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六百一十三章 无题

盛唐崛起 第六百一十三章 无题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明明不过两年,却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

杨守文甚至快要忘记了那封被他和杨承烈烧了的书信。不过,当杨承烈重又提起的时候,杨守文立刻回忆起来。

“父亲,你是说……”

“那封信的笔迹还记得吗?前些日子,我又见到了那个笔迹。”

说实话,杨守文已经记不清楚那封信的笔迹是什么样子了。不过他倒是相信杨承烈所说,因为杨承烈在这方面,确实非常出众。十年的县尉生涯,让他对一些细节极为敏锐。

“谁?”

杨承烈轻轻搓揉了一下面颊,显得有些挣扎。

杨守文看着他,脱口而出道:“莫非是和太子有关?”

“胡说什么,太子怎会和这件事扯上关系?

你忘了,圣历元年,太子刚从庐陵返回神都。而在此之前,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陛下的监控之中,怎可能做这样的事?好吧好吧,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和任何人说。”

“我像是那种嘴巴不把门的人吗?”

杨守文说着,瞥了杨承烈一眼。

这也让杨承烈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一下,从口中吐出两个字来。

“相王。”

出乎杨承烈的意料,杨守文并没有表露出惊讶之色。

他看上去很平静,只轻轻点了点头。

其实,这并不难猜测。

想当初在昌平的时候,杨守文就猜到这件事绝不简单。能够能让慕容玄崱出兵造反;能够令唐波若这种勋贵子弟勾结黙啜,开城献降;能够使河北道几乎不予抵抗,使得突厥兵长驱直入……这绝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其背景一定深厚。

也正是这原因,李元芳在昌平出现。

也正是这原因,陈子昂跑去昌平寻找书信。

也正是这原因,迫使卢永成勾结粟末靺鞨人,甚至不惜攻打县衙……

那个时候,昌平县绝对是八方风雨汇聚之地。也正因为如此,杨承烈杨守文父子在找到了那封信之后,即不敢声张,甚至还迅速烧掉,就是因为知道这里面很复杂。

“父亲,你能够确定吗?”

杨承烈深吸一口气,苦笑道:“这种事,哪能那么容易确定?

不过凭我十年县尉的经验,我可以肯定,八成以上就是相王笔迹。这件事,我谁都不敢说,甚至连你阿娘都不敢告诉。现在说出来,我这心里面,也就轻松许多。”

杨守文能够理解杨承烈的这种感觉!

这件事太大了,大到杨承烈甚至感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相王,李旦……一个皇室贵胄,声望极高的大人物。别看现如今李显是太子,可事实上,李显远离中枢十余载,根本没有多少根基。可李旦不一样,他一直身处中枢,明里暗里的不断博弈,根基牢固。此前若非狄仁杰坚决支持,只怕李显也难坐稳太子之位。而最关键的是,李旦素以仁厚君子的面目示人,这声誉也非常好。

如果被李旦知道,哪怕有武则天护佑,杨承烈也会非常危险。

毕竟,武则天已经老了,很难再像十年前那样,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如果她对李旦下手,肯定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也许,武则天早就知道李旦的动作,却也无可奈何。

杨守文突然明白,杨承烈为什么这么突然的决定,要回归弘农杨氏。

有弘农杨氏,不一定安全。

但是没有弘农杨氏,他父子就会更加危险。

更不要说,这是一场博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相王李旦未必会心甘情愿的退出角逐,甘心对李显俯首称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一些一直以来无法解释的事情,似乎一下子都有了答案。

那批被劫持的元文都宝藏;颜织为何会暴露了行踪;薄露如何突破的播密川;以及疏勒边军的古怪行为……

杨守文闭上眼睛,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意。

仔细想想,如果不是李旦,其他人恐怕也没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

“父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杨守文说完,挑车帘从马车上下来。

“我想一个人走走,天不早了,父亲早点回去吧。

有些事情,你我父子心里明白就好,莫要轻举妄动。我想,陛下未必不知道这些。”

