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敦煌天机 > 第80章 二战纪录片(3)

敦煌天机 第80章 二战纪录片(3)

作者:飞天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0:25:03 来源:笔趣阁

很快,画面中出现了八十年前的莫高窟。

与现在相比,那时的莫高窟残破、颓败,犹如一座即将倾塌的破庙。

从画面上看,很难相信这是一座国宝级建筑,其中蕴藏着天大的秘密。

画面一转,112窟的反弹琵琶图出现了。

草菅站在壁画前,高举着双臂,兴奋地又叫又跳。

在黑白纪录片中,我无法看清那时的反弹琵琶图,只是从草菅的表现分析,他对这一刻期待已久,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盗墓者站在一座顶级古墓墓门前一样。

“钻探壁画能得到什么?”我喃喃自问。

莫高窟壁画是国宝,任何一个现代人进入洞窟瞻仰时,都不会产生“钻探它”的愚蠢想法。

以草菅的智慧,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是不会千里迢迢带着钻机赶来的。

很快,钻机组合完毕,钻头对准了壁画的右下角。令人欣慰的是,日本人是从壁画的画面之外开始钻的,不会对原画造成损伤。

我回忆112窟里的情况,石壁十分完整,反弹琵琶图的右下角似乎没有钻孔。

纪录片的画面突然晃动起来,似乎是信号受到干扰,导致画面横向拉伸,变成了十几道黑白相间的亮条。

早期摄像机是通过“磁记录”展开工作,只要现场出现强磁干扰,摄像机的记录介质就会发生混乱,什么都录不下来。

混乱画面持续了二十五秒后恢复正常,摄影机仍然对准了壁画,但站在壁画前的人却一动不动。钻机也处于原位,钻头仍然抵着壁画的右下角,但发电机却没有工作,所以钻头只是抵在那里,丝毫没有钻进去。

之后的四分钟时间里,画面始终保持原样,就像定格了一样。但是,画面右上角的计时器一直在工作,证明摄像机正在正常录像,只不过是那些人、机器静止了。

四分钟后,摄像机到达了拍摄时间的极限,自动停止。

球幕暗下去,而我的眼睛因为长期盯着同一个画面,造成了残影现象,仿佛那静止的画面已经刻在球幕之上,永不消失。

如果这段纪录片没有经过删改伪造,就说明当时112窟里发生了超自然事件,某种神秘力量袭击了这批日本专家,将他们“定”住,如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定身法”一样。

“事情就是这样,连同草菅在内的所有专家都变成了植物人,包括那随队的摄影师。特战队员在洞外担任警戒,数小时之后才察觉情况不妙,闯进来之后,对现场的怪状束手无策,只能带着这些人狼狈离开。看过这纪录片之后,我确信草菅博士对莫高窟壁画有了独特的见解,但以这种结果草草收场,却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那人继续解说。

“请重放一遍。”我说。

“好,希望你能有所发现。”那人说。

纪录片第二次播放时,我不再注意画面中的其他人,只关注草菅。

大战之后,他焦急地检查木箱里的仪器,曾左手举着钻头、右手拎着钻杆,欣喜地连连挥动。大略估计,钻头、钻杆组合完成后的长度在一米左右,上下误差不超过十厘米。

在莫高窟112窟里,钻头抵住壁画的右下角时,我第二次估计钻尖至钻杆尾部的长度,差不多也是一米。

二战时期,每一样机械工具都会按照“物尽其用”的原则来设计,不会留太多富余量。也就是说,该钻机的有效行程设计为一米,则草菅的计划就是在石壁上钻一个一米深的洞。那么,他一定是认为莫高窟的秘密就藏在壁画后面的一米之处。

这种猜测虽然并不科学,但我相信自己的第六感,更相信天下大道,殊途同归,在某件秘事上,所有智者的思维路径都会指向同一个点。

那么,现代化的钻探技术如此发达,不要说是在石壁上钻一个一米深的孔了,就算在112窟中挖一个一米深的大洞,都不是难事,至少地铁建设系统中的“盾级掘进机”就能轻松完成。

“如果确信一米之下有秘密,还等什么呢?”我心底突然涌起了巨大的冲动。

这种冲动,应该不亚于纪录片中草菅站在反弹琵琶图前面时的内心狂喜。

当然,纪录片的最后,当摄像机前的所有人静止不动时,也令我不寒而栗。自古至今,人类智者如银河繁星,何止千千万万?即使千万人中有百分之一去思考揭开莫高窟秘密的办法,其计划也早就超过数百种了。

最终,智者皆死,而莫高窟长存,这就是残酷的现状。

人类发明摄像机之后,才记录下了草菅一行人的遭遇。在摄像机、照相机出现之前,假如也有同样怪事发生,就根本无人记录。无图无真相,若是只有文字记录,该怪事也就成了无稽之谈,被更加怪异、荒诞的怪力乱神之事湮没了。

纪录片放完了第二遍,我的心情由狂热再次变得冷静。

无论揭开秘密有多重要,但是都不该以失去生命为代价,那是无比愚蠢的一件事。

“岛国人比陆地人更聪明,不是吗?”那人低声感叹。

这句话太绝对,“聪明”二字应该改为“奸诈”才对。

日寇觊觎莫高窟宝藏的前提是,其无耻的先辈早就从发现莫高窟藏宝洞的王道士那里连偷带骗,拐走了大量经书。

没有经书,远在岛国的渔民后代们岂能知道莫高窟的存在?

