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山校场(一)第二更

盛唐崛起 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山校场(一)第二更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韦慈藏不愧是在后世有‘药王’之名!

孙思邈的医术有多高超?杨守文只闻其名,却未见真容。≥頂≥点≥小≥说,可韦慈藏的医术,他的确是领教了!在为他号脉确诊之后,又要了那位医工开的方子,看了几眼后刷刷刷改了几味药的用量,然后又增加两味中药,可谓是信手拈来,丝毫不犹豫。

杨守文吃了药之后,很快就睡了。

这一觉,他睡了差不多四个多时辰,醒来已经快到丑时。

出了很多汗,但精神却极为旺盛。在洗了一个澡之后,按照韦慈藏的吩咐,喝了一碗药粥,那种脚踩棉花,浑身乏力的感觉也就消失无踪,整个人都变得精神了。

铜马陌的院子里,灯火通明。

赖杨瑞那张大嘴巴的宣传,整个杨府的人,都知道杨守文一会儿就要去参加武科。

宋氏对此并不是很赞成。

在她看来,杨守文已经有了谪仙人的名号,又何必和一群武夫在校场之上比试?

但是,她无法劝阻杨守文。

“兄长,你真要去参加武科吗?”

杨氏准备好了一件衣袍,为杨守文穿上。

杨青奴则坐在一旁的锦墩上看着杨守文,眼中充满了好奇。

“嗯!”

杨守文点点头,正了正头上的纶巾,而后长出一口气。

挺精神的小伙儿!

他对着铜镜里的自己,在心里暗赞一声后,转身抄起鸦九剑。迈步向外面走去。

快寅时了。

杨守文看了看天色。再次叹息一声。

这件事。他总觉得有些不太正常,可是又由不得他退缩。

等这件事结束后,他一定要找李过好好谈谈。他这样子闹腾,自己着实有些受不起。

“阿郎,咱们出发吧。”

吕程志也换上了一件新衣,走到杨守文的面前。

大金早已在府门外等候,见到杨守文出来,它摇头摆尾。显得非常兴奋。而杨茉莉则牵着马,手里扛着大枪。杨从义带着费富贵和杨丑儿两人,在一旁等候。

“兕子,你可以小心一些。”

宋氏和杨氏走到了门口,千叮咛万嘱咐。

杨守文答应一声,翻身上马,然后从杨茉莉手中接过虎吞大枪。

“阿娘,婶娘,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说完。他催马就走。

吕程志张九龄等人也纷纷上马,紧随在杨守文的身后。

一行人才走到铜马陌巷口。身后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杨瑞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大声道:“兄长,我也去。”

“你去作甚,老老实实在家呆着。

最近洛阳城里有些混乱,你帮我看好家……如果有什么状况,就去找明秀帮忙。”

虽然不太情愿,可杨守文积威甚重,杨瑞也不敢拒绝。

他撅着嘴,目送杨守文一行人远去,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沿着原路返回家中……

八月十五,西山校场开科。

洛阳城内各坊市的大门,开得比往日要早。

还不到寅时,一扇扇房门已经开启。从各地赶来参加武科的举子们陆陆续续从坊市中走出。

他们在大街上汇聚一起,自安喜门鱼贯而出,直奔西山。

天色,依旧黑漆漆的。

不过洛阳城外,通往西山校场的大路上,灯火通明。

杨守文看到了陈玄礼,他带着本团兵马,沿路巡查,以防止发生什么意外。这帮武举们,是各地举荐而来的举子,都有些真本事。他们的年纪大都不是很大,正处于血气方刚之时。最近一段时间,这些举子们在城里闹得乌烟瘴气,彼此间难免会有龌龊。万一再打起来,天晓得会引发出什么样的乱子……这可是武则天开设的恩科,如果真发生了意外,所有人,包括哪些官员都要受到责罚。

陈玄礼没有和杨守文打招呼,只是远远朝他点点头。

就见他举起手中的长枪,算是对杨守文的祝福。

杨守文也颔首示意,朝那陈玄礼微微一笑,便带着众人,和陈玄礼所部擦肩而过。

“这个陈玄礼不错。”

“嗯?”

