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1073章 十万军中挂印来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1073章 十万军中挂印来

作者:堂燕归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5:17 来源:笔趣阁

“成儿不许胡闹!”罗艺喝住罗成,转头看着曾国藩。

众人中,曾国藩最有城府。

曾国藩神情凝重,沉吟片刻,道:“此事是否与金太守有关,尚无法确定。但这巩志乃武陵郡从事,今毙命于此,传了出去,恐有麻烦。”

罗成少不更事,哼道:“有何麻烦,来一个杀一个便是!”

“成儿!”罗艺厉声喝止罗成。

罗成自幼娇生惯养,心高气傲,虽是父亲出声呵斥,也不服气。哼了一声,拨马去了一边。

曾国藩道:“子玉公子刚到此地,便出此事,传扬出去,即便刘荆州不予追究,亦会有他人借机生事。”

王粲问道:“那该当如何?”

“巩志大逆不道,定是受人指使。”曾国藩虽未明说,但王粲、罗艺、魏延等都清楚,巩志背后之人,定是江陵方面的头面人物。

区区巩志,无所谓。但他背后之人,可不能轻易得罪。

“速速掩埋尸体,不能留下痕迹。寻妥善处,确保子玉公子安全再作计较。”

众人当即商定,曾国藩、王粲和罗氏父子,护送刘琦,赶去罗艺家,养伤治病。

魏延带人,处理尸体后,返回长沙军营。

魏延带来的人,都是可靠亲信,但曾国藩也不甚放心,再三叮嘱,切莫走漏风声。

……

且说曾国藩的人保护刘琦,去罗艺家暂住。

罗家的庄子,离此不远。一行人赶到罗家,立刻找来医者,给刘琦处置箭伤。

本以为不过是普通箭伤,却不料,医者查看之后,竟说箭上有毒!

虽非见血夺命之毒,但刘琦本就体弱多病,受伤中毒,一路颠簸,毒已入血,医者惭愧,连连告罪,说自己医术不精,无救治之法!

曾国藩、罗艺和王粲大惊失色。慌乱之时,也不禁连连叫苦。

本想善待刘琦,借机拉近与刘表的关系,哪成想摊上这大麻烦!

刘琦若死在途中,也就罢了。死在这里,几个人如何脱得干系?!

刘琦病情愈重。低热不退,始终处于半昏半睡状态。偶尔开口,所言竟似胡话一般,无人能懂。

刘琦常常重复,众人稍稍能听懂的,是两句诗:“……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沉稳如曾国藩,也不禁冒汗。心中暗怪王粲多事,只是嘴上没说。

罗艺更加害怕。

罗成杀了巩志,罗艺本就担心不已。若是刘琦死在自己家里,有千百张口,也说不清楚了!

罗艺不好埋怨曾国藩给自己找麻烦,只能瞪着王粲。虽然没直接开口责怪,脸上却写得清清楚楚。

罗成听到消息,虽然年少气盛,不知道害怕,却也知道此事麻烦。

私下对父亲道:“这大公子既然如此麻烦,赶快把他送去长沙吧,不死在咱家中就好。”

“你懂什么?!”

罗艺何尝不想甩掉这个包袱,但事情哪有罗成想的那般简单。

众人束手无策之计,曾国藩突然道:“要救子玉公子,非一人不可!”

“何人?”

“张机!”

“对啊!”王粲一拍脑袋,撒腿就跑,去找张机。

……

张机张仲景,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张仲景出身寒门,十岁学医,博学多才,心底纯善,极重孝道。

因其才学和品行,被举为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只是,张仲景更喜欢行医,而不愿做官。

在古代,做官有许多限制。其中一条,官员不得随便进入民宅。

而医者,亦称“行医”,就是串门进户,给人诊病。

张仲景做了太守,受官场规矩所限,无法治病救人,甚是不安。

后来,张仲景想了变通之法。不能走街串户给百姓看病,我就不出门,等着百姓来找自己看病!

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在衙门里给百姓看病。

张仲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百姓视为救星。(张仲景坐公堂诊治百姓,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坐在药铺给人诊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医生”。)

后来,张仲景越来越厌倦官场之事,索性辞官,钻心研究医术。写出《伤寒杂病论》、《辨伤寒》、《评病药方》、《疗妇人方》、《五藏论》、《口齿论》等著作。

其所著医书多散失不传,仅《伤寒杂病论》存世。但是,仅此一本著作,便让国人受益两千年,此书被奉为中医经典,而张仲景也被后人尊为“医圣”!

……

张仲景赶到,查验了刘琦的伤势,表情极为凝重。

“先生,如何?”

张仲景轻轻摇摇头。“虽非剧毒,但已深入气血。驱气血之毒,非老朽专长。只可惜,李东壁(李时珍)不在此处,老朽只能尽力而为,能否转危为安,全看子玉公子的造化了。”

连张仲景都如此说,曾国藩等人,心中更是没底。只能暗暗祈祷,希望刘琦吉人天相。

只是,这大公子自幼便多病多灾,何来“吉人天相”?曾国藩等人真不相信,他能躲过这一劫……

……

张仲景开出了药方,罗艺立刻命人,抓来药材。

张仲景亲自调配了几种药物,内服、外敷完毕,张仲景叹口气:“只能等了,一日若能退去低热,两日若能醒转,便有救。”

曾国藩等人招惹了如此大麻烦,哪敢离开,和张仲景一起,守在刘琦的病榻前。

一日过去了……

刘琦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伸手试试,额头竟清凉了!

两日过去了……

刘琦突然皱皱眉头,一脸痛苦……

曾国藩等人大惊,欲上前探问,张仲景急忙伸手拉住众人。

再过片刻,刘琦突然喊了一声:“苦煞吾也!”

刘琦,醒了!

“大公子!”

“子玉公子!”

众人大喜,扑到病榻前,连声召唤。

刘琦缓缓侧过头,望着众人,似看陌生人,一脸茫然……

“子玉公子,你总算醒过来了!”

王粲最是激动,攥着刘琦的手,不住抹泪。

“汝、汝何人?”

“王粲、王粲啊!”

“王粲?”刘琦的眉头紧锁,似是唤醒着久远的回忆一般,半晌,终于冲王粲苦苦一笑:“王仲宣……”

“是我!是我啊!公子终于清醒了!”

“父亲……父亲还好吧?”

“好!好!”

刘琦苏醒过来,首先询问父亲情况,其孝心令屋内众人动容。

刘琦的身体,仍然十分虚弱,但神智越来越清醒。“今、今天是几月几了?”

“今天是建安三年正月二十啊,公子昏迷两整天了!”

“哦……建安三年……父亲……弟弟……”刘琦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眼神迷茫,喃喃语道:“大汉……荆州……柘皋……”

罗成不屑地咧咧嘴,嘟囔道:“荆州哪有什么柘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