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天人感应

天唐锦绣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天人感应

作者:公子許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4 13:51:08 来源:笔趣阁

黑夜之中,雨势渐渐增大,叛军犹如潮水一般自西、南两个方向朝着武德殿发动猛攻,冒着右屯卫的枪林弹雨不惜伤亡,喊杀之声惊天动地。

尉迟恭与李道宗麾下这两支大唐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展现出强悍的战斗风格,即便明知必死,却无一人后退,全军上下矢志不渝,甘愿在主帅军令之下赴汤蹈火、战死沙场。

无以计数的兵卒倒在冲锋的路上,武德门、虔化门、献春门、日华门等等各处宫门的路上尸体层层叠叠,血流成河,这种用人命去消耗对方弹药的战斗的紧张、惨烈,令人窒息。

饶是尉迟恭、李道宗皆是久经战阵的宿将,见惯生死心如铁石,依旧为麾下兵卒这般伤亡速度感到心脏抽痛,难以呼吸。

然而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却浇灭了右屯卫的猛烈火力,带给叛军无尽的希望……

随着右屯卫的火器在雨水之中越来越多的遭遇故障,火力减弱,叛军士气大振,冲锋势头愈发猛烈,凭借兵力上的优势逐渐压缩右屯卫的战线,将武德殿外围的殿宇一座一座攻陷,迫使右屯卫不得不将战线缓缓后撤。

承天门城楼之上,闻听战报的李治以强大的自制力遏制自己不会因为狂喜而手舞足蹈,但满面喜色却无论如何也压制不住。

他指着窗外的大雨,颇有几分志得意满:“诸位爱卿可否看见?这场雨就是上苍的警示,无敌于天下的右屯卫因为这场大雨而丧失火器的威力,武德殿将被江夏郡王、鄂国公联手攻陷,本王才是天命所归的那一个!”

萧瑀、褚遂良等人赶紧起身,一揖及地,齐齐恭贺。

正当右屯卫火力凶猛、万夫莫开之际,一场大雨骤然而降,这不是“天人感应”又是什么呢?

或许晋王当真是天意所属,降下这样一场大雨浇灭右屯卫火器的同时,大抵也能将李承乾的统治彻底湮灭在太极宫内……

“启禀殿下,崔信奉命收拢山东私军、维系城内秩序,与进入城内的刘仁轨所率的水师部队碰头,双方正在天街交战,战事焦灼,一时间难分胜负。”

斥候呈递军情,令李治的激荡心绪稍有平缓。

明德门这么快就被攻陷了?

李治蹙眉,问道:“城外几支军队动向如何?”

“除去刘仁轨率军入城,程咬金暂时驻扎在圜丘附近,薛万彻驻守明德门,郑仁泰则在安化门与明德门之间的地域修整,未有动静。”

“嗯,看来薛、刘、郑这三人还是不放心程咬金这个老匹夫啊……”

李治若有所思,这倒是好事,且不管程咬金到底怎么想,眼下几支军队相互制约谁也不放心谁,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去攻陷武德殿。

“传令给崔信,即便不能击溃刘仁轨,也要不惜代价死死堵住天街不能使其靠近承天门,给江夏郡王、鄂国公争取时间!”

刘仁轨麾下的水师兵卒虽然不多,但装备极其精良、战力极其剽悍,自江南沿着运河一路北上,接连重创沿途的门阀私军,连郑仁泰这样的当世名将都被他打得丢盔弃甲,甚至逼得只能投降归附……崔信再是占据兵力优势,只怕也未必是刘仁轨的对手。

不过山东私军人多势众,就算拿命去填,也能将刘仁轨拖住……

“喏!”

斥候得令,转身快步离去。

*****

寅时,武德殿内依旧灯火通明,叛军在宫门之外发动潮水一般的攻势,杀声震天,兼且各自的家眷都还留在府中,眼下叛军肆虐长安烧杀掳掠,殿中的文武群臣各个担忧烦躁,如何睡得着?

战报如雪片一般飞入武德殿。

忽如其来的大雨,右屯卫火器故障、战力受限,叛军攻势猛烈、战局紧张……

不少留在殿上的大臣面面相觑,缄默无言。

“天人感应”古已有之,乃儒家之学说,及至董仲舒之时将其发扬光大。董仲舒将“天人感应”与《公羊传》中的灾异说、墨家的“天罚”等等学说合二为一,认为“天亦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赋予“天”人格化的魅力,而“天”会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种种自然现象表达出来,进而“警示人间”可通过种种自然现象去体察“天命”。

皇帝则是“天的意志”在人间寻找的最高执行者,故皇帝自称“天子”。

于是,每每天有异象,便可据此检查人世间是否有灾祸之事。

以此反推,若君王不明、昏聩暴戾,导致奸臣当道、祸国殃民,上天亦会降下灾祸,惩罚君王……

当下皇位之争最为关键之时,叛军已经兵临城下,上天却降下一场大雨导致最为忠诚于皇帝的右屯卫战力下降、火器受限,按照“天人感应”的理论,岂不是说明李承乾悖逆天道受到惩罚,而晋王才是“天命所归”的那一个?

