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第417章 吴夫人的劝诫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417章 吴夫人的劝诫

作者:一念长空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0:16 来源:笔趣阁

“权儿。”

等安顿好那群小家伙后,吴夫人找上孙权,颇有些婉转的说道,

“虽说是非曲直,往往并不是世人所看到的那样。窦玉茹我见过,倒也是个性情中人。只不过,邪门歪道毕竟是邪门歪道,你不在乎,不代表别人也不在乎。如果让人知晓,你跟魔门有勾结,届时,天下士族,谁还愿意投奔与你?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又如何能执掌一方天地?”

这也是吴夫人迟迟没有给孙权讲关于玉儿之事的原因,因为一旦提及此事,吴夫人就必然会劝诫孙权。

“权儿,娘也不是说让你彻底跟那窦玉茹断绝关系,娘也不愿让你做那薄情寡义之人。只是,你毕竟也长大了,人又聪明,这当中的度,你可要好好把握,不要落了人口实。”吴夫人苦口婆心道。..

说真的,这话让孙权听着很不高兴。玉儿是性情中人,孙权何尝又不是性情中人了?从始至终,孙权都把亲疏关系放在仁义道德前面。玉儿是因为他孙权才走到了这一步,孙权又怎么可能为此去疏远玉儿?哪怕玉儿现在做的事让孙权非常为难,孙权也从没有任何要埋怨怪罪玉儿的念头。

吴夫人现在要孙权疏远跟玉儿的关系,让孙权以后少跟玉儿来往,这种事,孙权怎么可能做得到!固然,吴夫人从母亲的角度考虑问题没错,但孙权,偏偏是整个孙家当中,最为固执任性的那一个。

不过,孙权也不得不承认,吴夫人的话很有道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非孙权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孙权对魔门没有偏见,但世人对魔门可有偏见,特别是那些高贵的士族,根本不屑跟魔门为伍。为什么曹操前期的时候,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因为读书人自诩清流,曹操的家庭是宦官出身,被划分为浊流,所以这些清高的读书人不愿意投奔曹操。连曹操都是如此了,更何况被读书人更加鄙弃的魔门?

这个时代,教育是被垄断的。你行军打仗,还可以从草莽之中提拔一个将军出来,但你管理后方,处理内政,募兵种粮,难道也能从草莽当中提拔人才?如果真那么容易,曹操那边的荀彧也就不会那么值钱了。别看曹操发了那么多募贤令,不问出身的招揽人才,但真正能在重要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拥有都是那些大家族的子弟。

孙权是个现代人,对这些事情看得比古代人更加透彻。所以,哪怕生在兵法世家,孙权也一直认为内政非常重要。当然,如果能够一鼓作气,势如破竹的拿下江山,那固然是绝对的武力最为重要,可一旦双方在战场上互争不下,那比的就是消耗,比的就是国力了。你消耗不起,国力不够,长久以往,自然会落入下风。孙权认为,历史上三国后期,为什么魏国最强,胜就胜在国力上。

为此,孙吴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荀彧。一个荀彧,你或许还可以用人格魅力拐来,但想要确保整个大后方的安稳,想要这后方源源不断的能给予前线支援,想要前线将士不用担心家里的妻儿能够奋勇作战,孙家需要无数的士族帮忙。至少,也要保证内部循环,不至于因为某个人的离开或者意外,而导致政事出现严重的瘫痪。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孙权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的。玉儿,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速成一个又一个的吕蒙,但她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批真正的读书人出来。当然了,魔门之中,也不是都没读过书,百家争鸣,何其壮哉,这些人也确实是人才,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有突出的才干,但这‘某些方面’嘛,至少在孙权看来,并不包含治理天下。

“娘,你说的没错。”

孙权主动应允了吴夫人的话,不过,还没等到吴夫人欣慰,就听孙权继续说道,

“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实在是杞人忧天了。现在的局面,除了父亲的旧部以外,谁还愿意帮我们?想要重夺江东,乃至争霸天下,我们少不了这样一股势力的暗中支持。”孙权说道,“有朝一日,哪怕落人口实,也是我孙权跟魔门勾结,而非我孙家跟魔门有染。只要大哥不插手此事,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就由我来做抗好了。”

一时间,吴夫人无奈苦笑,指着孙权笑骂,

“果然还是以前那个犟小子!娘就知道你不可能那么轻易就听话。”

“娘~~”孙权抓过吴夫人的手,“你不是说我长大了吗?孩儿自有分寸的。”

“但愿如此吧。”吴夫人摇头一叹,“你们兄弟能让我少担点心,就不错了。”

“放心吧娘,未来只会越来越好!”孙权坚定道。

此时的孙权,一心想的就是辅佐自己的大哥孙策,只要孙策能够保持伟光正,那自然会有无数仁人义士来投。有时候高瞻远瞩反而是好高骛远,时刻都想着万一孙策真的死了该怎么办,万事都去做两种准备的话,反而容易顾此失彼。现在的孙权,就是不想给自己留任何退路,他誓要保住孙策!

况且,对如何处理目前自己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孙权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只要他照着自己的计划坚定的执行下去,目前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而眼前的历阳,正是孙权计划的第一步!

······

长江,

在这个时代,称得上是真正的天险。虽然渡江不难,但你要让动辄上万的军队渡过长江,可就难上加难了。非常耗费时间不说,一众人堵在江边,目标也特别明显,一旦被敌人偷袭,基本就有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可以说,渡江作战,必须慎之又慎,决不允许出任何差错。在这种时候,大军往往起不了太大作用,几千人的奇袭军,通常能有奇效。

如果奇袭军能在第一时间,渡过江去,占领对面的渡口,以作守卫,如此,让后方的大军安然渡江,那么这场战役基本也算胜一小半了。至于另一大半,除开双方实力对比以外,还不得不考虑,渡江之后,孤军深入,难以补给的困境。

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江战很难,往往是对峙居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