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乱清 > 第一三八章 变局之关键

乱清 第一三八章 变局之关键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3:22 来源:笔趣阁

好兵是打出来的,轩军是一支成长中的军队,这个阶段的军队尤其需要实战的磨练,进一步提高军事技战术水平,维持血性和杀气。在更大规模的战争来临之前,用规模适度的战争自我“淬火”,是一种最好的练兵的手段。

前文提到的,大规模渡海作战,带来的远程输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也会是征日的重要成果。

还有,关卓凡认真地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是在战争期间,两宫皇太后会因为一个吕氏和他翻脸吗?

不可能的。

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关卓凡需要更多的战争和军功的“加持”。

“军兴”,是调动、掌控各类资源的最好籍口。打长毛,美国内战,平回,剿捻,都说明了这一点。不久前的黄崖山之役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战役,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关卓凡上下其手,直接间接地掌控了偌大权益;而征日的规模和影响,又远不是黄崖山之役可比的。

有时候,战争也是保持既有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必由之途。

诸葛亮六出祁山,锲而不舍,固然是战略上以攻为守的无奈选择,但如果没有连年不断的战争,在阿斗小朋友已经成年的情况下,诸葛丞相要维持自己的绝对权威,也没那么容易吧?

军功,还是“进阶”的最便捷的途径。关卓凡想,打完日本,不出意外的话。俺该晋贝勒了吧?如果没有这种成规模上档次的战争。单靠“文治”。从关贝子到关贝勒,得熬多少年?

这是关卓凡为什么要亲自领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仅为取得军事上的胜利,遣一大将,将一师人马足矣。但那样一来,征日的“档次”就下来了;而且,具体的军功,也不关关贝子啥事了,他只有在后方“指挥机宜”的功劳——这个功劳。和直接带兵作战,可没法比。

所以,征日的规模要适当扩大;征日的难度,对外宣传的时候,要大加渲染。然后,顺理成章地,征日的部队,关贝子不能不甘冒矢石,亲自领军。

当然,只有关卓凡才是穿越者。日本的情形,只有他了解得最为透彻。指挥作战,只有他才能开金手指,事半而功倍;而且,战争要打到什么程度,哪些“目标”必须清理掉,战后又该如何措置日本各方各面,也只有他心里真正有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关贝子亲自领兵征日,不算假公济私。

理由如此充分,如果还有人认为这个日本不该打,俺就“呵呵”吧。

*

船到上海,迎来送往的繁文缛节官样文章统统不表,关卓凡一颗似箭的归心,已从码头飞回了清雅街的家。

入得府来,和扈晴晴、杨婉儿两个夫妻相见,夫妻仨小别胜新婚,自有一番欣悦热泪情愫,不过,亦难免小小尴尬:婉儿的肚子更大了,扈晴晴的小腹却一平如旧。

关卓凡暗说惭愧:看来,我也不是百发百中嘛。

扈晴晴的如花笑靥之上,就挂了一丝悻悻,到了晚上,更是不能放过关贝子了。

关卓凡把礼物亲手交给了两位夫人——不是他自己的礼物,而是白氏和明氏两位嫂子的。

白氏和明氏两个,费了许多功夫,亲手给婉儿肚子里的孩子做了许多小衣服、小肚兜、小鞋子,针脚细密,花色精致,鲜活可爱,不但婉儿眼睛放光,扈晴晴赞叹不已,就连关卓凡也有爱不释手之感。

还有什么小金锁、小金项圈、小金丝镯子,都是白氏、明氏两个,拿了自己的梯己,到珠市口的珠宝店,请工匠定做的。

婉儿看一件,赞一件,看完之后,已经将两位嫂子谢了几十遍了。

杨婉儿和扈晴晴,白氏和明氏又各有一份一模一样的礼物,都是首饰、水粉、衣料之属。

晚上关卓凡和扈晴晴“私聊”的时候,扈太太咬着耳朵对关贝子说,“我也要那些小衣服”。关卓凡晓得是什么意思,只好加紧劳作,由关三变身关三次郎,云云。

第二天一早,关卓凡来到巡抚衙门,和“新政委员会”开会。

“新政委员会”原先的五位成员中,刘郇膏做了浙江巡抚,丁世杰做了广东巡抚,只剩下了赵景贤、杨坊、利宾三个。按照关卓凡的意思,又补了容闳进来,现在的“新政委员会”共四位成员。

会上讨论的重点,除了这次征日的后勤,以及自贸区、工业园的进度,还有关卓凡算计许久的一个想法,要付诸实施了。

关卓凡说道:“上次去美国,这次去日本,都是坐人家的船。总是这样可不成,咱们得有自己的船队!”

大伙儿精神一振,目光都落在他的脸上。

“我说的这个船队,不是舰队,而是指民用的运输船只——但要用新式的蒸汽船,用西法管理运营。这支船队,平日里载客、运货,内河、近海、远洋,都能去得;打仗的时候,便征用过来运兵。以后再有类似征伐,就不必仰人鼻息了,而且——”

关卓凡顿了一顿,加重了语气,说道:“全中国的河、海航运,加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一笔生意?不能都叫洋人占了去!”

赵景贤说道:“贝子爷所言极是!咱们开放门户之后,沿海、内河,到处都是洋人的船。洋船运力大,载客载货多,且船行迅捷、安全;咱们原先在河上海上讨生活的那班船东,船小且慢,还不安全,客运也好,货运也罢,是再也争不过人家了!”

杨坊说道:“竹翁说的不差,其实还不止于此。洋船免捐免厘,而华商船行,不但要交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这可怎么和人家竞争?我晓得有一班华商,购买或者租赁洋船,然后寄籍洋商名下,悬挂洋旗,以求逃避捐厘。朝廷捐厘流失严重,最后被逼下令,禁止民众购买洋船。”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这条禁令,真正叫做‘因噎废食’,我要请旨废除。我想,水运的这个局面,一味的‘守’,是守不住的,咱们得攻出去!这变局之关键,就是要有能和洋船一较短长的新式船行。”

众人都兴奋起来,容闳说道:“贝子爷,你说的‘西法管理运营’,可是用股份制的法子,集股办理?”

关卓凡说道:“正是。不过,要想法子做到‘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就是说,船行的话事权,咱们得抓在手中。”

“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是一个新鲜的提法,大家耳目一新,都觉得颇值回味。容闳想了一想,问道:“可是‘官督商办’?”

关卓凡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但不要用这个名义。不然招股的时候,商人必定犹豫。你们知道,我向来不喜‘官督商办’,但这个船行,要破一破例,这是因为漕运。”

“漕运为国家命脉,朝廷是断不容其落于外人之手的。这个船行设立之后,难道能不做漕运的生意?除此之外,军兴的时候,如果咱们没有话事权,许多事情,也未必可以叱咤立办。”

众人都赞贝子爷谋虑深远,一齐点头。

利宾说道:“上海最大的三家船行,一个是怡和洋行,一个是太古洋行,这两个都是英资;还有一个是旗昌洋行,是美资。这三家不但是上海最大的船行,也是全中国最大的船行,整个中国的水运生意,大多是他们三家来分。咱们进去,可就是鼎足而四了。”

关卓凡微笑道:“鼎足而四,未免太挤了。这三家洋人的船行,咱们好歹挤垮他一家两家。”

关贝子这句话轻描淡写,却是豪气干云,大伙儿听得都是心头发热。

赵景贤问道:“请贝子爷的的示,这家船行,叫什么名字好呢?”

关卓凡说道:“既然招商募股,咱们为示人以诚,就叫‘轮船招商局’,如何?”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