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三百五十四章 长洲(二)

盛唐崛起 第三百五十四章 长洲(二)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从龙山吹来的夜风,带着一丝丝山中的凉意,驱散了暮夏时节的酷热。

二百府兵以驿站为中心,在方圆十里内搜了一个遍,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人。

“青之,发生了什么事?”

留守在驿站里的杨思勖闻讯赶来,就看到杨守文手里拿着一支箭,站在门廊上。

杨守文沉声道:“刚才我睡觉的时候,有人向我屋中射了一箭。”

“什么?”

杨思勖大吃一惊,眼中露出凝重之色。

“是什么人,如此大胆?”

杨守文摇摇头,轻声道:“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感觉得出来,对方似乎并无恶意。”

“哦?”

“杨寺人,请随我来。”

杨守文说着话,转身回到了客房里。

杨思勖紧跟在杨守文身后走进房间,不过在他进房之后,却把两个小太监留在了外面。

“你看,这支箭射中了床栏。”

杨守文伸手,指着床头的木栏杆上,那上面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箭痕。

“如果对方是冲我来的,大可以把箭射在床上。我相信,一个敢来行刺的刺客,箭术就算再差,也不至于……”说着话,杨守文指了指床栏上的箭痕道:“这说明对方并不想射杀我,其真实的目的,只是想给我一个警告,或者说想提醒我什么。”

“提醒什么?”

杨思勖没有驳斥杨守文的分析,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杨守文问道。

“吕先生。”

一直跟在杨守文身后的吕程志走上前,递给了杨思勖一张纸条,“这是对方射来的箭书。”

所谓箭书,其实就是把书信缠在箭竿上,射给收信方。

杨思勖接过了箭书,诧异向杨守文看去。

却见杨守文朝他点了点头,于是把箭书打开来,就着屋中的烛光看去,见那箭书上只写了两个字:泰伯。

字体非常漂亮。带着一种飘然若仙的韵味。

杨思勖看完了之后,不禁也露出了愕然之色,扭头向杨守文看去。

“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当时周国首领古公亶父欲传位三子季历。但是季历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做泰伯,一个叫做仲雍。泰伯和仲雍得知消息后,为了不让古公亶父难做,于是两人携手出逃荆蛮。建立了吴国,也是吴国的始祖。”

吕程志忙向杨思勖解释这泰伯的含义。

杨思勖道:“吕先生,咱家知道泰伯是何许人也。”

“啊?”

“我是想问,这箭书上的泰伯二字,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我找杨寺人来的原因。”

杨守文朝吕程志点点头,吕程志立刻躬身退出了房间。

屋子里,只剩下杨守文和杨思勖两人。

“杨寺人,我姓杨,你也姓杨。虽然说咱们不是同宗,可俗话说得好。一笔写不出来两个‘杨’字。而且,你是姑姑派来的人,我自然会把你视作自己人。”

这一句话,可说的杨思勖激动起来。

他连忙道:“蒙征事郎看重,不嫌弃咱家是个废人,咱心里感激的很。

此次出行前,上官姑娘曾对奴婢吩咐过,要我听从征事郎的差遣。征事郎若有吩咐,只管说就是。咱家只要能做到,绝不会有推辞。”

这阉人。其实最重颜面。

他们本身是五体不全,以至于被许多人嘲笑。

不少人表面上敬重,可私下里难免会看不起他们。而杨守文对杨思勖,却一直很客气。也让杨思勖非常感动。如今,杨守文更以姓氏拉近两人的关系,也让杨思勖感到惶恐。

杨守文的‘杨’代表着什么?

那是弘农杨氏的杨,是关中豪族。

哪怕杨守文已经被杨氏逐出,可是在杨思勖看来,杨守文始终都是四知堂的子弟。世家豪门最终血统。也正是这种血统论,使得贵胄子弟在普通人眼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杨守文摆摆手,轻声道:“杨寺人,这里没有外人。

这箭书里的泰伯,我想应该是指泰伯祠。当年泰伯建立了吴国,乃至于汉代时期,江南各地开始兴建泰伯祠。刚才我和吕先生还在讨论,箭书上的泰伯祠是哪里的泰伯祠。吕先生以为,它很可能是指坐落于苏州的泰伯祠。不过,苏州共有五座县城。常熟、华亭、吴县、长洲和嘉兴……据我所知,这五座县城里都有泰伯祠,所以我想要请教杨寺人,你以为箭书上的泰伯祠,坐落于哪个县城?”

