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杨执一(下)

盛唐崛起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杨执一(下)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杨承烈想到这里,不由得蹙起眉头。他有心拒绝,但又不想真的和杨家撕破脸。虽然他对重归杨家不在意,杨守文也是可有可无,但那毕竟是杨大方生前遗愿。

如今杨执柔为族长,如果真的闹得太过了,日后杨大方重归杨家的愿望也就难以实现。

“那就请他们过来吧。”

无非是再谈一谈,可不管谈什么,他都不会出卖了杨守文的利益!

有了这个前提,勿论杨家和他说什么,杨承烈都无所谓。

不过,出乎杨承烈意料之外的是,来的人并非杨执柔,而是先前随杨执柔来的杨执一。

“卅七郎,你怎么回来了?”

杨执一闻听,顿时笑了,“十九哥莫不是以为,七哥还会回来?”

杨承烈顿时哈哈大笑,“我倒是没想这些,不过若卅七郎说的还是刚才那件事,就不用再开口了。自古以来,有坑爹的儿子,却没有坑儿子的爹。我的确想回杨氏,那也是我父亲生前所愿。但要我儿子为他那儿子捧臭脚,恕我不能接受。”

杨执一笑着连连摇头,“十九哥放心,我来并非为了此事。”

“那卅七郎是……”

“七哥自三年前告病还乡之后,整日里就在家中,调教他那儿子,与外面少有接触。他不知道青之如今是什么名望,让青之为杨浚呼应,传扬出去会被人笑话。

而且,这也不是族中元老所愿,只是他个人的希望罢了。

我这次折回,是另外一件事,请十九哥助我。”

杨执一这一番话里,透出了太多的内容。

首先,杨家的确是希望他们父子的回归,但杨执柔怀有私心,不愿意让杨浚屈居杨守文之下。他如今是族长,自然有一些权力。不过呢。这并非杨家的本意。

而这其二,杨承烈听出来,杨家内部并不和睦。

或者说,观王房不甚和睦。

观王杨士雄。也叫杨雄,膝下一共七个儿子,分别是杨恭仁、杨綝、杨续、杨演、杨恭道、杨纲和杨师道。其中,杨恭道因随杨玄感造反,早已经没落下去。其余六人。又以杨恭仁和杨师道两兄弟成就最高。其中,杨师道死于贞观二十一年,死后追谥号懿,所以又称作杨懿公,并且陪葬昭陵,还获赐了东园秘器。

杨师道生前,倾尽全力培养儿子杨豫之。

谁料想,这杨豫之在娶了李元吉的女儿寿春县主之后,竟然在私下里和永嘉公主私通。

注意,李元吉是李渊的儿子。而永嘉公主则是李渊的女儿。

永嘉公主的夫君,是与李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窦家子弟窦奉节。杨豫之的作为,不但牵扯到了**,更得罪了窦家。于是,杨豫之被窦奉节所杀,而杨师道死后,杨家这一支更遭到了窦家凶狠的打压,以至于到了现在,都缓不过气。

杨恭仁的情况好些,但也在杨思训死后。他这一支的力量被削弱。

剩下五个兄弟,虽然是杨续一支得了宗房,可是彼此间谁都不服谁,暗地里争斗不休。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说一说弘农杨氏的主体结构。

弘农杨氏以四知堂为郡望,到隋唐时期,分为三大宗房。

隋朝时期的宗房景武房,也就是杨承烈这一支已经没落了,如今只剩下他父子一脉;而上面说的,则是观王房。也是现在的宗房。除了观王房之外,弘农杨氏在京兆地区还有一个宗房,名为扶风房。这两大宗房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简单来说,观王房和扶风房是都是汉代名臣杨牧的后人。

两房分支,是在杨士雄一代开始,也就是观王杨雄出现了分家。

杨雄是北周刺史杨绍之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叫杨达,也叫杨士达,也就是开创了扶风房的始祖。杨士达有一个女儿,生了一个更了不起的女儿,就是武则天。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武则天在立场上也就更偏向于扶风房。

也正是因为扶风房的支持,观王房感到了压力。所以他们急需要一个足够强悍的人站出来撑场面,否则很可能被扶风房取而代之。这也是观王房为什么要让杨承烈父子回去的原因。但杨执柔呢,又不情愿这么被杨承烈父子抢了风头。他更希望为观王房撑场面的人是他的儿子,毕竟杨承烈父子,并非观王房一脉。

总之,这杨家内部的关系,真可谓是错综复杂……

杨承烈看着杨执一,沉吟良久,开口道:“卅七郎,你要我怎么帮你?”

