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君临战国 > 第六百零七章 绝对国力

君临战国 第六百零七章 绝对国力

作者:龙竹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5:38 来源:笔趣阁

[第5章第三卷明争暗斗]

第621节第六百零七章绝对国力

辰凌镇定下来,开始被玄女的惊才艳绝动了本心,一直都无法摆脱出来,现在一番滔滔不绝的言辞,让他重拾了信心,不再觉得低人一等,学问不足,而是与玄女站在同一高度来平等对话。冰@火!中文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在校大学生,与一位任职教授在对话,总感觉底气不足,心里发虚,加上这个教授还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任何男生一见,都要心神被震撼,束手束脚了。

不过,预热了一番,辰凌已经对自己思维和观点,重拾了信心,即使玄女再有才学,也是两千年前的学问,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还是有其它的方面,可以震撼玄女的。

这就如同,那个在校大学生,忽然成了博士后,还拿到了诺贝尔奖,未必不会盖过那些老教授。

“清儿姑娘,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要考虑一下根本所在,你说战国七雄,实力虽有强有弱,但终究是差不太多,甚至任何一国,只要励精图治几年,遇上明主,重用人才,就能赶超上去,不存在绝对的大差距,如此一来,发动统一战争,征服六国,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辰凌不答反问道。

澹台清儿皱眉寻思了一下,说道:“最根本,应该是国力!”

辰凌脸色一笑,点头道:“不错,外交、明主、良相、名将、兵戈、装备、文化等等,都是很关键的因素,任何一点都能影响战局和大势,但最根本的还是国力,就像鲁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一样,没有国力,就没有绝对实力,难以持久战,打两年,就会分崩离析,拖垮了。”

“因此,如果发动了统一战争,并能取得胜利,最根本就是国力,要消灭六国,就要有六国总和的国力,这包括粮草、人口、先进的生产力、兵马军队等,当然,这六国总和,并非指完全叠加在一起,而是指,能同时应对六国的各种变化和联击,如何核算下来,至少是某一个诸侯国的三倍整的实力,才能发动这场战争,与六国开战,在战争过程中,还要巧妙使用外交分化、逐一击破等战略,否则也会功亏一篑。”

澹台清儿听后,陷入了沉思,这个是以前她没有完全想通的地方,总觉得战国混乱,应该以戈止戈,实现大一统,建立新的王朝,这样使战争冻结,百姓不再受苦难。

她也曾夜观星象,不断演化棋局,思考如何发动统一战争,但必须有一个强国作为载体,要非常强大,却没有考虑这么周密。

辰凌的一番话,让澹台清儿拨开云雾,一下子捕捉到了关键,前后一串通,原来有些看不透的事,忽然都明朗了。

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哪怕圣人,也无法做到全知全会,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

“公子觉得,秦国的储备,还远远不够?非得七八十年后,才能做到?”澹台清儿早在鬼谷子的卦象上得知,秦国要统一,至少要在百年之内,近五十年都无法做到,这需要数代的君王同心协力,锲而不舍,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中间只要出现一个昏君,那就功亏一篑。

辰凌自然不能说历史是这样写的,而是通过目前的局势来分析,才有说服力:“清儿姑娘,咱们摊开地图,你瞧,秦国在西部,有函谷天险,潼关、秦岭、黄河要塞,隔绝东方,这是一大地利优势;秦国变法三十多年,的确后来居上,实力不弱,但也顶多与赵、齐、魏旗鼓相当,即便五国联军每次打到函谷关,都被秦家击溃,只要因为秦军有这样的天然优势,易守难攻,但统一战争却不同,秦军要东出函谷关,向六国发兵,这需要秦国至少有百万铁甲雄狮,三分之一兵力留下来防御本土,三分之一兵力用来攻击一个国家,另外三分之一兵力用来牵制它国破坏,堵住援军的路线,这样才有希望。”

“百万铁甲雄狮,就是一百万壮丁啊,就以三人为一户,那也少三百万户人口,再说,人口之家,不可能都是壮丁,还有妇孺孩童,老人野叟,至少人口要达到五百万户,这是最少估计,目前秦国虽然有三十年的变法成绩,但人口只有一百万户,还包括西戎很多部落,早有异心,因此没有几代的繁衍,难成大事,此乃其一。”

澹台清儿静如明月,气质脱俗,有一种难言的光环笼罩,显得无比圣洁,此刻的她,早已收起了仙子超然玄远的神态,而是收起了气息,谦虚地听着,脸色的神色不断变幻,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正是关键,以前从未考虑这样细致。

“第二,粮草问题,百万雄狮,征战十年,需要多少粮草,天文数字,而且远离本土作战,运输过程中的消耗,相邻国家征战,是五存一,跨一个诸侯国再作战,十存一都不止,如果从渭川粮仓运粮,去燕国打仗,至少要三十存一,也就是运输三十万石的粮食,只有一万石的粮食能被送到,其它都在途中消耗掉了,而且壮丁都被拉去战场作战,运输队伍更加庞大,至少要双倍的人来运输粮草,如果六十万人在外作战,就需要一百二十万人,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运输,那么谁来种粮呢?春耕秋收,也同样需要人力啊!”

“何况秦国多山岭之地,土地贫瘠,目前只有一处能做粮仓,那就是渭水八百里平原,能保证目前秦国的粮草供给,但只是三四十万兵戈,在本土的消耗,而不是百万大军,远征的消耗,差十倍都不止。尽管秦国有洛泾之水的平原,还有巴蜀的后仓,但这两处,目前还没有用武之地。”

“洛水、泾水不是大旱就是大涝之年,十年中,几乎收成不多,旱时收成减半,涝时收成亦减半,几乎没有丰收年;巴蜀道路崎岖,无法运粮出来,而且巴蜀河流十年里八年泛滥,非旱即涝,自给自足都很困难,何况秦军刚占领不足十年,当地武装反抗频繁,每年都要投入兵力和粮草消耗,更别说往外运粮,填充国库了。”

“要改变这两处,除非兴修水利,洛水、泾水之间能筑起水渠,灌溉当地的田野,旱涝保收,巴蜀也一样,必须派去驻守官员,治理民政,等二十年后巴蜀民心归拢,期间有精通水利人,改造巴蜀的河道,建水渠工程,便不利为有利,数十年后,才能变成粮草。”

这一切,其实都是辰凌在后世看记录片的时候,听来的,讲解大秦国兴衰的时候,把这些都涵盖了进去,秦始皇为发动统一战争,征调百万雄狮,两百万苦力运粮,全国备战,每家除口粮外,一律上缴,所有男丁及妇孺,统一听从调遣,全民皆兵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且秦国后来有了李冰的都江堰,郑国的郑国渠,才使得巴蜀、洛泾之地,变成了两大粮仓,为秦国源源不断提供粮草,否则,统一战争都是空谈。

澹台清儿听完之后,长长吐了一口气,光着人口和粮草两项,就难道了所有诸侯国,难怪以秦国蒸蒸日上的趋势,还要七八十年的筹备,果然不是空谈,对于辰凌的分析,打心底佩服了,但是转念一想:不对,他说这几十年内,有一个诸侯国会取而代之,这怎么可能,哪一个诸侯国能超越秦国的优势?这时候的玄女,更加充满好奇了,眸光中多出一丝渴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