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美时代 > 728、如你们所愿,山河依旧在

大美时代 728、如你们所愿,山河依旧在

作者:中秋月明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1 23:29:59 来源:笔趣阁

就好像是高亢激昂前的蛰伏跟铺垫。

当乐曲在《Speak softlylove 》的如丝如泣中婉转时候,画面那染黄做旧的卷轴效果,是飞天。

特别是琵琶声响起的时候。

飞天造型里面经典的反背琵琶,寓意多么明显,我们自己的艺术,我们自己的文化,若隐若现的丝绸之路在背景上面延伸。

多么自豪。

刚刚被这真正用中西合璧触动的现场观众,情不自禁的来了一片掌声!

又迫不及待的安静下来想倾听这音乐。

可画面上却出现了皇宫的影像。

代表着建筑艺术、皇权统治、各种文化荟萃的中心皇宫,应该是航拍,却被后期制作成了类似版画那样的平面图,出现在卷轴上。

古代藏宝图那种画法的皇宫。

叠加的画面是个孩子在太和殿前面放风筝,却打着旋掉落……

应该是某部电影表现末代皇帝的镜头。

那乐曲就开始低沉悲壮!

所谓的皇城根,那些最傲然的东西,在走进近代史以后,就如同这坠落的纸鸢,变成泡影!

堂堂华夏,成了列强肆意驰骋的猎场!

甲午海战、各种不平等条约,压得这个国家支离破碎,完成了洋大人们的乐园。

一个个身影闪过,就好像擦亮的玻璃下面,能看见些年轻的人影,放下绝命书,给妻儿的最后一纸留言,给父母的最后一次告别。

义无反顾的转身拿起枪,抱着粗劣的手雷,身上还是稚嫩的学生装,却不管猝然倒下的伙伴,奋不顾身的冲向了炮火之中。

可这空有一腔热血的拼命,带来了什么?

应该是把国内关于近代史的电影画面做了一个混剪。

若隐若现的电影镜头,却又把一个个中心人物用白描的笔痕勾画出来!

悲怆的母亲抱起自己夭折的儿女!

尸横遍野的灾难决堤,耀武扬威的外国士兵。

高举破碎旗帜冲杀在战场上的青年军,炮火连天的场面!

节奏极为紧密!

抓住了每个观者的心。

所以谁都没注意到那悲凉的乐队声音,已经开始斗志昂扬。

那巨大舞台上的背影屏幕就仿佛在翻开近代史的惨痛画卷,这时候再也没人在意那什么开头乐曲来自那个国家。

国破山河在的时刻,哪里还能隔江犹唱后庭花?

文化人站出来了,就像万长生给席导画过的那样,本应拿着笔的文弱书生,振臂高呼:“各国变法无有不牺牲者,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

谁也没注意到,画面上开始出现台词,这些从各部电影里面混剪摘取的画面台词。

无不彰显着那个时代,革命者最忘我的态度。

于是工人大屠杀,戴着红色领巾的军人起义,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攀爬,一支摇摇晃晃走在冰天雪地里面却无比刚强的万里长征队伍!

在血色中挣扎,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啊。

那一个个被提炼出来勾画白描的角色瞬间,是那么鲜明,又是那么单薄。

飘着泯灭在历史长河中。

因为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如同乱世中的浮萍,随风漂泊。

成群结队的日本侵略者出现了。

提着武士刀的斩首大赛,推进万人坑掩埋的活人,枪尖挑起的孩子和妇孺头颅!

乐曲再次变得无比悲壮,近代史上最为惨烈的黑暗让画外音都低沉得要命:“他们这是想灭种!”

戴着毒气面具的侵略军人,被捆绑起来成片倒下的中**民。

残垣断壁的城镇村庄,狼烟四起的战场荒野,到处都是倒在血泊中、尘土中、雨花台下、尸山血海里的中国人。

全是那个时代积弱的缩影!

有些镜头可能是历史真实影片的节选。

但在发黄的卷轴上,都在一页页的翻过。

整个大剧院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那节奏极快的画面!

可乐曲声又极为凄凉悠长,仿佛在诉说,在哭泣。

这种极度的反差,就是艺术创作。

用画面的冲击力和听觉的反差,形容那个扭曲的局面!

让人绝望的感受。

就在这人心仿佛已经走到绝境,民族也即将灭亡的尽头。

仿佛又有个什么声音从这悲苍中间油然而生!

好像是唢呐?

粗鄙得上不了台面的唢呐……

仿佛在残破的人世间拼凑出来一个完整的魂魄。

逐渐凝结成型的感觉。

因为伴随这高亢的声音,那些慷慨赴死的将士们,那些在后方拼命用最简单方式支援前线的平民,都好像听见了呼喊。

是,有很多人倒下了,但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跌跌撞撞的捡起地上的石块,抓着手边能抓到的任何武器,光着脚,却带着坚定的目光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去,朝着那血色残阳的地方汇集过去。

那声音却慢慢变得很悠扬,竟然是个童音,带着有些清越的唱腔:“地崩山摧壮士死……啊,啊,啊……”

就这么一句,后面的和声无比悠长!