这对于整个“帝党”来说不啻于一道炸雷轰在脑门上,整个大殿之上气氛沉闷,士气消沉。

李承乾倒是神情平静,自父皇东征由他负责监国以来,经历了诸多磨难,每一回都在败亡的边缘反复徘徊,由此也磨砺了他的心性,固然距离“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境界还差了一些,却也不至于如以前那般性格敏感脆弱,稍有挫折便情绪崩溃。

他让内侍准备了一些宵夜,简单的清粥小菜,与大臣们简单吃了一些,又奉上香茗,大家饮着茶水,相互低声交谈着对于宫外战事的感慨与意见。

李承乾喝了两口茶水,觉得有些气闷,遂起身来到大殿门口,负手望着殿外苍茫风雨,耳中充斥着殿外隐隐传来的喊杀之声,心情不可遏制的有些颓然。

雨水绵密,将殿前的汉白玉石阶洗刷得白皙干净,灯笼的光芒照耀其上,反映着橘红色的光泽。

这样一场雨水来得如此不合时宜,难道当真他李承乾并非天命所归的那一个?

这让他不禁回想起作为大唐太子的这么多年所遭遇的质疑、诘问、乃至于嫌弃……

或许,他果真不是天命所属?

否则为何殚精竭虑的与房俊商议出剪除不臣之办法,更费尽心机隐匿制造局的火器产量,希望关键之时能够凭借火器一锤定音……最终却等来了这样一场大雨?

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李勣来到李承乾身后,低声道:“陛下,雨夜湿冷,当心龙体受寒。”

李承乾微微摇头,反问道:“英公你说,若是先帝当初将朕废黜,传位于雉奴,会否今日之祸便不会发生?帝**队不会因此内讧,长安百姓更不会遭受荼毒?”

人一旦陷入自我怀疑当中,便开始不由自主的反省以往所作所为,思量若是换了旁人来做是否会做得更好。

李勣沉默。

李承乾道:“直言无妨。”

李勣斟酌一下,缓缓道:“如若晋王即位,或许当下会风平浪静,也能延续贞观一朝之文治武功,天下承平,百姓咸宁……但长远来看,却是危机四伏,非嫡长即位,总归是违背人伦常理,一次也就罢了,若长此以往,怕是人人效仿,其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何谓“人伦常理”?在帝位继承这件事上,“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人伦常理,“宗祧承继”是普天之下公认的法则,正因为有这样的常理、法则存在,才避免了无穷无尽的传承争端。

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而后逼父退位、登基为帝,已经将常理、法则践踏于脚下,如果晋王再以嫡三子之身份克继大统,是否意味着大唐的地位传承再也毋须遵循“宗祧承继”之法则,可以无视“嫡长子继承制”的常理?

这将埋下巨大的隐患,往后大唐的每一次帝位传承都将伴随着腥风血雨,毕竟有“先例”在,面对九五至尊的皇位哪一个皇子又甘心拱手相让呢?

不争,永远得不到;争一下,或许就能得到……大唐帝国即便再是威服四海、国力无穷,也终将在一次又一次的皇位争夺之中耗尽最后一分元气。

所以房俊在坚定支持太子顺位继承这件事上,是很有道理的。

李承乾并未因为李勣的肯定而有所欣慰,反而幽幽道:“所以……朕只是占了生得早的便宜?”

其余便一无是处了?

李勣:“……”

这皇帝应该是钻进牛角尖了?

他顿了一顿,说了一句不是安慰的安慰:“……生得早就足够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而这世上从来也不曾存在什么公平,项羽王霸之气冠绝宇内,终也要乌江自刎,刘邦市井小儿寡廉鲜耻,却得享天下登基御极,哪里有什么公平可言?

很多时候早走一步、早生一日,就足以注定很是事情了,任旁人才高八斗、谋算天下,也终究无法企及……

李承乾转过头,目光幽幽道看着李勣,半晌才说道:“英公还真是言辞犀利、会安慰人。”

李勣不理会陛下言语之中的揶揄,笑了笑,淡然道:“陛下能够坐在皇位之上,就已经是天命所归,何必因为有人欲壑难填、不忠不孝就去怀疑自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