“这个……”

杨思勖没想到,杨守文找他来居然是询问这件事情。

他眉头颦蹙,沉吟良久之后,轻声说道:“常熟、嘉兴,一南一北,可以不必考虑。华亭坐落于昆山东南,应该没有太大关系。咱们此次南下的目的地,是苏州;咱们的任务,除了要找到元文都的那笔宝藏之外,还有就是要找出杀死王元楷的凶手。

奴婢以为,这箭书上的‘泰伯’,应该是吴县和长洲两地之一的泰伯祠才对。”

杨守文眯起了眼睛,手指轻轻叩击床栏。

“杨寺人所言,与吕先生的推测颇为吻合。

吴县,是我们要前往的首站;长洲,更是我们的目的地。我刚才和吕先生商量了一下,以为这箭书上所说的泰伯祠,很可能就是长洲泰伯祠。”

“何以不是吴县泰伯祠?”

杨守文顿时笑了,“若是吴县泰伯祠,何必用这种方式提醒?

咱们进入苏州之后,首站便是吴县。对方大可以到时候与我联系,而后谋求见面。但对方却用箭书传信,必然是有别的用意。我思来想去,觉得他们是想我去长洲见面,同时又不希望太多人知晓。还有,他用箭书传讯的另一个用意,是想要告诉我,咱们这一趟前往苏州会非常危险,必须要时时刻刻小心提防。”

杨思勖。沉默了!

良久,他抬起头,看着杨守文道:“那征事郎打算如何行事?”

“我想邀杨寺人随我同往长洲。”

“啊?”

“我不准备带吕先生和杨茉莉他们过去,包括大玉。我都会留下来。只你我二人……此外再算上裴旻。咱们三人悄然前往长洲,一方面是会一会对方,另一方面我也想打探一下情况。不过,这会很危险,不知道杨寺人可敢与我前往呢?”

杨思勖闻听。顿时笑了。

“征事郎休要激我,既然征事郎吩咐,奴婢必舍命相随。”

“很好,这里有一封书信,是我写给高舍人与三郎的。我会让吕先生转交给他们,咱们马上动身。”

“现在就走吗?”

杨思勖睁大了眼睛,愕然看着杨守文。

杨守文微微一笑道:“时不待我,越快越好。”

“那奴婢这就去准备。”

杨思勖非常爽快,二话不说便转身出去。

而杨守文则唤来了大玉,好生安抚一阵后。把它交给了杨茉莉。

大玉谁都不亲近,除了杨守文和吉达之外,也只有杨茉莉与它相对亲近一些。不仅是大玉,包括大金,杨守文也留了下来。他提着枪,拎着包从驿站里出来。

在驿站大门外,裴旻已经牵着马等候多时。

不一会儿的功夫,杨思勖也换装出来。他一身管家打扮,还牵着一匹健壮的骡子。

那骡子上,背着行囊。

他把骡子的缰绳拴在马鞍桥上。然后笑着道:“这样一来,征事郎更像是出门游历的富家公子。”

杨守文笑了笑,翻身上马。

裴旻和杨思勖也上了马,三人二话不说。便催马离去。

吕程志等人站在驿站门口,目送杨守文三人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长出一口气。

夜色,已经深了。

高戬等人从县城里返回驿站,就得到了杨守文遇刺的消息。

“青之无碍吧。”

李隆基顿时紧张起来,连忙开口询问。

吕程志则示意李隆基。让他把屋中的闲杂人等赶出去,这才把杨守文的书信交给高戬。

高戬看罢了书信,不由得大惊失色。

“青之这样做,太莽撞了吧。”

他说着,把书信转交给了李隆基,而后看着吕程志道:“青之可有什么话交代吗?”

