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 第三十八章 猴桩

国术凶猛之六合无双 第三十八章 猴桩

作者:小子无胆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4:08 来源:笔趣阁

每天从早起来,谢寸官就从老屋来到庙里,先帮助田师父将庙里庙外打扫一番,然后就开始练拳。他先稍微活动一番,练一遍软十盘,将全身的筋骨关节撑开,身体微热之后,就开始在院子里,而向东方,蹲练猴桩。

谢寸官先站在那里,双腿并立,双臂自然下垂,舌往卷,一搭雀桥,呼吸之间,意念日月之辉光由顶门照入,脑中一片玉明,浑身四肢百骸之气,都往丹田中敛收。

等平心静气之后,双肩就向前合,这在戴家心意拳里,叫包肩。双肩尽力前合,双手背就在腹前靠在一起,然后双手臂往,双肘紧贴自己的肋部,往两边屈起,双手手背相贴,慢慢地从丹田往经过心口,直到咽喉之后,再从下颌顺嘴往前,双手掌翻转朝前,掌心朝如托盘盛物一般,然后就往下降,随着手臂下降,身体就仰头、裹臀送胯,膝盖就自然弯曲,丹田小腹翻,骨盆小腹如同一个锅子,将丹田盛在腹中。

这样,随身体下蹲,双手掌心就翻向前面,手背贴在自己膝盖方。此时,头虽然仰起,看眼睛却向前看。这时整个身体,有头颈、腰胯、膝盖三处弯曲,呈现出龙身三折之势。

一身三折,收臀弓腰实腹地包天,此为天地翻。

而颌尖、膝尖和脚尖相对于一线,此为三尖相照。

在蹲体束身天地翻的时候,要先从尾闾卷起,先是尾巴骨,再是第一节脊椎,然后第二节,这样一直向,随着身体束蹲,一节节拉扯,直到颈项之处自然被拉弯,让人的头面自然朝天。此时在感觉,丹田处要像一个发条的绕轴,腿胯和大脊,分别就像是绕轴的两根发条,紧紧地缠在绕轴,随着一呼一吸,要有愈来愈紧的念头。

这时,身体要尽量往后仰坐,直到脚五指本能地趴住地为止。

这是猴桩中的束势。

就这样静静地呼吸一阵,直到人感觉有些累时,就开始展势!

先是臀尾惊挺,一条大脊就随着惊尾闾的运作,从前弓转向反弯,此时丹田之气息,要一分为二,冲下塌。冲的要翻裆过背,气贴背走,顺着大脊节节向。下塌的要翻腰过腹,丹田里,顺着腹直肌的位置,沿腹球滚动,往下冲压,然后顺两腿直冲地下。

随着这个动作,身体直起,头悬颈竖,双肘贴肋回拉,将手掌由掌心向前,翻转为掌心朝里,拍向丹田。与此同时,四梢齐惊,发欲冲冠、舌欲摧齿、齿俗断金,指甲足甲欲透骨而出。同时,气冲穴窍,涤荡身心,气冲牛斗,不由地发出一声“噫!”来。

猴桩用祁县的土话来说,叫蹲猴猴。因为从外形来说,猴桩仰面、包肩、裹臀、顶胯,小腹翻,仅从外表看,就像是一只仰面望月的猴子。

这个是外形,猴桩中,主要还是气机运行。而气机的运行,则主要来自于内外天地翻。内外天地翻主要表现在头、腹、足的外形,头仰颌朝天,腹仰丹田朝天,足仰脚尖朝天。这是外在的形状,内在的,则是丹田的气机。

按田师父的传授,谢寸官整个腹部,以丹田、命门和会阴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翻丹田时,这三点要保持身体直立时的位置,不能缩腹。

在经过无数次翻转之后,渐渐地会在身体里找到一个似乎存在而其实不存在的轴,当出现这个轴的感觉时,就会让腹部的翻转变得协调、自然。

这样就算完成了第一步的功夫。

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练闸气,具体的作法,就是在猴桩的束势中,将一口气吸入丹田中,随着吸气,将腿胯和脊柱这两根伸入丹田中心的发条拧得更紧。然后呼气时,这两根拧紧的发条,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更进一步紧起来。

在紧的过程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要有将部分丹田存纳的气机,分散于四肢梢节、以及背部脊柱的意识。

而在一次呼吸之后,还不放松丹田,而且要在第二次呼吸中,进一步将气纳入丹田,使丹田更加鼓涨起来,但在呼气时,丹田照样不能放松,重复第一次呼吸的动作。

闸气就是这样一口一口地闸,最开始可能闸两三口气小腹就撑不住了,闸不住时,就要展身。展身时,就要由内外天地翻的束势,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起身时,丹田中闸好的气,要像以前没有闸气时一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冲,另一部分下塌。身形束展,气走开合,就是猴桩。

