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从1983开始 > 第一百零六章 挖角(怎堪相思未相许加更)

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

比如忽然跟莫名其妙的人,吃了一顿莫名其妙的饭这种事许非上辈子没少干。

当然现在算正经交际,有了新狗大户入局,遂找了家不错的餐厅,俩人交换名片。对方一看,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许非。

许非一瞧,中国录音录像出版社,苏越。

陈小二也一瞅,乐了:“哟嚯,有意思,今儿算影视歌三栖会师啊!”

“你这就说错啦,他是写曲的,不会唱歌。”张婧林笑道。

“就那意思,搞音乐的就成。”

陈小二不以为意,问:“你们现在音乐界这么红火么,都开得起大超了?”

“单位的车,开出来显呗显呗,说红火还得是您。”苏越道。

“就是,一提《吃面条》《拍电影》,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许非道。

诶!

他跟对方眼神一碰,找着频道了,都是场面人。

俩场面人捧着唠,便不会太尴尬,陈小二有棱角都发不出来。他这会比较锋芒,满是艺术理想,活出境界那是种石榴之后的事儿。

“我说你们八竿子打不着的,都怎么认识的?”

“我跟许老师是革命战友,跟他嘛……我前阵子不去参加歌唱比赛么?评委就是他,然后就认识了,天天请我上他工作室去,没安好心!”

张婧林就这性子,有啥说啥,把对方整的挺尴尬。

“那现在什么阶段了?处着呢?”陈小二更不会说话。

“没有,看他表现吧!”

姑娘大大方方的,毫不羞涩。苏越也点点头,脸通红,“我努力,努力。”

不多时,饭菜上桌,边吃边聊。

苏越的关注点都在许非身上,生怕是情敌,明里暗里的摸身份。也就张婧林缺根弦,压根没觉察。

“他在剧组什么都懂,起初是叫外号,后来成真了,都叫他许老师。《红楼梦》戏也拍完了……哎,你什么时候调过来的?”

“年初调的艺术中心。”

“这单位我知道,《四世同堂》看过七八遍了,今年有计划么?”

“正拍一部公安题材的电视剧,我也是抽空过来。”

“哟,那您在里面……”

“我这次没出演,负责整体的美术效果,就是服装、道具、化妆、布景这些。”

“果真是才子!”苏越竖了根大拇指。

“……”

陈小二一听,也明白了,“哦,敢情是你给她改的造型吧?”

“呃,冒犯冒犯。”

“没有没有,改的好,她以前那造型又妖又土,这么一改顺眼多了。”

他喜欢有本事的人,顿时来了兴致,往身上一划拉,“您瞅瞅我这身,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许非没眼看,因为辣眼睛。

无领的短袖衬衫,上面印着英文字母和大洋马头像,下面是白色齐鸡小短裤,光着两条黑黢黢的大腿。

短裤由于太短,太紧,不得已勒出一个三角形据说这是时下年轻人最潮的装扮,真搞不懂审美,不勒的慌么?

“短裤再长点,到膝盖稍微往上,刚刚好。还有您这头发……”

“我头发怎么?”

“个人观点啊,您别介意,我觉得这发型毫无个性,有没有想过完全光头?”

“光头?”

陈小二忽然认真起来,他现在是有头发的,《拍电影》剃了一回,后来又留了。

“您的外在形象,说实在的,在影视艺术里有点尴尬,上下够不着。说正吧,不太正,说邪也不太邪,说滑稽呢,也有点够不上。

我觉得在喜剧里,个人符号很重要,像卓别林那小胡子、黑拐棍,巴斯特基顿那张面无表情的脸和猪肉派帽,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您的《拍电影》就不错,形象比《吃面条》要好,鲜明,记忆点深刻。”

“您知道巴斯特基顿?”陈小二惊了。

“略有耳闻。”许非随口就吹。

巴斯特基顿,美国喜剧大师,永远都是一张面无表情的脸,死鱼眼,深深的黑眼圈。他的电影技巧和艺术深度比卓别林要强,知名度却远远比不过。

卓别林的电影关注底层民众,比较偏左,受过麦卡锡主义者的迫害,在国内很受追捧。甚至在1978年,中国上映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就是《摩登时代》。