杨承烈坐在车里,没有下车。

他掀起车帘,沉声道:“兕子,你也多小心。”

这句话出口后,不知为什么,杨承烈觉得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也许是有人和他分享了秘密;也许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以相信,甚至依靠的人。

目送着杨守文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杨承烈突然笑了。

已是隆冬,桃花峪早已不复那苍郁景色。

银装素裹,火树梨花,是眼前桃花峪的真实写照。月光照进桃花峪的谷口,更显得几分清冷。

谷中的茅屋依旧,亮着灯。

当杨守文回到桃花峪时,已经是后半夜了。

寒风呼啸,但是在吹入峪谷后,却变得轻柔许多。杨守文登上门廊,房门吱呀一声打开。

“师父,你怎回来的这么晚?”

开门的是封常清,那小脸上带着几分焦虑。

杨守文笑了笑,取下了身上的挎包递给封常清,迈步走进屋内。

火塘里的炭火很旺,上面挂着一个铁皮水壶,里面的水已经沸腾,正咕嘟咕嘟的冒蒸汽。

明秀在坐在火塘旁边的白狼皮褥子上看书,杨十六则蜷在一隅打盹。

当杨守文进来,明秀放下了手中的书本,笑着道:“青之,看样子这次你惹得祸事不小。”

杨守文脱下了身上的貂皮大氅,丢给杨十六。

他在赤足走到火塘旁边坐下,道:“需要胡说八道,哪有什么祸事?

陛下只是让我老实一些,不要招惹是非,然后就让我离开了……不过离开上阳宫后,遇到了老爹。他送了我一程之后,我觉得气闷,所以一个人走回了桃花峪。”

“师父,你吃饭了吗?”

“还没有呢。”

“晚上十六哥做的羊肉羹很好吃,我去热一下,给你垫垫肚子。”

“也好。”

封常清欢快的跑了出去,杨十六也跟着离开。

“哥奴被你父亲召回去了,说明日让茉莉带着悟空他们过来。

小高因为要回去交代任务,所以也没有过来……不过,一清道长一直都没有出现,却让我感到有些奇怪。按道理说,她若是知道你回来了,一定会跑来看你才是。”

杨守文一怔,露出愕然之色。

明秀说的没错,居然没有看到裹儿,的确是出乎杨守文的意料。

他想了想,轻声道:“左右天快亮了,等天一亮,我去青牛观走一遭就是。”

明秀点点头,又捧起了书本。

杨守文不禁奇道:“四郎,你难道不想问我,陛下都给我说了些什么?”

明秀笑道:“若是能说,你自然会告诉我;若是不能说,我问了你,岂不是让你难做?”

听明秀这么一说,杨守文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

“知我者,四郎也。”

杨守文说着,从火塘的架子上取下铁皮水壶,给自己倒了一碗热水。

“陛下看上去很疲惫,同时也和我说了很多话。

我觉得,很多事情陛下其实都清楚,只是难以决断……四郎,我觉得,陛下老了!”

最后那两个字,杨守文突然压低了声音。

明秀抬头看着他,从那两个字当中,也领会了杨守文的意思。

武则天老了,很多时候,未必能像以前那样果决。这种情况下,明家的动作,也要加快了。

“青之,谢了!”

杨守文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两个人就这样安静的坐在火塘旁边,呆呆看着红彤彤的炭火,各自想着心事。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了杨十六的喊喝声:“什么人,鬼鬼祟祟,还不立刻给我出来。”

“我找召机长老,我是一清道长身前的奴婢,我叫小馒头。”

一个糯糯的声音传来,杨守文已长身而起。

他当然知道小馒头是谁,就是那个总跟在李裹儿身边,长着一张胖乎乎圆脸的小丫鬟。

只是,这么晚,她来作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