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承包大明 > 第六百二十三章 承包之路不能停

承包大明 第六百二十三章 承包之路不能停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9:00 来源:笔趣阁

从钱庄出来后,许寒抬头看了眼阴霾得天空,又将身上得斗篷裹紧一点,等到其它的晋商相继离开之后,他便向一旁的胡渡低声道:“三哥,我觉得我们现在太依赖一诺钱庄,这令我们处处受其牵制啊。”

“我知道。”

胡渡点点头,道:“但是你也可以这样想,如果没有他,我们无法赚得这么多钱,既然他让我们有钱赚,听他的又有何妨。”

许寒笑道:“这倒也是。”

......

“姑爷,近年来,我可是经常与这些晋商打交道,这些晋商可真是非常狡猾,咱们可得防着他们一点。”

辰辰一边整理着资料,一边向郭淡打着小报告。

郭淡笑道:“看来你更喜欢跟小伯爷合作。”

辰辰稍稍一愣,旋即嘻嘻道:“我只是觉得,我们钱庄也可以借贷,没有必要让他们赚这钱。”

郭淡道:“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辰辰好奇道:“啥时机。”

“因为我们银子还不够多。”郭淡笑道。

银子不够多?

辰辰听得就更是迷惑了,因为就胡渡他们这些晋商加在一起,可也比不上他们一诺钱庄。

他们能做,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

其实他理解错了,他只是理解这钱不够多,而郭淡说得其实是货币。

郭淡比谁更想玩金融,那才是他的节奏啊!

可是想要发展金融,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货币储备,至少你得取得货币控制权,这是最最最基本的,显然一诺钱庄根本就具备这一点,别说一诺钱庄,就连朝廷都不具备,明朝廷用纸钞彻底把货币给玩废了。

在没有任何货币基础得情况下,发展金融行业,那无疑是在走钢丝绳。

郭淡并未急于开展金融业务,他在江南收购的那些小钱庄,也都不再进行金融业务。

而晋商的茶庄在郭淡看来,那只是小打小闹,出不了什么大危机,顺便还能够帮他铺路,到时有了货币基础,就可以直接全部继承。

......

而胡渡、许寒他们这些晋商可没有拒绝郭淡的勇气,关键郭淡这也不是无理要求。

这场危机已经充分展示出这一点来。

五条枪面临那么高的税,人家照样活得滋润,因为普天之下,没有谁能够替代五条枪的春宫画,借钱给五条枪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这一次受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些靠人堆,没有技术含量的作坊。

他们回去之后,立刻就做出调整,将收紧对商人的借贷,主要针对那种长期商人借贷,短期的话,只要有抵押物,那都无所谓。

但要说茶庄的调整,会对于卫辉府的经济产生什么巨大的影响,那也是狗屁,毕竟借钱的商人也就那么多,如秦庄、周丰这些大富商,当然不需要问茶庄借钱来周转。

但是这引起卫辉府所有商人的注意。

这对于他们而言,更像似一个信号。

京商们就有些不爽了,我们才是你郭淡最坚定的盟友,你怎么能够先跟他们开会。

真是醋意滔天啊!

周丰他们立刻赶来找郭淡,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淡非常坦诚的将缘由告诉他们,这只不过是我们钱庄与茶庄一次交涉,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债务的风险性!

在那些商人看来,郭淡这么精明的商人,都在努力的降低这方面风险,那就证明这确实是很有风险,其实事实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也必须未雨绸缪。

他们开始计划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需要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中。

而不是单一的靠人力去堆产量。

但同时他们还是保证自己的产量,这基本盘还是不会动的。

毕竟卫辉府到底是交通要冲,是北京、蒙古、江南的中心地带,又拥有非常多的河道,还是有着地理上的优势,一些从江南专门贩卖到蒙古的商品,就可以直接放在卫辉府生产,成本更低,而且更安全。

这就是郭淡希望见到的。

但由始至终,郭淡并未去要求他们怎么干,他只是用资本去引导。

首先,那些买卖不是他的买卖,凭什么他去劳心劳力。

其次,做买卖肯定是有风险得,他要是要求的话,万一赔了怎么办?

最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教,他又不懂技术。

而晋商在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之后,就开始为郭淡的医保计划摇旗呐喊。

他们这么干,并不意外。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最先附和他们这些晋商的,竟然是卫辉府的大地主们。

地主们是坚决拥护医保计划。

因为根据医保计划,以一个作坊去购买医保,价钱是非常低的,但如果个体户去购买医保,价钱是要高出许多的。

这势必会加速土地兼并。

同时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

目前农业是非常渴望人力和人才,因为如今卫辉府作坊越来越多,可不像以前一样,遍地都是农民,不愁找不到人来耕地。

这首先引起在卫辉府游览风光得文人地注意,要是以往,他们一定会抨击这是一个骗局,哪有这好的事,但是基于郭淡的补助计划,他们还不太好意思这么说。

而且他们也相信,是有这个可能的。

心里哪叫一个酸!

