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从1983开始 > 第九十章 几朵金花

从1983开始 第九十章 几朵金花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1:09 来源:笔趣阁

1986年2月23日,是个神奇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家气功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说起这股热潮,还是源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当时俩家都在热火朝天的研究人体特异功能。后来国内获取了一个情报,据说两家已经研究到“意念可以发射导弹且无法拦截”的程度,由此引发国人的奋起追赶。

很快,巴蜀便出了个少年唐雨,能用耳朵认字。瞬间轰动全国,大家惊呼:老祖宗原来给我们留下了科学的捷径!

随后巴蜀医学院派出调查组,在一周内对唐雨进行了25次测试。唐雨19次采用了换纸条、偷拆等作弊方式,被抓现行;6次因为偷看未成,拒绝测试,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但甭管怎么说,热潮带动起来了。那年头发掘特异功能人士,就像后来发掘奥数天才一样,京、湘、鄂、冀等地又相继推荐了能用耳、鼻、手、脚、胃认字的青少年。

再后来,国家禁止特异功能这个说法,于是特异功能就变成了气功……

许非非常非常好奇,特想窥探一二,可惜总没机会,也没平台,于是又心心念着自己的杂志计划,大清早推车出门。

京城冬日未尽,人们度过了节日倦怠,早已重新进入工作状态。

这两年来,自行车已不比之前金贵,变得较为普遍。尤其是京城,人多,每天上下班一水的自行车大军。

私家车依旧稀少,摩托车倒兴起了。穿着皮夹克,牛仔裤,戴着蛤蟆镜,载着姑娘绝尘而去……是近年小伙子最憧憬的尿性。

许非从百花胡同往东走,到棉花胡同再往东,就到了后海,从烟袋斜街钻过去一直往东,便到了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这会还没有商业化,都是老宅子。他继续往北走,就看见一座占地不大的校园,正是两大山脉之一的中戏。

中戏门脸出了名的小,产品出了名的优质,当然几十年风风雨雨,也免不了出几个中戏之耻。

它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其间历经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第三部,后有金陵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入。

1949年,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毛爷爷亲笔写的校名。最是根正苗红,具有革命传统,特瞧不上那个同城死敌。

“同志,你有事儿么,我们上课时间……”

“公事!”

许非一晃手里的工作证,明晃晃的艺术中心几个大字。

他越过门卫,进到校园,跟后世区别蛮大,楼都很破,宿舍墙壁上也没长满著名的爬山虎。

正想找人问问,忽听叮铃铃下课铃响,各教室一阵涌动,学生三三两两的走了出来。这画风就跟外面不一样了,男的帅气,女的漂亮,那叫一青春逼人。

“许老师?”

他到处转悠着,一个声音忽从背后传来。

“哎呀,真是许老师!”

金莉莉抱着书本跑过来,满面惊喜,“你怎么来了?”

跟着又招手,“快过来,我给你们介绍介绍!”

几个女孩子凑到近前,一个浓眉大眼,身材高挑;一个五官突出,嘴唇很厚。第三个,嗯,巩皇!

“这是伍玉娟,这是史可,这是巩丽。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许老师。”金莉莉道。

“哦,原来就是你呀!难怪莉莉总提,长的比我们班男生还好看。”巩丽大大咧咧的德性,笑起来一口白牙,像个男孩子。

“听说你可厉害了,什么都会,戏演的也好。”史可道。

“……”

伍玉娟倒是没多说话,只歪头打量几眼。

“都是她夸张,我可没那么厉害。哎,我今天来是有个戏,想让你去镜。”

“戏?”金莉莉疑惑。

“我调到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了,正好有部电视剧要拍。”

“哦,那恭喜呀!”

几个妹子虽然惊讶,却没有大的波动,这是中戏啊!成天被灌输的是拍电影,电影才叫至高艺术,拍谢晋的戏,拍谢铁骊的戏,一个电视剧不算什么。

“你们干嘛呢?”

一个男生忽地跑过来,手往伍玉娟肩膀上一搭,又被妹子拨拉开。这人很瘦,眉眼帅气,头发挺长,整体透着一股桀骜不驯。。

“莉莉来了个朋友……这是贾宏声,我们同学。”

“你好!”

