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敦煌天机 > 第272章 黑市杀人案(3)

敦煌天机 第272章 黑市杀人案(3)

作者:飞天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05:16 来源:笔趣阁

在李鹤的描述中,至少讲述了五件事情,尤其是第五件,逆转了这次“神游”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假如没有第五件事的突然出现,他很有可能从那女子口中套到最重要的情报,为找回顾倾城奠定基础。

第五件事就是有人在黑市杀人,而且所杀的就是那既是“亡明公主”又是顾倾城的女孩子。女孩子身负重伤,侥幸逃脱。在当时那种落后的医疗条件下,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感冒发烧尚且能要人性命,更不要说是几处贯穿式刀伤了。一旦伤口发生感染,那女孩子必死。

第一件事,城破之后,无有完卵。

李鹤“神游”的地方,正是崇祯帝自缢、李闯王破城后的大明京城。激战结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更为惨烈的暴风雨。起义军是农民军队,为贫苦百姓撑腰,就像当初民间歌谣中唱的“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城池一破,起义军当家做主,倒霉的自然是皇亲国戚、贵族地主。

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文明人李鹤,眼中所见,全都是暴力劫掠、混乱无序的场面。天下兴亡,百姓皆苦。普通百姓存在于社会食物链的最底端,被裹挟在战争的洪流中,根本没有选择。

起初,他们都能谨守良善本分,不反抗,不欺人。可是,到了后来,他们眼见欺人无罪甚至杀人无罪,自然也就无法禁锢心中的贪欲野兽了。

我能想象那种情景,一定是人间活地狱的翻版。同样,每次朝代更迭之际,都会出现魔为人、人为魔、人魔不分、人人为魔的可怕情景。

乱世只能用重典,而这“重典”如果掌握在嗜杀者手中,则会发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更大灾难。

可想而知,吴三桂从线报口中知道京城中的混乱景象,一定心急如焚。

陈圆圆是京城第一美人,天下男人莫不垂涎于她的美色。战乱之中,美人的命运比普通人更为曲折惨烈,这是不动脑子都能想到的。

乱世之中,如果一个男人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致使她流落于兵荒马乱中,成为其它势力的战利品,那么,这个男人再不“冲冠一怒”,还能算是男人吗?

在很多后世豪侠看来,在国家层面上,吴三桂做错了,但在一个男人的层面上,他做的事无可厚非。

雷动天就曾经说过:“如果我是吴三桂,也会那样做。谁抢走了我的女人,我就倾尽一切,送他下地狱。如果做不到,就舍身一搏,拖着他下地狱,一起粉身碎骨。”

城破之时,大概吴三桂的想法亦是如此“让闯王下地狱,拖着闯王一起下地狱。”

李鹤看到的第二件事便是公主与陈圆圆的会面。

确切说,是陈圆圆正在营救公主,地点是陈圆圆府中,两个人商议了一件大事“去敦煌莫高窟。”

在这里,李鹤听到了非常关键的一句话,对未来事情的演变起到了扭转性的作用。

陈圆圆对公主说:“只有找到敦煌天机,才能结束这一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我只能留在京城,拖住一切人的注意力,把这秘密交给你,由你去完成最终一击。现在,你对天发誓,无论将来遭遇何种厄运,都必须拼尽全力赶赴敦煌莫高窟,打开敦煌天机,让乾坤恢复清朗太平,让一切从头开始。”

李鹤重复这些话的时候,连语调都像极了一个袅袅婷婷、柔弱雅致的古代女子。

史上历代名妓之中,只有陈圆圆真正参与了天下纷争,其深入程度绝对超过北宋李师师。如果没有陈圆圆,满清入关只是一句空谈,很可能被阻击于山海关外,仍旧过着骑马游牧、颠沛流离的生活,绝不会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李鹤的表情与语气中,我能意识到,陈圆圆这些话不是故作耸人听闻,而是有着相当笃定的依据,具有相当的分量。

李鹤继续模仿公主的声音:“如果这样做能够为世人找回一片净土、寻回一份宁静、开拓一段新生,那我愿意对天发誓,此生此世,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全力寻找敦煌天机,还世界本来面目。”

很显然,那公主说话时的手势、语气与顾倾城有几分相似,与明水袖却丝毫不沾边。

李鹤还看到,陈圆圆把一件东西交给了公主,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我感觉,那是一个红色的心形物体,直径不到两寸,不停地发光,像是一个充电的灯泡。我注意观察,两人握手之后,那物体就不见了,既不在公主手上,也不在陈圆圆手里。”李鹤说。

我知道,佛家有“心心相印”一说,道家有“道法心传”一说,儒家有“格物致知”一说。很明显,陈圆圆与公主之间,正是采取了这种“心道体传”的方式,将一种神秘的力量进行转移,由陈圆圆那边转移到公主这边。