充满了不可逆转的雄厚生命力!

无数抗日战争片中的镜头,被快速闪过,那些踏着战友血迹冲锋的身影啊!

失败和退缩从来都不属于这片国土上的人民。

哪怕身边所有人都倒下了,哪怕手里的大刀折断,钢枪没了子弹,也会拼尽最后一滴血泪。

因为背后就是自己的家园,是自己的妻儿父母!

就为了那清越的童音,就值得付出自己所有的所有,生命不足惜也。

日本人用他们更先进的工业技术,推动机关枪发出有节奏的枪林弹雨中。

一路败仗的将军怒吼:“津门没守住,我走了!平京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还是走了!今天我,不走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染黄的卷轴,居然已经多了些血色……

炮火连天的画面和史诗般的乐团奏乐,在侵略者投降的画面中戛然而止。

短暂的乐团休息,画面上也是短暂的国共合作,欢庆抗战胜利,但瞬间就转变成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场景。

有些阶级在跳舞唱歌风花雪月,大多数穷苦人民却在拼命挣扎,赶走了外敌却丝毫没有改变生存的现状。

一面红旗,坚定而决然的被举起来。

交响乐中,男中音回荡在剧场“多少子弟兵跟日本人在这里厮杀,在这片土地上倒下,如今……”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可欢庆的画面依旧只有片刻,无数儿女还没来得休养生息,喘息享受下和平的生活。

又列队跨过了鸭绿江。

一段段经典台词碎片般的快速闪过:“你想问什么?问我那三分之二的战友怎么没的吗?”

“我们连打到最后就打到剩那么点儿人了,你想问什么?”

“要我告诉你他们怎么牺牲在我面前的吗?”

“我不想有这种体会,你知道吗?”

一幕幕电影场景,一场场真实存在的战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没有问自己拿多少工资,休多少假期,甚至没有问自己的命应该放在哪里。

就那么填进去了。

填出来现如今的和平年代!

填出来抗洪救灾时候的橄榄绿人墙……

填出来地震危难时候天上的朵朵伞兵花……

填出来那坐在战斗机舱里坚定绝然挥臂驱赶新时代外敌的81192飞行员……

填出来在世界各地坚持的中国人身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可笑还有人在说着风凉话嘲笑那句虽远必诛。

他们可曾明白光是能说出这句话,已经付出了多少代价。

有了虽远必诛的理想,这个民族才有奋勇前进的力量!

告慰这些英灵吧,如您所愿!

再也不是那种衣衫褴褛光着脚,提着刀的悲凉了。

慷慨激越的交响乐中,钢铁洪流,冲天利剑,海上蛟龙,跟无数个被提炼捕捉出来的中国人形象,快速回顾重叠,排列在巨大的画面上,如同一座丰碑!

乐曲在这个时候突然安静,刚才已经有些如癫如狂的乐手们忍不住一起回头看看乐池后方的大屏幕。

因为最后一句台词:“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

那些之前幻化掉的线描形象,现在全都清晰的排列在画面上。

只有下方,随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画面扩展开……

耿导曾经导演过的一部秦军大场面摘选出来,数万秦军浩浩荡荡列队沙场进军的场面。

居然被一段现代三军仪仗队的画面,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步伐淡入叠画替代。

是的,那个强大的国家回来了,国富民强的时代到来了。

是这几万万同胞用血肉之躯和一生的付出换来。

换来了蓝天白云和绿草成茵的山谷,换来了金色的麦田跟湛蓝的湖泊,换来了奔腾不息的江河,还有那依旧矗立的山峰。

换来了皇宫博物院今天的安详美丽……

从皇宫开始的画面,就是一个轮回,在博物院这里结束。

曾经的天子皇城,现在已经成了民众出入的博物院。

时代就是这么不同了。

一共不过六分多钟的画面,却浓缩回顾了整个近现代史,浓缩了电影人在记录这段历史时候留下的影像,也彰显了今天眼前这金碧辉煌的来之不易!

节奏极为紧密,音乐扣人心弦。

这时候哪里还有人在乎什么开场用了外国人的音乐,也无暇挑拣里面的细节是不是符合史实。

不重要了。

这就是艺术加工的魔力。

全场数千名观众,从越来越多人捡起石块,拿起钢刀,一起赴死的时候,就陆陆续续站起来。

没有后排抱怨把自己遮住了,更没有人是回顾周围才忙不迭跟着起身。

那是种仿佛被摁住咽喉的呼吸不畅,一股冲天之气忍不住到了头顶,眼眶发热的酸楚。

只有站起来才能抒发心中的情感!

看到无数演员倾力演出的角色,被贴在大屏幕上。

如同勋章一样排列在丰碑之上。

这特么才是爱国主义教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