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敦煌天机 > 第157章 纪录片中的神秘封印(2)

敦煌天机 第157章 纪录片中的神秘封印(2)

作者:飞天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05:16 来源:笔趣阁

我暂且不管那个男人是谁,只是循着对方的思路继续深入去想。

在艺术领域,的确存在很多著名画家的惊世名作是从废墟中、灶台后面、阁楼密室、地下仓库暗面的墙洞里发现的,当初将这些名作遮掩起来的人,正是为了“避祸”。

名作具有直指人心、洞见丑恶的强大力量,是最容易遭到统治阶层迫害的目标。于是,当这些名作诞生之初,就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在当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是必须经过历史的考验、时空的琢磨、人类的去芜存菁化过程,才能历久弥新,焕发光彩。

基于这种考虑,被遮盖的最底层壁画一定是有着“触犯统治者忌讳”的意义,必须一层或者层层覆盖,才能韬光养晦,避开统治者党羽的搜索。

中国历史上曾有无数次改朝换代,大的朝代有秦、汉、唐、宋、元、明、清,小的朝代更替、地域政权易主的变化则不计其数,很多都没能用文字记载下来,百年之内,随风沙湮灭。

剖析敦煌历史,它在中原的隋唐、两宋时期曾有巨大的发展、变革,并逐渐成长为水草丰美、商贾云集、交易频繁、人人向往的戈壁中心城市。就如二战时期的港岛一样,一旦成为明珠,就会引起八方豪强的觊觎,战火掠夺,由此而起。

这种情况下,只凭臆测,并不能了解壁画下掩盖的真相,最直截了当的研究方法,就是一层层揭下来,直至岩石裸露之处。

“现在,四下无人,我可以肆意撕下这第一层壁画,看看举世瞩目的反弹琵琶图下面到底藏着什么。我跟那些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不一样,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研究莫高窟后面隐藏的敦煌天机,这个理由,足够伟大而正确了。我用影像和声音记录下这一段,就是为里向后世表明,我的出发点是历史研究,而不是金钱名利。”那声音又说。

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了一把锯齿小刀,刀身约有三寸长。

小刀握在一只青筋暴凸、皮肤皲裂的大手中,当刀尖指向反弹琵琶图时,那只大手轻轻颤抖着,一寸一寸向前挪移,显见此人的心情十分忐忑。

新版的《敦煌壁画保护条例》中,如果有人像画面上那人一样,用尖刀对壁画进行破坏,那么无论处于何种目的,都会即刻入罪,以“严重破坏国家文物”罪论处。

最重要的,任何人都无法预料,尖刀刺入反弹琵琶图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恶性后果。

我临摹反弹琵琶图那么久,即便是无人监视的情况下,也只轻轻触摸过那舞姬三四次而已,并且只碰衣服下摆的不显眼处,从来没想过要碰到她本人。

这是国家珍贵文物,仅此一份,别无复件。只要想到这一点,任何一个有良知、有修养的人,都会自觉地遵守参观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理解画面中那人的心情,但确确实实的,他手中的小刀刀尖已经碰到了壁画,而且是指向反弹琵琶的舞姬的手臂。

“一刀下去,就能挑开壁画,看看这舞姬后面究竟藏着什么。整个莫高窟壁画的精华都在这里,所有人物画像的视觉焦点,也是在这里。此时此刻,我即将揭开莫高窟112窟反弹琵琶图的秘密,真是太激动了,比当初的考古学家打开法老王金字塔墓门更有意义”那声音说。

画面突然抖动了一下,刀尖与壁画接触之处,突然有一样东西快速地闪烁了几次,产生了一连串耀眼的火花,就像有人握着铁器不小心触电那样。

当然,莫高窟内是不存在漏电设备的,仅有的几处电源,也都由专人每天反复检查,生怕引起火灾。可以确信的是,这幅壁画的内里和表面都没有通电,完全保持着本色状态。

握刀的人倒下,小刀也消失在画面里。

我看着墙上的石英钟默数着,通常情况下,遭到电击的人,至少要二至三分钟才能缓过劲来。也就是说,那人要在二至三分钟之后才能重新开口说话。

“或许不是电击,而是另外一种壁画的保护措施?”我也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我想到的,自然不是近现代博物馆中常用的壁画红外线保护系统,而是另外一种基于玄学意义的手段,即古物上附加的原始封印。

有考古知识的人自然明白,某些从远古流传至今的“断代”古物,自身一定有着“时空封印”,必须遵循一定的开启仪式,才能保证古物的完整性。否则的话,生手盲目打开,古物就会瞬间化为乌有。

