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七百一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下)

盛唐崛起 第七百一十九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下)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蒙舍诏?出兵?

裹儿听到这两个词的时候,眼珠子一转,猛然抬头。

她嘴巴张了张,想要说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而后低下螓首。

裹儿的动作,如何能瞒得过武则天。

她伸手示意上官婉儿先不要说话,沉声道:“裹儿,平身吧。”

“谢祖母!”

武则天让裹儿平身,也就代表着,她不会再追究裹儿抗旨之罪。

她开口道:“裹儿,你刚才似有话说?”

“裹儿不知道当不当说。”

“啰嗦,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裹儿之前在剑南道的时候,曾听得兕子哥哥说过这蒙舍诏王蒙罗晟。”

“哦?青之他怎么说?”

“兕子哥哥说,蒙舍诏王能忍他人所不能忍,有越王勾践之姿,不可小觑。当年,朝廷要他到洛阳,他二话不说,便舍弃了王位,孤身一人前来,绝非等闲人可以做到。”

武则天一怔,旋即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当初,召蒙罗晟的人是她,放走蒙罗晟的人也是她。

但她从未往深处想过,而今听裹儿这么一说,再仔细一想,这蒙罗晟确非等闲之辈。

“兕子哥哥还说,蒙罗晟而今借朝廷之名,对六诏行征伐之事。

乍看,似乎是一件好事。毕竟有蒙舍诏冲锋陷阵,的确是可以免去朝廷许多麻烦。

可是细想,好像又不太好。

蒙舍诏冲锋陷阵不假,但也借此机会,吞并占领了六诏大片土地和人口,势力渐渐强大。而蒙罗晟又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表面上归附朝廷,可实际上,却借朝廷之名壮大己身力量。据裹儿所知,那蒙舍诏而今在六诏之中,堪称之为第一……

一旦他有了可以和朝廷对抗的力量,岂不是养虎为患?

兕子哥哥说,统一的六诏,与朝廷并无益处。

倒不如让其分化,使其内部不得安宁。而后朝廷软硬兼施,通过安抚、打压,拉拢、征伐等手段,把六诏纳入朝廷的治下。兕子哥哥还说,六诏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陛下。”

裹儿对于这些兵事,其实并不是非常清楚。

但杨守文对她说过这些,而在回来之后,她也从已经改名换姓的陈子昂那里,得到了一些指点,所以才能当着武则天的面,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她说的并不是很详细,可是对武则天而言,已经足够。一直以来,帝国号称万国来朝,对于那些异国番邦,只要他们愿意以朝廷为主,朝廷都会欣然答应,而后便不再加以干涉。

说起来,这的确是一种大气魄。

可同样的,朝廷对这些宗属国的控制力薄弱,也使得这些宗属国,常出现反复之事。

六诏不需要王,只需要一个主人,那就是陛下!

这句话,让武则天非常满意,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了淡淡笑容。

“裹儿这次出行剑南,看起来倒是收获不小。”

说完,她向上官婉儿看去,沉声道:“婉儿,你怎么看?”

上官婉儿则颇为赞赏的看了裹儿一眼,躬身道:“陛下,臣妾以为,道长所言极是。”

她停顿一下,又接着道:“那越析诏王波冲,是否与安南人勾结,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此前也没有任何的消息。只凭蒙罗晟一句话,就准许他征伐越析诏,未免太过于轻率。

况且,青之说的也有道理,蒙舍诏这些年来借朝廷之名,屡屡行征伐之事,实则是壮大了自身,与朝廷并无益处。这一次,波冲是否勾结乱党且不说,至少波冲一直以来,都臣服于朝廷,对陛下的旨意,也从没有违抗,冒然征伐,恐失人心。”

“那你的意思呢?”

“臣妾的意思……敬晖而今还兼任西南典客,六诏之事,也是他分内之事。

陛下何必下旨,命敬晖查证此事?若波冲真的勾结乱党,也不需要让蒙舍诏出兵。

张知泰才得经略剑南道之职,便让他出兵征伐,也可趁机为张知泰在剑南道立威……至于那蒙罗晟,臣妾以为不可以一味放纵,最好是对他加以压制,免得养虎为患。”

武则天听罢,不禁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婉儿所言,甚合朕意。

这样吧,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派人与敬晖和张知泰知晓,要他们一面查证波冲,一面做好准备,提防蒙罗晟的异动。一俟有证据,着他二人可商议酌情处置。”

上官婉儿忙躬身答应,便准备退下。

裹儿站在大殿上,看了看上官婉儿,又看了看武则天,露出一丝犹豫之色。

她的那点小心思,如何能瞒得过武则天。

看着她那张因为纠结而略显苍白的脸,武则天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婉儿!”

