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二百二十七章 那年十八(二)2/5求订阅!!!

《茶经》: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音chuan,三声)……

杨守文所写的,正是中唐时期茶圣陆羽所作的《茶经》。

此时,陆羽应该还没有出生,所以杨守文把茶经写出来,可说是毫无压力。

在唐代以前,茶主要是用于药用,而非日常饮品。一直到陆羽写出茶经之后,茶这才逐渐形成了的体系,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演变为茶文化,甚至说是禅文化。

禅茶一体!

而事实上,早在唐代,茶文化就分为两个体系。

一个是陆羽的《茶经》,另一个则是在陆羽之后,由卢仝提出的修行茶,几近于禅文化。

唐代的日常,其实很枯燥,食用的饮品种类极少。

杨守文喜欢吃茶,偏偏时人却没有饮茶的习惯。而市面上所供应的茶,大多是生茶,没有经过加工炒制,主要是用来煎药,里面添加了乱七八糟的材料,以至于全无味道。

为此,杨守文也颇为苦恼。

幽州不产茶,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可是到了荥阳之后,杨守文就发现茶叶其实已经从南方传入中原。只是人们不得其法,以至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茶中趣味。这也让杨守文就产生了新的想法。

茶经,不过七千字。

比之那些大部头而言,要简单很多。

他前世好饮茶,虽然瘫痪在床,却给了他很多时间阅读书籍,其中不泛茶文化经典。

把《茶经》写出来,若进行推广。想必也是极有趣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就是那茶经中设计南方。

不过这对于杨守文而言也不是问题,他已经说了,他所学源自于母亲梦中传承。而郑三娘生前曾在巴蜀以及南方生活过。若涉及其中。大可以用母亲传授解释。

茶经,共分十卷

其中第一卷第二卷加起来,原版甚至不足一千字。

杨守文可能无法完全照抄原版,但是修修改改下来,也不过堪堪一千五百字左右。

可就是这一千五百字。足足用了他一个多时辰。

放下笔,轻轻活动手腕,杨守文脸上露出了满足之色。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了杨氏的声音,“兕子,快下来,阿郎回来了。”

“知道了!”

他把那两卷茶经收好,便拄着拐杖从楼上下来。

“兕子,阿郎在前堂,等你过去呢。”

杨守文觉得。杨氏的笑容有些怪异。

“婶娘,怎么你们今天一个个,都有些古怪呢?”

“有吗?”

杨氏呵呵一笑,便搀扶着杨守文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啰唆道:“兕子,你要多出来走走,不要总待在屋子里。县城里的先生都说,要你多活动,晒晒太阳。”

“婶娘,我这不是突然来了灵感。所以才坐在屋中吗?”

“那也不能一坐就是一个多时辰,我中间两次上去,看你那么用功,也不好打搅。”

杨氏说着。忍不住伸手掐了掐杨守文的脸蛋。

不过,她旋即醒悟了什么,连忙慌乱道:“兕子,我这是习惯了!”

杨守文,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昌平县城外,虎谷山下的傻小子。他如今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名满荥阳的杨兕子。以前,杨氏可以像对待小孩子那样掐杨守文的脸,可是现在……

杨守文则笑了,轻声道:“婶娘你这是作甚?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杨兕子的婶娘。”

杨氏笑了,眼中流露出慈祥之色。

幼娘虽然是她心中的痛,可是有杨守文在身边,多多少少缓解了她对幼娘的思念。

她知道,杨守文一定会找到幼娘,把幼娘带回到她的身边。

两人从后院来到前堂,却发现所有人都在。

杨守文露出疑惑之色,走进了客厅,就见那桌子上摆放着一个托盘。

托盘上盖着一块红布,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杨守文走进来,却见杨承烈已迎上前来,笑着对他道:“兕子,快过来坐。”

“父亲,你们这是干什么?”

杨守文糊涂了,看着众人。

而杨承烈则把他按在了席榻上,紧跟着就见杨瑞捧着一个包裹走上来,恭恭敬敬把包裹递给了杨守文,“祝兄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生辰快乐。”

“啊?”

杨守文愕然抬头,向杨承烈看去。

却见杨承烈笑道:“傻小子,你忘了,今天是你的生辰。”

“啊!”

杨守文张大嘴巴,一时间竟愣住了。

生日,今天是我的生日?

如果按照实岁,杨守文今天十八岁,可如果按照虚岁,他今天就已经二十岁了!

