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从1983开始 > 第一百三十章 赚点小钱

从1983开始 第一百三十章 赚点小钱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1:09 来源:笔趣阁

由于经验欠缺和各方面不成熟,本次交流周的收获有限。

幸好媒体跟的紧,每天都报,更有座谈会的梗概文稿供群众观看。最详尽生动的一篇,自然是9号这场。

从上到下,只要关注活动的人,起码略微明白了武行、武指和功夫片这些概念。

其实内地的功夫情怀,比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在号召强身健体,气功成风,《武林》杂志大卖特卖。

就是不会玩,不懂得怎么转化成影视作品。

而武指概念的引入,无疑为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门,哦,原来有这么多说道。从无到有,不能急着一蹴而就,必须先培育土壤,这才符合发展规律。

在举办交流周的同时,《胡同人家》继续热播。

每一集都会引起广泛讨论,对话集的传播越来越广,街头巷尾,无所不闻。后来到了台胞这集,直接惊动中央,《人民日报》发长文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日渐缓和,去年更是打破了30多年的僵局:台湾开放探亲政策。

这不仅是政治上的一个新节点,也是文艺界的一个新方向。

目前还没有对该类型作品进行严格定义,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胡同人家》已经率先做出了尝试。

创作者将家国民族的记忆,巧妙转换为个人记忆,在思乡恋母的个人情感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期盼热爱。

两岸不相往来数十年,各方面已有差异。然血浓于水,其语言现实、传统道德、民俗文化等等都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这种尝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什么意思?

除了鼓励文艺界多创作该类型作品之外,就是中央在对《胡同人家》说:小鬼,我看好你哟!

此文一发,老干部的批评声少了大半。在绝对的政治正确下,有那么一点小问题,就根本不算问题。

这下全放了心。首轮尚未播完,央视便购买了这部剧,跟着听到风声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赶来。

还是固定价,一分钟十五块钱。每集半小时,四十二集,一万八千九百块,共卖了四十一万多。

成本四十五万,赞助十五万,已经不算赔了。

而之后的钗黛两集,更是引来疯狂讨论。

无数信件如雪片一样寄到电视台和各家报社,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群众都渴望发声,乐于发声,并且非常有素质的发声,跟网络时代有本质区别。

“编剧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男性、女性两种角度来展现这个话题,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极为罕见。”

“钗黛之争,无论在红学界还是在民间,都是个极大的讨论点。从书中来看,喜欢黛玉的居多,可真要放在现实里,怕是要反转一下。”

“我觉得男人喜欢宝钗,女孩子喜欢黛玉。黛玉真,纯粹,宝钗对谁都好,但跟谁也不交心,让人害怕。”

“宝钗城府太深,扑蝶那一段,听到两个丫鬟说小话,竟然拿黛玉挡箭牌,可见不是好人。”

“我觉得都是好姑娘,宝钗只是太成熟圆滑,不轻易透露内心,其实她跟黛玉交过心的,也只跟黛玉交过心。”

“世外仙姝,山中高士,两个高出流俗的绝代女子,娶其舍谁,由不得宝玉;嫁谁,也由不得钗黛。”

“最后一幕绝了,真有穿越时空,两个女子在现代平淡快乐的感觉。”

啧啧,也就是八十年代,不懂得啥叫大橘已定。若在后世,弹幕早刷上“宝玉死边去,钗黛党头顶燕窝”了。

……

4月20号,夜。

京城所有有电视机的家庭,都在放着一个频道,没电视机的也想方设法去蹭台。

剧中已是冬天,下着小雪。

葛尤裹着破棉袄,刘贝穿着红大衣,在墙根底下谈情说爱。

“难怪书上说,这人啊,不在放荡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

“那你是变坏还是变态?”

“你就不能盼我点好?我对爱情的立场一直没变,就是白头偕老,至死不渝,差一秒我都不干。”

“那可不一定。人都是嘴上好听,真有个小你十岁盘正条顺的姑娘勾搭你,你能忍住不动心?”

