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带着仓库到大宋 > 第873章 御前论军事

带着仓库到大宋 第873章 御前论军事

作者:路人家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02:48 来源:笔趣阁

与外边寒风刺骨的恶劣气候不同,偏殿内如今却是一派温暖如春,这让几名穿着厚实衣物的臣子不一会儿额头就略带了汗意。当然,这汗未必就一定是因为殿内的气温所致,也可能是来自于他们正在讨论的话题。

在赵佶与一众臣子面前,正挂了一张数丈长短,巨细无遗的北边宋辽双方的军事动向地图,图上的内容可比孙途手头那张要详尽得多了,就连近几月来两军进退情况都是一览无余,也就让人更容易感受到宋军如今情势之窘迫,从一开始的主动出击偶有小胜,到如今却只能退守白沟河,再无半点优势可言。

赵佶的脸色颇显沉重,目光从面前这些重臣脸上一一扫过,这才说道:“如今北伐前线情势紧迫,朕今日召众卿前来就是想问问你们可有什么良策破敌吗?”

下方十多个臣子再度沉默,事实上打从入冬宋军接连败绩以来,像这样的君臣奏对已有多次,该出的主意他们都已经出了,但无论是否采纳,反正前线战事就不见有丝毫好转的,到今日,纵然这些人都是兵部和枢密院中高官,此时也只能是装聋作哑,默不作声了。

群臣的沉默让赵佶更感恼火,哼了一声后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几人之一:“高俅,你有何想法?”

离着儿子高铎被孙途所杀已过一年,高俅的病倒是已经大好,但人却也看着苍老了许多,也瘦了一大块,此时看着就跟个竹竿似的。作为事实上如今东京城中武将之首,既然前线出了问题,他高太尉自然是无法逃避的,便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臣以为我军屡次失败当只是一些意外所致,只要朝廷严令前线将帅小心戒备,鼓舞军心士气,则破辽军当非难事。”

好嘛,他虽然确实开口说了话,但却都是些老生常谈,且全无半点用处的废话,就是赵佶这个其实并不懂兵事的皇帝都有些不满与嫌弃地皱起了眉头来。高俅见状,赶紧又补充道:“而且以臣愚见,这段时日的败绩当与童贯在前线指挥不当有关,陛下该再派良将名臣前往北方辅佐,才有扭转战局的可能。”

说话间,高俅迅速朝身旁一名官员打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会意,上前帮他解围道:“陛下,臣以为高太尉所言确实在理,而朝廷这次责令童贯尽快出兵与辽军正面决战的策略也是极其正确的,若能有此辅佐,则此战必胜!”

“哦?何以见得?”赵佶脸色总算是好看了些,又满是期待地问了句。

“臣仔细研读过之前一整年的两军战报,却发现我大宋官军在一开始时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只是后来几场小规模的战斗打下来后,才由胜转败,最后更不得不后退自守。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与辽军全面开战上。我军兵力本就远胜辽军,而且准备充分,唯一的弱点就在于地形不熟。若是全军压上,与敌正面交锋,则我军大大占优,哪有不胜之

理?可若小股突进,则情况就又不同了,辽军大可分兵阻挠,再无兵力劣势可言,又有地利之便,我军几场败仗打下来,军心动摇,自然也就只能后撤自保了。”

这一番话说下来,还真让殿内不少人都暗自点头,觉着这一分析大有道理。只有少数几人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来,几乎身处于群臣之末的孙途更是面露不屑的冷笑,就差直接上前说一句胡言乱语了。

虽然他未曾去过前线,但只从得到的战报内情来看,就已能清晰地分析出不少东西来了。宋军一开始所以能取得节节胜利,压根就不在于什么全军压进,而是因为当时的辽军准备并不够充分所导致的。另外这其中说不定还有他孙途的一分功劳在呢,因为从宋军的进军作战路线来看,他们分明就是挑中了辽军边防的漏洞在作突袭打击了,这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而宋军所以能轻易选中其弱点打击,正是靠的孙途在几年前和童贯前往辽国出使时所获取的辽国边防图的指引。他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上头可是把辽国边军的具体布置,甚至是城池关卡的内部情况都标注到了,只要有的放矢,就必能轻而易举地攻破辽军防线。唯一让人有些不解的是,既然如此,为何宋军在取得了数场大胜后情势又急转而下了呢?