杨执一犹豫了一下后,轻声道:“十九哥,不瞒你说,我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好……早年间,我曾为兵曹参军,得罪了张易之,被黜授洛州伊川府左果毅都尉。

这几年,我虽屡次建功,却每每被张易之兄弟打压,以至于不得寸进。

前些日子,我听到消息说,张易之打算把我贬去山南东道……我知道十九哥有手段,所以想请十九哥为我谋划,助我留在洛州。不知十九哥,可愿意助我吗?”

山南东道,也就是后来的湖北地区。

虽经衣冠东渡,南方已不再是不毛之地,但相对于豪门贵胄子弟而言,那仍旧是蛮荒。

想想看,当年太子李显就是被贬去了山南东道。

杨承烈不禁眯起了眼睛,看着杨执一。

“卅七郎,你怎知我能帮你?”

杨执一顿时笑了,“十九哥可知道杨再思?”

“你是说,那个和六叔公同名的原武羊吗?”

杨承烈在愣了一下之后,旋即露出了恍然之色。

这个‘原武羊’,并非弘农杨氏族人,虽然他一直希望,能够被纳入杨氏。此人是原武人,名叫杨綝,正好和杨雄的一个儿子同名。这个杨綝是凭借明经科中举入仕,后来听说自己的名字和弘农杨綝相同,立刻改了名字,叫做杨再思。

不过,杨氏子弟称呼此人,大多会以‘原武羊’而代之

证圣元年,也就是公元695年,杨再思拜凤阁侍郎。

这,完全是靠他自己的能力做到,其中不泛有投机取巧的成分,但也足以说明他的才干。但是,在神功元年,也就是公元697年,突厥可汗默啜向武则天求取丰州等六州降户。当时,宰相李峤坚决反对,但杨再思却认为,契丹作乱尚未平息,不宜拒绝突厥,于是再三劝说武则天,令武则天同意将数千帐降户交给默啜。

也正是因此,默啜实力大增,更有了去年入侵河北道的举动。

为此,武则天万分恼怒。

她是皇帝,但很多时候,对局势的判断需要手下的人呈报分析。

凤阁侍郎本就承担着这一责任,但正是杨再思的错误判断,使得武则天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这件事以后,杨再思不再受宠,更被贬为左台大夫。

杨承烈不太清楚杨再思的这些经历,也不了解他现在是什么官职。但是他记得这个人,因为当年杨再思改名的时候,被许多人笑话,杨承烈也听人说起过此事。

“卅七郎和那个原武羊认识?”

杨执一点点头,轻声道:“这些年,张易之兄弟对我打压甚重,若非杨再思暗中照拂,说不得我就被张家兄弟给害了。虽说杨再思这人胆小,但是人脉却很广。

他前些日子偷偷告诉我,说十九哥将为洛州司马,行洛州团练使……我听说后,也很高兴,更希望十九哥能护我则个。若十九哥愿意,则我伊川府兵马必听从调遣。”

杨承烈看着杨执一,而杨执一则昂着头,眼神很平静。

半晌后,杨承烈突然笑了!

“卅七郎,休要听那些谣传。

你说的事情,我都不知道,又如何护你周全?不过,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是真的,我也希望你能够助我一臂之力。毕竟我长年在昌平,对神都的事情并不了解。”

杨执一的眼睛一亮,顿时笑了。

十九哥和当年一样,对自己人依旧关照。

不过,比起当年,如今的十九哥更冷静,更谨慎。

他虽然说那都是谣传,但想必也得到了消息。只是不知道,十九哥究竟有什么门路?

“不管怎样,我都要多谢十九哥。”

杨执一说到这里,突然压低了声音道:“至于叔父想要重归杨氏,其实并不困难。前些日子,我听说青之贤侄和观国公杨墽关系不错。虽说观国公一脉大不如前,但是族中的元老,当年受观国公照拂良多,只要杨墽愿意说项,叔父的遗愿不难达成。”

兕子和杨墽什么时候扯上了关系?

杨守文听到杨执一这么说,不禁感到愕然。

自家儿子是什么脾气,他很清楚。

杨守文外柔内刚,而且有点宅属性,大多数时候与外人结交都比较被动,很少主动。

他能和杨墽交好,倒是一桩好事。

但杨承烈又觉得心里不太舒服,因为他已经听高睿说了,那杨墽是太子李显的女婿。

李家……这又牵扯到了杨大方的另一个遗嘱:终身不得为李家效力。

如今是武则天执政,杨承烈没有太多的顾虑。

可是让他和李显拉扯上关系,他自然会有所抗拒。

“神都,近来还有什么事情发生?”

“哦,我听杨再思说,青之如今做了征事郎,行司刑寺评事一职,好像已经离开了神都。”

“啊?”

杨承烈闻听顿时一惊,连忙道:“那卅七郎可知道,他去了何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