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美时代 > 6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美时代 6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23:29:59 来源:笔趣阁

正如林楚妮说的那样,万长生忙得要命。

因为有不少大美生得到消息赶回来搞飞天创作,更有些没去成西北,那就到江州附近那个龙山石刻去体会感受出作品的。

后者就以培训校那些春节值班的助教讲师们为主。

正好不少赶回来的小伙伴兴致勃勃都开了车,这两天结伴同游龙山石刻的很多。

万长生觉得这种全力以赴创作的局面要展现给艺考生。

号召大家都到艺考教学楼来组团画画。

正所谓优秀的人可以影响周围的一切。

他影响了大美社,这么多大美社的小伙伴再影响艺考生。

很多刚刚踏上艺考之路的高中生,正处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一切皆有可能。

老实说,滑向贪图享乐的那边才更符合人性,林楚妮早就警告过,这个阶段要是来几条泰迪犬一样的男生或者行为举止不检点的女生,很可能就会把这几千少男少女的局面搞得乌烟瘴气。

这方面她见过太多太多混乱的案例,就是这种年龄的技校、中专、职业教育青春阶段,根本没法控制自己大脑里面的苯基乙胺和多巴胺分泌。

如果管理松懈,校风散漫,那么这些精力旺盛的少男少女就只会干三件事。

打架、偷鸡摸狗和极尽增加出生率之所能。

还好许大妈更是带这种年纪学生的行家里手,这也是大美培训校从老曹那会儿开始就尽量要求艺考生住校的原因,尽可能把青春期学生散发荷尔蒙的时间地点都控制住。

上课就全撵出来锁寝室门,男女生在寝室的分布要分开,上课时间走出校门去干什么那管不了,但只要在学校,就尽可能被限制在教室。

只要在校区内有任何动手吵闹的行为,手脚不干净的行径,都会立刻被隔离到老校区那边单独学习,算是警告一次,如有再犯立刻通知家长领走。

绝对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三大禁忌的标语挂得连卫生间到处都是。

但最主要还是整个教学区充满了争分夺秒的浓郁学习气氛,而不是石楠花的飘香。

果然让这些艺考生新奇又兴奋。

看这些给他们上专业课的助教、老师们架起油画、水彩、水粉、国画等各种绘画形式来忙碌,连设计专业的也能推出比绘画专业更加丰富的各种图案、纹样、图形构成等各种创作形式来。

这就是拓展眼界。

毕竟能走上这条艺考之路的孩子们,对美术都是有爱好有倾向的。

如果说对自己眼前这种非常枯燥的绘画基础练习感到厌倦,看看老师们的创作吧,那就是掌握了基础技法,分别走上不同方向以后,缤纷多彩的体现形式。

艺术形式的大开眼界。

万长生带头,把自己那些在敦煌画的壁画线描,全都是四开画面的复印晒图贴在墙面上,既能给小伙伴们作为形象参考,更让艺考生们得到熏陶。

更是从艺考生里面挑选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建议他们跟着大美社的小伙伴去龙山石刻写生。

这才二月,艺考专业学习并不取决于这两三天,更何况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够多激发一些对专业艺术的触动,那将会对艺考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看见那些专业成绩比较拔尖的艺考生也开始跟着搞这些创作,绝大部分艺考生都能更有激情的学着表现自己。

万长生自然就在这边的课程上呆得比较多,除了教授线描,就是当着艺考生做泥塑,好几个雕塑专业的学生都决定抓住这次学习西域风格的特色,搞出适合中东艺术社区项目的雕塑来。

所以他们的动静挺大,每天都能吸引好多艺考生跟看挖掘机似的目不转睛,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这反过来又做出了巨大的榜样。

看看声名显赫的校长,技艺精湛的各位老师,不也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挪窝的沉浸在艺术创作中么?

当初老樊他们都有轮流到大美创作的经历,现在不需要了,太多大美社的小伙伴能做出示范榜样。

这就是万长生的带动。

可以说艺考学校就是社会缩影。

先给予美的概念,再有积极充实的艺术熏陶,强调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而不是饱暖思**。

整个校风都极正!