“现在,莫高窟背后有秘密已经是天下皆知的秘密了,是吗?”我说。

那人在黑暗中悠悠地反问:“有秘密和揭开秘密是两回事,天下皆知有秘密,天下也皆知揭不开秘密,这跟没有秘密又有什么区别吗?”

他这句话,无异于是说,没有人能揭开莫高窟的秘密,自古至今,绝无例外。

“你既然知道这么多,又这么肯定,那又何必卷入其中,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我再度反问。

那人笑起来:“是啊,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答案很简单,按照历史规律,每隔百年,人类社会中总有真正的大英雄横空出世,解决那些困扰江湖百年的痼疾。我不是大英雄,但我可以追随大英雄的脚步,看他如何横扫**,威震八荒。我不离开敦煌,是不死心,与大多数人的目的不同。以我如今的年纪,不可能再有什么奢望与**,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想看看莫高窟后面到底有什么。”

从对方的措辞中,我隐约意识到,他跟我生活中出现的一个人很相似。

画师团诸人中,严老师经常说自己是“无欲无求”,已经是黄土埋到胸口的人了,不会跟年轻人争名夺利,一较高下。宋所长欺诈他、刁难他的时候,别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却笑呵呵地甘之如饴,忍了又忍。

只有心胸无比广阔的人,才能忍下市井无赖之徒的挑衅,将一切令莽夫拔刀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画师团里,我跟严老师走得近,正是因为欣赏他的人生态度。可惜,我却偏偏看走了眼,把一个潜隐江湖的高手误认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画界匠人。

“严老师。”我叫出对方的名字。

“你叫谁?”那人问。

“严老师,别装了,你改变了口音和体型,那也无济于事。我只认你的声音和气味,这两项根本改变不了。你平时喜欢嚼台湾槟榔,这气味已经深入五脏六腑,任何方法都掩藏不住。还是别兜圈子了,没什么意思。”我回答。

那人还想否认,但只说了半句话就停住:“我根本不是”

他是严老师,我不会认错。

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独特气味,人的嗅觉不够灵敏,无法准确区分一百种以上的不同样本,但犬类却可以,并将区分范围扩大至五百种以上。受过专业训练的警犬更是能够轻松区分一千种以上的气味,不容任何罪犯混淆过关。

我曾无数次跟严老师一同乘车,在敦煌与莫高窟之间来回通勤。每次我们坐在一起,他身上的槟榔味就会毫无阻滞地传入我的鼻子里。

“严老师,别否认了,咱们推来推去没有意思。你是个识大体、懂大局的人,一定知道现在时间对咱们有多珍贵。”我说。

“好吧好吧好吧,我就是严来亭,没想到你能认得出我的声音和气味。现在,你不要出声,什么都不要问,我先放你下来,然后带你去一个更有趣的地方。”那人回答。

我身上的安全带被一道道解开,严老师的喘息里也带着槟榔味:“好了,咱们走,去一个更有趣的地方。”

“留那年轻人一条命。”我说。

严老师嘿地一笑:“留命?你说晚了,我一进来,他就死了。此时此地,再存妇人之仁,那你我就都死定了。”

我不禁感叹,严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个懦弱卑怯的小人物,但一旦恢复真实身份,马上变成了行事如风、出手果决的大杀手。前后对比,天壤之别。

“唉,严老师,如果可以的话,不要妄开杀戒了。”我只能如此叮嘱,管用与否,谁都不知道。

严老师开门,向外探头一望,然后倏地闪出去,左拐急行。

我紧跟上去,一路向左,到了一个旋转楼梯前面。

严老师轻轻打了个唿哨,下面遥遥传来唿哨回应。

“在下面,好极了。”严老师脸色一喜,马上沿着楼梯下去。

下了二十二级台阶后,我们抵达了下面一层,但严老师没有停步,继续向下。

要想维持一个秘密基地正常运转,必须有广阔的山腹为基础。看起来,日本人已经挖空了半座山,并且一直向下立体发展,至少构筑了一个五层建筑,而每一层的房间数量都超过二十间,面积极宽敞,设备极先进。

我不相信严老师是仓促之间闯入这里的,他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策划、侦察、试探、潜伏,才能一出手就突破了胖子的防线,直捣黄龙,控制局面。

这时候,我想起了出现在饺子馆的老板娘与那名冷若冰霜的女子。

“他们是同谋,合起伙来骗我。”我不禁苦笑。

一直以来,我很敬重严老师,认为他比其他人更具有长者之风,仍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修养和尊严。很可惜,我也被他有计划地逐步骗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