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诸天之从新做人 > 第六百一十七章 技、术之说

诸天之从新做人 第六百一十七章 技、术之说

作者:惠鹏鹏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4:57:37 来源:笔趣阁

“明王也是博闻强识之人,”何邪笑着继续侃侃而谈,“当知当今武学,若是寻常武功,则只有运功线路,招式技巧;但凡高深武学,却都有一篇总纲在前,此总纲可作为心法,悟通了,这门武功才有可能修至大成,若悟不通,即便练得再炉火纯青,却也难再进一步。”

鸠摩智闻言立刻认同点头:“不错,一门武功的总纲,既是心法,也是武理,唯有高深武学,才有自身独特的武学道理。”

诸如小无相功、火焰刀、大部分少林七十二绝技,莫不是都有总纲心法。而江湖中的寻常武功,比如五虎断门刀之流的,就只有招式和内功线路。

“何某把武学之境,分为四境。”何邪道,“第一境乃技,技者,道之用也,便是招式、套路。精于技者,即便内力平平,也可凭借精妙招式称雄一方,叱咤一时。此境界所求者,在一个巧字。”

就比如笑傲江湖世界的武功,就是偏向于“技”,这个世界把招式的变化发展到了极致,任你内力再深,葵花宝典和辟邪剑一出,就能称霸武林,技艺精妙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能近乎于道,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招胜有招”这类的说法,都是在“技”的范畴,追求的都是大巧不工的境界。

“第二境乃术,”何邪继续道,“术者,道之径也。此境更注重内力和功法,但凡高手,无一不是内力深厚之人,以气御招,所以精于术者,更擅于从真气上改善武功威力,以研究真气妙用为本,此境所求者,则在一个韵字。”

就比如天龙八部这个世界,更偏向于“术”,内力不高,在江湖上就绝不可能入流,而你要是不把内力玩出花儿来,你也永远不能成为天龙最靓的仔。

“术”的境界其实是技巧和思想的结合,一门好的武功,除了精妙的招式,也一定注入了创立者的思想,你要想学好这门武功,就一定要认同创立者的思想,若想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品悟出这门武功中所蕴含的哲理。

而高深武学的“总纲”,其实往往就是偏重于“术”的武功的精华所在。

但为什么说这一境界所求者在一个“韵”字呢?

因为你学一门武功,学它的思想,悟它的道理,但你永远不可能学到创立者的程度,因为归根结底,这是别人的武功,别人的思想,别人的道理,也是别人的人生。

所以你不可能完全领会这门武功想要表达出的意图,你只能得其韵,你得到的韵味越浓,对这武功的领悟就越深,境界也就越高,修炼起来也就越快。

当然,你若是能把这门武功推陈出新,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那么这门武学也就有了你的韵味,未必不能超越前者。

就比如何邪的辟邪神剑,还有乔峰的降龙十八掌。

“当然,这两个境界并无高下之分。”何邪接着道,“所谓技能通神,术可成道,只要将一种境界推衍到极致,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只是难易程度问题而已。”

无论是鸠摩智还是王语嫣,都是一顶一的聪明人,对于武学一道都有自己很高深的见解,胜过这江湖上绝大多数人。

但何邪这种划分的方法,还是让他们如醍醐灌顶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鸠摩智欣喜不能自已,何邪这么一说,他只觉以往遇到的很多难题,竟全都引刃而解,豁然开朗。

而王语嫣也因技、术、巧、韵之说,瞬间明白了何邪传她辟邪内功,又传她北冥神功的用意,再加上她庞大的武学知识储备量,此刻她脑海里瞬间已有了好几个融合这两门武功的方案,一时也激动欣喜万分。

“朝闻道,夕死可矣!”

鸠摩智眼中含泪,激动无以复加,他恭恭敬敬匍匐在地,向何邪行大拜之礼,无比崇敬地道:“先生传道之恩,小僧无以为报,请受此拜!”

何邪笑了笑,等鸠摩智完全拜倒后,才上前扶起了他。

他完全受的起这一拜。别看他好像只是总结了武学的两种境界追求,但这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绝对让鸠摩智终身都受用。

有了何邪这一番话,等于是明确给鸠摩智开辟了一条大道坦途,从此在武学上,鸠摩智有了目标,有了方向,绝不会再走一点弯路。

所以鸠摩智叫何邪“先生”,因为这真的是传道。

王语嫣虽然不通人情世故,但她还是识货的,也知道何邪刚才所说的有多难得,她能听到,简直是天大的机缘。

此刻她神色有些讪讪,连鸠摩智都给何邪跪了,她心里也很感激,但她却不想跪。

她跟何邪现在的相处方式很是舒适,她怕这一拜,把这份轻松舒适给拜没了。

“我……”她讷讷看着何邪,双腮酡红,“我不想给你跪呢。”

何邪对她笑了笑:“那就不跪。”

说着何邪扶起了鸠摩智,道:“看来明王已经懂了。”

另一边,王语嫣嘴角不自觉地勾起,握于前腰的双手手指也不自觉轻快地跳跃了几下。

“小僧已大彻大悟。”鸠摩智感慨万千,看着何邪的眼神带着浓浓感激,“高深武学各有其韵,小僧不加分辨,胡乱拿来融为一炉,彼此冲突,这才是小僧之疾的根源所在。若非何少侠,小僧再练下去,迟早走火入魔,精神错乱。”

何邪欣慰点头,孺子可教也。

其实何邪说的道理,和原剧情中扫地僧所说的武学障、知见障是一个道理,只是解决的方式不同罢了。

扫地僧说每一种少林武学都有相应的佛法化解,这是没错的,因为少林的武学哲理基本都能在相应的佛经中找到答案,所谓用佛法化解,其实就是得其“韵味”的过程。

这种解决办法也是治标不治本,且能力有限,但却适用于广大江湖人。

而何邪一直以来的办法,是同性相融,异性排斥。

对于不适合他的武学,何邪只做参考,根本不练,比如易筋经,六脉神剑,还有乔峰的降龙十八掌,等等等等。

而适合他的武学,他也是尽量做到加入自己的思想,将其作为补充,融入到辟邪剑法之中去。

这样一来,何邪等于是“盗取”了别人的韵味,彻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种方法从根本上杜绝了武学障,但弊端是,不是人人都能有何邪这样的见识和悟性的,况且就连何邪用此方法,也是很艰难的。

鸠摩智好奇问道:“何先生,你刚才说,武学有四种境界,还有两种境界,不知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