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从1983开始 > 第六百七十六章 男团成立

从1983开始 第六百七十六章 男团成立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1:09 来源:笔趣阁

《没完没了》上映,舆论如同小旭说的那样,优缺点明显:

“用夸张手法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付彪的表演受到了好评,他将阮大伟的无赖相演得活灵活现。”

“观赏性很强,故事紧张激烈,在《风声》之后国产片市场低迷时,能起到火一把的作用。”

“从赵宝钢变成冯晓刚,勉强没坠了天下贺岁片的牌子。”

“内容老套,笑料贫乏,且不太让人舒服。葛尤中规中矩,刘贝被浪费了,付彪是惊喜。”

葛尤刘贝早练就一层脸皮,笑呵呵的听批评。

冯裤子自我调节,也往好的方向看。咋个好法?在好梦自己能有这种关注度么?

玩蛋去吧,老子要出名了!

他确实出名了,在天下一部片,抵得过此前绝大多数作品。京城上映后,他也依照惯例,带着主创巡回宣传。

耳朵里不断听到票房反馈,85万、88万、90万……

前几部片,每天可是90-100万的。冯裤子第一次对“竞争”感受的如此明显,心里憋着一口气,定不能输给赵宝钢。

嗨,他哪知道赵宝钢是工具人啊?

他现在的情况,就是被某人卖掉还帮着数钱,生怕卖少了。

…………

惊喜这个概念,因人而异。

比如都以为今天没有两更,诶,偏偏就有了,这叫惊喜。

而对小黑胖子来说,他现在最大的惊喜就是碰到“了鱼驴的余老师”。自从二人偶然相识,就像金风玉露一相逢,如胶似漆。

他目前的工作,主要到各处表演,唱戏、评书、相声都有。公司抽掉大半酬劳,每场给他20块钱,一月能挣四五百,加上五百块钱生活补助,小一千。

平时的搭档是一位叫张文顺的老先生,干瘦,歪肩膀。京城曲艺团第一科学员,跟马季等人同辈。

还认识了一位叫李晶的,大眼睛,也跟咕噜似的——怎么这么多人像咕噜?

这位说快板,是梁厚民的徒弟。

此外还有李文山、邢文昭等老先生,交际圈慢慢扩大。如今又多了余谦,自认为兵强马壮。

于是便产生个想法,没敢跟谁说,先跑来找珑丹妮。

“你要组社团?”

“你说的跟黑涩会似的,这叫曲艺团体。”

“那你就组,找我干嘛?”

“出出主意嘛,我一没钱,二没地,就一身本事,三五好友,想干一番事业。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俩人经常一块做电视节目,混的很熟,而且同龄。

诶,这俩人同龄没想到吧?小黑胖子比林志颖大一岁,那画风完全不一样。

珑丹妮合计合计,道:“你最好找公司,公司很乐意员工出去发展,然后投一些项目。像王晶花那家,就是传媒控股的。”

“人家是经纪啊,我这曲艺团体。”

“你试试呗,又不少块肉。”

小黑胖子犹豫,他实际想的是跟人借点钱,先把班子搭起来。

被对方一劝,遂找到演出部门的经理。经理碍于情面又往上报,报到了小旭手里。

小旭知道这个人,许非点名留下的,便打了个越洋电话。

“可以啊,我们控股就行。”

“他又不是演员歌手,说相声真能行?”

“不一样,他说的是剧场相声。以前评书相声、大鼓唱戏都在茶馆,有气氛,热闹。现在电视普及了,才弄得家里蹲。

但这些东西的本质不会变,我们也算支持传统艺术了。”

信你个鬼咧!

小旭太明白这货了,无利不起早,但也没反对,又给张俪打个电话。

“你手里还有房子么?”

“多大的?”

“能做小剧场的,二三百人就行。”

“我找找……”

那边哗啦哗啦一阵翻,嚯,你就看房子得多少!

“天桥有个老戏园子,觉着好就买了,一直没用上。”

“那正好,给我了。”

……

事情回到经理手上。

“公司呢,原则上同意了,你先说说具体方案。”

“呃……”

小黑胖子抓脸,他有个屁方案,道:“我吧,我就想找几个人在剧场说相声,我觉得电视上的不好看。”

“那你们有几个人?”

“三个。”

“三个?你玩闹呢,拿我们寻开心!?”

“不不不!固定的是三个,还有些朋友是走动的,经常来帮忙。像那个余谦老师,他就答应了。”

经理比较糟心,他不看好这个东西,怎奈上头同意。

“行了,我也不多说,算你小子走运。天桥那溜有个老戏园子,一千来平,能坐二三百人,楼上还有包厢。

公司用场地投资控股,你出技术和管理,不要搞什么曲艺团体,要叫文化传播公司。

对了,你起名没有?”

“京城相声大会。”

“就特么三个人,你还大会!回去好好想个名,完了再来找我!”

小黑胖子溜溜跑了。

他召集大家商议,就瞧瞧这些人,老弱病残。就余谦白白胖胖,富态的很。

“出场地,出装修,别的啥也不管。什么卖票啊,宣传啊,排节目啊都我们自己弄。”

“人家出场地,我们就占大便宜了。而且他们插手节目,还真不一定行,那就不是相声了。”歪肩膀的张文顺看得明白。

“对,这是公司的风格。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我觉得挺好。”余谦道。

“那就定了?”

“定了!”

“说还得起个名字,好听点的。张先生您学问高,给想想。”

“……”

张先生踱了一圈,问:“你搞这个东西是一时的,还是长久的?”

“当然长久啊,无论多困难我得坚持下去。”

“打算收徒?”

“其实我有个徒弟,那会我在津门搭班唱戏,收了一小孩。后来我来京城,就没联系了,他们家住老城,都拆了。”

“哦。”

张先生点点头,道:“我家里有幅字,你也见过,写的是‘云鹤九霄、龙腾四海’。你若想长期干下去,收徒散叶,就得立体统。

你不妨照这八个字按科收徒?”

“可以啊,这个好。”

“你是班主,有个德字,收徒就是云……叫德云社如何?”

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此处取其一。

历史上,小黑胖子第三次闯京城,先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处演出。后来人员多了,约莫在98年成立所谓的“京城相声大会”。

再后来发展到十几人,又改叫德云社。

观众从寥寥无几,到上座率尚可,然后被凤凰卫视采访,做了期节目。许非印象很深,因为是春节播出的,从那以后一下子火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公司愿意帮助员工发展,慢慢成就庞然大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