陈小二可是研究过戏剧理论的,并非靠几个段子起家,一听他说巴斯特基顿,立马又看高几分。

旁边那俩就蒙了,完全听不懂。

“老实说,我最近也在想这个事儿。”

他摸了摸头发,道:“我这个长相,真是两边不挨着,夹在中间特别难看。我倒想剃个光头,一直在犹豫,下不了狠心。”

“我觉得倒不急,要不您拍完戏再试试。凡事都是千锤百炼才出来的,没有一蹴而就,何况是艺术。”

“诶,这句话好!”

陈小二满桌找酒,随即自己放弃,“我下午还有戏,不能喝,以茶代酒走一个。”

许非没立马接着,而是招呼那两位:“来来,今儿能见面都是缘分,以茶代酒,以茶代酒!”

四个吃了一个小时,刚好午休时间到。

“今天我请,谁也别抢!”

“诶,我请我请,本来就跟婧林说好的。”

“说好的也没用,碰上就是缘,我来我来。”

许非跟苏越拉拉扯扯的,出去抢结账。

陈小二也忙掏兜,掏半天屁股都没抬起来,眼睁睁看着他们俩出门。张婧林顿时鄙视,“二子哥,你可够抠的!”

“嘿嘿嘿!”

那货傻笑,忽然变得很憨厚。

真逗,甭说刚认识的,就是跟浓眉大眼的老茂儿吃饭,丫都从来没结过账。

…………

“大伙注意了啊!”

“晚上七点停电,明儿早上六点来,早点做饭,备好蜡烛啊,小卖部刚进了一批!”

下午时分,许非刚骑回百花胡同,就碰着居委会几个大妈戴着红袖箍,摇着扇子,大热天挨家挨户走。

“又停电?前几天不是刚停过么?”他推车跟着走。

“多新鲜啊,电力紧张不知道么?”

“咱们这块变压器老化,本来就不成,忍忍吧。”

“你们家有蜡烛么?没有赶紧买去,一会让人抢光了。”

行吧!

许非也理解,别说胡同,就连京城第一机床厂那么重要的单位,都保证不了供电。每年大概所需5000千瓦,但国家给的用电指标,只能是2800千瓦。

确实没那么大的生产力。

他拐了个弯,先买了一包蜡烛,跟着才回家。

一到家门口,就见外面蹲着个人,旁边停辆自行车。

“刘主任?”

还认识,台里文艺部主任刘迪,一块去过演唱会。

“小许?你总算回来了……”

刘迪都快长蜘蛛网了,几步冲过来,“我还以为要等到明天呢!”

“我去见个朋友,不知道您来啊,快进屋快进屋!”

许非过意不去,这年头找个人太麻烦,出门就等于失踪。

他把人让进屋,端上冰镇西瓜,刘迪一大口下去,红瓤裹着黑籽,又甜又起沙,整个人都活了。

“我问了你们主任,知道你现在在家,今儿不休息么?特意过来看看,结果还没看着……”

刘迪啃了两块西瓜,抹了抹嘴,“我听说剧组去津门了,你怎么没跟着?”

“那边戏少,我跟不跟都不影响。”

“不对吧,我在台里都听说许老师的大名,那是林导之下的第二号人物啊!”

“这可不能乱说,凭空辱了我清白。”

许非蹭的站起身,义愤填膺。

“行了行了,没外人,不用做姿态。”

刘迪摆摆手,顿了顿,忽问:“哎,那场演唱会前阵子播了,你看了么?”

“一直在片场,没时间。”

“哦,前几天主办方专程感谢。我们这边还奇怪,后来一打听,人家托台里的福,录像带就卖了三十万盒,还要制作磁带,收益起码几百万,上千万也没准。”

刘迪瞥着他,似不经意道:“唉,可惜当初没采纳你的意见。”

“呼噜!呼噜!”

许非闷头啃瓜,啃的劲劲儿的。

嘿!

刘迪见他居然不接茬,有点郁闷,索性道:“我今天呢有件正事,就直说了。我觉得你小子是个人才,有没有兴趣来文艺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