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足元年

盛唐崛起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足元年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东都,洛阳。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守文火烧武家楼的余波也渐渐的消失了。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话题能够永远保持热度。这里是神都,云集天下名士,汇聚华夏精英。在这座拥有百万人之多的世界中心,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游去的事情,出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人。这也使得洛阳人的眼界更宽,更广,话题更加丰富。

不知不觉间,新年已至。

在正月初三,武则天下诏改年号久视为大足,于是在史书里,从这一天开始,便被称之为大足元年。

年号变更了,也代表着一个新的气象。

正月初十,武则天在朝会上突然提出,想要返回长安。

一时间,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返回长安?这又是什么意思?自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便远离长安,迁都于洛阳。此后,她登基为帝,更改国号为大周,定都洛阳城。

一晃,快十年过去了。

武则天流连于洛阳,几乎很少返回长安,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长安还保留着西京的名号。

这好端端,怎地突然想要回长安了?

注意,是回长安,非是迁长安也就是说,在武则天的眼中,洛阳仍旧是帝都。

“朕自先帝驾崩以来,因触景伤情,而不得已迁都洛阳。

昨日,先帝托梦于朕,言语间多有思念,令朕深感愧疚。故朕决意,返还长安,以伴先帝。此一去,或半载,或一年,朕不得而知。朕不在洛阳时,由太子总理朝政。

苏味道、唐休璟、张柬之、崔玄暐、姚崇、宋璟、张说、杨执柔留守东都,协助太子参理政务。相王旦随朕返还西京,为先皇扫墓。朕此去长安,还请诸公尽心辅佐太子,勿是政事懈怠,勿令百姓受苦陇右都督一职,就由郭元振暂理。

又因斩啜屡次犯境,边塞不稳,故使相王为并州大都督一职。

原并州都督张仁亶,迁灵武都督,挟制斩啜,不得怠慢,钦此!”

伴随着武则天一纸诏书,朝堂上的讨论,一下子变得少了。

圣人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她无意迁都,只是因为梦到了先帝,故而才决意返回长安。

这听上去合情合理,似乎并不足以让人感到疑惑。

可是,对于那些常年混迹于庙堂之上的大佬们,却从武则天一系列的任命中,看出了端倪。

“陛下,对相王不满了!”

太平禅寺里,高朋满座。

在狭小的禅室中,除了太平公主端坐主位上之外,还有六七个人,分别坐在两边。

这些人里,衣装各异,有僧有道有儒生。

其中,高戬也端坐一旁,蹙眉轻声道:“也许陛下早已知晓相王心思,故而借此敲打。”

“何以见得?”

说话的是一个僧人,法号法真。

高戬话音刚落,他便立刻开口询问:“以贫僧看来,陛下带相王前往长安,应该是因为喜爱的缘故。太子未回来前,相王便陪伴陛下身边。此次返回长安,乃是尽的人伦大道。陛下不带太子,而让相王陪伴,岂不正说明了,陛下对相王的看重?”

“对相王看重?”

高戬冷笑一声道:“只怕是猜忌大于看重吧。”

自去年从长洲返回洛阳后,高戬因发掘元文都宝藏有功,故而升任为天官侍郎

说起来也有趣,当初一起前往长洲的众人里,除了杨守文和李隆基之外,其他人都得到了升迁。也正是因为高戬在那次行动之中表现出众,所以更得到太平公主的宠信。

加之高戬与张说等人为友,在士林中,同样颇有名望。

他这一番话出口,太平公主不由得眸光一凝,低头陷入沉思之中。

法真,而今是大福先寺住持法师,早年间投到了太平公主门下,以武艺高强,智谋过人而被重视。

但这一年来,法真明显感受到,高戬的地位已经在他之上。

所以,每逢聚会,他总有意无意间与高戬作对。只要是高戬赞成的,他一定反对。

看着两人争论不休,太平公主露出了疲乏之色。

她一摆手,示意二人不要再说话,随后又扭头向身边的一个男子问道:“新兴王,你怎么看?”

这新兴王名叫李晋,是李唐宗室子弟。

他身体看上去有些羸弱,故而坐在一旁,一直是一言不发。

论辈分,他是太平公主的族侄,故而说话也显得随意很多,“高郎中所言,颇有道理。”

“哦?”

“姑姑,你道那杨守文从西域回来之后,陛下全无动作,是真的不知道其中真相?

陛下老了,心慈手软许多。

她而今膝下不过太子与相王两个儿子,如何能下得狠心?

知子莫过于母,陛下何等精明,何等聪慧之人。相王的心思,陛下又怎可能没有觉察?若早十年,陛下定会大开杀戒。但现在,她已决意还政太子,便不会如当年那般果决。以我看来,陛下带走相王,是为了趁此机会,巩固太子的位子

同时,相王离开了洛阳,必然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我听说,明琰已经过了潼关,不日将抵达洛阳。那明琰是何人之子?他那老子,当年为陛下一手创立了内卫。明琰此前,一直在剑南道,与朝中没有太大的关联。他此次回来,少不得要立威一番。到那时候,相王不在洛阳,谁若上蹿下跳,必死无疑。

我可是打听过,那明琰在蜀州,可是有铁面判官之命出任三年判官,死在他手里的人,足有千人之多,其手段可见一斑。这样的人回来,大家还是小心一些。”

李晋说完,便不再开口。

而在座众人,也都纷纷闭上了嘴巴。

太平公主点点头,“此前我尚不明白,陛下何以让武二郎前往灵州。

现在看来,陛下这是要用武家监视相王的动作,为太子将来登基,打下一定基础。

诸公,刚才新兴王的话都已经听到了。

从现在开始,传我命令,都老实一点”

众人闻听,齐声应命。

这禅室里的人,大多是太平公主的亲信,所以太平公主自然不会太过严厉,又好生劝慰了一番。

大家讨论了一阵时局,见太平公主露出疲乏之色,于是纷纷告辞。

“姑姑。”

当众人离开后,李晋却留了下来。

他轻声道:“我听说,太子有意使薛楚玉为左羽林大将军,执掌北衙禁军?”

“怎么,你有想法?”

对于这个族侄,太平公主非常信任。

他身体有些弱,却头脑很清晰,太平公主对他,也颇为倚重。

“姑姑,既然太子要整顿北衙禁军,何不趁机推荐几人过去。一方面,太子手中可用之人不多,正好借此机会,向太子示好。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北衙禁军,日后定然会非常重要,说不定会超越南衙十六卫。既然如此,咱们也该早一些谋划。”

太平公主闻听,沉思片刻后,露出了深以为然之色。

“那新兴王可有合适人选?”

“姑姑,我去年的确是招揽了一位勇士,有万夫不挡之勇,且精通兵法。

此人名叫常元楷,能左右开弓,骑射精湛。姑姑可以将此人推荐给太子,将来可以为依仗。”

太平公主想了想,点头表示赞同。

她迈步走出了禅室,和李晋沿着门廊缓缓行进,一边走,一边低声和他讨论事情。

就在这时,从门庑外匆匆走来一人,正是哈士奇。

李晋见状,忙停下了脚步。

哈士奇则快步来到了太平公主身边,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太平公主脸上,明显愣了一下,旋即轻轻点头,挥手示意哈士奇退下。她抿着嘴,转身向李晋看过来。

“姑姑,出了什么事?”

“太子方才进宫,恳请陛下,委任杨承烈为东都留守。”

“啊?”

“陛下已经同意,并且下旨,命杨承烈为东都留守,假左武威大将军之职新兴王,你说的不错,太子要开始反击了。接下来,咱们就静观其变,设法从中渔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