他早就记不得自己的生日,脑子里甚至没有这个概念。

没想到……

“大兄,这是二郎用贴己钱为你买的礼物。我知道大兄正在学射,故而请郑九郎帮忙介绍了荥阳最好的匠人,为你做了这张二龙戏珠,还请你不要嫌弃才是。”

杨守文打开那包裹,就见里面是一个黑犀牛皮制成的弓囊。

把弓囊打开,他取出了那张二龙戏珠。

弓是用上等的柘木制成,上面用牛筋缠绕,通体黑色。弓上,雕刻双龙。

“这张弓需三石力方可打开,百步之内能贯穿铁甲。”

杨守文忍不住把玩了一下,那清秀的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笑容,伸出手狠狠揉了揉杨瑞的脑袋。

“二郎,多谢了!”

杨瑞闻听,顿时笑逐颜开。

“大兄大兄。这是奴奴给你做的香囊。”

杨青奴也不甘寂寞,把一个香囊递给杨守文。

这香囊看上去有点大,上面的图案也显得……不过看得出来,这是杨青奴亲手绣制。

心中一阵感动。他伸手把青奴抱起来,抵着她的额头,轻声道:“奴奴果然心灵手巧,大兄很喜欢。”

“嘻嘻,奴奴就知道。大兄一定喜欢。”

接下来,吉达送了一根水勒缰,而宋氏则送了一件亲手缝制的衣服。

杨茉莉最搞笑,竟然拿着半只鸡送给了杨守文。不过杨守文知道,对于杨茉莉而言,食物就是最珍贵的礼物。别看这半只鸡很可笑,却代表了杨茉莉的一番心意。

“兕子,婶娘没什么好东西。

平日里见你好使弹弓,所以就找了陈木生,按照你平时用的那只弹弓为你打造了一支。也望你能够喜欢。”

弹弓,使用镔铁打造而成,上面还有一个狮子的雕像。上等犀牛皮制成的弓袋,两边则是用三股牛筋制成的皮筋。杨守文试了一下,这弹弓至少有一石的力道。

二十步内,配以铁丸,杨守文相信可以击碎顽石。

“婶娘,多谢了!”

待众人纷纷送上了礼物之后,最后轮到了杨承烈。

他走到了杨守文的面前,轻声道:“兕子。你如今业已双十,如果按照族中的规矩,你这个年纪,就应该由长者赐字才对。不过。你母亲在你出生的时候,就为你想好了字。现在可以正式与你,还望你不要辜负你母亲对你的教诲。”

表字,在古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有了表字,就代表着成年。需要担负起责任。

“娘为我取了什么表字?”

杨守文也非常好奇,忍不住开口问道。

杨承烈笑道:“你名中有文,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云:五章以奉五色,故而你母亲为你取字:青之。”

杨守文,杨青之?

听上去似乎不错嘛,杨守文不由得脸上露出了笑容。

按照后人的注释:青与赤谓之文。杨青之这个名字,想必就是由这句话衍生而来。

杨守文挣扎着站起身,而后在杨氏和宋氏的搀扶下,跪在杨承烈面前。

“孩儿必牢记母亲教诲。”

杨承烈脸上的笑意更浓,连连点头,上前把他搀扶起来。

“一晃廿载,我儿已经成人。

昨日你母亲还托梦与我,说她很喜欢你写的《西游》。不过,她让我告诉你,你外表柔和,内心刚烈。须知,刚不可持,柔不可守,刚柔相济,方为长久之道。”

这句话是出自杨承烈,亦或者真是郑三娘托梦?

杨守文不知道。

可他却清楚,杨承烈这是在提醒他,有的时候不要太过执拗,须知退一步海阔天空。

明白归明白,但却不一定能做到。

不过杨守文还是恭恭敬敬一揖,“孩儿牢记在心。”

“好了,来看看为父为你准备的礼物吧。”

杨承烈说完,哈哈大笑,上前搀扶着杨守文走到了桌前,指着那桌上的托盘道:“兕子,掀开来看看?”

杨守文看了他一眼,又看看众人。

深吸一口气,他伸手把托盘上的红布掀开,却一下子愣住了。

那托盘里,摆放着一摞书籍。书上的油墨味道犹在,显然是刚刚才印刷出来……

“这是?”

杨守文疑惑的拿起一本书,在封面上扫了一眼之后,眼前不由得一亮。

那书籍是线装本,蓝底黑字,上书‘西游’两字,而落款则写着‘青之’二字。

西游,成书了?

杨守文蓦地向杨承烈看去,就见杨承烈正微笑看着他,轻轻点头。(未完待续。)

ps: 终于到迎宾馆了,河南作协代表大会。

还有三更,可能会晚一点,大家原谅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