我举一个小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昔日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开启时,带盖的餐盆里有着千年之前的陪葬食物,形状与色泽基本没变,仿佛端出来就可以吃一样。可惜的是,现场没有一个懂得古物开启仪式的专家,某个人根本没有做任何祷告、默祝的仪式,就毛手毛脚地将餐盆端出来,顷刻之间,盆中食物化为飞烟。

那种令人目瞪口呆的突变,就是马王堆古墓中的封印所致。

其后,同一古墓中出土“薄纱绫罗裙”时,专家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先做了充分的开启封印的准备,请了当时国内排名前一百位的宗派高僧到场加持,才将那“史上第一轻、史上第二轻”的两件古代纱裙完好无损地请出了墓穴。

以上这些,都是能够在中国档案馆《马王堆古墓挖掘备忘录》中找到的,件件属实,字字无虚。

从前我曾想过,真的要揭开莫高窟壁画的首层、二层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做好解除封印的准备。否则,天灾**一至,发掘者就后悔莫及了。

画面渐渐放大,摄录中心对焦框笼罩着刚刚的刀尖与壁画接触位置。

“刚刚我感受到了强电电击的巨大打击力,但这是不可能存在的。112窟不存在强电,除非”那声音突然停住。

我看到对焦框中壁画发生的变化,也一下子惊呆了。

壁画上有血,一缕血痕正从舞姬的胳膊上渗出来,缓慢而生涩地向下流淌着。

“是……是血,是真的血,是真人的鲜血!”那声音叫起来。随即,录音中响起了他急促地吸鼻子的动静。任何人处于那种环境中,都会下意识地做跟他一样的吸鼻子动作。

人血与动物血的腥味截然不同,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分辨清楚那到底是不是人血。

我屏住呼吸,根本无法解释眼前看到的场景。

这是纪录片,不是虚构的故事片。反弹琵琶图的舞姬能够流血,这真的是千古奇闻。

“是人血,是这舞姬的血……难道壁画下面藏着的竟然是个真人吗?用真人作画,岂不正是欧洲十八世纪的宗教人偶画?这不是幻觉,这是真事,这反弹琵琶的舞姬是个真人,百分之百真人……”那声音气喘吁吁地低语着。

一根手指出现在画面中,指尖慢慢地触摸壁画上的血迹。

接下来,又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录音中竟然出现了一声惊呼。

假如这一幕发生在真实生活中,就十分容易解释了。一个女孩子的胳膊受了刀伤,在消毒包扎之前,别人用手指触摸伤口,自然会引发女孩子的惊呼声,而且大部分时间都会叫一个字,那就是“疼”。

“疼,阿也!”一个短促的、惊恐的、恼怒的、厌恶的女子声音响起来。

录音中,那人的呼吸声停了。很明显,他在那女声呼痛的同时,一下子屏住了呼吸,跟画面之外的我一模一样。

事实情况这样第一、那人用刀尖碰触壁画时壁画流血了;第二、那人用指尖碰触流血的位置时有女声喊疼;第三、如果两件事连贯起来解释,就只能是这样,那人用刀刺中了一个女人,而那女人一直伏在壁画中,做着反弹琵琶的姿势,已经匿藏了千年;第四、出现这一幕之后,正常的物理学、生物学解释已经没有意义,能够勉强给出解释的,只剩下玄学范畴的高手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面对这种诡异情形,此人还能站得住脚,没有掉头逃窜,其胆量也真是大到了极点。

“谁在叫?是你吗?反弹琵琶的……女士?”那人问。

这句话问得殊为可笑,但到了那种情况下,不这样问,又能怎样问呢?

也就是说,只能姑且认可壁画流血、舞姬出声的事实,等待着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

奇怪的是,那女声只响过一次,之后就再无动静。

对焦框中,壁画上的血痕渐渐变淡了。这很正常,因为莫高窟内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较高干燥度,壁画能够吸收一切水分和液体。血痕本来就淡,十技秒钟内就会被壁画完全吸干。

摄像镜头移动,对准了反弹琵琶的舞姬的脸。

不知是否心理暗示的原因,我觉得那舞姬的眉头竟然微微皱着,似乎十分不悦。

“我不确定,刚刚是不是你在说话?我知道,这幅壁画一定充满了玄密之处,也许正如传言所说,壁画就是通往‘金山银海翡翠宫’的入口。你在这里,究竟有何意义?世人依据你的存在,创造出了‘反弹琵琶’的成语……如果你能听见,可否再次给我一个暗示?你知道吗?世间存在太多粗暴鲁莽的盗墓贼,一旦他们窥见了你身上的秘密,下一次你要遭受的,就是难以描述的耻辱之举了。”那声音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