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宿香山寺(二)3/3求月票!!!

杨家的马车,和其他的马车结构有些不同。←,

首先,杨家马车的车轮外面,包裹了一层厚厚的皮革,能够在行进中产生减震效果。

与这个时代的马车不一样,杨家马车的车轮并非直接安装在马车的两侧,而是**成为个体。两个车轮中间,用熟铁制成的铁棍连接在一起,然后在马车底部装有几个三脚架,把车轮安置在三脚架上。如此一来,车轮就不会轻易的脱落,同时还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

狄光远和薛楚玉两人啧啧称奇,忍不住称赞道:“青之奇思妙想,的确是令人敬佩。”

杨守文在旁边听闻,只淡然一笑。

事实上,他也不是很懂得这种马车的构造,只是把后世架子车的形状设计出来,再经由匠人改造而成。不过,这种经过改造后的马车,的确是变得舒适了不少。

不过,他真正的秘密,并没有被薛楚玉和狄光远发现。

马蹄铁!

杨家的马匹,都钉了马蹄铁,也使得那些马行走在路上,变得更加安全。

这也是杨守文手里的一张王牌,到了洛阳之后,他会在必要的时候把马蹄铁献给武则天。

大雨持续了半个多钟头,渐渐变小了。

杨守文等人再次踏上西行之路,可是这行进的速度,却慢了下来。

没办法,这年月的官道大都是夯土而成,也没有什么柏油路,更不会铺设水泥。

不下雨的时候,官道还算平坦。

可是下雨后,道路立刻就变得泥泞,也使得行进的难度陡然增加。

徒步还好,若是有车马。反而会徒增许多危险。这也使得队伍不敢走的太快,以免马失前蹄,或者出现翻车的情况。

“看起来,这天黑前根本到不得洛阳。”

狄光远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一场大雨。不由显得有些急躁。

薛楚玉则看了他一眼,突然明白了狄仁杰为什么把狄光远留在身边,却把狄光嗣和狄光昭兄弟二人派出去做事。狄光远太沉不住气了!不过是一场雨令计划发生改变,他就如此急躁,更显于颜色。这若是到了官场上。肯定被人碾压成渣。

为官者,泰山压顶,不显于色,这是基本的要求。

从这一点而言,狄仁杰倒是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了解。不让狄光远外放,只做个散官把他留在身边,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狄仁杰对狄光远最大程度的保护。

“二郎,不要着急,这种天气变化。也非人力可以扭转。”

薛楚玉在狄光远身边低声劝慰,“你可是国老差遣,不但是代表着朝廷,更代表着国老。你这般焦躁,会让儿郎们也变得焦躁起来。不如冷静一下,想想对策。”

说着话,他朝杨守文看了一眼。

狄光远立刻明白了薛楚玉的意思:你可别让那杨青之小看了你!

杨守文披着雨披,显得非常从容。

他跟着马车,不疾不徐的行进,不时与阿布思吉达说笑几句。亦或者隔着车帘与杨氏谈笑风生。

不仅是杨守文冷静,甚至连赶车的杨茉莉,看上去都很从容。

他一边赶着车,一边从身上的皮兜里拿出各种小零食。嘴巴更吧唧吧唧动个不停。

狄光远顿时露出羞愧之色,忙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自己跟随父亲多年,却始终练不成父亲那泰山压顶不现于色的养气功夫。只看杨守文这一家子人,就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一个才二十岁的小子就能有如此养气功夫,而自己已经年过四十。却比不得杨守文,这让他怎能不感到有些惭愧呢?

“玉郎君说的极是,倒是我有些急了。”

狄光远想了想,便催马上前,来到了杨守文身边。

“青之,看这天气,咱们今天怕是进不得神都。

不如这样,咱们今晚就夜宿香山寺,你看如何?明日一早,咱们就直接进入神都。”

香山寺?

杨守文想了想,点头笑道:“狄公不必询问我的意见,只管做主就是。

对了,我听说香山寺离龙门石窟不算太远,不晓得有没有机会,去欣赏龙门风景。”

龙门石窟,也是杨守文心中的一个痛。

后世他生活的年代,龙门石窟几乎被破坏殆尽,只剩下了一个名字。

狄光远笑道:“这次恐怕是来不及了,按照现在这速度,咱们能够在亥时前抵达香山寺就算是运气。这种天气,恐怕青之也看不到什么风景。不如等你在洛阳安顿下来后,再去龙门游玩。这个时候,也正是龙门景色最为优美的辰光呢。”

杨守文点点头,便不再提什么要求。

是啊,到了洛阳后有大把的时间,又何必急于一时?

狄光远派出了游骑,先行赶奔香山寺做准备。

这么多人,一下子到了香山寺,哪怕那香山寺曾经过武则天休整,规模扩大了很多,怕也有些麻烦。如果不提前告之寺庙,弄个不好,连房舍都不会准备妥当。

他安排好之后,便催促车马加快速度。

只不过,这泥泞的官路,实在是走不快。雨势虽然变得小了,可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却更加讨厌。走不得太久,就又有两匹马踩到了泥坑之中,落得个趾骨断裂。

无奈之下,狄光远再次下令,命骑军下马步行。

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离开了偃师地界,情况才开始好转,道路也变得畅通起来。

不过看看时间,却已将近酉时。

香山寺,位于洛阳城南二十里处的香山西坳,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

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更是这香山之上,极有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

它始建于北魏。

垂拱三年,天竺高僧地婆诃罗葬在此地,为了安置其金身,于是将佛寺进行重建。

天授元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

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进行了重修和扩建。

后来,武则天曾游幸想山色,并在香山寺举办了龙门诗会,留下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更令那龙门诗会一举成为可以和长安曲江诗会相提并论的一大盛事。

当杨守文抵达香山寺的时候,已经快到亥时。

香山寺的住持法师带着寺中僧人在山门迎接,当他看到杨守文从马上下来的时候,不由得一愣,那略显枯瘦的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淡淡笑意,高声喊道:“杨家大郎,可还记得昌平故人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