“臣妾在。”

“待会儿你带朕口谕,走一遭洛阳狱,告诉张大年,让他回来吧。

继魏王武延基大逆不道,口出悖逆之言,本当处死。念其年少无知,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黜继魏王之位,贬为庶民,永不得录用;魏王王位,由武延基之弟武延义继之……”

武则天本来就不喜欢武延基,趁此机会,剥夺了他魏王之位,也算是一个警告。

她闭上眼,沉吟片刻,又开口道:“皇太孙李重润,德行有亏,难当大用。

黜李重润皇太孙之名,即日起幽居濯龙园,未得朕之同意,不得离开,否则格杀勿论。”

“臣妾,遵旨。”

上官婉儿领命退下,却留下了裹儿一个人在大殿上,手足无措。

“裹儿,朕命你在翠云峰修道,你却擅自离开,实当重责。

但念在你也是无心之举,就原谅你这一次……怎么,莫非,你还想继续留在这里吗?”

裹儿闻听这话,那还能不明白武则天的意思,连忙道:“裹儿该死,裹儿这就回去。”

“去吧,回去之后,抄写百遍道德经,而后送来宫中。”

“裹儿,遵旨。”

李裹儿顿时苦着脸,躬身退下。

武则天的心情,似乎也好转许多。

她走到了窗前,再看窗外的景色时,却突然觉得那风似乎不再是那么寒冷,春天的气息仿佛已经到来……

长安二年正月十六,交州城外,旌旗招展。

古老的交趾城墙,残留着大战之后的痕迹。那城墙上血迹未干,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暗红色彩。

杨守文站在城门外,昂首挺胸。

眉宇间,仍残留着一丝丝的疲惫之色,但看得出来,他精神还算不错。

桓彦范大步流星,来到了杨守文面前,拱手一揖。

“杨明威,久仰大名,今日终得相见。”

明威,是指杨守文明威将军的散阶。

杨守文比桓彦范小太多了,论辈分,桓彦范和杨承烈是一辈,自不可能称呼他什么杨君。

但是直呼其名?

似乎也不太合适。

杨守文可是朝廷钦命,都督岭南道西部战局。

而桓彦范虽然也在指挥作战,可是却没有朝廷的任命。

所以从职位而言,桓彦范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如此情况下,称呼一句‘杨明威’正适合。

杨守文忙道:“桓公若再不来,我险些便抵挡不住了!”

他入岭南道之后,先灭了和蛮,而后又解了甘棠州之围。

可是在整体战局而言,叛军却占居了上风。此次甘猛造反,的确是声势浩大。他几乎是集结了安南都护府治下的大半土著,并且谋划多年。这一次,他杀死了曲览,而后攻城掠地。若非桓彦范勉力抵挡,说不定大半个岭南道都将被叛军所占领。

饶是如此,官军仍是元气大伤。

如果一城一地的征伐,天晓得要持续多久?

也就是这时候,已经改名为诸欢的孟浣献策:叛军声势虽大,却因为仓促集结,部落之间并未妥善的进行整合。阿郎可率一支精锐人马,轻车简行,奔袭交趾。

只要杀了那甘猛,叛军兵锋自然减弱。

这一计,非常凶险。

但杨守文必须承认,若成功了,便可以扭转乾坤。

他可不想在岭南道僵持太久,所以在三思之后,决定采用诸欢的计策,行斩首之计。

杀死了甘猛,占领了交趾县城后,却不代表大获全胜。

甘猛虽然死了,但甘猛的弟弟,号称安南第一猛士的甘勇立刻接替了甘猛的位子,率部疯狂反扑,试图夺回交趾。杨守文率部,在交趾坚守二十日,所部兵马,死伤惨重。

最终,他等来了援兵……

甘勇不愧安南第一猛士之名,不过也仅止如此。

论声望,论智谋,论行军打仗,他都比不得甘猛。在王元珪和桓彦范接连击溃叛军,收复失地之后,甘勇便无心继续围攻交趾,率部南下,退守长阳关……

“若那甘勇再坚持两天,我必死无疑。”

走上交趾县城的城楼,到处可以看到大战后残留的痕迹。

杨守文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叹,扭头看着桓彦范道:“今叛军已退,但战事却还未结束。

甘勇盘踞交州南部,始终是心腹之患。

桓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甘勇不可留,叛军不可留……若不趁此一机会将之彻底剿灭,他日还会再起战端。所以我认为,这一次,应赶尽杀绝。”

桓彦范忍不住抚掌叫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杨明威才华过人,这半首诗作的极好……不过,接下来,杨明威又准备如何进行呢?”(未完待续。)--本站免费APP阅读器正式上线啦!热门小说免费全部任您看!支持离线下载功能,让读者无网阅读更轻松!下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uanhuan11(按住三秒复制)安装手机阅读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