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二百三十四章 血统论(一)1/7求订阅!!!

夜色,渐浓。

石陈村杨府的爱莲堂中,杨守文坐在小楼的客厅里呆呆发愣。

这客厅里,依旧是围榻和席榻为主。倒不是杨守文不愿意使用八仙桌太师椅之内的家具,而是在这个时代,跪坐是一种普世价值的体现,任何人都不能够轻易改变。

八仙桌太师椅在书房里用还行,但摆放在客厅,就属于失礼的行为。

事实上,真正的桌椅是在唐以后才逐渐流行开来。原因嘛,有很多!胡汉的进一步融合,中古礼乐的灭亡,门阀贵胄的消失,使得以往那放不得台面上的东西渐渐被拿出来使用。但是在现在,依旧是一个阶级等级森严的时代,门阀贵胄占居主导地位。如果把后世的桌椅摆放在人前,轻点的是失仪之罪,重点的……

客厅里,点着几支大蜡,照映的通通透透。

杨守文显得有些魂不守舍,良久之后才从那神游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他看了一眼摆放在榻桌上的晚饭,已经凉了!不过,他也没什么胃口,便站起来,架着拐走出了小楼客厅。一轮明月当空,把皎洁月光洒在人间。远处,那环翠峪在在月光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朦胧轻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情趣。

忽而,传来几声鸟鸣,在夜空中回响。

月圆,山青,小溪,鸟鸣……

那景色仿佛变成了一副水墨画,栩栩生动在眼前,令人心中,顿感莫名的宁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杨守文不禁喃喃自语,背诵者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可就在他声音落下,却听到石屏风后传来了洪亮的声音,“兕子又得佳作,好诗。不愧得三姐的衣钵。”

从石屏风后,走出来几个人。

为首的,正是杨承烈和郑镜思,而在他们的身后。则跟着两大一小三个少年。

杨瑞和一个年纪相仿的少年站在杨承烈身后,而郑虔则跟着郑镜思,脸上流露出钦佩之色。

“兕子哥哥这首诗,怕是他所作诗篇中,最应景的一篇。

不过。那桂花落却有些不太合适。归化盛开在八月,而现在才三月中,何来桂花之说。”

郑虔瞪大了眼睛,看着杨守文说道。

而杨守文不禁哑然,心道一声:还真是装不得逼!

为什么用桂花?我哪里知道!人家王维就这么作的好吗?但是,他又没办法这么说,因为王维现在是否出生都还是一个问题,他就算说出来,人家也不会相信。

杨守文脑子里在急速运转,想着该如何解释。

但没等他开口。郑虔就道:“但兕子哥哥诗中的桂花若是春桂,那就能解释的通了。”

春桂,一种树的名字,也就是山矾。

杨守文忍不住松了口气,但脸上仍表现出平静之色,笑着道:“十三郎果然是学识渊博,竟然也知道山矾吗?”

闻听杨守文这么一说,郑虔顿时笑了。

毕竟是个小孩子,喜欢显于人前。得了夸奖,就会高兴。殊不知已为杨守文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郑镜思的目光,更显慈爱和骄傲。

他伸手揉了揉郑虔的脑袋,而后对杨守文道:“兕子休这般夸赞他,十三郎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

他停顿了一下。便说道:“兕子,我们可以进去谈吗?”

杨守文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道:“廿九叔说的甚话,还请屋中说话。”

这时候,杨氏也跑过来,进屋把那晚餐拿走。

杨承烈看到。不由得眉头一蹙,沉声道:“兕子,你又没有吃晚饭吗?”

“呃……”

“杨嫂,给兕子再做一些。”

杨守文连忙道:“父亲,不用这么麻烦……烦劳婶娘在火上热一热就是,别这么浪费了。”

“兕子倒是个节俭之人。”

“呵呵,廿九叔说的甚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不过是不想这么浪费罢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郑镜思一愣,旋即露出期盼之色道:“却不知上句如何?”

杨守文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又说漏了嘴。

这首《悯农》,应该是出自中唐以后,李绅的手笔。他不过是不想浪费,却一不小心……

幸好是这首,若是换做另一首《悯农》,说不定就会落得个诋毁朝政的罪民。

郑镜思既然询问了,杨守文也就不好再遮掩。

他笑着道:“这是我从幽州南下,途中见农人辛苦劳作,所以做出的一首古风,名为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请廿九叔品鉴。”

郑镜思笑了,“兕子有大情怀,廿九郎却不敢评价。”

不过,他却把这首诗牢记在心中,更有了一个小小的打算。

“兕子可知,我今日来的意图吗?”

待众人落座后,杨守文和杨承烈坐在围榻上,而郑镜思则跪坐席榻。

“你们三个不用坐在这里,想去玩耍便去玩耍吧。”

杨承烈看杨瑞三人坐在下首,忍不住开口说道。

那随同杨瑞一起的少年,就是郑长裕之子郑谅,因在这一辈的族人中行九,故而也叫做郑九郎。他和杨瑞坐在这里,本就觉得不自在,听了杨承烈的话,便立刻起身告退。

倒是郑虔没有跟去,而是笑眯眯道:“兕子哥哥,我可以去你书房里,临摹你的字吗?”

杨守文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郑虔便站起身,欢蹦乱跳跑上了二楼。

屋中,只剩下杨守文父子和郑镜思三人。

“昨晚,朝廷有密使前来,命荥阳刺史昨夜包围了潘道清的宅子。

不过就在刚才,潘道清及其长子潘子山已经被释放,潘氏三房因教导子弟不利,罚金百铤,作为赔偿。潘道源找到了族长,并由族长托我转达:广武山一事,并非潘家本意,实在是那潘道子自作主张。为了表达潘家的歉意,愿意赔偿杨家黄金三百铤,另有石城山下良田二百亩……族长让我前来,询问你父子主意。”

杨守文听罢,感到有些惊讶。

日间,他听说潘道清一家被抓进了大牢,这晚上就传来潘道清被放出来的消息……

杨守文忍不住看了杨承烈一眼,却见杨承烈眼睛一眯,凝视郑镜思道:“廿九郎以为如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