许非伸出手,我看过你的《苏州河》。

贾宏声瞧了瞧他,没搭理,又对伍玉娟道:“晚上找你啊,先走了。”

“……”

气氛瞬间很尴尬,金莉莉打圆场,“他性格就这样,你别介意。”

“没事儿,你一会有空么,我跟你说说这事。”

“我们还有一节课就午休了,你在对面饭馆等我吧。”

“那你们一起来吧,遇到就是缘分,大家当交个朋友。”他发出邀请。

妹子们本来犹豫,但一想也是文艺界混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吃顿饭也不算什么。

许非出了校园,到对面的一家小饭馆,要了壶茶水,边喝边等。

五朵金花见了四个,陈炜不知道在哪儿,不过也无所谓,中戏几乎每届都弄个金花,有成就的也没几个。

巩皇现在青涩的很,十足的柴火妞,史可没啥印象,伍玉娟么,倒是很可惜的一个演员。

演技好,有灵性,成名也早,《雪山飞狐》里的袁紫衣是多少人的念想。

毕业后跟贾宏声结婚,贾宏声吸毒,陪在身边好久,后来才离婚,事业也一落千丈。

选角不是许非的事,但郑小龙号召群策群力,他也就不客气了。都是技术活,为了增加存在感,当你在一个团队中越来越重要,自然会拥有话语权。

等了一会,四人都来了。

“几位妹妹赏脸,来来,坐!”他起身招呼。

“我可不是妹妹,比你大一岁呢。”史可笑道。

“净扯谎,一看就比我小。”

他递过菜谱,“看看吃点什么?”

“你点吧,你来看我,自然我招待你。”金莉莉推过去。

“什么招待不招待的,你们点。”

“你点,不点我走了。”

行吧。

许非只好接过菜谱翻了翻,菜式还挺多,道:“来个烧羊肉,酸菜白肉,剪刀鱼……”

嘁!

巩丽听了心中鄙夷,生的好看,居然这么爱占小便宜。金莉莉也吞了口口水,偷摸捏捏自己的钱包。

“再来五瓶汽水,行了,先这么多。”

都是荤的,穷学生平时吃食堂,馋的不行才攒点钱下馆子。许非点完菜,随口问:“你也上半年学了,感觉怎么样?”

“感觉就是没后悔,不上学真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也接触不到那些表演精华。”金莉莉叹道。

“那你们现在学啥呢,解放天性了么?”

“那是什么?”

四个妹子疑惑。

“就是让你们学动物,在地上爬啊,学狗叫啊……”

“那叫动物模拟和静物模拟,什么解放天性!”

“反正都一样,都是三大表演体系么。”

“噗!”

四人都乐了,巩丽更显鄙视,金莉莉笑道:“许老师呀许老师,你总算错了一次。”

“我哪里错了?”许非纳闷。

“从来就没有三大表演体系的说法,你怎么跟那些不入流的专家一样,急忙忙为假学术站台呢?”

此事说来话长。

1962年,那是一个春天。“北有焦菊隐,南有黄佐临”的黄佐临先生,在羊城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表一篇叫《漫谈戏剧观》的讲话。

黄佐临搬出了斯坦尼、布莱希特和梅兰芳,比较了这三位大师的戏剧观异同。

他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布莱希特体系”或者“梅兰芳体系”,仅有斯坦尼,是称“体系”的。

后来时局突变,这一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搁置。

直到1981年,黄佐临又捡起这个题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谈的仍是“戏剧观”。

结果在1982年,上戏的孙惠柱教授写了一篇《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真、善、美的统一》的论文。

其中引用了黄佐临的观点,但是理解错误。

开篇第一句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三大戏剧体系在二十世纪剧坛产生了巨大的、超越国界的影响,得到了东西方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篇论文影响极大,被不少高校收入,三大这个称呼也流传开来。

由于年代较近,黄佐临先生在世,这说法一直受到辨析和批评。可惜到了后来,三大体系反倒成了真理,戏剧人理直气壮,并以“世界公认”自居。

提起来就是,世界公认的三大表演体系,牛逼的不得了!

唯有谁提出异议呢?在德国学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冯远征一直在解释、否定。

而且他始终认为,到新世纪之后,艺术院校的课程已经非常僵化,不放眼看世界,教的都是过时的东西。

当然没几个人重视就是了。

许非被这么一说,哎哟,闹了个红脸,“是我浅薄了,我承认错误。”

“没事没事,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史可笑道。

“口头说可不算,自罚三杯吧。”金莉莉道。

“应该的应该的。”

许非倒了三杯汽水,咣咣咣都干了,经此一闹,气氛倒欢快不少,不像之前那般客气。

(腰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