“忍不住。赏心悦目,美色当前,谁也不是圣人。但动心是一回事,做了又是另一回事,我真要娶了媳妇……怎么着也得对得起这份责任吧。”

“……”

这雪很柔,灯光很暖。

葛尤看着地面,刘贝歪头看着他。

观众透过细雪,仿佛真看到了大杂院的屋子和人,还有墙角那掉光了叶子的青藤。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突然的鞭炮声,打断了暗涌的微妙感觉。

他们跑出门,站在门口,看看雪地上的鞭炮,望看飘雪的夜空。灯火昏黄,影子拉的老长。

俩人就那么站着,站了很久,然后镜头抬高抬高,由近拉远,定格在一个大杂院的全景镜头。

约莫几秒钟后,画面真正静止,片尾曲响起。

“……”

于佳佳蜷在沙发上,盯着荧幕一动不动,不晓得啥感觉,暖暖的又有点难受。

屋子里也很安静,直到老爸起身倒水。

老妈的那件毛衣已经织好了,手里摆弄着一个线梭子,“这,这就完了?”

“还有第二部呢,明年能播。”

“哎,明年啊……”

老妈摇摇头,咕哝着越来越低。

这一夜,于佳佳辗转反侧,那种古怪的情绪始终缠绕心间。

“第一次看完一部电视剧,竟然有点舍不得。”

“结尾拍的真好,温暖中又带着一丝丝伤感。”

“回味无穷,最后收尾在冬季,春节期间播放会更好。”

“还好有第二部!”

“大杂院里的人都是活的,他们如此亲近,熟悉,好像成了我们身边的朋友。看到他们聚在一块吵吵闹闹,就会不自觉的开心。

我想这就是《胡同人家》的魅力所在。”

最后一集的播出,让大家热议连连,同时又极不满足。就像看到《武林外传》结局,一帮人站在客栈门口,挥着手说再见。

温暖又伤感,好像在跟一个好朋友告别。

这种作品的力量,就是无论它拍多少集,都有人喜欢,并且愿意陪着他们一起变老。

用现在的话说,这叫情(quan)怀(qian)。

…………

当《胡同人家》大结局后,有再多的议论许非也不去关注。对他而言,这段故事已经过去。

四月末,许孝文莫名其妙的被儿子叫来京城,带了存折和很多现金。

工行于1986年,在13个城市开办了活期储蓄异地通存通兑业务。以前转移财产非常麻烦,全是现金搬运,现在虽然也麻烦,还歹方便了点。

老妈也把店里的收益取出一大半,剩下一部分资金做周转。

而此刻,三口人在屋子里,许非铺开一张报纸,上面有条新闻:“4月21日,在沈、沪、渝、汉、羊城、哈、深城七座试点城市开放国库券交易。”

早在81年,中国就恢复了国库券,发行极难,靠行政分配。当时人们都把国库券,当成一种变相的长期储蓄。

许非对娱乐、传媒业很熟悉,剩下的靠看报纸,读政策。有些机会错过也就错过了,但能做的,自然要干一票。

“这东西很简单,四个字低买高卖。七座城市都有交易所,价格不同,您多翻翻各地的党报,上面有开盘价和收盘价。比如盛京今天收盘95,魔都收盘110,其间就有15块钱的差价。”

“我从盛京买,到魔都卖?”许孝文明白了。

“对,就这么简单!”

“可这么容易的事儿,国家就让你钻空子?”

“不会犯法吧?犯法咱们可别干!”老妈担心。

“放心,总行都说了,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这就是鼓励我们交易,而且还不用交税,除了路费食宿,咱们纯赚。”

他看老爸还犹豫,便道:“我要不是实在脱不开身,真就陪您去了。不过您一人确实麻烦,我以前那院子有个小孩叫陈小乔。会开车,机灵靠谱,您就带他去,俩人足够。”

“爸,机会难得!君子兰咱都干过,还怕这个?”

一提君子兰,悠闲数年的许孝文来劲了,“行,我就跑一趟!”

“这可不是一趟的事儿,起码半年起步啊,不然赚不到大钱。”

“就算一年也没事,反正你妈在京城,一天根本看不着。”

“哎,你又扯我头上干啥?”

爹妈又开始吵。

话说1988年的国库券大名鼎鼎,不少人靠这个赚到第一桶金,最著名的是杨百万。

这货叫杨怀定,魔都铁合金厂的职工,被冤枉辞职,遂干起了倒卖国库券的行当,一年多赚了一百万。

突如其来的暴富,让他非常惶恐,先跑去税务局自首,被告知不用交税。

跟着又跑到人民银行问是否违法,也没被搭理。

最后居然跑到公安局,以每月600元请了两名公安人员当保镖……

没办法。这年头想挣点钱,经济风险在其次,政治风险为首要。国库券是相对风险最低,收益最高的一项。

许非从来没想碰倒爷的生意,那不是一个阶层的。

(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