那红色的物体可以说是“陈圆圆的心”,也可以说是“陈圆圆的法道”。

按照这种说法,陈圆圆、公主都是为了乾坤正道、敦煌天机而战,并非关注个人生死荣辱。

陈圆圆有机会逃生,却为了吸引官军、起义军的注意力而留在京城,暗地里将真正的敦煌天机传授给了公主这件事发生在历史的至暗时刻,史学家的笔法根本不会顾及,而只会盯住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皇太极等叱咤历史舞台的大人物。

所以,有些明智之士指出,真正影响历史的,都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小人物”不“小”,只是刻意地隐藏自己,保持低调,以确保自己的道法可行。

“真正的义女子,与夜奔的红拂女、击鼓的梁红玉比肩。”顾倾国由衷地挑起大拇指赞叹。

李鹤叹气:“顾兄,这么多年来,相信我‘神游之术’的,你是唯一一个。”

史上有人喟叹“吾谋不适用,归隐南山陲”,那是真正的消极避世,将一生所学最终埋葬于荒山坟茔之下。正因为有了顾倾国的信任,李鹤才能借力而起,成为了国内顶尖的精算师,一朝成名而天下雷动。

李鹤与顾倾国之间互相成就,一同成长,这才是知音的力量。

“鹤兄客气,‘神游之术’是上古奇术,不被现实社会中的凡夫俗子接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顾倾国谦逊地说。

明水袖一直没有开口,垂着头坐在角落里。

“公主并没有失去手臂,史学家所描述的,言过其实了,对吧?”我问。

“对。”李鹤点头。

当代文学家依据这段亡明历史塑造出了“独臂神尼”的侠客角色,实在是以讹传讹到了极致。

试想一下,按照人体结构剖析,肩骨、上臂骨都是最重要、最承力的主要骨骼,其坚硬程度足够经得起长剑一斩。崇祯帝不是武者,而是文士,那一斩之力能有多少?所以,公主所受的是皮肉伤,最多只是骨头受损而已,不至于当场断臂。

“陈圆圆才是事件核心。”我没再问,直接下了结论。

再次回溯那段历史,李自成、吴三桂、皇太极甚至崇祯帝都在围绕陈圆圆做文章,世人以为是因为她有绝世美貌,却不知道,以上四位顶尖人物为的是陈圆圆心里的大秘密敦煌天机。

第三件事,李鹤看到了李自成闯入陈圆圆府上。当然,那时候,公主已经出城。

李自成身后站着的就是在第五件事中于黑市刺杀公主的面具杀手。

正如我所料,李自成并未被陈圆圆的美色所迷惑,破门之后,所询问的唯一主题就是“敦煌天机”。

据李鹤的转述,李自成对于“敦煌天机”相当着迷。

按照正史记载,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穷到吃光草根的苦地方。参加起义军之后,李自成骁勇善战,身先士卒,最后从高迎祥手上接过了“闯王”的大旗,世称“李闯王”。

他这样对陈圆圆说:“据说,那个大秘密破解之日,就是世界大同、天下太平之时。天下人再也不为饥荒发愁,人人都能吃饱饭,白米白面,敞开肚子吃,没有人会饿死……我不信,我从懂事起就知道挨饿的滋味了,这么多年来,连做梦都在吃草根。术士们说,敦煌天机能改变天下,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都不必向官府纳粮纳税,连皇帝老子都会离开宝座,跟老百姓一起载歌载舞……那可能吗?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那还是一个国家吗?我不管其它,只想要那个大秘密,还天下一个公平公道。”

李自成出身民间穷苦百姓基层,刚刚进入京城时,的确有这种朴素的情怀,这些话是非常可信的。

陈圆圆只说了两句话,李自成就哑口无言了“你要的道不是天下正道,你说的话根本口不应心。所以,你不配拥有那个大秘密。”

这句话反过来解释,就更容易理解。如果每一个追求“敦煌天机”的人都是为了世界平等、天下大同,则秘密在谁手中变成现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譬如,公主赶到莫高窟,揭开敦煌天机的秘密,实现了天下公平,这就是万众企盼的美好结局。如果这结局在李自成手上出现,结果自然不变,效果当然相同。

陈圆圆那样说,就是看透了李自成的内心。

破城之战就是一块变心的跳板,李自成没有攻下京城、登基坐殿之前,是贫苦百姓的领头人,希望用起义来推翻明朝暴政。等他做了皇帝,心里的想法立刻产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被统治者变成了统治者,渴望的是永居宝座、统御万民,将中国变成自己的私人宅院。这样的话,他就不再提倡起义造反,而是需要安定和平,让老百姓都做他麾下的顺民,去执行三纲五常那一套繁文缛节。

他才不会从宝座上下来,更不会与百姓载歌载舞。

那么,对于他而言,控制并消灭“敦煌天机”的秘密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给我秘密,你活;不给秘密,凌迟。”这就是他面对风华绝代、艳若桃李的一代名妓陈圆圆说出的最绝情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