至于说现在再不顾一切地与辽军作正面决战,哪怕宋军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怕也不可能取胜了,甚至反而可能酿成一场战略性的惨败。所以说,若是要孙途来进言的话,他便会劝皇帝下旨退兵,继续以雁门关等雄关为依托,与辽军打一场消耗战。

因为他看得很清楚,其实论起宋对辽最大的优势,一向就只在一点,那就是雄厚的国力。尤其是到了今日,辽国后方早已烽烟四起,金人在辽国内部大杀四方,那前线与宋交锋的辽军后勤补给势必短缺,只要能拖上一段时日,就能将整支辽军彻底拖垮。到时再与金军南北夹击,则大破辽军,夺回幽州就更不是什么难事了。

而且如此一来,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能保存宋军的绝对战力,为将来应付南下的金军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他眼中,辽人早就不再是大宋的威胁了,金人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只是这些话孙途却不好说,因为他看得出来,朝中君臣早已拿定了主意,连旨意都已经传达去北边了,又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一番说辞就改变呢?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本就被皇帝所猜忌,只是顾虑江南之事,才由着他做个闲散侯爷,现在大唱反调,除了惹天子生气,让群臣耻笑,却是半点用处都没有的。

孙途从未想过要当什么大宋的忠臣,所以就连这点口水都省了,只是在后头就跟看戏似的看着那些臣子把一个个看似有理,其实却根本于事无补的建议提出来。

只是他这看戏的状态终究没能持续到底,因为很快地

赵佶就点了他的名:“越侯,对于北方一事你可有什么见解吗?朕可记得清清楚楚,你可是我大宋这几年里少有的名将,在山东和江南屡立战功,几乎未尝败绩呢。”

想躲都躲不了,孙途只能无奈走上前来。其实他心里也很明白,既然皇帝特意下旨让自己今日入宫参与朝议,就定是有东西要问到自己了。

在略作思忖后,他便说道:“陛下,臣以为北伐一战确实相当凶险,我宋军本就在战力上不如辽军,再加上辽军有哀兵之势,若是正面作战,我军胜算应不足三成……”

“越侯,你这话可太危言耸听了吧?你刚才也应该听见了,我大宋天兵北伐之初可是一直稳压辽军一头的,何来不如敌军一说,你可不要长他人志气灭我大宋威风啊。”当下,就有官员不阴不阳地开了腔。

皇帝的脸色也不是太好看,哼了一声:“难道你就真觉着我大宋无法夺回幽云十六州了吗?”

“回陛下,机会还是有的。”孙途筹措了一下语言道:“但绝不能急于冒进,而是该把我大宋的优势发挥出来才成。臣以为以退为进,与敌人打消耗战,才是取胜之道。就如当初曹操袁绍官渡之战,若袁绍能善用自己的优势,以拖字慢慢消耗曹操粮草兵力,则以其十倍于敌的实力,破曹便非难事。可结果他却因为乌巢之失而采取了冒进决战,才导致……”

“越侯,你这话可真就有些纸上谈兵的意思了。我大宋和辽国怎么就成袁绍和曹操了?莫非你以为大义是在辽人一方吗?”当下又有人跳出来反对道,而且还很诛心地开始把话题往另一处引去。

孙途脸色也是一变:“我不过是打个比方,何来什么大义之说?而且伐国之战本就不是一两场战斗就能分出胜负的,以守为攻,静待时机,便是我们取胜的最好策略。”居然被一个从未带过兵上过战场的家伙说自己纸上谈兵,孙途也是有些无言以对了。

但显然赵佶和群臣都不可能采纳他的这个保守的策略,高俅更是趁机进言:“陛下,臣以为与辽军决战才是扭转眼下不利战局最有效的策略,至于越侯所担心的,我军不如辽军的问题,倒也容易解决。”

“哦?此话怎讲?”这一说倒真让赵佶来了兴趣,忙问道。

高俅看了眼孙途,回道:“越侯这些年来不是为我大宋练出了一支百战精兵吗?如今大敌在前,正是越侯为朝廷效力的时候,陛下大可让其重新再领这一军北上支援童贯,有他亲自带兵而至,则辽军必败!”

殿上众人先是一怔,继而很快就都回过了味来,就连皇帝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来,然后看向孙途:“越侯,你可愿为朕,为我大宋江山黎民再次出征吗?”

孙途则是暗吸了一口凉气,直到这时,他才终于明白了今日这一场,高俅等人的真实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