“之前他护送咱们回来,进退得法,指挥得当,是个人才。

八郎,有机会向我父亲举荐一下此人……他现如今执掌团结兵,手底下也没什么可用的人才。一个陈玄礼,还有一个王海宾,我觉得都是人才,而且也容易调动。”

王海宾没有随同杨守文北上,在送他离开苏州之后,便返回吴县。

他如今是崔玄暐手下的录事参军,职位并不是很高。如果托郑灵芝出面,崔玄暐绝不会阻拦。陈玄礼则更简单了!他隶属金镛城折冲府,杨承烈真要调他过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校尉好做,都尉难当……别看陈玄礼现在执掌了一团兵马,可要想做到果毅,甚至折冲,除了需要能力之外,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吕程志点点头,笑着道:“看样子阿郎是胜券在握,居然还有精神考虑这些。”

“若是昨日,我可能会有些顾虑。”

杨守文沉声道:“不过现在用了韦先生的药,感觉身体至少可以恢复了八成。

这武科又不是那么复杂,不需要耗费太多心神。拼一把,我想应该能够夺魁吧。”

比之杀死孙思观的那天晚上,杨守文还未达到巅峰状态。

可即便如此,他也是自信满满。

除非遇到杨茉莉这样的怪胎,普通的对手,他都有信心取胜。

武则天设立武科,主要是为了弥补武周革命以来,那些折损在外的将领。她执政以来,可谓是遇到了许多波折,更发生过很多叛乱。死在她手中的猛将不计其数,而那些元勋之后,又大多不是真心为她效力,所以才有了这武举的开设。

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人才,另一方面,武则天也希望能够借此扭转她数次对外战事失败的影响。

由于这武科还处于尝试的阶段,考试的内容也就相对简单许多。

这个时期的武举,没有后来的‘副之策略’,应试举子也不需要被考问兵法,更不用进行笔试。唐代的武科,以技艺为主,重点是搏杀的技能,而并不注重谋略。

也正是因为这样,武举虽然也有武状元的叫法,可实际上地位并不是很高。

参与者大多是一群目不识丁的武夫,想要在朝堂上站稳脚跟,绝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所以,首科武状元员半千在考中武状元后,拼命想要向文人发展。

而二科武魁孙思观,更是因为种种原因,遭受到了武承嗣的迫害,最终成为武三思门下的鹰犬。相比之下,三科武状元张仁亶的发展可能最好,因为他选择了军功起家,几乎一直都在边塞,而不是混迹于京师。亦或者说,他运气很好。

如果没有当年孙万荣李尽忠的造反,可能张仁亶也就没了成长的机会……

可即便如此,毫无背景,贫民起家的张仁亶仍旧是步履维艰。许多时候他出于公心而献上的奏疏,最终都会被朝堂上的官员们反对,很少能够完整的推行。

所以,武状元听上去很美好,实际上没太大用处。

大家争夺武状元,更多是为了寻求一个能够在朝堂上露面的机会。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如果不是因为李过的事情,杨守文打死也不会参加这劳什子的武举。

唐代的武科,内容简单,分为举重、骑射、步射、马枪四项内容。

举重以三百斤为合格线,分为三百五,四百,四百五和五百几个等级。大刀五百则为优秀。

在过了举重一关后,便是射术。

射术分为骑射与步射两种,其中骑射九中三,步射九中五,而后两者相加,进行评判。至于马枪考试,就是马战。双方以布巾包裹枪头,沾上石灰然后进行搏杀。

搏杀分为三轮,最后以双方身上的石灰点多少来判定胜负。

若三场考试都能过关夺魁,就是今科武魁……

这三轮考试内容,杨守文都不是很担心。

所以他显得很放松,随着队伍一路行来,远远就看到那夜幕之中,那灯火通明的西山校场。(未完待续。)

ps: 晚上还有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