而这中间要注意的是,开始练猴桩闸气时,不能强练,因为戴家拳就是讲一个灵字。灵劲身天地翻!如果强练,则身僵气孥,不仅不能长灵劲,反而会因孥气伤身。

当闸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丹田气足,小腹会膨起,对气机的感应和控制能力加强,这时候就可以将翻丹田当做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的一部分,练丹田存气用气的习惯和持久性。这个就好像练力量时,一种练法是将力量暴发练大,而一种练法是要将力量练持久一样。只不过这个是练的丹田气机,而不是力量。

早在京城就听戴若夕说过,在祁县戴家拳,有三年猴猴两年步的说法,意思正式练拳之前,先在蹲三年猴桩。等猴桩练出来,丹田气足,身法到位,就要开始将猴桩丹田束展的身法动作,合到步法。

戴家拳谱有话,行如槐虫,起如桃担。

起如桃担,其实就是猴桩里练出的束展劲最形象的描述。如果我们练猴桩展势时,找不到感觉,就想像一下身挑个担子起来的感觉,找到这个感觉就对了。而戴家拳的步子,是槐虫步。重心在后时,是前腿出,后腿蹬,重心前移。而重心一到前面,就要前腿出扒劲,将后腿拖去。这个走步的样子,有点像夏天时槐树,农村人俗称吊死鬼的小青虫。

而槐虫步也是鸡腿法,前腿出则提踩趟顶,后腿拖则尖膝刮扒。

在动势中,要有两腿并一腿的紧急。

三年猴猴两年步,一般是指一个人从没练过拳,到练出丹田劲,进入戴家拳大门的大概时间。但对于谢寸官这样已经练武多年,本身精气神意已经相当足备的人来说,自然不可能要化这么长时间。

拳行里虽然有话,学拳容易改拳难,但那一般是对初了者而言,对于一个练功已经练到劲力顺达的人来说,已经不需要改拳,而只是将所学的东西,校正融入到已经身的功夫中。所以谢寸官虽然开始学习戴家拳,但压根就没有想放弃自己沪心意的意思。对于他来说,这不是改投门派,只是一种融入式的学习。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学习戴家拳的短打法,而且能将戴家拳的丹田劲应用到自己的技击中。

在京城时,他同戴若夕交手,最大的感触就是,戴若夕以弱胜强的能力。

因为谢寸官身体并不是非常强壮的类型,虽然对付大块头对手时,能以沪心意的技巧来弥补自己力量的不足,但在对付力量超强的对手时,似乎戴家拳这种以丹田气机为神意,以腰身为一臂,用身劲打人的打法,在这方面似乎更强一些。

毕竟一个人手臂四肢力量再大,也大不过腰胯劲。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沪心意的劲力会不会和戴家拳的丹田功冲突。

这个认知肯定是不对的!活人咋能让死功把住。要知道天下武术,殊途同归,那种认为学了别门武术,不放弃就不能再学戴家拳的想法,根本就是错的。

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当初戴二闾前辈也不可能跟半拉庙李政先生学拳了,二闾前辈不照样将李先生的拳法,以及螳螂拳,都融入到了戴家拳当中吗?

戴家拳本来就是集数家拳法之长的拳法,又怎么会不融于其他拳呢?

谢寸官因为有多年武术基础,所以对戴家拳接受很快,越练他越感觉到了猴桩的神奇。因为随着他的锻炼他发现,猴桩这个姿势,是最容易开胯的动作,臀尾一收,丹田一翻,胯骨一顶,自然就是一个圆档开胯的动作。

而且,这个动作,最容易让劲脊背,也最容易节节贯通脊椎。

内家拳,一旦劲能出胯背,那就出了龙虎二劲,也就是竖横二劲了。

另外,不说那些玄之又玄的内力,仅就从物理力量来说,猴桩的动作也充满了科学性。在这个身法中,胯骨盆腔就好像一个双向凸轮,一边的传导杠是脊柱,另一边的传导杆是双腿。长期的蹲猴训练,一是能加强腹直肌和臀背腰肌的力量,另一方面,让丹田小腹鼓涨圆起,一是也能扩大凸轮的直径,使腹直肌和臀背腰肌起作用的力臂加长,这样一来,力量就是不算气机鼓荡时带来的力量,也会使人的劲力成倍增加。

而且,谢寸官练了一段时间,练顺后,加同田师父那一次试拳的感觉,他越发感觉到,田师父说,猴桩是戴家心意拳的身法一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科学的认知。因为,这个束展势用于技击中接手打人,简直太科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