不弱!而且,王猴是将通背拳练到肩背打的人物,这手一甩出来,一触谢寸官的小臂,就发出啪地一声脆响。谢寸官的手臂上就一股火辣的痛,好像给鞭子抽到裸露的肌肤一样。而王猴的手在一触之时,翻手一刁,手就挂住了谢寸官的小臂,但他这一把,与普通的挂不一样,别人刁挂都是合着拇指,用手掌将人刁住。而王猴的刁手却是将拇指叉开,卡在谢寸官的臂弯处,这样一来,谢寸官的身子就被对方一下子固住,进不去了。腿上的胯风自然也就用不上了。

王猴此时已经小进左脚一跟,一倒重心劲口,左手一掌按在谢寸官肩上,发出啪的一声响,打得谢寸官身体一震,肩头一片火辣。同时王猴右手却已经收了拇指,一把就插入谢寸官腋下,同时右步一进,就封了谢寸官的跤口。右手一用力往斜上挑起。

谢寸官就立足不稳,一步就跌了出去,摔在地上。

王猴这是打了一个通背拳中最常见的圈手。

谢寸官在沪上曾同通背门人交过手,对方打圈手时,都是直接用手来圈他的手,就被他用单虎抱头加胯风放倒了,没想到王猴的圈手却与沪上的不同。

其实通背诀对圈手的解释是,圈手不接手,手奔太阳走!看手不见手,圈身一边丢!第一手就是取对方太阳穴,就是取不中,对方要偏头躲闪,自然就没了眼法。当对方看都看不清时,自己就进步穿手打错跤。这个时候,着眼于对方的身体,对对方的手臂要视而不见。

正是传统武术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原则。谢寸官一动手,靠过去经验来打,吃了个闷亏。他这边身一挨地,立刻收腿盘身,手一扶,一个龙盘展形就站了起来。

速度快得王猴眼睛不由一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