行政报考办公室那边,还整理出来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的各种特色信息,已经有了两三届的积累,各地都有自己的学生之后,这些信息收集得极为详细。

有什么特色专业,有什么优秀的老师,整体氛围怎么样,有哪些出色漂亮的作品,都能展现在教学区的专栏上。

十来个班级不停调整人手,偏设计的,偏绘画造型的,基础底子不一样,天赋高低各不同的,都在非常细致的划分,随时几乎每天都有调整,大屏幕上不断显示提醒某某班的谁调整到哪个班去上课,不停转换。

感觉自己稍微有点变化起色,就会被老师关注到调整。

所以艺考生们也干劲十足。

这种情况下,万长生接到他妈打来电话还有点不乐意:“上课呢……”

孙二娘循着儿子说的方位,走进之前很少踏足的教室。

说起来她这当妈的从小就轻松,万长生压根儿没让她伤脑筋过什么学业,第一眼看见这上下五层分布,每层都密密麻麻几百人坐着小板凳捧着画板的集体场面,终于对万长生说他动不动几千学生的场面有了认知。

更触动的可能就是万长生竟然戴着个耳麦,一边在一楼大厅的镜头前做泥塑,一边给旁边画线描的、学着做泥塑的艺考生做指导,他不是话痨吗,刻个章都要叽叽歪歪的给顾客绕段子。

现在用上课的形式自己搞创作更絮叨,甚至已经形成了他个人比较独特的风格:“敦煌的意义和地位在于什么?巨大的历史宝库,知道吗古往今来我们这艺术品就不太好保留,古时候中国字画的材质主要是纸和绢,绢本看见吗,那边有个师兄就是在画绢本,先用茶叶水染黄了仿旧……不过这绢的材质挺脆弱,啥都不动也难以保留,古有说法是绢存八百,纸寿千年,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声音不算大,但整个五层楼要愿意听的艺考生,都能靠在栏杆边听得一清二楚。

也不影响其他专心画画的人,主要还是在形成这种艺术思维、逻辑思维的概念:“但你说江州、江南水乡这些潮湿地方,纸本的作品放不了多久就会生霉,加上战火、改朝换代,这就很难把这些记录了当初社会、文化、历史的文化保存下来,古代可是没照相机的,只能靠《清明上河图》这种珍贵的作品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结果偏偏就有敦煌这样一个降水极少的干燥地方,远离中原战火,还保存了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佛教道教经典写本不可胜数,就好比一座独立的图书馆被保存下来了,更有丰富的塑像、壁画能够让我们知道曾经的历史、社会风貌,很多历史研究断代的地方,都能通过这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得到补充,明白了吗?”

其实好些大美生也靠在栏杆上倾听,实在是万长生这种讲课风格太吸引人,人头攒动的每层楼栏杆边都站满了求知渴望的眼神。

对于这些刚刚离开基础教育,成天都听着父母老师要求学好课本上知识成绩的年轻人来说,万长生帮他们开启了巨大艺术殿堂。

就如同当初万长生和杜雯刚刚跟随那位艺术史教授的体验一样,这是个全新的世界。

可以离开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开始了解自己兴趣所在的艺术世界。

万长生可能都没意识到,他这样一批批为数千艺考生启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地位。

他是轻松自如的:“我讲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次我到敦煌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意义、文物意义高于艺术意义,敦煌艺术再高再有名,那也是上千年前古人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并提高自己,达尔文曾经写道,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理解这句话吗?求新求变都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的手段而已,你们在学的这些基础绘画技能,只是帮助你们考进艺术院校,之后就要思考怎么结合自身的条件,去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譬如电脑设计,影像动画,这些都是千百年来艺术史上全新的改变,一定不要固步自封,我们要尊重前人的艺术创造,但不要一味崇拜跪服……”

孙二娘看到的就是儿子这副模样,略微带点蜀地口音的普通话,借助设备回荡在整个教学楼,那么多的人都伸长脖子看着他们心目中的导师。

看他驾轻就熟的在泥塑上面切、削、抹、挑,时不时退远几步看看整体效果。

有时候又顺便看看周围学生的画面和泥塑,帮忙做些调整讲解。

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在点滴灌注,把文化和艺术的因子,灌注到这些青涩的年轻人心底。

也许在观音村要这么做比较难,因为能跟得上这种艺术天赋爱好的孩子凤毛麟角,但借助美术学院和艺考市场,就轻而易举的汇集起来这么多年轻人聚在万长生的周围。

他无比享受这种文化影响力,这样才能把美散播开来。

当然也就和那个成年累月孤身一人在碑林里的身影,相差巨大了。

看到这样的儿子,有哪位母亲不会感到由衷的自豪呢?

更何况万家的儿子,可不就应该站在这样万众瞩目的地方么。

孙二娘只是站在那里,就把自己要找儿子理论什么的事情,忘了个干净。

默默的举起手机摄像回去给爷爷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