吕程志沉声道:“阿郎说,请高舍人设法帮他隐藏行迹,切不可被外人知道,他已经不在使团之中。毕竟,咱们现在身处江南,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阿郎说,高舍人只管前往吴县,他会在长洲恭候诸君大驾。如果他在长洲遇险,就说明奸细是在咱们身边。总之,阿郎说请诸君不必担心,他此次前往长洲不会有危险。”

高戬听罢,目光在在座众人身上扫过。

“三郎,你怎么看?”

李隆基咳嗽了一声,轻声道:“青之孤身冒险,勇气可嘉。

只是,吕先生可知道,他去长洲,到底是干什么?”

杨守文的书信里,只说他遭遇刺杀,准备前往长洲打探情况。

至于箭书的事情,他没有在信里说明,吕程志也没有告诉高戬等人。在高戬看来,杨守文是在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但对于杨守文的目的,他也不是非常清楚。

吕程志道:“阿郎没有交代清楚,只说是得了消息,要去长洲打探。”

“这样啊!”

李隆基露出了犹豫之色,他朝高戬看了一眼,半晌后轻声道:“如此,那咱们可要好生配合。”

“周司直、连城,你们呢?”

周利贞这时候,显得格外老实,没有任何意见。

裴光庭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他这次前来,说是幕僚,实际上是奉了武则天和武三思两人的命令,行监察之责。杨守文今天的举动有点突然,但裴光庭并不担心。他坐在一旁,默默不作声,脑海中却浮现出了离开洛阳前的一个晚上。

那天晚上,裴光庭的母亲库狄氏带着他来到了上阳宫。

库狄氏是裴行俭续弦的妻子,也是裴光庭的生母,更是武则天的心腹,官拜御正,封华阳夫人。

这御正,原本是北周天官府大冢宰所属。

如果按照李林甫编纂的唐六典解释,御正就相当于中书舍人的职务。

不过库狄氏的这个御正,并非中书省所属,而是武则天封她的职务,相当于女官,和上官婉儿的身份颇为相似。也正是因为库狄氏的存在,河东裴氏一直没有遭受太严重的打压。裴光庭更因为这样一个关系,得到了武则天的宠信……

“连城,你此次南下,无需关注杨青之。”

“陛下,这是为什么?”

“你不用问,杨青之想要做什么人,你只管保持沉默就是。必要的时候,你还要帮他掩饰则个。朕要你关注的,是高戬、周利贞和三郎,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高戬,背后是太平公主,同时又有太子李显的影子。

李隆基的背后是相王;而周利贞的背后则是武三思……裴光庭当然能明白武则天的意思。很明显,不管是太平公主、太子、相王还是武三思,武则天都不放心。

听武则天的意思,这六个人当中,真真正正被武则天信任的人,除了他,只有杨守文。

但是却不知道,杨守文和武则天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连城,连城?”

“啊?”

裴光庭被高戬的呼唤声惊醒,忙抬起头来。

“刚才我所说的话,你可听到了?”

“哦……六郎包涵,我刚才在想其他的事情,以至于没有听清楚六郎所言。你刚才说得什么?”

“我是说,青之此次擅自行动,虽然有他的原因,可是我等却必须要呈报朝廷。”

“呃……这是自然。”

裴光庭笑着点头,没有反对。

“那这封奏疏,就拜托连城?”

“这个……”裴光庭露出不太情愿的表情。不过,他在犹豫片刻后,还是应承了此事。因为他发现,李隆基在一旁正看着他,那目光中似乎蕴含着一些古怪。

“只是,这奏疏该如何写呢?”

“照实说明就是。”

“喏!”

裴光庭答应下来,和高戬三人又讨论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

他回到房间,摆好了纸笔,准备提笔写下奏疏。却在这时,房门被人敲响。

“连城可睡下了?”

裴光庭一怔,忙站起身来,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月光下,只见李隆基站在门外,笑盈盈看着裴光庭道:“连城,我有话要与你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