我们文人都没有享受这待遇,如今工匠竟然会有这种待遇。

这尼玛。

说好得士农工商呢?

同时这也引起不少工匠们的关注。

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这让他们可都有些受宠若惊。

因为工匠一直都在鄙视链的底层。

什么时候,我们变得吃香了,每年只需要缴五分钱,就能够享受医疗,这跟免费有什么区别。

这必须要签啊!

这么一来,其他商人也只能表示支持。

这再不表示的话,可能会失去人心的。

很快,几乎所有的作坊都答应这个医保计划。

其实最不愿意签的,是那些大作坊,而不是小作坊,因为小作坊就是人少,而且多半都是一家人,他们是自己帮自己买,这他们当然愿意,谁人不生病。

大作坊支付医保费不少。

如果规模达到一千人,那每年就得多缴纳一百五十两的医保费用。

但是,这可以帮他们留住工匠。

尤其是在郭淡提出技术调整的基础上,要发展技术,工匠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卫辉府有医保,苏州没有医保,哪怕他们给出的酬劳低一些,工匠可能为了这医保,选择留在卫辉府。

这也是为什么郭淡先提出产业调整,再论医保。

因为两者是有关联的。

郭淡很快就公布正式得医保计划。

以作坊为单位,来签订医保契约。

每个人每年两钱,作坊负担一钱五,个人负担五分。

个体户单独投医保,也是可以的,但是每年必须缴纳五钱,缴足三年,才有资格享受医保。

这基本上就杜绝个体户。

因为就当代人的思想,天知道这医保能不能维持三年,说得再凄惨一点,我能不能够活到三年后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去作坊做事,或者去地主家干活,渐渐变得更加吸引人。

这也让那些文人游客们非常郁闷,感情这医保跟我们毫无关系。

当然,其中还是有诸多限制的,这年纪大的,医保钱要更多,这还只是针对作坊,个体户那就更高,基本可以说他们肯定不会买。

这一回只是商业合作,就是作坊与医学院签订契约,没有通过律法的形式来颁布,但是法院本身就必须确保契约的有效性。

另外,郭淡将医保卡交予三院来发放。

而这医保卡将成为卫辉府的户籍卡。

上面要登记姓名,家庭住址,家庭人员,出生年月。

是非常详细的。

这户籍其实是卫辉府的一大隐患,托明朝廷的福,死活肯坚持祖宗定下商籍匠籍制度,但这玩意又真不香,反而令工匠商人受鄙视,明朝廷又没有之前的管控能力,导致商籍、匠籍是一团乱。

卫辉府最近几年又来很多外来人,如果按照来律法来说,他们可都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来的,只不过上面不管这事。

户籍混乱始终有诸多不方便。

而医保卡作为新户籍的话,其实就是人人平等,交钱交的多,只能说明你年纪大了,可不是值得骄傲的事。

郭淡用一种非常巧妙得方式,消除了朝廷规定得匠籍制度,虽然匠籍当然还是存在的,三院也没有权力说废除匠籍制度,只不过郭淡令它在卫辉府是名存实亡,因为三院肯定都认医保卡,不会认朝廷的户籍,毕竟这是他们发的。

这事大致定下之后,郭淡就要未雨绸缪,考虑在哪里种植草药,这收上来得钱,可得马上用出去,放在手里面,那就是赔钱啊。

“居士,你懂医术,你觉得在哪里种植草药比较好?”

郭淡向徐姑姑请教道。

“种植草药可是有许多地方,比如......!”话说至此,徐姑姑突然眼中一亮,道:“要说到种植草药,当然是岭南地区最好。”

“我问的是卫辉、彰德、开封、怀庆这四府,岭南那地区那么乱,陛下都鞭长莫及,我把这么大一坨钱扔过去,万一要不回怎么办,这风险太高了。”

说到后面,郭淡是直摇头。

徐姑姑笑道:“那你可以想办法在那边承包一个州府啊。”

“承...承包?”郭淡呆愣半响,这个词可真是既熟悉又陌生,旋即笑道:“居士,我怎么感觉,在你眼里,这朝廷是我家开的,一言不合就承包。”

徐姑姑沉吟道:“别得地方我可不敢说,但是岭南得话,还真是有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